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侯连海 《化石》2009,(1):62-65
1975年的春天,北京的气候温暖清新。应重庆市文化局和重庆博物馆的邀请,古脊椎所派出以杨老为团长、张力彬为副团长,业务人员有赵喜进和我的四人代表团参加重庆博物馆第一架恐龙开幕展。同时。杨老要到万县卡氏兽产地和自贡恐龙产地考察,所领导让我具体负责照顾杨老的生活等事情.所以在重庆地区的近两个星期时间里,我与杨老形影不离。  相似文献   

2.
《化石》2015,(4)
<正>程政武先生于2015年4月12日与世长辞,享年84岁。一直以来感激先生对我的帮助,特写此文,以为纪念。我与程政武先生相识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当时正在赵喜进先生指导下攻读研究生学位。虽然不记得第一次面见程政武先生是具体哪一天,但至今清晰记得当时的场景。先生来拜访赵喜进老师,两人攀谈片刻后,赵老师就叫我  相似文献   

3.
陆庆五 《化石》2016,(4):12-14
正1962年4、5月间,我第一次见到吴汝康先生。那时,正值复旦大学人类学教研组为我们开办"人类学专题讲座"。教研组主任吴定良先生从中科院古脊椎所邀请到吴汝康等三位先生,为我们作"古人类学与古脊椎动物学"系列讲座。吴先生主讲"古人类学",我们才首次面见吴先生,聆听到他的讲课;另外两位,即邱中郎先生讲"古人类的旧石器文化",孙艾玲先生讲"古脊椎动物学"。吴汝康先生来到复旦,与当年他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导师吴定良先生  相似文献   

4.
李传夔  王元青 《化石》2009,(4):22-27
2009年6月15—21日中科院古脊椎所为纪念周明镇院士(1918-1996)主办了东亚陆相古近纪生物区系及地层学国际研讨会。与会的国内外学者一致赞扬、怀念明镇先生一生为古脊椎动物学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和他的为人。会议过后,我们,一个是追随先生四十年的老学生,一个是先生的博士生,总觉得言犹未尽,还应当把先生的事业成就简要记述出来,与同仁、同行及关心古生物学事业的人来共同追念这位建业、建所的功勋专家。  相似文献   

5.
《化石》2018,(4)
正笔者2005年有幸考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攻读研究生,在金昌柱先生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六年硕士和博士的不断锤炼和潜心学习,逐渐由一名对古生物懵懵懂懂的门外汉成长为对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略知一二的初学者,从心底深深地感恩安徽繁昌人字洞,因为我硕士和博士论文的研究材料绝大部分都产自这一第四纪早期重要的古人类活动遗址。  相似文献   

6.
邓涛 《人类学学报》2022,(4):I0001-I0001
1982年8月,吴汝康、吴新智两位先生创办《人类学学报》,至今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作为以人类自身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100余年的历史;其内容涉及人类、人类祖先以及人类近亲的灵长类的生物学、演化、行为、文化等特征或规律;相关研究人员分散在不同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因周口店发掘与研究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是中国古人类学及整个古脊椎动物演化研究的中心。与人类起源与演化相关的古人类化石研究、旧石器考古研究以及相关的体质人类学及灵长类研究一直是古脊椎所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金秋十月,气候宜人,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欢快之中。一九九四年是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65周年,也是古脊椎所的前身──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成立65周年;更重要的是古脊椎所几代人盼望已久并为之做出不懈努力的新标本大楼刚刚投入使用,中国古动物馆也同时开馆。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欢庆的大喜事.十月十八日,一个盛大的庆祝仪式在古脊椎所标本大楼一楼大厅举行。中国科学院周光召院长、徐冠华副院长及北京市有关领导莅临;周光召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示将加强对古脊椎所及本学科的支持。出席庆祝会的…  相似文献   

8.
王春雪  周振宇 《化石》2008,(1):31-33
2007年3月初,我刚刚考入中科院古脊椎所,心里想终于有机会能够参加"皇家考古队"(地方高校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尊称)的考古发掘了.  相似文献   

9.
栗静舒  彭菲 《人类学学报》2014,33(4):521-521
2014年6月9日~13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为古脊椎所)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在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举办了"旧石器遗址野外发掘数字化技术研讨班",参加研讨班的人员除了有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古脊椎所的相关人员外,还有来自三峡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郑州大学、美国匹兹堡大  相似文献   

10.
我认识海珊(张景欧)先生将近二十五年,其间虽然接触的机密不多,而海珊先生给我的影响却不少,特别是最近三年我们在复旦大学共同工作,过從很密,认识最深,因而使我感动的地方也最多。 记得1951年冬天,我还在江南大学教课的时候,有一天上午海珊先生打电话问我借尤佛洛夫氏的“昆虫与气候”一书,我问了他的住处跑去看他,才知道他因病请假從北京回上海休养,准备写些关於“蝗虫’的稿子(中华书局约稿),而且有以写稿终身之意。  相似文献   

11.
韩中良 《化石》1991,(3):2-4
龙是我国远古祖先幻想出来的动物。它的基本形态是蛇,具体来说,它是以某些蛇图腾的氏族为主体,又综合了其他氏族图腾的若干特性而形成的。闻一多先生认为:“在半人半兽的人首蛇身神以前,必有一个全兽型的蛇神阶段,”这一阶段可溯源到原始的图腾崇拜时期,蛇在中华民族神话传说中是许多氏族的图腾。中华民族史前文化是多中心、不平衡的。但是,中华文明地域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那里自然条件优越,不仅适合人类繁衍生息,也适宜各种野生动物繁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在文学方面的伟大光辉成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但是鲁迅先生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却很少有人知道。鲁迅先生青年时在日本学医,对于生物学有很深的造诣。1930年鲁迅先生50岁,那时候他正在上海组织左冀作家联盟,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鲁迅先生迫害得很凶,因此鲁迅先生的著作只好用各种不同的笔名发表,就是这一年鲁迅先生翻译了日本刈米达夫的“药用植物”。现在该书有两种版本,一种收入在鲁迅全集内,一种收入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学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古植物学家和孢粉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徐仁教授是我的导师,于1992年不幸病故.先生逝世,我深感悲痛,谨以此文来表达我对先生的怀念. 先生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古植物学和孢粉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十几年来,我受先生的教诲,终生难忘.他不仅教我如何做学问,而且教我如何做人. 1978年,当我报考徐仁教授的研究生时,大有自不量力之嫌,加之我以前与先生从不相识.初试完毕,先生阅卷后很高兴,并约我到他家里谈话.在书房里初次见面,先生十分和蔼  相似文献   

14.
裴文中先生的骨灰于1983年9月25日安葬在周口店,有许多他的生前友好和学生前去参加葬礼。刚从日本回来的安志敏先生,一见面就说:“杉原庄介先生于9月1日因心脏病逝世了!”。我虽然知道他患有严重的肺气肿病,身体已很衰弱,但乍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还是使我吃了一惊。  相似文献   

15.
当我最近首次与姜淳(沈愕的博士研究生)接通电子邮件时,孰料他的第一个邮件竟是告知我沈愕先生不幸逝世,这一悲痛的消息令我震惊不已。我与沈锷先生相识已有见年,直接共事不下10余年。1958年,我被分配到生理研究所他主持的研究组工作。在近30年中,我和沈愕先生直接或间接的业务联系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项目。其一是自主神经系统生理;其二是针刺镇痛和针刺麻醉的神经原理,这在我和他相处的过程中占据最大的比重,也是他的科研事业中最主要的研究项目。沈锷先生自觉而积极地投身于这项具有理论联系实际、中西医结合意义的科学实践,…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邻居布托先生是位美食家,他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研究各种好吃的新菜品——然后将它们推荐给我。过去,我总是顾及邻居间的情谊,没有拒绝他的盛情。但一个礼拜之前,我终于忍无可忍了。因为,他居然想把我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水豚——写进他的菜单,实在是太过分了!不过,布托先生向来不达目的不罢休。于是,接下来的这一周,我们之间展开了一场有关"水豚到底该不该吃"的电话辩论赛。第一回合:是老鼠还是猪?  相似文献   

17.
正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夜空中最亮的星》2011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省考古所)在黑龙江省伊春市桃山林业局辖区内发现了桃山旧石器遗址,2013年中科院古脊椎所侯亚梅研究员的课题组与省考古所合作进行试掘,又在2014年夏进行了正式发掘和多学科研究工作。这个祖国东北边陲考古遗址的发现与发掘让我有机会"寻梦极北,遇祖至  相似文献   

18.
接到王德宝先生仙逝的消息时 ,我感到深深的悲痛。我和他共事多年 ,195 9年我从有机所回到生化所时 ,分配到了王先生的组里。有一段时间 ,我和他共处一室 ,王先生给我讲他在美国的生活和他回国时的困难。他是一位很和蔼可亲的人 ,我生气的时候 ,他常常对我说“别着急嘛” ,使我平静下来。他也是一位很耐心的人 ,如果他对我们的实验结果有不同看法 ,他会平静地与我们讨论。我至今仍能快乐和感激地回忆起我和王先生共事的那段时光 ,我从他那里学到很多。196 6年我回柏林后 ,我被洪堡大学医学系微生物研究所录取 ,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根据当时的…  相似文献   

19.
张保信先生是公元1932年8月生的,和我同岁。是我二十多年的虫友.记得第一次碰到他是1961年夏天的晚上.我和当时来台采集昆虫的白水隆博士(现为日本九州大学荣誉教授),在台北怀宁街的三时庄旅馆聊天时,他和另-一个人加入,而白水教授介绍得知他是这次和白水教授一起去采集的张保信先生.  相似文献   

20.
吕君昌  李志刚 《化石》2000,(3):28-29
图1窃蛋龙类复原图窃蛋龙类是一组头骨较窄而高 ,高度气腔化 ,特别是颅顶部分骨骼的气腔化程度尤其强烈 ,多孔(具有大的眶前孔和下颌外孔) ,上下颌没有牙齿 ,在上颌的腭面上具有由上颌骨和锄骨构成的齿状突起 ,锐利的爪子等特征的小型(体长不超过3米)兽脚类恐龙(图1)。第一个化石骨架由美国中亚考察团于1923年在蒙古的西南戈壁所发现。当初发现时 ,骨架的下方有一窝蛋化石 ,加上由于在那个地区发现大量的原角龙类化石 ,因此 ,它的研究者奥斯本(Osborn)在1924年发表的研究论文中 ,认为该小型兽脚类恐龙专门偷吃原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