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血管病变,影响着血管、免疫、代谢等系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损伤血管内皮,平滑肌等细胞,涉及到多种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而CGRP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增值作用,对预防血管术后再狭窄有重要意义,CGRP能舒张血管,对防治氧化应激引起的内皮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其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2.
邢明媚  韦知樱  许俊 《生物磁学》2011,(12):2398-2400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血管病变,影响着血管、免疫、代谢等系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损伤血管内皮,平滑肌等细胞,涉及到多种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而CGRP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增值作用,对预防血管术后再狭窄有重要意义,CGRP能舒张血管,对防治氧化应激引起的内皮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其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细胞(EC)位于血管内膜表面,具有抗血栓形成及选择通透性等生理功能。动脉内皮长期反复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形成的始动环节。保护EC免受损伤是防止AS发生发展的关键。国外的研究表明,血液中过量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引起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4.
Bio-Technology General Corp.(New York,NY)计划开展一种新产品的临床实验。这种药物取名VCL,是大肠杆菌产生的Willebrand因子(vWF)结合区的重组片段,被用于防止血栓溶解后的动脉再栓塞。vWF是一种血浆蛋白,它附着于损伤动脉的内皮上。当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Ⅰβ(GP-Ⅰβ)受体与vWF结合时,血小板即与损伤部位结合。作为vWF结合区的VCL则成为GP-Ⅰβ受体的拮抗物。  相似文献   

5.
脂蛋白经渗漏或有缺陷的血管内皮滞留于内皮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过程。为了减少对血管壁的侵害和促进血管壁功能的恢复,三种主要的防御机制在维持心血管内环境稳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即内皮组细胞修复内皮,血管新生,巨噬细胞介导的胆固醇逆向转运。本文根据这三大促进血管健康的机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内皮祖细胞在内皮损伤后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可影响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在其引起内皮祖细胞损伤的机制中,凋亡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内皮祖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童中艺  彭芳  王佐 《生命的化学》2006,26(2):155-157
血管内皮是循环血液和血管壁组织间的一层天然屏障,在维持血管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内皮受损后可引起炎症反应、单核细胞浸润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促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再狭窄。因此,直接修复受损血管内皮,促使血管重新内皮化已经成为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再狭窄领域的重要课题。大量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PC)参与受损血管的重新内皮化。该文就内皮祖细胞的来源、鉴定、参与重新内皮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解偶联蛋白2(UCP2)是核DNA编码的线粒体内膜阴离子转运体,广泛存在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其通过耗散线粒体内膜质子梯度发挥可诱导的解偶联作用。内皮细胞损伤是多种血管疾病的始动环节,近年来的研究发现,UCP2在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中发挥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本文对UCP2内皮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内质网应激与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进行综述。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病,内质网应激不仅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同时也在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的损伤是其并发症的基本机制。高血糖能引发内质网应激直接造成内皮损伤,而内质网应又可激通过炎症反应间接损伤内皮,所以保护内质网功能成为了一种可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致病因素多样、病理机制复杂的心血管疾病。近年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调节脂代谢、糖尿病、肥胖等危险因素,参与血管内皮功能、血管新生、免疫炎症等病理机制,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进程。本文就长链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现状,综述其对疾病危险因素及病理机制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多种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通心络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抗炎、保护内皮、抗氧化及稳定斑块等作用,现就近几年来有关通心络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Wnt5a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参与生物体多种生命活动。研究显示wnt5a在apoE敲除小鼠的主动脉弓内膜处巨噬细胞聚集区域成强阳性,并且Wnt5a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高表达,提示Wnt5a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Wnt5a通过参与炎症反应、介导脂质转运以及脂质代谢等多个方面影响了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近年有关Wnt5a与As关系研究的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13.
Kong XM  Jiang CT  Li Y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3):255-257
抵抗素(resist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脂肪因子。抵抗素抑制脂肪细胞形成,调节机体的糖代谢与脂代谢,具有促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并具有致炎因子的特征。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抵抗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关性;作为一种促炎因子,抵抗素可以通过导致内皮功能失调,促平滑肌增殖迁移,促巨噬细胞的脂质沉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等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本文介绍了抵抗素的生理功能、调节因素,并讨论了抵抗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比较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点。方法四氧嘧啶静脉推注诱发糖尿病后,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拉伤内皮并饲高脂饲料建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非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静脉推注生理盐水,余处理相同。喂养10周做腹主动脉造影和腹主动脉内超声后处死,取腹主动脉横切片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比较两组兔主动脉内膜/中膜比值及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含量,以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和性质。结果所有兔胸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明显轻于腹主动脉;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兔腹主动脉壁特别是近血管腔处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多于动脉粥样硬化兔,而平滑肌细胞含量显著减少。结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兔的腹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内有更加活跃的炎症细胞浸润,提示病变性质更加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是一种高度动态的双层膜细胞器,广泛分布于机体的多种细胞类型。很多研究表明,线粒体不仅在维持细胞能量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还参与对钙离子信号传递、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节。新近研究表明,线粒体损伤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线粒体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进展,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和靶点。  相似文献   

16.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是一种分泌性糖蛋白,与家族性低β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代谢紊乱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ANGPTL3具有调控脂质代谢和促进血管生成的功能,研究ANGPTL3与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关系,对防治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与清道夫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是最重大的疾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清道夫受体在胆固醇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清道夫受体是一类结构多样化的糖蛋白受体,具有广泛的配体谱和功能.已知清道夫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宿主防御、细胞粘附、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凋亡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关系.文章就近几年来有关该受体的结构、分布、表达调控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作一综述,以探索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痛风患者氧化应激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探讨高尿酸引起内皮功能损伤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选择痛风患者123例,正常健康者116例,检测两组患者血尿酸、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HDL-C、LDL-C、TC、TG等糖、脂代谢指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痛风患者内皮损伤相关因子水平和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痛风组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内皮素-1(ET-1)、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水平较对照组增高,颈动脉IMT明显增厚,NO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ICAM-1、ET-1、PAI-1与IMT密切相关(P0.01)。结论:痛风患者较对照组存在更明显的代谢紊乱,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细胞糖萼是位于内皮细胞顶膜的一层绒毛状多糖蛋白复合结构,其主要成分是糖蛋白(glycoprotein)和蛋白聚糖(proteoglycan),在感受流动剪切力、调节血管壁通透性、抑制血细胞对内皮的黏附及调控微循环流变学性质等方面起到了核心作用。糖萼受损将直接与糖尿病、缺血/再灌注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息息相关。准确揭示糖萼的结构,测定其力学性质,用之临床,如何在体观测糖萼,获得定量信息,对于糖萼力传导机制的研究及临床上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疗和防护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简要回顾糖萼的发现历程后,着重针对迄今为止糖萼的病理意义、主要的观测手段、力学性质的测量技术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过程CD36的表达与oxLDL的摄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道夫受体CD36最初被认为是一种血小板膜糖蛋白和一种血栓反应蛋白受体(TSP-1)。近来,CD36也被认为是单核细胞产生的活性氮物质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主要受体,参与包括动脉粥样硬化(AS)在内的许多病理生理过程。该文介绍CD36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和AS形成中的作用,以及CD36表达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