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磁学》2011,(21):I0002-I0003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最近对一些曲霉菌感染者的化验显示,这种细菌对现在常用的三唑类抗菌药的耐药性正在快速增强。具有这种耐药性的曲霉菌在逐渐传播,这种趋势值得医学界警惕。  相似文献   

2.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21):4202-4203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最近对一些曲霉菌感染者的化验显示,这种细菌对现在常用的三唑类抗菌药的耐药性正在快速增强,具有这种耐药性的曲霉菌在逐渐传播,这种趋势值得医学界警惕。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临床传染病》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最近对一批感染曲霉菌的患者进行了化验,结果发现55%的被检测者体内的曲霉菌都具有一些耐药性特征,对常用于抗菌的三唑类药物表现出耐药性。而就在两年前的一次检查中,这一比例还只是28%%。  相似文献   

3.
硫酸盐还原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硫酸盐还原菌(简称SRB)对杀菌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等基氯化铵(简称“1227”)的耐药性是由药物诱导产生,这种由适应所产生的耐药性获得快而且是可逆的,随着时间的推迟抗药性减弱,6个月后抗药性逐渐消失。研究还表明SRB对甲硝叹没有明显的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生物磁学》2009,(10):I0001-I0001
造成最致命类型的疟疾的疟原虫正在首次表现出对青蒿素的耐药性,这种药物被誉为根除疟疾的最大希望。关于耐药性的报告——其中一份报告最近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证实了一种担忧,即提取自一种中药植物中的药物青蒿素正在去其效力。  相似文献   

5.
细菌对传统抗生素的耐药程度十分严重,寻找克服耐药性的新型抗菌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是当下较有前景的抗菌药物之一。虽然通常认为,AMPs优先攻击细胞膜的特点使其不会引起广泛的耐药性,但其对特定靶标的识别能力仍为基因突变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此外,一些细菌还显示出了抵御宿主AMPs的杀伤作用并与宿主细胞共存的能力,相应的细菌防御机制也使其对治疗性AMPs产生抗性,这种交叉抗性近年来也备受关注。这些耐药现象的发现均对AMPs的开发提出了新挑战。本综述就细菌对AMPs耐药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进展的总结,并且对治疗性AMPs与宿主防御肽交叉抗性的相关机制研究进行了归纳,以期寻求新的对抗耐药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对小白鼠皮下注射吗啡所表现的镇痛作用与其释放肾上腺素引起的升血糖作用剂量之间没有相应关系,因而支持吗啡镇痛作用不可能是通过外周肾上腺素释放的论点。肾上腺素脑内注射的镇痛作用ED_(20)为其皮下注射时的1/75,由此表明肾上腺素的镇痛作用具有中枢性;脑内注射最小有效量肾上腺素能协同皮下注射吗啡的镇痛作用;对吗啡具有耐药性的小白鼠脑内注射肾上腺素亦表现了耐药性,这种交叉耐药性的存在提示两者在中枢作用点上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不规范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导致耐药及多重耐药细菌的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耐药性相关研究进行汇总与多元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全球细菌耐药性的流行与分布,明晰细菌耐药性形成规律与机制的共性问题。Meta分析是一种将多个同类型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细菌耐药性的研究。本文简要描述了Meta分析的起源及基本流程,并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2000-2020年关于Meta分析在细菌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进一步总结并阐述了Meta分析在细菌耐药性领域应用的成功案例和结论,而且对Meta分析方法在细菌耐药性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该方法在细菌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为耐药性问题的系统阐释和有效控制提供可靠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血脑屏障上P-糖蛋白与耐药性癫痫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药性癫痫是癫痫治疗的瓶颈。P-糖蛋白通过跨膜外排泵作用阻止抗癫痫药物由血脑屏障入脑发挥期望效应是耐药性癫痫产生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耐药性癫痫与血脑屏障上P-糖蛋白的相互关系,对目前提出的调节P-糖蛋白功能,改善耐药性癫痫预后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说明。安全地调节P-糖蛋白功能到适度可能为耐药性癫痫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6例糖尿病足感染(DF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使用抗生素之前,在感染部位提取样本进行细菌检测,确定DFI感染病原菌特点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结果 2016年收治的35例DFI患者病原菌检出率为71.43%。2017年收治的38例DFI患者病原菌检出率为71.05%。2018年收治的43例DFI患者病原菌检出率为72.09%。3年内DFI患者革兰阴性菌总阳性率呈下降趋势,革兰阳性菌总阳性率呈上升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及氨曲南耐药性最高,对丁胺卡霉素及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耐药性为0.00%。奇异变形菌对氨曲南耐药性最高,为46.15%,而对他唑巴坦、美罗培南、替卡西林、丁胺卡霉素及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均为0.00%。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青霉素G呈高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及莫西沙星耐药性最低,均为0.00%。肠球菌对红霉素、丁胺卡霉素、头孢曲松耐药性均达100.00%,而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棒酸的耐药性为0.00%。结论 DFI患者病原菌分布会随时间变迁而改变,及时、反复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是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前提,其在控制患者糖尿病足感染程度,改善患者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真菌耐药的分子机制及新型抗真菌药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eng P  Guo XL  Lou HX 《生理科学进展》2005,36(4):325-328
真菌耐药性的发生率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真菌耐药性的发生机制对控制其耐药性的发展和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真菌耐药性研究的新进展,以及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的新型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肿瘤有多种机制产生化疗药物耐药性.自噬是一种在正常细胞和病理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生理机制,调控自噬的分子和信号传导通路错综复杂.自噬与凋亡有着独特的交叉联系,使得自噬在肿瘤化疗耐药性中发挥着促进或抑制耐药的双重作用.自噬在肿瘤耐药中的这种截然相反的作用与化疗给药浓度、细胞类型、自噬强度等因素有关,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然而,将自噬途径作为治疗肿瘤、降低化疗药物耐药性的靶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化疗耐药性是肺癌治疗的主要挑战之一,导致许多患者的化疗方案无效,并延误了接受合适治疗的时机。因此,研究肺癌化疗耐药性的机制是至关重要的。microRNA (miRNA)作为小分子片段RNA,参与了许多生命过程的调节,并在细胞耐药性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化疗过程中,miRNAs可以通过降低多种药物耐药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或促进细胞逃逸凋亡,参与耐药性的调节。然而,对于miRNAs介导的化疗耐药性产生机制的研究还不完善。现有研究表明,特定miRNAs的改变可能与多种癌症的获得性耐药相关,并调节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对miRNAs在肺癌耐药性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院内感染的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及与健康人肠道中的肠球菌的耐药性比较。方法 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从临床分离的52 株肠球菌和健康人肠道中分离的肠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结果 肠球菌对临床常用的11 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以万古霉素最低,MIC50 为2 ,MIC90 为4 。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有明显差异。院内感染分离的肠球菌和健康人肠道中的肠球菌的耐药性亦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肠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万古霉素最敏感,肠球菌应鉴定到种的水平以便更好地监控抗生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耐药性是指微生物对抗菌类药物的耐受性,微生物的耐药性会使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下降。目前,我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比较严重,在南北极环境中也检测到了耐药性的大肠杆菌。现概述了国内外临床、养殖、两极等环境中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讨论了耐药性大肠杆菌存在的严峻性和耐药性大肠杆菌扩散的危害。耐药性大肠杆菌的现状十分严峻,所以,加强和完善对抗生素的管控和建立快速耐药性检测的方法尤为重要。另外,创新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和多学科开展协同研究共同面对严峻的大肠杆菌耐药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肿瘤对化疗药物耐药性的产生是造成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形成肿瘤耐药的机制很复杂。IL-6作为一种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与恶性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性密切相关。IL-6极有可能成为逆转某些恶性肿瘤耐药性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耐甲硝唑基因分型与耐药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p)对甲硝唑的耐药株状况,探讨耐甲硝唑基因分型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Hp,以纸片扩散法检测Hp对甲硝唑的耐药性,再用PCR方法扩增甲硝唑耐药基因,用RFLP方法进行基因分型,最后比较基因型与耐药性的关系。结果:武汉地区人群Hp对甲硝唑耐药率为67%,耐药株基因型与耐药性有相关性。结论:可以以基因型鉴定Hp对甲硝唑的耐药性,此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背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对于双歧杆菌,人们往往注重其益生功能的挖掘而忽视了对其耐药性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的】检测母婴肠道中假小链双歧杆菌的耐药性,探究婴儿肠道中假小链双歧杆菌耐药性的来源。【方法】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48株分离自母婴肠道的假小链双歧杆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比较分离自不同家庭母婴肠道中假小链双歧杆菌的耐药性。【结果】48株母婴肠道分离株对四环素、氯霉素、新霉素、环丙沙星100%耐药,对其余10种抗生素耐药率依次为:卡那霉素98%、利福平80%、克林霉素78%、甲氧苄啶63%、红霉素59%、庆大霉素43%、链霉素16%、万古霉素14%、氨苄西林6%、利奈唑胺2%。母婴肠道分离株的耐药性无显著差异,分离自同一家庭母婴肠道的菌株具有相似的耐药表型。【结论】分离自母婴肠道的假小链双歧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婴儿肠道中假小链双歧杆菌的耐药性可能是由母亲肠道垂直传递而来。  相似文献   

18.
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常见感染菌,耐药性日益增强。其多重耐药性与可长期存活性将导致菌膜的形成,而这种可以抵抗抗菌素治疗的菌膜有着复杂的机构,在复杂结构中起到形成菌膜、维持菌膜稳定性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胞外多糖(EPS)和菌膜相关性蛋白(the biofilm-associated protein,Bap),促使鲍曼不动杆菌躲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因此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也愈发困难。  相似文献   

19.
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导致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究其根源,细菌耐药机制的探讨是为了揭示菌株耐药的根本原理,并从中找到消除耐药性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就现今国内外对耐药机制的研究以及耐药性消除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名词解释     
抗药性亦称“耐药性”。生物对于药物的抵抗性。一般指对某一药物原来敏感的微生物或昆虫,经长期使用该一药物后所出现的抵抗力。例如有些葡萄球菌菌株已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有些蚊、蝇对滴滴涕产生了抗药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改用其他适当药物才能消灭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