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流感病毒(IFZ)是否像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一样在感染过程中可以上调呼吸道上皮细胞粘蛋白1(MUC1)的表达,进而限制炎症的发展。我们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种呼吸道单负链RNA病毒感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后对MUC1的表达调控。分别利用人喉上皮细胞系——HEp-2细胞系和MDCK细胞系培养并收集RSV和IFZ。相同滴度的两种病毒分别感染A549细胞24h后,分别裂解各组细胞,收集总RNA,应用qRT-PCR检测MUC1mRNA的表达情况;或相同滴度的两种病毒分别感染A549细胞24h和48h后,裂解细胞收集总蛋白,同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应用Western Blot检测MUC1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ELISA检测上清中TNF-α水平。结果显示,虽然两种病毒都能上调TNF-α水平,但只有RSV可以上调呼吸道上皮细胞MUC1表达,并呈剂量效应,而IFZ不能上调呼吸道上皮细胞MUC1的表达。本研究首次探讨两种常见呼吸道单负链RNA病毒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对MUC1表达调控的差异,初步证实临床上IFZ感染后病情自限性的机制不同于RSV感染,与MUC1的表达上调无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肺上皮细胞(A549细胞)后, 一氧化氮(NO)的水平变化及其在RSV感染中的氧化损伤和抗病毒作用。RSV以不同时间感染A549细胞, 并给予NO合成的抑制剂氨基胍(AG)处理。收集细胞培养上清, 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NO和丙二醛(MDA)含量, 化学法检测羟自由基(OH·)与超氧阴离子(O2.—)水平, 空斑形成试验测定病毒复制滴度(PFU)。结果显示在RSV感染4 h后即上调NO、OH·、O2.—和MDA的表达水平。当RSV感染中给予AG处理以抑制iNOS合成NO时, 则降低OH·、O2.—和MDA含量, 但病毒PFU升高。各指标的变化与相应时间点的感染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RSV感染肺上皮细胞诱导生成的NO与细胞内自由基水平升高和加重细胞的自由基损伤程度有关; 但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病毒的增殖水平。  相似文献   

3.
刘崇海  杨锡强  李瑗 《病毒学报》2006,22(5):345-349
探讨用灵长类动物树鼠句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动物模型的可行性。28只树鼠句随机分为7组,每组4只,鼻内滴入106PFU RSV,感染后每24h检测1组。另取7只树鼠句鼻内滴入100μl Hep-2细胞培养液,滴鼻后每24h检测1只作对照。无菌取树鼠句肺组织进行病毒分离、空斑形成实验检测病毒滴度、病理检查和RT-PCR检测肺组织内RSV mRNA表达。结果显示:树鼠句感染RSV后,无明显呼吸道感染症状;树鼠句肺组织匀浆接种于Hep-2细胞上,第3、4、5实验组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PE);树鼠句感染RSV后肺部病理改变在3~7d较为明显,主要为间质改变;在106PFU感染浓度下树鼠句肺组织内RSV处于低水平复制,复制的高峰期在3~5d,峰值在第4d。提示:树鼠句可以用来建立RSV感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全世界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首位病毒病原体,免疫缺陷个体容易发生严重感染,目前尚无理想RSV感染动物模型用于研究。我们用细胞免疫缺陷裸鼠感染RSV,旨在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为RSV感染的防治研究奠定基础。裸鼠滴鼻感染RSV后肺组织分离到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RSV抗原阳性,空斑形成实验检测肺组织病毒滴度在感染后第3天达高峰,并持续到第9天仍能检测到病毒。免疫组化检测RSV抗原主要分布在细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胞浆内。肺组织病理学显示RSV感染导致裸鼠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肺间质性炎症,电镜分析超微结构可见到细胞内病毒颗粒和气血屏障的破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显示裸鼠RSV感染炎症高峰在感染后第9天。裸鼠RSV感染的病毒复制和病理改变特点与人相似,病毒持续高水平复制,是客观而实用的评价抗RSV制剂效果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5.
裸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全世界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首位病毒病原体,免疫缺陷个体容易发生严重感染,目前尚无理想RSV感染动物模型用于研究.我们用细胞免疫缺陷裸鼠感染RSV,旨在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为RSV感染的防治研究奠定基础.裸鼠滴鼻感染RSV后肺组织分离到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RSV抗原阳性,空斑形成实验检测肺组织病毒滴度在感染后第3天达高峰,并持续到第9天仍能检测到病毒.免疫组化检测RSV抗原主要分布在细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胞浆内.肺组织病理学显示RSV感染导致裸鼠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肺间质性炎症,电镜分析超微结构可见到细胞内病毒颗粒和气血屏障的破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显示裸鼠RSV感染炎症高峰在感染后第9天.裸鼠RSV感染的病毒复制和病理改变特点与人相似,病毒持续高水平复制,是客观而实用的评价抗RSV制剂效果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携带碳端结构域缺失的小鼠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基因突变体的5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r AAV)并在细胞水平检测其介导的外源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携带小鼠IL-4碳端22个氨基酸缺失的突变体的表达质粒pSNAV-mIL-4ΔC22,三质粒共转染法制备重组的5型AAV病毒,体外感染人支气管上皮样细胞系16HBE和BEAS-2B,并通过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外源蛋白表达。结果:DNA测序表明构建的小鼠IL-4碳端第118位氨基酸位点处截短的突变体基因表达序列正确无误,制备的重组病毒载体r AAV5-mIL-4ΔC22滴度约为3×10~(11)vg/m L。r AAV5-GFP感染16HBE和BEAS-2B细胞后36小时开始可见持续稳定的荧光蛋白表达,重组病毒r AAV5-mIL-4ΔC22感染16HBE和BEAS-2B细胞后外源蛋白在培养上清中呈分泌型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携带小鼠IL-4碳端结构域缺失型突变体的AAV表达质粒并制备了重组病毒r AAV5-mIL-4ΔC22,该病毒可有效转染16HBE和BEAS-2B细胞并介导外源基因分泌表达截短型小鼠IL-4突变体蛋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菊花总黄酮对小儿RSV感染A549细胞诱导RANTES及MCP-1释放作用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细胞对照组,病毒对照组,菊花总黄酮组和病毒唑组。在Hep-2细胞和A549细胞分别加入菊花总黄酮和病毒唑的含药维持液,测定上述两种药物的最大无毒浓度;RSV病毒感染Hep-2细胞,观察药物对RSV的病毒抑制作用;RSV感染A549细胞,ELISA法测细胞趋化因子RANTES及MCP-1含量。结果:菊花总黄酮50%有效率优于病毒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NTES及MCP-1释放抑制作用比较中,菊花总黄酮组RANTES、MCP-1明显降低,优于病毒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菊花总黄酮能够抑制RSV病毒活性,明显降低A549细胞释放RANTES、MCP-1,缓解患儿的呼吸道症状,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用呼吸道合胞病毒R6(武汉地方株)活毒滴鼻加用戍二醛固定的病毒感染的Hela细胞免疫BALB/C鼠,取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_2/0细胞融合,培育出分泌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3株,这些细胞的染色体数为94至104条,其分泌的抗体分别属于鼠IgC_1、IgG_(2a)、IgG_(2b)亚类。腹水荧光抗体滴度为1:10000~1:100000。其中五株单抗有中和病毒作用,尤其是两株中和放价达1:128。应用免疫转印法证实了这些单抗分别能识别RSV6种主要结构蛋白,用7株识别不同病毒结构蛋白的单抗对12株合胞病毒进行抗原性分析,可将这些病毒区分为二个血清型,即A亚型和B亚型。  相似文献   

9.
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2001年鉴定出的新发呼吸道病毒,婴幼儿、老人和免疫抑制人群易感,引起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目前尚无疫苗和特异性治疗方案。为获得北京地区HMPV临床流行毒株,本研究将经荧光定量PCR检测为HMPV阳性的鼻咽抽吸物样本分别接种LLC-MK2、Vero-E6和分化良好的人呼吸道上皮细胞(Human Airway Epithelium,HAE),观察细胞病变、检测免疫荧光、电镜观察病毒形态、测定病毒滴度及分析复制特点,对分离获得的HMPV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HMPV感染LLC-MK2细胞可形成合胞体,但在Vero-E6中多呈单个细胞感染;经免疫荧光检测,HAE、LLC-MK2和Vero-E6细胞均可见绿色荧光;电镜结果可见病毒为近似球型的颗粒,有包膜和刺突,直径约在150nm~200nm之间;HMPV在HAE和LLC-MK2两种细胞上的复制特点基本相同。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临床样本在LLC-MK2、Vero-E6和HAE分离培养HMPV的方法,分离并鉴定了HMPV临床分离株,为HMPV感染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呼吸道合胞体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A549细胞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表达谱的差异,更好地了解宿主与RSV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1 MOI RSV感染A549细胞,24h后提取RNA,利用Agilent的lncRNA表达谱芯片,筛查了RSV感染和未感染的A549细胞中的lncRNA差异表达谱,并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通过GO和KEGG对差异mRNA和lnc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RSV感染的A549细胞与未感染的A549细胞相比,共有1463个lncRNA和1552个mRNAs显著上调,有944个lncRNA和1489个mRNAs下调,差异表达lncRNA及其预测靶基因主要富集于免疫应答过程。通过定量PCR证实所选lncRNA的表达谱结果。结论:RSV感染A549细胞后,lncRNA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对深入研究lncRNA如何参与RSV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