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该细菌不仅容易产生耐药性,而且在人体及无生命物质表面易形成生物膜,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从临床分离24株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敏感试验观察这些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针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检测是否含有耐药基因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的相关性,并用刀豆蛋白凝集素结合试验及质谱分析耐药性与O-甘露糖蛋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呈正相关,某些O-甘露糖蛋白表达有利于细菌获得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中药黄酮化合物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效果。研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考察40种中药及天然来源的黄酮化合物对三株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测试其最低抑菌浓度与最低杀菌浓度;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进一步测定目标化合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能力;探索黄酮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抑菌效果。研究表明,黄酮单体对于鲍曼不动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菌作用。其中部分具有轻微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仅为0.5 mg/mL;黄芩素和汉黄芩苷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062 5和0.125 mg/mL;同时,黄芩素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黄芩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作用于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与单用黄芩素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比较,浓度有所降低。综上,黄芩素对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效果,这为治疗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引发的感染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生物膜形成的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在聚苯乙烯板上构建生物膜的技术对51株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检测,同时对分离自下呼吸道和无菌体液的各2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研究,然后对新近报道的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abaI在所有菌株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51株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35株(68.6%)可以形成生物膜,并且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较强。50%(10/20)分离自下呼吸道的鲍曼不动杆菌能够形成生物膜,20株无菌体液中分离的菌株仅有1株可以形成生物膜。78.0%(71/91)鲍曼不动杆菌中abaI基因扩增阳性。结论分离自下呼吸道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abaI基因广泛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中。临床在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同时需要考虑其在感染部位形成生物膜的因素,可能在治疗的同时有必要加入一些对生物膜有穿透性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舟山地区近5年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Ab)的感染状况及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有效控制感染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送检的血、尿及痰等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与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细菌鉴定采用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PSE-5条.结果 2006-2010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696株.Ab主要分布于ICU (301,43.4%)和呼吸内科(132,19.0%)的送检标本.痰标本检出率最高,为524株(75.3%).Ab对除妥布霉素以外抗生素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1).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例也逐渐增加.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是治疗Ab感染最敏感的药物.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监测,进一步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以防止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降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临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的关系,研究其耐药机制,本研究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鲍曼不动杆菌共87株,同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PCR方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MSBLs及OXA等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携带blaTEM(93.1%)和blaOXA23(74.7%),说明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与blaTEM和blaOXA23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为临床防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机械通气>48 h的79例患者的气管抽吸物(ETA)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和药敏测定。结果回顾性分析79例VAP患者ETA培养出病原菌214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79株(36.9%)。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出现较多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55.6%和68.4%,均呈上升趋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VAP常见病原菌之一,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动态变迁以及感染病例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提供参与。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从患者不同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到种),采用CLSI/NCCLS标准K-B法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2007年至2009年检出率分别为6.5%、8.9%和17.6%;标本主要来源于痰(78.4%),病区集中于中心ICU(33.3%)、呼吸内科(22.8%)和消化内科(13.0%);该菌耐药现象严重,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其他药物耐药性均〉60%,而且耐药性逐年上升。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可指导临床治疗,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变迁资料;泛耐药菌株感染主要发生在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及长时间住院的患者,因而应加强医院环境和人员消毒,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定值与播散。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产碳青霉烯酶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240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改良的Hodge试验检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产生的碳青霉烯酶,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20.8%),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大于50%;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的检出率为64.0%。结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感染耐亚胺培南(IPM)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榆林市中医院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并对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情况。结果:2013~2015年我院共分离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185株,其中IPM耐药99株(53.51%),IPM敏感86株(46.49%)。绝大部分菌株分离自痰液标本(138株,74.59%),其次是血液标本(14株,7.57%)与尿液标本(12株,6.49%);来自ICU送检标本菌株数量最多(84株,45.41%),其次是呼吸内科标本(53株,28.65%)与神经内科标本(30株,16.22%)。不同标本类型及科室中IPM耐药及IPM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IPM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其中以头孢哌酮/舒巴坦(CSL)敏感性最高(50.51%);IPM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尚可,其中以IPM敏感性最高(93.02%)。结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广泛,多重耐药性严重甚至出现泛耐药,应当对患者进行药敏试验,以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引起医院感染的特点以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应用美国BD公司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和药敏系统鉴定仪对所分离的364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46株鲍曼不动杆菌来自痰液、伤口分泌物、中段尿、静脉血及大便,分别占58.96%、30.92%、5.49%、4.34%、0.29%。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和米诺环素敏感性最高,耐药率低于10.4%。结论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监测,了解其耐药性变迁,可合理指导用药,有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