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自制高原鼢鼠挖掘行为观察箱,以直接观察法和摄录像系统观察了在模拟不同土壤坚实度条件下,高原鼢鼠的挖掘行为、掘土速度、掘土持续时间以及在每一掘土回合内的掘土量。结果表明,高原鼢鼠的掘洞活动主要由掘土、扒土、踢土、推土、以及拱土组成;掘土速度和掘土持续时间与土壤坚实度有关;在相同土壤条件下,虽然雄、雌鼢鼠的掘土速度相似,但雄性鼢鼠在每回合内的掘土量明显地高与雌鼠。  相似文献   

2.
高原鼢鼠的挖掘行为及其与土壤硬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无线电遥测法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对高原鼢鼠的挖掘行为及其与土壤硬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硬度条件下,雌雄动物的挖掘行为格局和挖掘效率基本相同。但是雄性动物挖掘所持续的时间显高于雌性动物。随着土壤硬度的增加。高原鼢鼠挖掘的时间及每次挖掘时持续的时间明显增加,而每次的掘土量显减少。野外调查也表明土壤硬度是影响高原鼢鼠对栖息地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高原鼢鼠明显选择土壤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群密度下高原鼠兔的行为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3年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的繁殖初期、繁殖盛期、繁殖中期和繁殖末期,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其不同种群密度条件下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探讨高原鼠兔的行为变化和种群密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繁殖盛期和繁殖中期,低密度种群内雌性高原鼠兔的观望时间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种群内,而在其它两个时期内无明显不同;雄性高原鼠兔的观望时间在不同密度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同一密度条件下,雄性高原鼠兔的观望行为持续时间和发生频次均表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而雌性高原鼠兔无明显差异。高原鼠兔的地面活动时间在不同种群密度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低密度种群内,雄性高原鼠兔的地面移动距离和频次均呈显著的季节性差异,而雌性高原鼠兔的差异不显著;高密度种群内,雌、雄个体的地面移动距离和频次都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在高原鼠兔的社会行为中,亲昵行为和攻击行为强度在不同种群密度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在同一密度条件下,亲昵行为和攻击行为强度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上结果说明高原鼠兔的行为变化与其繁殖期和性别有明显的关系,而在密度间无明显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在不同的繁殖期,动物的繁殖投入不同,导致行为模式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4.
高原鼢鼠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的行为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室内饲养条件下对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非繁殖期和繁殖期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定性、定量地对16中行为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时期的行为基本没有变化,但行为发生的频次和持续时间有极大的不同。个中行为的时间的分配在24小时内及其在两个不同时期之间均有一定的差异,而每小时内动物的主要行为表现为睡眠和休息、移动、取食、挖掘、相互接触。繁殖期,动物的活动时间增加,表现为挖掘活动和接触时间的加长,动物社会行为发生的频次和持续时间高于非繁殖期。  相似文献   

5.
魏万红  周文扬 《兽类学报》1996,16(3):194-201
本文在室内饲养条件下对高原鼢鼠非繁殖期和繁殖期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定性,定量地对16种行为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时期的行为基本没有变化,但行为发生的频次和持续时间有极大的不同。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在24小时内及其在两个不同时期之间均有一定的差异,而每小时内动物的主要行为表现为睡眠和休息,移动,取食,挖掘,相互接触。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高原鼢鼠的年挖掘活动规律,及其与气候、植物地下生物量和物候等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季节内的日掘土活动节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依其活动规律探讨了用土丘数估测鼠数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特有物种和关键物种,其挖掘觅食等活动行为直接影响本地高寒草甸的健康状况和持续发展。以有效洞口调查为代表的传统人工观察方法很难连续数天观察,造成可获取数据量小、效率较低,导致高原鼠兔行为生物节律研究数据采集困难。因此本文构建了融合图像自动采集、优化数字图像处理算法和智能识别技术的高原鼠兔监测系统,可无接触、数字化、连续性监测高原鼠兔行为活动。首先,考虑高原鼠兔活动节律监测需求,在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克旗河滩布局并划分了面积为25 m×30 m的实验小区;其次,监测实验区域,获取高原鼠兔全周期活动节律数据;最后提出基于改进帧差法的高原鼠兔目标自动识别策略。实验结果显示,本文设计的监测系统可在自然环境下完成高原鼠兔活动数据采集,基于改进帧差法的高原鼠兔目标自动识别策略精准率、召回率、F1值分别为87.20%、83.37%、0.85,可准确获取高原鼠兔详细的活动节律信息。活动节律分析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地面活动高峰期在10:00时和16:00时,夜晚无活动,属于白昼型动物。青藏高原鼠兔活动节律监测方法可有效提...  相似文献   

8.
野生动物的自然行为受当地家畜影响。作为与家畜共享一个栖息地、并具有挖掘行为的兔形目高原鼠兔,其行为也受当地高原家畜影响。本文采用了Poisson回归分析方法,确定牦牛、不同土地利用对高原鼠兔行为频次的影响。结果显示觅食、移动频次是高原鼠兔的主要行为频次。在冬季牦牛觅食地高原鼠兔觅食行为频次高于警戒行为频次。相反,在夏季,无论是在牦牛觅食地还是在其夜宿地,高原鼠兔警戒行为的频次高于觅食行为频次。高原鼠兔行为也受不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以及季节因素的影响。植被覆盖度与觅食频次成反比,植被覆盖度高的生境高原鼠兔觅食较少,相反,植被覆盖度较低生境觅食行为频繁。另外当前牧民的定居化趋势造成局域放牧过度,加速了土地荒漠化。因此本文也认为,季节性传统游牧模式对于草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高原鼠兔干扰下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分布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以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代表其干扰强度,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选择3个不同干扰强度的高原鼠兔栖息区,调查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并分析高原鼠兔干扰下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高原鼠兔干扰强度增加,植物群落平均高度增加、盖度下降;(2)植物功能群多样性指数下降,其中莎草科和杂类草功能群多样性指数下降显著;(3)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显著增加,土壤pH和土壤紧实度显著下降(P<0.05);(4)通过冗余分析和偏冗余分析,土壤化学因子(土壤全磷和全钾)的总效应和净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高原鼠兔干扰下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分布与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0.
高原鼠兔挖掘活动对土壤中氮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测定不同类型高原鼠兔鼠丘和鼠丘下0 ~ 10 cm 土壤中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变化,分析了高原鼠兔挖掘活动对土壤中无机氮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测定高原鼠兔鼠丘密度,计算了每只高原鼠兔对氮素循环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鼠丘土壤中总氮含量无明显变化,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处理间变化趋势为当年鼠丘>两年鼠丘> 多年鼠丘> 对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硝态氮含量在5 月时差异显著,当年鼠丘和两年鼠丘显著大于多年鼠丘和对照,无机氮含量在5 月和9 月表现为当年鼠丘显著高于对照。在不同月份,铵态氮含量月间变化趋势为5 ~ 8 月逐渐降低,至9 月略有增加,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呈现“高- 低- 高-低- 高”的“W”变化趋势。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月间变化显著。不同类型鼠丘下0 ~ 10 cm 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处理间和月份间变化趋势与鼠丘土壤中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硝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在当年鼠丘中均显著高于对照,且不同月份间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的含量差异显著(P
< 0.05)。每只高原鼠兔挖掘活动所形成的鼠丘土壤中的铵态氮、硝态氮和无机氮分别增加了162.6 mg/ kg、355.1 mg/kg 和497.7 mg/ kg。  相似文献   

11.
高原鼠兔繁殖期攻击行为的动态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原鼠兔繁殖期攻击行为强度的变化、检验进化博弈理论有关预测,本研究于2009 年5 ~8 月采用标志重捕和中立竞技场法测定了高原鼠兔自然种群斗殴及进攻等行为的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结果表明:5 月下旬及6 月上旬高原鼠兔雄性斗殴行为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显著高于7 月下旬和8 月中旬;而雌性差异不显著。5月下旬和6 月上旬,高原鼠兔雄性个体间的斗殴行为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显著高于雌性,其余时期两性间无显著差异。进攻发起者通常是该次殴斗的获胜者;自繁殖高峰期至末期,种群中雄性高原鼠兔鹰对策者比例逐渐下降,与进化博弈论的预测一致。  相似文献   

12.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穴居和啃食活动改变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群落、团聚体结构和孔隙度, 干扰生态系统土壤CO2排放, 对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为了研究高原鼠兔干扰下的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动态, 实验设计了高原鼠兔实验组和自然对照组, 采用LI-8100A土壤呼吸测量系统在2018年的生长季监测了高原鼠兔干扰下的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量, 分析了高原鼠兔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的影响。实验发现: (1)在高原鼠兔活动干扰下土壤呼吸速率增加了9.58%(高原鼠兔实验组的土壤呼吸速率值为5.27 µmol·m-2·s-1, 自然对照组为5.22 µmol·m-2·s-1, P<0.05), (2)在高原鼠兔干扰下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的敏感程度(Q10)降低了21.02%; (3)土壤呼吸变化深受5 cm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P<0.05)。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活动深刻干扰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 影响高寒沼泽草甸生态系统碳循环。因此,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加强高原鼠兔活动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碳排放的干扰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对高寒草甸危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延山  花立民  楚彬  刘丽  姬程鹏  田永亮 《生态学报》2016,36(18):5922-5930
为了客观评价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对高寒草甸的危害程度,在祁连山东段研究了高原鼢鼠不同种群密度与草地质量之间的关系,共设置了3个高原鼢鼠种群密度梯度,调查了3个危害等级变量(鼠丘数、鼠丘面积和鼠丘产草量)和6个生境变量(草地产草量、总盖度、可食牧草产量、植被组成、土壤水分和土壤紧实度),通过One-Way ANOVA检验法研究这些因子与高原鼢鼠危害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设置的3个种群密度梯度下,草地产草量、总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和鼠丘产草量无显著性差异;草地植物群落结构、新鼠丘面积占调查区面积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除高原鼢鼠采食深度(0—20 cm)外,3个种群密度区土壤紧实度无显著性差异,而0—30 cm处土壤水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本研究中不同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区的草地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此外,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大小与危害评价有着密切关系,在高寒草甸区,单个样方调查面积以0.5 hm~2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14.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测定秋季布氏田鼠的掘土危害量。结果表明 ,平均每只布氏田鼠的秋季掘土量为 10L左右 :其中挖掘仓库的抛土量为 8 0L·只 -1,占总体的 78% ,平均挖掘深度为 33 7cm ;窝巢抛土量为 0 6 8L·只 -1,占总体的 7% ,平均挖掘深度为 4 3 1cm ;洞道系统抛土量为 1 5L·只 -1,占总量的 15 %。  相似文献   

15.
捕食风险对高原鼠兔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们在野外条件下利用赤狐的粪尿增加高原鼠兔的捕食风险 ,采用目标动物抽样法对高原鼠兔的 5种行为进行观察 ,分析天敌动物气味增加与天敌动物数量增加对高原鼠兔行为影响的差异 ,探讨高原鼠兔对捕食风险的权衡能力及面对不同风险的行为决策。 2 0 0 1年 ,在捕食风险处理样方中观察雄性成体 1 8只 ,雌性成体2 5只 ,雄性幼体 35只和雌性幼体 4 2只 ,在对照样方中观察雄性成体 1 4只 ,雌性成体 1 5只 ,雄性幼体 2 2只和雌性幼体 1 1只 ;2 0 0 2年 ,在捕食风险处理样方中观察雄性成体 7只 ,雌性成体 1 2只 ,在对照样方中观察雄性成体 8只 ,雌性成体 1 5只。研究结果表明 :增加赤狐的气味后 ,高原鼠兔通过改变行为策略以适应捕食风险的增加。当气味源刚放入后 ,与对照样方比较 ,高原鼠兔明显增加了观察和鸣叫的频次 ,相应减少了取食的频次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高原鼠兔并未对气味产生适应性。当天敌动物的数量增加后 ,赤狐气味的增加对高原鼠兔行为的影响较小 ,在捕食风险超出高原鼠兔的耐受范围时 ,高原鼠兔扩散。同时 ,高原鼠兔的行为在雌雄之间、成体与幼体之间没有明显的不同 ,雌雄个体、成幼体均采用相同的行为策略减小捕食风险。以上结果表明 :捕食风险明显影响高原鼠兔的行为 ,高原鼠兔能够权衡捕食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地下鼠种群能学研究的进展,结合地下鼠能量代谢的特点,提出了一个以平均每日代谢率为基础的估计地下鼠个体每日能量收支的经验模型。文中以高原鼢鼠为例,通过一系列的参数估计,采用本文提出的模型,计算出个体在春季的每日能收支为202.27千焦耳;日挖掘活动时间为2.61小时,相当于巢外总活动时间的80%;掘土价达57.93千焦耳/日。本文提出的模型避免了直接观测个体日挖掘活动时间这一仍难解决的问题,并把动物的能量需要同环境质量结合在一起,用定量的方式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有助于地下鼠种群能学的研究,而且为探讨地下鼠的生境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09年3~7月,在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日多乡念村(29o46′N,92o19′~92o20′E,海拔4 423~5 015 m),采用目标动物抽样法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警戒行为和取食行为进行了观察,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的泊松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植物类别和植被优势种对高原鼠兔行为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雌性高原鼠兔取食行为频率高于雄性(β=﹣0.203,SE=0.096,P0.05),警戒行为频率低于雄性(β=0.199,SE=0.088,P0.05)。高原鼠兔的取食行为(β=﹣0.009,SE=0.004,P0.05)随着栖息地内双子叶植物覆盖比例增高而呈递减趋势,相应地,随着栖息地内单子叶植物覆盖比例的增高呈现递增趋势(β=0.009,SE=0.004,P0.05)。高原鼠兔的警戒行为在放牧地(β=0.273,SE=0.131,P0.05)以及植被覆盖度高的栖息地内(β=0.007,SE=0.003,P0.05)均呈递增趋势。随着薹草属植物覆盖度比例增高,高原鼠兔的取食行为(β=0.023,SE=0.006,P0.001)呈现递增趋势,而警戒行为呈递减趋势(β=﹣0.018,SE=0.007,P0.05)。  相似文献   

18.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c)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土著动物。本文旨在探讨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骨骼肌糖酵解和肝脏乳酸代谢的不同生理机制。我们克隆出两种动物肝脏中的丙酮酸羧化酶(pytuvate carboxy-lase,PC)基因的部分序列;应用real-timePCR法测定两种动物肝脏和骨骼肌中PC、LDH-A和LDH-BmRNA的表达水平;使用苹果酸偶联法测定肝脏中PC酶活力,并测定两种动物骨骼肌和肝脏中乳酸含量、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力;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肝脏和骨骼肌LDH同工酶谱。结果显示:(1)高原鼢鼠骨骼肌LDH-B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高原鼠兔(P<0.01),而LDH-AmRNA的表达量没有差异(P>0.05);(2)高原鼠兔肝脏中PC、LDH-A和LDH-BmRNA的表达量都极显著高于高原鼢鼠(P<0.01);(3)高原鼠兔肝脏和骨骼肌中LDH和乳酸含量以及肝脏中PC活力均极显著高于高原鼢鼠(P<0.01);(4)LDH同工酶谱显示,高原鼠兔骨骼肌以LDH-A4、LDH-A3B、LDH-A2B2为主,而高原鼢鼠骨骼肌以LDH-AB3、LDH-B4为主;在高原鼠兔肝脏中LDH以LDH-A3B,LDH-A2B2,LDH-AB3和LDH-B4为主,而高原鼢鼠肝脏只有LDH-A4。以上结果表明,高原鼠兔通过提高骨骼肌无氧糖酵解的水平为其快速奔跑提供能量,通过提高肝脏中糖异生水平快速将骨骼肌运动所产生的乳酸转化为葡萄糖和糖原,所以减少了在低氧环境中对氧的依赖,而高原鼢鼠尽管生活在低氧的地下洞道,它通过提高骨骼肌有氧糖酵解的水平,为其持续的挖掘活动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19.
Xu AC  Jiang ZG  Li CW  Cai P 《动物学研究》2010,31(6):670-674
藏棕熊(Ursus arctos pruinosus)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棕熊亚种,作者曾对该地区藏棕熊夏季食性进行了初步报道(Xu et al,2006),然而,藏棕熊的采食行为模式一直未见报道。2009年7-8月,作者又对可可西里地区藏棕熊食性及采食行为模式做了补充调查研究,对两次考察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整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藏棕熊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其中,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相对频次为37.3%和干物质量为44.7%,下同);野牦牛(Bos grunniens)分别为18.7%和30.2%;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分别为15.0%和16.2%。藏棕熊在可可西里地区有两种采食行为模式:主动捕食高原鼠兔和采食藏羚、藏原羚和野牦牛尸体。观察期间藏棕熊约用10%的时间挖掘高原鼠兔的洞穴捕捉高原鼠兔,但未见藏棕熊主动捕食大型哺乳动物。粪样分析结果发现,藏棕熊主动捕食的高原鼠兔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和通过食腐方式获得的藏羚、藏原羚和野牦牛的生物量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20.
调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两种主要啮齿动物及其天敌动物的种群密度,分析天敌动物对两种啮齿类的捕食方式、捕食强度,探讨啮齿类动物的捕食风险及生存对策。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分别为4.97只/hm^2和10.6只/hm^2,而它们的主要天敌赤狐、艾虎和香鼬的种群密度分别为0.16只/100hm^2、0.37只/100hm^2、3只/100hm^2。艾虎和香鼬在取食过程中主要搜寻啮齿类的洞道系统,全部食物几乎都来源于洞道系统内;赤狐或取食地面活动的鼠兔,或挖掘洞口待高原鼢鼠封闭洞口时取食猎物。高原鼠兔在赤狐、艾虎和香鼬的食物中所出现的频次分别为100%、96.1%、100%,高原鼢鼠在3种天敌动物的食物中所出现的频次分别为87.5%、73.2%、0%。3种天敌动物对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捕食强度分别为0.703%和0.038%,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所承受的捕食风险分别为0.780和0.393。高原鼠兔在高的捕食风险下通过行为对策和繁殖对策增加其适合度,而承受捕食风险较小的高原鼢鼠主要通过封闭的洞道系统和高的存活率增加其适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