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亚麻植株的再生及诱导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亚麻根、下胚轴、茎和叶外植体在适宜培养基上可产生愈伤组织和不定芽。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产生幼芽。在生根培养基上小苗生根长大。组织细胞学观察表明,下胚轴表皮、皮层和韧皮部细胞都能产生小分生细胞团,后者形成不定芽和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边缘区域分化芽原基,内部产生大量的分生组织结节和维管组织结节。根原基起源于维管组织结节的形成层状细胞。不同器官外植体再生植株的潜力不同,对诱导条件的反应有差别,其中茎和下胚轴切段易兼生不定芽和愈伤组织,再生植株频率高。外源激素、基本培养基和损伤刺激明显影响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2.
用甘蓝型油菜的主花茎切段,比较了不同激素和组合对器官形成的调节作用,花茎不同部位及花茎不同组织分化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单加BA(2毫克/升)对芽的形成有明显促进作用。在加BA 的培养基中再加入NAA(0.05或0.5毫克/升)均显著降低形成芽的百分率及芽的数目。B_5培养基的效果明显优于MS 配方。花茎不同部位切段的比较试验表明,在花茎中芽形成能力在茎顶部5厘米中最强,往下渐减。将花茎表皮和皮层与髓部组织分开进行培养,则芽形成能力显著下降,但对根和愈伤组织的形成影响较小。油菜花茎所具有的强烈再生能力可能为维持和加速繁殖优良单株,或不育系等育种材料提供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细枝木麻黄(Casuarina cunninghamianaMiq.)愈伤组织分化过程的细胞组织学,对离体培养条件下的愈伤组织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石蜡切片观察,分析愈伤组织的细胞分裂、分化以及芽再生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新鲜外植体培养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伤口处的薄壁细胞开始脱分化,培养1周后形成明显的愈伤组织;继续培养2周后,胚性愈伤组织形成,且表层细胞启动分化形成芽原基;培养4周,可肉眼观察到胚性芽原基,数量增多并逐渐分化形成不定芽;培养至第6周,生成不定芽,并大量增殖和分化。因此,细枝木麻黄是通过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胚状体的途径进行植株再生的,为建立细枝木麻黄组织培养高效再生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克斌  李曙轩   《广西植物》1991,11(3):240-246+290
以番茄叶外植体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及其浓度配比对叶外植体培养行为的影响;同时,利用细胞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愈伤组织形成和器官发生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及浓度配比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直接影响愈伤组织的物理状态、大小和形成的速度以及器官分化的频率和速度。叶外植体切口处的叶肉细胞,维管薄壁细胞和维管束上方的少数叶肉细胞首先启动脱分化而开始分裂,这些细胞的活跃分裂和分化导致在外植体表层形成由薄壁细胞、维管组织和无分化状态的表层分生细胞团组成的愈伤组织。而不定芽则通过愈伤组织的薄壁细胞再次脱分化和再分化活动而形成,为“外起源”。认为存在由植物激素决定的“无分化活性”和“有分化活性”二种性质的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5.
虎头、克4和Favorita3个马铃薯品种的根、茎、叶外植体在附加NAA和BA各1mg/L的MS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在附加0.2mg/LNAA和1mg/LBA的MS培养荐,愈伤组织上分化产生不定芽。1.5-2.5cm高的不定芽在MS+0.05mg/LNAA培养基上生根形成再生完整植株。3个马铃薯品种中,虎头茎的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最高,达98%。Favorita叶愈伤组织的不定芽分化频率和不定芽生  相似文献   

6.
冯莉  田兴山  张嘉宝   《广西植物》1994,14(3):265-267
以黄槐(CassiasurattensisBurm.f.)幼嫩叶片为材料,接种于MS+NAA1ppm+2,4-D1ppm+6-BA2ppm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两种形态的愈伤组织,即致密愈伤组织与雪花状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移到MS+NAA:1ppm+6-BA2ppm的分化培养基上.仅致密型愈伤组织经过球状体至不定芽途径形成大量再生植株。扫描电镜及组织细胞学观察表明,致密愈伤组织表层细胞排列紧密,有许多分生细胞团,而雪花状愈伤组织表层细胞薄壁化,分裂能力很低。球状体起源于致密愈伤组织表层的分生细胞团,其细胞有极强的分生能力,顶端可以分化发育成不定芽原基,最后形成不定芽并发育成小植株。球状体可以看成是具有形成不定芽能力的繁殖单位.  相似文献   

7.
伊贝母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其胚状体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伊贝母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其胚状体的发生。已继代培养三年零六个月共30多代的鳞芽愈伤组织,目前仍有分化能力。通过愈伤组织形态细胞学的观察,发现伊贝母体细胞无性系形成小鳞茎的途径有二:一是由特化了的愈伤组织表皮细胞。经多次分裂发育成不定芽而形成小鳞茎;二是由愈伤组织表层或内层特化了的胚性细胞,经多次分裂发育成胚状体而形成小鳞茎。不定芽和胚状体的形态发生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8.
将碱蓬(Suaeda Forsk)种子经消毒后分别接种在4种不同pH值的培养基上,两天后观察发现以pH 7培养基上的种子出苗最快,出苗率最高。6d时观察,在pH9的培养基上也有较高的出苗率。用上述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分别接种在4种不同生长素的培养基上均能产生愈伤组织,除含有2,4-D的培养基外,其它3组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均达到100%。把愈伤组织移到添加BAP与IAA的分化培养基上,三个星期后由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分化频率为12.5%。当不定芽长至1.5cm~2cm时转入生根培养基,两个星期后长出白色的根,获得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9.
铁炮百合组培中不定芽形成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铁炮百合鳞片诱导的无菌苗叶段作外植体,在MS+6-BA2.0mg/L+NAA0.2mg/L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效果较好。诱导过程中定期取样进行石蜡制片,观察不定芽分化过程中的细胞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脱分化始于切口周围的细胞;形态发生的主要方式是由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不定芽通常起源于愈伤组织团从外到内第2~7层细胞的分生细胞团。  相似文献   

10.
以火炬松(Pinus taeda L.)的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在附加NAA和BA的TE培养基上诱导产生了淡黄色、疏松、有光泽的颗粒状愈伤组织。经过愈伤组织的保持和增殖培养及不定芽原基的诱导培养后,进行了不同激素、低温处理和蔗糖浓度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附加0.5 mg·L~(-1)IBA和2 mg·L~(-1)BA的TE培养基上,愈伤组织上的不定芽分化频率最高达62.15%。不定芽分化的最佳低温处理时间是5—6周,最佳蔗糖浓度是25—30 g·L~(-1)。不定芽经伸长培养后取高于1cm的小苗用于生根。在附加IBA、BA和GA_3的TE培养基上不定芽的生很频率最高达46%。  相似文献   

11.
小麦发芽四天的第一片幼叶切段在含有2,4-D 并略加修改的 PRL-4培养基上,可以形成愈伤组织,并由愈伤组织生根、出苗形成再生植株。愈伤组织出现频率及生长速度与叶段部位及2,4-D 浓度有关。在2,4-D 浓度4ppm 以内,能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的部位是从基部至其上1 cm 左右的区域。激动素(KT)和6-苄基腺嘌呤(BA)均明显抑制愈伤组织的形成。解剖学观察表明愈伤组织来源于维管束鞘部位细胞的分裂。最后讨论了小麦叶肉原生质体培养未能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碱蓬茎段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碱蓬(SuaedaForsk)种子经消毒后分别接种在4种不同pH值的培养基上,两天后观察发现以pH7培养基上的种子出苗最快,出苗率最高。6d时观察,在pH9的培养基上也有较高的出苗率。用上述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分别接种在4种不同生长素的培养基上均能产生愈伤组织,除含有2,4D的培养基外,其它3组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均达到100%。把愈伤组织移到添加BAP与IAA的分化培养基上,三个星期后由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分化频率为125%。当不定芽长至15cm~2cm时转入生根培养基,两个星期后长出白色的根,获得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3.
阳桃胚乳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成功建立阳桃胚乳组织培养并获得胚乳再生植株。胚乳愈伤组织诱导以培养基MS 2,4-D2.0mgL^-1 BA0.2mgL^-1的效果最好,诱导频率可达94.7%,愈伤组织乳白色,结构致密,生长旺盛;将其接种在培养基MS ZT3.0mgL^-1 NAA0.2mgL^-1上,愈伤组织由乳白色致密型转变为淡绿色致密型,进而形成绿色芽点,分化出不定芽,分化频率可达73.3%;胚乳植株在培养基MS ZT2.0-2.5mgL^-1 NAA0.05mgL^-1上进行壮苗和营养繁殖。  相似文献   

14.
欧美黑杨离体再生途径及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期完成了以腋芽发育为再生方式的研究后 [1 ] ,又对不定芽的发育进行了探索 .分别以欧美黑杨特选品系的不同部位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 ,易诱导并易分化出新芽的外植体为幼嫩茎段 ;通过不同激素浓度合理配比 ,进行适宜的诱导及分化培养基筛选 ,培养基为 MS+6 - BA 1.2 mg/ L +NAA 0 .5 mg/ l,附加 6g/ L琼脂 ,诱导的愈伤组织分化出密集的再生芽 ;糖分在诱导分化过程中作用突出 ,其合适浓度为 4 0 g/ L ;愈伤组织的形态及培养时间对分化频率影响较大 ,最佳的形态为致密的绿色 ,白色及粉红色的愈伤组织较疏松 ,分化率很低 .不同部位外植体、激素含量、蔗糖浓度、愈伤组织形态及培养时间是明显影响欧美黑杨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因子 .  相似文献   

15.
菜心带子叶的子叶柄在培养基中是否添加AgNO3与ABA可导致两种不同的植株再生方式:添加AgNO3与ABA时由外植体直接出芽,而不加AgNO3与ABA则植株再生经过愈伤组织阶段再分化成芽。培养1—3d,子叶柄切口端之皮层及维管束的薄壁细胞开始启动,细胞迅速分裂而形成分生细胞团和少量愈伤组织。第4天,在不含AgNO3与ABA的培养基上,分生细胞团则形成根原基进而发育成根;或者去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少数芽原基可由培养15d后的愈伤组织再分化产生.在含AgNO3与ABA的培养基上,分生细胞旺盛增殖而形成大量分生细胞团,并由这种分生细胞团直接形成大量的芽原基.10d左右即可产生为数众多的丛生不定芽.AgNO3与ABA相配合抑制了不定根及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长,促进大量增生的分生细胞团直接分化为不定芽的芽原基.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小黑杨花粉愈伤组织与不定芽诱导体系,观察到:(1)25℃和暗培养条件下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达到89.2%);(2)25℃、16h·d^-1。光照(光照强度为35μmol·m^-2·s^-1左右)下培养的不定芽诱导率最高(为72.3%);(3)花芽于0℃下低温储藏时间延长不利于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而培养早期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其不定芽分化能力高于后期诱导的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中添加0.1mg·L^-1苯基噻二唑基脲(TDZ)对不定芽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石刁柏已形成细胞的幼嫩胚乳,接种在附加有不同浓度的生长素(NAA)和细胞分裂素(BA)的 MS 培养基上,获得了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随生长素的浓度不同而异,可达65.9—83.1%。将胚乳愈伤组织转移到降低了生长素浓度或只含有低浓度生长素的分化培养基上,可陆续分化芽、根、芽丛和少量胚状体,个别的芽和胚状体能发育成小植株。切取1.5—5cm 长的芽,接种在诱导根的培养基上,或在 IBA50ppm 溶液中浸泡2小时,转移到 MS 基本培养基上,部分芽能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8.
玉竹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根状茎、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于附加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和不定根,探讨增殖培养和植株再生的条件.结果表明,叶片和茎段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和芽的分化率很低;而根状茎外植体易于培养,有较高的诱导率和增殖倍数,其愈伤组织、不定芽和不定根的诱导率分别可达87%、90%和99%以上.适宜根状茎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NAA,有利于增殖和丛生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5 mg/L IBA和MS+3.0 mg/L 6-BA+0.1 mg/L NAA,而1/2MS+3.0~5.0 mg/L NAA适宜诱导试管苗生根培养.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影响小苍兰花轴、花被、子房的诱导、分化及其增殖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对芽的诱导频率和根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2.不同花器部位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器官形成也有一定影响;3.切段倒置培养增殖法,对于起始培养不发生芽丛的单子叶植物可能是一种可行的试管苗增殖途径;4.活性炭在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芽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其合适农度为0.8%。  相似文献   

20.
林荣  邹琦丽   《广西植物》1988,(1):89-91+105
用金桔茎段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1.0毫克/升BA和0.l毫克/升I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形成。观察了愈伤组织和芽形成过程中的组织细胞学变化。培养一周后,在茎组织切口两端开始膨大,细胞增大和开始分裂。培养两周后,开始形成瘤状愈伤组织。在愈伤组织中有形成层状分生组织、维管组织结节和分生细胞团。培养四周后,表层的分生细胞团分化形成大量芽原基,同时愈伤组织深层也出现分生细胞团。带节茎段可从切口两端的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芽,亦可从叶腋的潜伏芽直接形成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