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罗利金  罗瑞科 《蛇志》2022,(1):109-111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约46% ~73%脑卒中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甚至会影响进食与进水,容易出现误吸、营养不良以及吸入性肺炎,病情严重者甚至会窒息死亡.目前,临床上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尚无有效治疗方案,使得患者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就近年来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和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T833C位点碱基突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对7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83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MTHFR基因C677T基因型,用扩增阻滞突变体系法(ARMS)检测CBS基因T833C突变。实验检出患者组MTHFR基因T纯合基因型、杂合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7%、51.4%和28.4%,对照组分别为1.2%、39,8%和21.1%。患者组CBS基因C纯合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3.5%和43.9%,对照组分别为6.0%和38.0%。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显示;C677T位点T等位基因,T833C位点C等位基因以及年龄均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有关(P<0.05),C677T位点T等位基因的比值比(OR)为1.74(95%CI 1.06~2,B6)和T833C位点C等位基因的比值比为1.73(95%CI 1.07~-2.81)。实验显示MTHFR C677T和CBS T833C基因位点突变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有关,上述两个基因位点突变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3.
何雄英 《蛇志》2004,16(3):26-2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217/12万,脑出血占脑卒中的10%~20%。而治愈后常伴有后遗症和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也给家庭、社会带来影响,因此,如何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早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协同护理干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本研究从2013.6月~2014.6月来我院神经内科和老年科就诊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干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干预模式。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统计干预6个月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协同护理干预模式,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照顾能力,有效提高照顾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与身体康复,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田兔红  朱春梅 《蛇志》2006,18(4):321-322
我科于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对收治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规范评价,对并发吞咽困难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入选的脑卒中吞咽困难者48例。入选条件:(1)年龄<80岁,首次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者。(2)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并符合1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急性脑卒中引发的动态心电变化进行系统性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入住的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发生脑卒中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脑干卒中组与非脑干卒中组,对所有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72h内进行24h连续心电记录,并进行出血性卒中与非出血性卒中比较分析。结果 78例急性脑卒中动态心电异常发生率为67.95%,脑干卒中组动态心电异常率(90%)明显高于非脑干卒中组心电异常率(75.85%),二者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性卒中动态心电异常率(87.10%)明显高于非出血性卒中动态心电异常率(70.21%)二者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的部位和出血程度和动态心电异常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和分析1993~2012年19年间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北京地区老年高血压防治中靶器官的保护和并发症的减少提供重要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12年19年间住院死亡的2866例1〉60岁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病历采集,收集性别、年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等临床资料,按性别、年龄及高血压分期和危险程度将病人分组。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比较各组病人的死亡原因。结果:①按疾病:与死亡相关性最高的疾病为心脏病1294例(45.15%),脑卒中985例(34.37%),肾功能衰竭340例(11.88%),感染性疾病131例(4.58%),恶性肿瘤116例(4.06%),心脏病是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②按性别:男性占老年高血压死亡的53.31%,女性占46.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心脏病(男性46.73%比女性43.35%]和脑卒中(男性37.04%比女性31.32%)均占据高血压死亡原因构成比的前两位;③按年龄:9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因心脏病(43.02%)、肾功能衰竭(20.54%)和感染(6.59%)死亡的比例低于其他各年龄组。因脑卒中死亡的比率低于60—69岁组(38.71%)和70~79岁组(33.37%)。因恶性肿瘤死亡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70~79岁组最高(4.80%);④按高血压分期和危险程度:I.Ⅱ期高血压患者因心脏病(49.70%)和恶性肿瘤(7.55%)死亡的比例高于Ⅲ期高血压患者(分别为43.78%和2.99%),而Ⅲ期高血压患者因脑卒中(35.84%)和肾功能衰竭(12.79%)死亡的比例高于I.Ⅱ期高血压患者(分别为29.45%和8.76%)。高危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因心脏病(38.15%)死亡的比例低于其他三组(低危组51.05%、中危组47.64%和极高危组47.38%),而其因肾功能衰竭(19.54%)死亡的比例则高于其他三组(低危组1.63%、中危组3.07%和极高危组11.69%),但中危组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因脑卒中死亡的比例最高(42.69%)。结论:男性患者、60~79岁患者在老年高血压的根本死亡原因中所占的比率较高。不同的高血压分期和危险分层对根本死亡原因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开琦  宁月华  禢品莲 《蛇志》2010,22(2):164-165
目的对高龄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锻炼的效果观察.探讨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对高龄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整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观察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针灸+早期介入口腔运动锻炼、舌咽冰冻柠檬刺激、理疗等综合系统的康复措施。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针灸康复。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81例(67.5%),有效27例(22.5%).无效12例(10%),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45例(37.5%),有效27例(22.5%),无效48例(40%).总有效率5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针灸康复,以及常规药物治疗+综合康复训练对高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均有良好效果;而综合康复干预的效果更显著.能明显提高吞咽障碍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蛇志》2020,(2)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对患者进行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其中44例评分4分者纳入A组,38例评分4~15分者纳入B组,21例评分15分者纳入C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的Lp-PLA_2、Hcy、TC、TG、LDL、尿酸、肌酐、HDL、尿素氮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的Lp-PLA_2、Hcy、TC、TG、LDL、尿酸、肌酐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中C组的Lp-PLA_2、Hcy水平明显高于A、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_2196 ng/ml、Hcy17μmol/L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Lp-PLA_2、Hcy水平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该病诊断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与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梗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1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NIHSS评分≤10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意识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无意识障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局为死亡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可以反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对脑卒中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及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2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血清hs-CRP、HbA1c水平的差异,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HbA1c水平与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Hb A1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6.23±1.97)mg/L、(7.96±0.65)%vs.(2.54±0.85)mg/L、(5.21±0.30)%],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08±3.12)分vs. 8.62±3.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Hb A1c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65,-0.564,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和HbA1c水平均明显上调,二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70例合并肺部感染的脑卒中患者与70例未合并肺部感染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发生肺部感染高危因素。35例合并肺部感染的脑卒中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另外3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对两组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NIHSS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高,有气管切开史、有吞咽功能障碍、合并意识障碍、高龄、合并糖尿病及营养状况差等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以上因素具有代表性(P〈0.05)。观察组痊愈27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为82.8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人脑卒中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康复治疗,具有科学}生与有效性,可更有效促进患者的痊愈。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对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至2005年出院的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78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139例.感染率为20.5%。病原菌以G^-菌为主(62.3%).其次为G^+菌(19.4%)和真菌(18.3%)。G^-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G^+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体外药敏显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派酮/舒巴坦较敏感。G^+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福平等较敏感.真菌对两性霉素、5-氟胞嘧啶和制霉菌素较敏感。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脑出血量、假性延髓麻痹、侵袭性操作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有关。结论肺部感染是急性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造成病情加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应该护理到位。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何苗 《蛇志》2007,19(2):156-157
糖尿病足于1956年由Oakley首先提出。1972年Callerall再次明确其定义: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病。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群体也在逐渐扩大,甚至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因此而被截肢者占到非外伤性截肢的50%。且一侧肢体做了截肢,50%的患者另一侧肢体5年内也不得不截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脑卒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作为研究组,其中包含64例脑梗死患者(CI组)、42例脑出血患者(CH组)以及3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同时以同期13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Hcy水平,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对其血清内维生素B12、叶酸浓度进行测定。结果:研究组血清Hcy浓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叶酸及Vit B12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TC、TG、LDL-C等指标在组间存在差异(P0.05),两组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组、CH组、TIA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I组、CH组、TIA组三组相互对比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内Hcy浓度高于完全性脑梗死组,组间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NIHSS评分患者血清内Hcy浓度不同,评分越高,Hcy浓度越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回归性相关分析,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为高Hcy、高总胆固醇、高LDL-C、低叶酸、低Vit B12(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Hcy水平存在差异,不同类型脑卒中血清Hcy水平存在差异,且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发病存在相关性,因此可以将血清Hcy作为脑卒中预测、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于2013年10月-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白细胞水平,比较两组血清Hcy、EPO、血小板、Fib及血白细胞水平,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缺血性脑卒中病发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法对血清Hcy与EPO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Hcy(23.52±12.15)m IU/L与EPO(34.61±11.25)m IU/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57±2.18)m IU/L、(17.54±5.83)m IU/L;观察组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血白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可知,Hcy为缺血性脑卒中病发的独立因素,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PO水平与Hcy呈正相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病发与血清Hcy和EPO水平升高密切相关,且Hcy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病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临床患者的病情研究探讨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特点、与糖尿病的关系及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本课题对35例糖尿病并发脑卒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均行颅脑CT并测定空腹血糖、血压、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结果:缺血性卒中29例(其中多发性腔性腔梗24例,脑梗死4例,单发性腔便1例)。空腹血糖小于11.0mmol/l者26例,大于11.0mmol/l者9例,高血压26例,血脂高10例,血液变异常25例。结论:具有这种症状的患者以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多见,病变多发生在基底节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血流变学异常可能是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李伟  高杰  赵育松  孙铀  王晓东 《生物磁学》2013,(25):4917-4920
目的:评价局部应用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01-2011年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的患者50例,在高频超声引导下于髋关节局部注射依那西普50mg,每周1次,连用4次。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2、4、8周观察患者的BASDAI、BASFI、脊柱痛VAS、患者总体评价(PGA)VAS、夜间痛VAS、血沉、CRP和Harris功能评分,同时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依那西普治疗2周时,30例达ASAS20的缓解(60%),13例(26%)达到ASAS50的缓解,8例(16%)达到ASAS70的缓解;治疗8周时,ASAS20/50/70的缓解率分别为38例(64%)、21例(42%)、15例(30%),其中Harris评分达70以上者占总人数的90%,80分60%,90分30%,1例患者缓解不明显,4例患者处于70分以下,但疾病活动度情况改善。结论:依那西普可有效改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患者的关节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强度,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促炎基因ALOX5AP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三烯是作用较强的促炎症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是白三烯合成的关键调控因素,通过全基因组扫描的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发现编码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的基因ALOX5AP在白种人中与心肌梗塞和脑卒中的患病风险相关。然而,目前尚无关于该基因与亚洲人脑卒中患病风险的遗传学资料。本研究探讨了ALOX5AP基因多态与脑卒中及其亚型易感性的关系。采用PCR—RFLP方法,对来自7个临床中心的1713名对照和1773名脑卒中患者检测了ALOX5AP基因的4个SNPs:SG13S25、SG13S114、SG13S89和SG13S32。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分析基因多态与脑卒中患病风险的独立相关性。结果表明,人群未发现SG13S25和SG13S32具有多态性;ALOX5AP基因多态SG13S114A等位基因频率在男性脑梗塞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3.6%VS29.2%;P=0.014),SG13S114AA基因型增加男性脑梗塞1.62倍的发病风险(95%CI:1.1-2.35:P=0.012)。多态SG13S89G/A与脑梗塞的易感性不相关。单体型分析表明单体型频率在脑卒中患者和对照组间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因此,本研究结果提示ALOX5AP基因多态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东、西方人群存在种族差异,SG13S114AA基因型增加中国人群男性脑梗塞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糖尿病并发感染的临床类型及其高危因素,为提高糖尿病合并感染的预防和临床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检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感染类型及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8例糖尿病患者中,61人次合并感染,感染率为34.3%。其中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发生率为42.9%,明显高于男性的感染发生率(26.6%);年龄≥60岁者合并感染率(57.9%)明显高于〈60岁者(33.8%)和〈50岁者(21.2%);空腹血糖≥11.1mmol/L者合并感染率(48.1%)明显高于空腹血糖〈11.1mmol/L者(28.2%)。感染部位以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及软组织为主,分别占感染的36.1%、24.6%和18.0%。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及血糖的升高,感染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对糖尿病早期诊断,有效控制血糖是预防和减少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