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本森  刘胜桂 《植物学报》1995,12(Z1):46-49
 嘉兰整个生长期光合速率变化呈一单峰曲线。高峰期前,用促进茎、叶生长和延长有效光合作用时间的方法,能在生长后期提高块茎的产量和秋水仙碱的含量。栽培条件下嘉兰的秋水仙碱含量高于野生条件下生长的。嘉兰的光补偿点在1,000Lx, 光饱和点在35,000Lx。嘉兰的光合作用变化呈双峰曲线,并表现出“午睡”现象。  相似文献   

2.
嘉兰整个生长期光合速率变化呈一单峰曲线。高峰期前,用促进茎、叶生长和延长有效光合作用时间的方法,能在生长后期提高块茎的产量和秋水仙碱的含量。栽培条件下嘉兰的秋水仙碱含量高于野生条件下生长的。嘉兰的补偿点在1,000Lx,光饱和点在35,000Lx。嘉兰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并表现出“午睡”现象。  相似文献   

3.
嘉兰(Gloriosa superba L.)系百合科草本植物,其块茎含有秋水仙碱。本文研究块茎形成规律及其形成过程中物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块茎播后,新生的块茎在生长初期和后期生长速度都较慢,中期生长速度最快,也是嘉兰块茎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块茎中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新生块茎中淀粉含量,是随着新块茎的生长,其含量逐渐增高。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面积,从播后逐渐增加,开花前达到高峰,花后又逐渐降低。开花前如能增加光合叶面积,可为后期块茎生长提供较多物质。块茎中秋水仙碱含量是随着块茎的成熟与淀粉含量的渐增而增加,至收获期达到高峰。这一结果表明:收获未充分成熟的块茎,会降低秋水仙碱含量。  相似文献   

4.
嘉兰(GloriosxsaperbaL.)百合科蔓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海拔1200m以下有野生零星分布。嘉兰喜高温湿润气候,怕寒。一般生长在平坝或河边,阴湿的砂质地及灌木丛中。嘉兰的药用部分为块茎、种子、种壳,主要成份为秋水仙碱,功...  相似文献   

5.
以‘云薯505’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Yunshu 505’)为材料,测定马铃薯块茎发育初期四个阶段茉莉酸含量,并以叶面喷施方式,研究茉莉酸甲酯对马铃薯生长和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膨大过程中,茉莉酸的积累水平不断升高。在微型薯生产中,使用100 μmol·L-1茉莉酸甲酯在结薯期以不同频率喷施叶面,测量并统计植株、块茎性状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1次·d-1处理茎粗增加36.1%,2次·d-1处理的叶绿素含量降低20.1%。此外,植株的叶色、茎色、花色、株型等生长性状及块茎大小整齐度、薯形、皮色、肉色、薯皮类型、芽眼深浅、裂薯率、大薯空心率等块茎性状在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2次·d-1、1次·d-1、1次·2d-1、CK四种处理的植株存活率分别为45.57%、100.00%、100.00%、87.29%;前三种喷施频率处理折合产量较CK分别增加-15.61%、8.77%、12.11%。综合分析,马铃薯在块茎形成初期茉莉酸积累水平不断升高,以1次·2d-1频率叶面喷施100 μmol·L-1茉莉酸甲酯,马铃薯微型薯的产量增加最大且不影响生长。  相似文献   

6.
梁雁冰  陈永强  黄步汉   《广西植物》1987,(3):271-273
嘉兰原属热带性地区的植物,但从云南南部引种到广州地区种植。表现生长发育良好,且其秋水仙碱含量高达0.40—0.45%。是一种有推广种植价植的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7.
以高产大果型西红柿品种中研988为材料,采用分根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APRI)条件下,不同氮素形态(硝态氮、铵态氮)对番茄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同一灌溉方式或下限处理下,铵态氮对番茄植株前期生长有利,而硝态氮促进番茄植株后期生长,并促进果实产量增加.在APRI同一灌水下限下,硝态氮处理可提高果实维生素C含量及糖酸比,提高营养品质.同一氮素形态供应下,APRI番茄的株高和叶面积均小于正常灌溉(CK),但灌水下限为60%田间持水量(θf)的APRI处理番茄茎粗在生长后期有所增加.在同一氮素形态下,与CK相比,APRI各处理的产量均下降,其中灌水下限在40%θf的APRI处理产量下降了22.4%~26.3%;而灌水下限在60% θf的APRI处理仅下降了5.3%~5.4%,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而品质显著提高,并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因此,控制灌水下限在60%θf、供应硝态氮的APRI处理为番茄高产、优质、节水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8.
去除顶端优势对菊芋器官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凯  朱铁霞  刘辉  王琳 《生态学报》2017,37(12):4142-4148
以不同时期顶端优势去除处理的菊芋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根、茎、叶、花和块茎等器官C、N、P含量,计算C∶N、C∶P和N∶P比值,探讨顶端优势去除对菊芋各器官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器官之间C含量高低顺序没有因去顶而改变,氮和磷含量高低顺序因去顶而表现出不同的大小关系;顶端优势去除提高了茎秆、块茎和分枝的C含量,除最后一次顶端优势去除提高了叶片C含量,其它顶端优势去除时间均降低了叶片含量;顶端优势去除降低了根系、茎秆和块茎N含量,提高了分枝和花的含N量;顶端优势去除提高了叶片和块茎的含P量;C∶N范围为24.15—153.75、C∶P范围为118.87—2265.72、N∶P范围为2.46—24.05,N∶P平均值为10.67,说明菊芋生长主要受N元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天麻的离体培养(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的培养基上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下,取生长期和休眠期天麻的切块和茎尖培养,可以诱导出芽。4~5个月后,诱导的芽继续加粗生长,并发育成多茎节和分枝完整的天麻块茎。此种块茎拌蜜环菌移栽后,可以繁殖新的块茎个体。  相似文献   

10.
高温对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光合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块茎形成期高温是影响宁南山区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连续2年试验,选用当地主栽品种"青薯9号",设置自然温度(对照)、低温、高温3个处理,研究马铃薯块茎形成初期、中期、后期、块茎膨大期及主要淀粉积累期的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高温降低了马铃薯功能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荧光综合指标(P_I)、光能供应化学反应的最大效率(F_v/F_m)及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o); P_n在马铃薯块茎形成后期高温较自然温度降低34.55%,较低温处理降低53.15%,PI在块茎形成后期高温较低温降低了42.22%;高温处理的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也有所降低,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过氧化氢酶(CA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除抗氧化系统中的CAT活性、MDA和Pro含量与产量呈负相关外,其余指标与产量呈正相关,与根系活力的相关性最为显著;马铃薯块茎形成中期高温天气不利于马铃薯功能叶片的光合作用,降低了P_n、P_I等光合指标,使功能叶片的抗氧化系统遭到一定的破坏,导致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氮素对马铃薯品种东农311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找出马铃薯的合理施氮量,从而为马铃薯产量的提高及品质的改良提供合理依据,本试验通过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的影响,以中晚熟品种东农311为试验材料,在同一磷钾水平条件下,设定6个氮肥梯度,测定马铃薯在各氮肥梯度下,块茎形成后不同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块茎成熟后的产量、品质性状。研究结果表明,在增加氮肥施用量后,随块茎的生长,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升;块茎成熟后,淀粉和维生素C的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而还原糖和粗蛋白的含量呈升高趋势。并且本试验确定的东农311的最适施氮量为176 kg/hm2。  相似文献   

12.
Meng WW  Chu PF  Yu ZW  Xu ZZ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0):2487-2494
以冬小麦品种济麦20和泰山22为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W0)、灌冬水+拔节水(W1)、灌冬水+拔节水+开花水(W2)、灌冬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W3)4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小麦倒二茎节间和叶鞘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W0处理灌浆初期倒二茎节间和叶鞘的可溶性总糖、聚合度(DP) ≥4和DP=3的果聚糖含量最高,灌浆后期的果糖含量最高,这有利于倒二茎节间和叶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与降解,从而提高千粒重,灌水处理间比较,济麦20的W1处理在灌浆初期倒二茎节间和叶鞘的DP≥4、DP=3果聚糖含量和灌浆中后期的可溶性总糖、果糖含量最高,其籽粒产量也最高;泰山22的W2处理在灌浆初期倒二茎节间和叶鞘的DP≥4、DP=3果聚糖含量最高,灌浆后期的果糖含量高于W1处理,其籽粒产量也最高,品种间比较,泰山22灌浆阶段的倒二茎节间和叶鞘的可溶性总糖、DP≥4果聚糖含量和灌浆后期的果糖含量高于济麦20.两品种的籽粒产量对水分处理的响应不同,济麦20的籽粒产量在W0和W1条件下高于泰山22,在W2和W3条件下低于泰山22.本试验中,济麦20的W1处理和泰山22的W2处理有利于倒二茎节间和叶鞘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与降解,其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两品种的最优水分处理.  相似文献   

13.
重要理化因子对小球藻生长和油脂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通气培养的方法研究了N、P、Fe3 、盐度、光照强度、温度对小球藻(Chlorella sp. XQ-200419)生长速率、生物量和油脂产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N浓度对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在KNO3浓度0.05—0.3g/L范围内,小球藻生长速率随N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并积累更多的生物量,而油脂含量随之递减,KNO3浓度为0.3g/L时,油脂产量最高。小球藻对P浓度变化的适应范围很大,K2HPO4浓度在10—160mg/L范围内,对小球藻的生长和油脂产量都没有显著影响。在小球藻培养后期补加不同浓度Fe3 对其生长速率没有显著影响,总脂含量随着Fe3 浓度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均比对照有极显著提高,Fe3 浓度为0.75mmol/L时油脂产量最高。盐度对小球藻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油脂含量先随着盐度的增大而提高,当NaCl浓度达到0.6mol/L, 油脂含量又显著降低;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均在盐度为0.2mol/L时最高。光照强度对处于生长后期的小球藻的生长影响不大,但影响其油脂积累,小球藻的油脂含量和产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当光照强度增至280μmolm-2s-1时,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最高。温度对小球藻的生长速率、生物量、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在15-40℃范围内,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生长速率、生物量、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都经历了一个先上升然后下降的过程,适合小球藻生长、积累油脂的温度范围是20-35℃,30-35℃时油脂产量最高,40℃时生物量、油脂含量和产量都最低。理化因子对生长和油脂含量的影响分为两种情况:1. 温度、光强、铁浓度和盐度的影响表现为在适宜生长的条件下提高油脂含量,这种模式可以称为“适宜模式”;2. 氮浓度的影响表现为在不利于生长的条件下提高油脂含量,这种模式可以称为“胁迫模式”。两种模式都可以提高油脂含量,但是,只有适宜模式才可以提高油脂产量。在筛选小球藻优良产油藻种时要注意,只有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油脂含量高的藻种才具有高产油潜力。  相似文献   

14.
半夏茎尖培养及块茎的品质改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离体培养半夏Pinellia ternata 茎尖获得小植株。用其叶柄作外植体在MS添加2,4-D 和KT的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挑选出一种表面呈颗粒状、易分散、生长快的愈伤组织。在MS添加KT0.5 m g/L, NAA 0.2 m g/L的培养基上,叶柄可直接分化形成小植株,愈伤组织通过形成小块茎的途径产生完整植株。块茎顶端芽分化过程中,先形成的叶原基或幼叶总是覆盖着后面的叶原基而出现一种依次叠套的特殊结构。液体浅层培养对试管苗的增殖速率比固体培养快1 倍。叶柄和愈伤组织的小植株分化率均在70% 以上,移栽成活率为100% 。试管苗的块茎产量(鲜重)比对照(用小块茎繁殖)的净块茎产量(鲜重)高103% 。试管苗块茎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344% ,野生和人工栽培半夏块茎的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0.264% 和0.203% 。  相似文献   

15.
去花序对辽藁本生长发育、产量和药材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孕蕾期辽藁本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去花序处理对辽藁本地上部分生长发育、根部产量性状、产量及挥发油含量的的影响。结果表明,孕蕾期辽藁本经不同程度去花序处理后植株生长健壮,茎粗和、茎充实度、叶面积指数等性状表现较好,根部产量性状好、产量增加,挥发油含量增加;其中以全去花序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16.
在陇中半干旱区设置玉米整秆带状覆盖(ST)、地膜覆盖(PT) 2种覆盖方式,以露地平作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田土壤水分、耗水规律、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覆盖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马铃薯播种至收获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ST和PT处理土壤贮水量较CK的增幅分别以收获期(12.3%)和淀粉积累期(9.1%)最大;覆盖处理降低了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以ST处理的降幅最大(23.4%);与CK相比,ST处理显著降低了生育前期(播种-块茎形成期)和后期(淀粉积累期-收获期)的耗水量,显著增加了生育中期(块茎形成期-淀粉积累期)耗水量,并增加了深层土壤水分,而PT处理主要降低了生育前期和中期耗水,显著增加了生育后期耗水; ST和PT处理分别使马铃薯产量较CK显著增加32.4%和32.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3.8%和48.8%。综上可知,玉米整秆带状覆盖处理能显著改善马铃薯生育中后期0~200 cm土壤水分状况,使马铃薯关键生长阶段耗水增多,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根际二氧化碳浓度对马铃薯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汽雾法栽培方式为基础,建立根际气体环境研究系统,研究了根际不同CO2浓度连续处理36d对马铃薯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根际CO2处理时间的延长,根际380~920 μmol·mol-1 CO2处理和380 μmol·mol-1CO2处理之间马铃薯植株的株高、茎粗、叶面积、鲜重、根系长度、匍匐茎和块茎等生育指标生长变化比较一致,呈现明显的二阶段增长特点;与3 600 μmol·mol-1高CO2处理的根际比较,前2个处理植株生长发育旺盛,块茎产量明显增加,说明根际一定浓度CO2富积,对马铃薯生长有促进作用,而根际过高浓度CO2环境,则对马铃薯生长有抑制作用.根际3 600μmol·mol-1高CO2处理与沙培处理植株的地上茎粗和叶面积、地下匍匐茎和块茎数量等非常接近,表现在植株生长矮小,块茎产量较少,说明沙培处理植株生长发育比较弱,其原因可能与根际较高浓度CO2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以桂华占、八桂香为材料,在干湿交替灌溉、亏缺灌溉、淹水灌溉3种水分条件下,研究优质稻花后植株碳氮流转与籽粒生长及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管理下,桂华占和八桂香花后碳氮流转与籽粒的生长间存在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1)茎鞘和叶片干物质转运对籽粒干物质积累的贡献率为16.86%~25.68%,花后茎叶干物质运转速度和运转率与籽粒起始灌浆势呈显著甚至极显著正相关;籽粒最大灌浆速率、活跃灌浆期、持续灌浆时间与叶片干物质运转速度和运转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鞘干物质运转速度和运转率呈极显著负相关;(2)茎鞘碳同化物转运对籽粒的产量和淀粉产量的贡献率则为干湿交替灌溉>亏缺灌溉>淹水灌溉;但叶片碳同化物转运对籽粒的产量和淀粉产量的贡献率则为淹水灌溉>亏缺灌溉>干湿交替灌溉;茎叶可溶性糖积累量的减少和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和积累量增加是同步的,且茎叶可溶性糖积累量快速递减期(花后3~12d)与直链淀粉含量和积累量快速递增期(花后6~12d)同步;(3)茎鞘和叶片氮素转运对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为44.05%~117.66%,叶片总氮转运对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大于茎鞘,茎鞘和叶片氮同化物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以淹水灌溉处理的最大,亏缺灌溉处理的次之,干湿交替灌溉处理的最小。  相似文献   

19.
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半夏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半夏37℃高温倒苗过程中的叶片和块茎为材料,考察了不同浓度外源水杨酸(SA)处理的倒苗率,采用ELISA方法研究了0.5 mmol/L外源SA对半夏叶片和块茎中内源激素GA3、IAA、ABA、ZR和J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半夏出现倒苗现象,并以0.5 mmol/L的SA处理后半夏倒苗率最低.倒苗过程中叶片和块茎中GA3、IAA、ZR含量逐渐下降.而ABA和JA含量显著上升.0.5 mmol/L SA处理条件下叶片中生长促进类激素GA3、IAA、ZR含量高于同期对照,生长抑制类激素ABA和JA含量低于同期对照;块茎中ABA、IAA和JA的含量低于同期对照.GA变化不明显,而ZR处理前期低于对照,后期高于对照.可见,一定浓度的外源SA可通过改变高温胁迫下半夏内源激素水平来促进其生长,延缓其倒苗.  相似文献   

20.
天麻与蜜环菌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除开花结实期外,蜜环菌对天麻幼苗的形成、营养器官的更新以及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都起决定性的作用。块茎潜伏芽的萌动及其后的发育程度也完全由蜜环菌的侵染部位和程度所决定,不存在内在的顺序性。观察了蜜环菌对天麻侵染的详细过程,并发现有正常生理侵染和病理侵染两种状况。病理侵染的突出表现是入侵的菌索可冲破消化层而瓦解深层的组织,致使新生块茎生长不良。不仅块茎可以同化蜜环菌,营养茎也起同化蜜环菌的作用。幼苗期营养茎是唯一的同化器官;以后的营养生长期,它仍占重要地位;只是进入生殖生长期以后,营养茎才居于次要地位。正生长的块茎不能同化蜜环菌,只有经过越冬以后才能执行同化器官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