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统计我院1-7岁住院儿童肺炎发病情况并进行病毒病原学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1-7岁住院儿童8532例的临床资料,统计不同年龄段的肺炎患儿、重症肺炎患儿的发病情况及不同季节肺炎分布特点,统计不同病毒病原体住院肺炎儿童入院时的症状或体征情况,记录住院肺炎儿童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532例住院儿童中,肺炎患儿2476例。1岁患儿肺炎、重症肺炎的发病率均最高,分别为54.67%(703/1286)、1.14%(8/703);7岁患儿肺炎发病率最低,为12.52%(126/1006);6岁和7岁重症肺炎发病率均为0.00%。冬季肺炎发病率最高,为33.38%(724/2169),春季、夏季、秋季发病率相当。病毒病原学显示,至少1种病毒检测阳性的有2061例,阳性率为83.24%。腺病毒和偏肺病毒阳性患儿出现发热、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的比例高于其他病毒感染;各种病毒阳性病例中,咳嗽、咳痰、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出现的频率相当。住院肺炎患儿中出现并发症以呼吸衰竭为主,占比为21.16%,其次是心力衰竭,占比为14.82%,脓毒血症的发生率为8.72%,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结论:2015-2017年我院1-7岁住院儿童肺炎和重症肺炎的发生率以1岁最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冬季最多见,病毒病原体中以腺病毒和偏肺病毒感染导致的发热、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症状较多,并发症以呼吸衰竭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纳入就诊于儿科的呼吸道感染患儿936例,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儿童血清的八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型抗体。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分组,分析其病原体阳性率和感染类型。结果 936例患儿血清标本中,检出病原体IgM抗体共424例,阳性率为45.30%。其中肺炎支原体阳性率(28.63%)最高,其次依次为流感病毒B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型、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未检出嗜肺军团菌。不同季节病原体的阳性率有差异,冬季的病原体阳性率(50.33%)显著高于夏、秋季的阳性率(33.71%和4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中,婴儿组病原体阳性率(16.05%)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检出病原体的424例阳性患儿中,单一病原体感染类型者为290例(30.98%),混合感染者134例(14.32%);全部936例患儿中,男童病原体阳性率(42.33%)显著低于女童阳性率(52.29%);病原体混合感染类型中以肺炎支原体和流感病毒B型混合感染最常见,其中婴儿组混合感染病原体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结论肺炎支原体全年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占主要地位。年龄和性别是石家庄市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特异性因素,冬季为呼吸道病原体感染高峰期。  相似文献   

3.
了解中国福建省龙岩市2011~2014年病毒性脑炎散发病例中Echo 30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收集病毒性脑炎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标本,细胞培养分离病毒,RT-PCR扩增VP1基因序列全长以鉴定Echo 30血清型及遗传特征分析。2011~2014年共从608例监测病例中分离到168株肠道病毒,其中60株为Echo 30;60例Echo 30相关病例分析显示,Echo 30流行高峰为6~8月;波及年龄范围广,以小于10岁高发(65%);临床症状以发热、头痛和呕吐为主,脑脊液清,细胞和蛋白含量检测多增加。VP1区分析显示,2011~2014年龙岩流行株均属于h基因型,但有两个传播链共同循环;与2011年导致福建省病毒性脑炎暴发毒株高度同源,但2014年龙岩株均在VP1蛋白I 120V出现新氨基酸变异。福建省2011年暴发流行株仍流行于龙岩市,且两个传播链病毒仍共同循环,但2014年病毒株出现了新的变异,持续监测将有利于早期发现病毒变异积累和评估疾病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Merkel细胞多瘤病毒(MCPyV)在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中的流行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采集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抽吸物样本200份,并收集相应的患儿临床资料,采用TaqMan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MCPyV LTAg基因,并经测序确认;MCPyV阳性样本同时检测常见的人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情况。结果:200份标本中共检出MCPyV阳性6例,检出率3%;感染儿童年龄从6月到5岁,其中年龄≤3岁的占83.3%(5/6)。诊断包括支气管肺炎和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喘息。6例阳性样本均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A型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混合感染最常见,6例阳性样本MCPyV载量均低于10拷贝/μL。结论: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MCPyV的感染率为3%,6例MCPyV阳性样本均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且MCPyV载量较低,不能认为MCPyV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因。  相似文献   

5.
RSV是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感染的症状可以分为从较轻的感冒到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 RSV感染的流行发生在每年的晚秋至早春。流行病学研究证明,暴露于首次流行中的婴儿,约50%受到RSV感染;两次流行后,几乎全部儿童被感染。支气管炎年发病总数的85%和支气管肺炎年发病总数的35%是由RSV所致。一岁以下因支气管炎而住院的患儿中,40%是由RSV引起的。一岁以下婴儿中,因感染RSV而住院的约占1—2%。院内感染RSV也是儿科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22年3月31日,苏格兰首先报告了5例患有不明原因重症肝炎的儿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4月15日就不明原因儿童肝炎发布指导性意见,对确诊病例、可疑病例和流行病学相关病例进行了定义。截至4月21日,已有12个国家报告169例确诊病例,从1月龄至16岁不等。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炎,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或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500 IU/L,多数患儿有黄疸、恶心、腹痛、乏力、嗜睡和胃肠道症状,包括腹泻和呕吐,大多数患儿无发热。17例接受了肝移植,至少报告1例死亡。考虑到流行病学特点和患儿的临床特征,感染性因素导致该疾病的可能性更大。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排除了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并提示腺病毒可能与不明原因儿童肝炎有关,但其他感染性因素或环境因素仍不能完全排除。本文对此次不明原因儿童肝炎的发展情况及其可能病因进行了介绍。该疾病存在输入性风险,我国应对此早做准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ID)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学流行病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并确诊的141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粪便培养结果,观察并总结患者体内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病毒等常见致病细菌的分布情况。结果:儿童感染性腹泻四季均可发病,夏季发病率最高,春季最低;年龄为1月~3岁的患儿感染性腹泻细菌及病毒感染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141例患儿中,细菌阳性23例(16.3%),病毒培养阳性94例(66.7%)。各种病毒感染与患儿性别无关(P0.05)。结论:小儿感染性腹泻四季均较常见,病毒感染比例高于细菌感染比例,应根据病原菌分布情况积极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患儿九项病原体血清IgM检测结果,初步得出本地区的感染谱及流行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检测标本来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住院的0~7岁儿童,共1 150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IgM,统计分析各病原体的阳性率以及混合感染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感染率差异。结果 1 150例检测标本,共检出阳性461例,阳性率为40.1%;阳性率前三位的分别是:肺炎支原体(24.6%),腺病毒(11.3%),甲型流感病毒(10.3%);阳性标本中单一感染率为65.9%(304/461);女性儿童感染率(48.0%)显著高于男性儿童(34.4%),2~7岁组主要的4种病原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0~1岁年龄组。结论肺炎支原体、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是本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主要的非细菌性病原体,女童较男童更为易感,2~7岁较0~1岁更为易感。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浙江地区腺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本研究统计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腺病毒肺炎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并前瞻性的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随机对部分的腺病毒阳性的肺炎患儿咽拭子进行基因扩增、测序和分型鉴定;进而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其核苷酸序列进化情况。本研究共检测咽拭子标本19650份,其中腺病毒阳性标本有4032份,腺病毒检出率为20.5%;春季和夏季腺病毒肺炎的患病率相对较高,患儿年龄主要在1~7岁。本研究所检测的99株腺病毒阳性标本经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均为HAdV-3,通过Hexon基因全长系统进化分析得出,所检出的HAdV-3腺病毒均为Clade2进化分支。2019年浙江地区存在儿童HAdV-3肺炎的暴发流行,该病毒株未发生大的变异,均为Clade2进化分支。1~7岁的儿童为主要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病毒病原学检出情况及其流行规律,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中呼吸道病毒的检出情况,并分析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年龄、季节、疾病类型的关系。结果:2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98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35.00%,其中有2份标本中检出2种病毒感染,混合感染阳性率为0.71%;在所有病毒类型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1岁患儿的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与其他年龄段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感染患儿春季、冬季的病毒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夏季、秋季(P0.05)。不同呼吸道感染疾病类型患儿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喘息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患儿病毒感染阳性率较高。结论:RSV是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致病病原体,1岁的婴幼儿较易感染,春季、冬季为其高发季节,且以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肺炎患儿的病毒感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2例RMPP患儿纳入研究,记作RMPP组。另取我院同期收治的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儿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对比。此外,对比两组患儿各项基线资料,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另外,比较两组患儿的影像学特征。结果:RMPP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RMPP组年龄、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住院时间以及发热伴随症状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住院时间以及发热伴随症状均是RMPP患儿发病的危险因素(OR=2.773、2.344、1.058、2.515,均P0.05)。RMPP组大叶性肺炎、胸腔积液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而支气管肺炎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MPP患儿血清IL-6以及IL-10水平均存在明显高表达,且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住院时间以及发热伴随症状均是RMPP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需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的一个重要病原,尤其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为了解河南省漯河市SARI住院患者中RS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RSV预防控制及临床诊疗提供科学数据,本研究采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8月河南省漯河市SARI住院病例的咽拭子,并收集流行病学和临床信息.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鉴定RSV A/B阳性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显示,本研究共入组1335例SARI病例,其中220例(16.48%)为RSV阳性,A和B亚型分别占64.55%和30.45%.RSV感染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1.36%),2岁以下婴幼儿占RSV感染病例的一半以上(占55.37%).RSV流行高峰出现在11月-次年1月,不同年份流行季可前后相差一个月.A﹑B亚型在不同月份可单独流行也可共流行.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2-8月SARI病例数较往年同期减少60%以上,RSV阳性率在2020年2-8月降低为0.与非RSV感染组相比,RSV更易感染2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占比更高(以支气管肺炎为主).本研究通过近3年SARI病例监测,揭示河南省漯河市RSV感染以冬春季常见,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其中2岁以下婴幼儿是防控重点人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由于限制性防控措施的干预,RSV感染大大降低.本研究将为RSV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等预防性干预手段的使用策略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4—2013年聊城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乙脑策略提供流行病学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4—2013年聊城市乙脑报告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聊城市2004—2013年共报告乙脑病例232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40/10万,其中2013年发病率达到1.34/10万;95.69%的病例集中在8-10月,9月份为发病高峰;年平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为临清市、东昌府区和高唐县;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123例),占总病例数的53.02%;2006年以来≥15岁病例所占比例(46.98%)呈逐渐增加趋势;职业分布以农民(36.64%)、散居儿童(28.45%)、学生(22.41%)为主。结论聊城市乙脑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13年呈高水平流行,威胁依然存在,预防控制策略应采取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措施。乙脑发病年龄明显后移,建议结合发病情况制定成人乙脑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金葡菌肺炎应用利奈唑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1-1至2009-3-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儿科及青岛市儿童医院诊断社区获得性金葡菌肺炎患儿22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体温、咳嗽、肺部罗音、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0±2.26天,有效率100%,不良反应发生率4.5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金葡菌肺炎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可快速改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和小儿病毒性肠炎伴发热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肺炎和小儿病毒性肠炎惠儿80例,所有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40例在给予利巴韦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及两组小儿的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70.83%和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和小儿病毒性肠炎伴发热疗效显著,能够缩短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及分析住院患儿血清中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探讨两种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的方法定性检测患儿血清中的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年份、性别、年龄及季节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3.6%、22.4%,混合感染的阳性率为1.3%。PIV每年女性患儿比男性患儿阳性率高,每一年中6-14岁感染阳性率最高;MP每年女性患儿比男性患儿阳性率高,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的阳性率也升高,6-14岁阳性率最高。PIV与MP在每年的四季中,感染的阳性率各不相同,并且没有相对的规律可循,但是在冬季阳性率还是较高,其次是春季、秋季,最低的是夏季。结论:掌握儿童副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特点,有助于了解疾病感染特点,从而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及时快速地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宁波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情况,为儿童MP感染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测定11788例14岁以下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的血清MP抗体,并根据患儿性别、年龄和不同季节对MP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788例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患儿中,MP阳性3081例,阳性率为26.14%,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MP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儿童阳性率高于男性儿童,并随着年龄的增加阳性率有上升趋势。结论MP在呼吸道感染中发病率较高,春冬季节、女性儿童和学龄期儿童易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儿病原学检测结果,为本地区CAP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8年5月812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2013修订)诊断标准的CAP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非重症CAP患儿812例,CAP占10.2%;感染病原体例数481例,阳性检出率为59.2%;1月-1岁龄组与1-5岁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4岁龄组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前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喘息、固定湿啰音发生率集中在1月-1岁龄组与1-5岁龄组,且高于5-14岁龄组发生率(P0.0);肺部影像学改变的患儿共657例,占80.9%。三个年龄组;肺部影像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CAP患儿病原体检出率不同;不同年龄和不同病原学感染的儿童CAP的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对于临床医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一点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2018-2020年间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腺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院区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腺病毒核酸,分析腺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所有腺病毒阳性标本接种A549细胞进行病毒分离,获得临床分离株后,对不同型别分离株的生长特点进行研究,并比较了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显示,在收集的701份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中,腺病毒阳性率为4.99%(35/701),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主要型别为B种3型腺病毒(42.86%)与B种7型腺病毒(14.29%)。经细胞培养后获得腺病毒阳性毒株28株,分离率为80%。临床分离株感染特征分析结果显示,PCR检测B种7型腺病毒分离株病毒基因组拷贝数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对感染患儿临床特征的分析显示,B种3型腺病毒感染患儿中性粒细胞增高伴淋巴细胞降低。上述结果表明,2018-2020年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儿童腺病毒阳性患儿中,B种3型与B种7型为优势流行基因型,病毒基因进化高度保守。临床分离株中,B种7型腺病毒生长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上海地区儿童流行性腮腺炎890例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2005年上海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情况、临床特征和直接经济负担。方法 回顾性横断面临床分析我院传染科确诊的流行性腮腺炎(流腮)890例门诊儿童和270例住院儿童临床资料。结果 流腮在上海地区全年均有发病,4~7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占全年的54.2%。270例住院患儿中,以外来儿童居多,占67.8%,有8例(3.0%)曾经接种过1剂麻疹-风疹-腮腺炎(MMR)疫苗。96.6%的门诊患儿和99.6%的住院患儿为3岁以上儿童。在890例流腮儿童中有并发症患儿234例,占26.3%,其中并发脑膜炎和(或)脑炎205例(87.6%),并发睾丸炎14例(6.0%),并发胰腺炎11例(4.7%),并发耳聋1例(0.4%),有2种或2种以上并发症18例(7.7%)。无死亡病例发生,但有耳听神经损伤后遗症。每一患儿病程中就诊1~3次,平均为1.4次。门诊1次就诊的医疗费用为114.9~184.7元,平均为(142.9±20.5)元,住院患儿总医疗费用624.6~6190.2元,平均为(1897.8±744.2)元。结论 流腮仍是上海儿童中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并发症较高,幼托机构幼儿和学龄儿童是易感人群,应加强和推广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种,疫苗接种经济有效,可大大降低疾病治疗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