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银缕梅属——中国金缕梅科一新属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研究中国稀有濒危植物过程中,通过三年观察,作者发现小叶金缕梅绝无花瓣,无疑应从金缕梅族中分出,其形态特征又明显与无花瓣的蚊母树族和弗特吉族各属有差别,故成立新属——银缕梅属。  相似文献   

2.
四药门花属及其近缘植物ITS区序列分析和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和分析了四药门花等13种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植物的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区)及58S编码区的序列。应用最大简约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被分析的金缕梅亚科(Hamamelidoideae)植物形成一个单系类群,亚科内及其中的金缕梅族(Hamamelideae)内部呈复系演化(polyphyletic)的特征;支持秀柱花族(Eustigmateae)(含秀柱花属Eustigma、牛鼻栓属Fortunearia和山白树属Sinowilsonia)成立以及将蚊母树族(Distylieae)与弗特吉族(Fothergileae)合并的观点,此结果与Endres(1989)系统接近;金缕梅族中金缕梅属(Hamamelis)与弗特吉族中的弗特吉属(Forthergila)、银缕梅属(Shaniodendron)和水丝梨属(Sycopsis)系统发育关系密切;四药门花属(Tetrathyrium)与木属(Loropetalum)属于同一个单系类群,它们与Hamamelis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3.
银缕梅木材解剖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银缕梅(ShaniodendronsubaequaleM.B.Deng,H.T.Wei&X,Q,Wang)木材的解剖学特征,通过比较研究支持将银缕梅(“小叶金缕梅”HamamelissubaeqalisH.T.Chang)从金缕梅属(族)中分出的处理,其合适的系统位置应归入弗特吉族。  相似文献   

4.
本对金缕梅科弗特吉族的细胞核核糖体DNAITS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族的演化关系、尤其是中国有属银缕梅属的系统位置进行了最简约分支分析。基本结果如下:其一,蚊母族和狭义的弗特吉族均不形成自己的系分支,因此,支持Endress的处理,即合并两族为广义的弗特吉族;其二,银缕梅属同帕罗堤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支持形态学和解剖学结论;其三,根据该片段核苷酸序列的演化速率推算出的银缕梅属和帕罗堤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金缕梅科弗特吉族(Molinadendron和Matudaea除外)的细胞核核糖体DNA ITS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族的演化关系、尤其是中国特有属银缕梅属的系统位置进行了最简约分支分析。基本结果如下:其一,蚊母族和狭义的弗特吉族均不形成自己的单系分支,因此,支持Endress的处理,即合并两族为广义的弗特吉族;其二,银缕梅属同帕罗堤属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支持形态学和解剖学结论;其三,根据该片段核苷酸序列的演化速率推算出的银缕梅属和帕罗堤属间分化时间为晚中新世。此结论大致与化石记录相符。  相似文献   

6.
银缕梅属(Shaniodendron)染色体数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缕梅园ShaninodendronM.B.Deng,H.T.WeietX.Q.Wang银缕梅S.subaequale(Chang)Deng,WeietWang发表于1992年,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银缕梅染色体的观察结果表明:银缕梅染色体为小型,点状;2n=24.其染色体数与Anderson&Sax(1935)报道(J,ArnArb.16:210~215)的金缕梅亚科各届染色体大多数为n=12相一致。形状则与Weaver(196)报道(JArnArb50:559~619)的弗特吉属(Fothergilla)的FmajiorLodd相近,但F.majiorn=36该属另一种F.gareniiMurr.n=24,它们的染色体基数均为12,可见银缕梅属与弗特吉属有近缘关…  相似文献   

7.
金缕梅亚科ITS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金缕梅亚科22属(活塞花属Embolanthera除外)代表种的nrDNA ITS序列数据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合形态解剖证据,金缕梅亚科可分为3个族,即①Ji木族LoropetaleaeZhangtrib.nov.,包括蜡瓣花属Corylopsis、Maingaya、Matudaea、活塞花属、四药门花属Tetrathyrium和Ji木属L;②DicorypheaeZhangtrib.nov.,包括毛枝花属Trichocladus、Dicoryphe、Neostrearia、Ostrearia、Noahdendron、秀柱花属Eustigma、牛鼻栓属Fortunearia、山白树属Sinowilsonia、Molinadendron;③金缕梅族Hamamelideae,包括Fothergilla、金缕梅属Hamamelis、Parrotiopsis、水丝利属Sycopsis、Parrotia、银缕梅属Shaniodendron、蚊母树属Distylium和拟母树属Distyliopsis。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悬铃木科和金缕梅科5个亚科的6个代表种的rbcL基因序列,对低等金缕梅类植物及新近提出的相关类群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获得4个最简约树。简约树步长为893,其CI值和RI值分别为0.558和0.591。连香树科和交让木科与金缕梅科及虎耳草科关系较近。尽管增加了金缕梅科的取样密度,它们之间进一步的关系仍未得到分辨,结合它们的形态特征,连香树科和交让木科应置于金缕梅目内。rbcL基因树上反映出传统的“低等”金缕梅类成员领春木科与毛茛类植物聚在一起;悬铃木科与昆栏树科和水青树科关系较近,而与金缕梅科关系较远;杜仲科与低等金缕类的核心科———金缕梅科的关系似乎较除连香树科之外的其它低等金缕类成员近。低等金缕类植物由一些古老、孤立的科组成,且是多系的。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悬铃木科和金缕梅科5个亚科的6个代表种的rbcL基因序列, 对低等金缕梅类植物及新近提出的相关类群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获得4个最简约树。 简约树步长为893, 其CI值和RI值分别为0.558和0.591。 连香树科和交让木科与金缕梅科及虎耳草科关系较近。 尽管增加了金缕梅科的取样密度, 它们之间进一步的关系仍未得到分辨, 结合它们的形态特征, 连香树科和交让木科应置于金缕梅目内。 rbcL基因树上反映出传统的“低等”金缕梅类成员领春木科与毛茛类植物聚在一起; 悬铃木科与昆栏树科和水青树科关系较近, 而与金缕梅科关系较远; 杜仲科与低等金缕类的核心科——金缕梅科的关系似乎较除连香树科之外的其它低等金缕类成员近。 低等金缕类植物由一些古老、孤立的科组成, 且是多系的。  相似文献   

10.
金缕梅科的种子形态学及其系统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在属级水平上观察了金缕梅科全部6亚科中的21属41种1变种植物的种子特征,结果表明:该科的种子形状、颜色、大小及种脐特征在各亚科中有差异(除了双花木亚科与金缕梅亚科的大多数属是一致的)可作为区分亚科的特征之一。根据种皮的特征,可划分为5类:(1)种皮平滑或仅在边缘部分具条纹状纹饰(双花木亚科及金缕梅亚科中大部分属);(2)种皮具条纹状纹饰,条纹有波浪加厚或升高(马蹄荷亚科);(3)种皮具瘤状纹饰或具条纹和瘤状相间排列的纹饰(红花荷亚科);(4)种皮具条一网状纹饰(壳菜果亚科);(5)种皮具网状纹饰(枫香亚科)。种皮纹饰对亚科的划分具有一定意义。此外,还详细观察了该科的种皮结构,确认金缕梅科的种皮由外种皮及内种皮构成,而外种皮又进一步划分为外层、中层和内层,种皮各层的细胞层数对该科的分类价值不大。研究结果还表明:枫香亚科的种子特征明显不同于该科的其它成员。关于枫香亚科的系统位置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银缕梅叶器官的宏观与微观结构及系统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缕梅〔Shaniodendronsubaequale(Chang)Deng,WeietWang〕叶表皮毛为星状毛,气孔器为平列式中周缘型,叶缘齿型为弗特吉型,叶肉栅栏组织一层细胞厚,三叶隙三叶迹的节,从茎节到叶之间的维管束呈分离合并分离的变化格局,并且呈续次合并和续次分离发育模式。这些结果进而说明银缕梅属的独立性,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它应属于狭义的弗特吉族(Fothergileae)。  相似文献   

12.
结合《江苏植物志》(增订版)的修订,作者及同事对江苏省境内的植物进行了补充调查,发现了一些江苏植物区系中的新记录科、属和种。续前文[1-3],本文对分布于苏南(南京、宜兴、溧阳、苏州)和苏北(徐州、连云港、盱眙、盐城)等地新记录的4科6属6种进行了报道。其中,新记录科为胡椒科  相似文献   

13.
结合《江苏植物志》(增订版)的修订,作者对江苏境内植物做了补充调查并发现了一些江苏省分布新记录。续前文[1-2],本文报道了分布于宜溧山地的部分江苏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共计有10种1亚种1变种,隶属10个科11个属,其中有新记录属1个。另外,从植物资源利用、植物区系及分布范围等方面对部分种类进行了简要分析。凭证标本均保存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  相似文献   

14.
During investigating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in China, the authors made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on Hamamelis subaequalis H. T. Chang and discovered that it is apetalus, different from the tribe Hamamelideae, in addition to othe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which differ from the genera of the tribes Distylteae and Fothergilleae(Hamamelidaceae). Therefore, a new genus-Shaniodendron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5.
对膜翅目叶蜂科平背叶蜂亚科的细爪叶蜂属Filix-ungulia Wei进行了系统研究,描述了分布于中国河南省西部的1新种:Filixungulia cylindrica sp.nov.,该新种唇基黑色,后足跗节细长,不膨大加粗,无硬刺毛,可与同属已知的2种鉴别。细爪叶蜂属是中国特有属,仅分布于中国中部的秦岭山地和中国东北地区,目前已发现3种。该属各足爪十分细长,无内齿和爪基片,与狭义平背叶蜂族已知各属均不相同,容易鉴别。编制了细爪叶蜂属已知种分种检索表,各种给出了简要记述、重要特征图和鉴别特征。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记述采自中国河南叶蜂科平背叶蜂业科3新种:尖鞘狭背叶蜂Ametastegia acutitheca Wei,sp.nov.,褐鳞狄背叶蜂A.rufotegularis Wei,sp.nov.,刘氏元叶蜂Toxonus liui Wei et Niu,sp.nov..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科昆虫的起源,各亚科、族及属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根据各属的世界分布情况,将其分为8种类型。文中还就中国科昆虫的地理分布及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我国已知的2亚科4族20个属中,东洋区分布的有10个属,其中有3个属仅分布于我国;古北区分布的有1个属;东洋-古北区分布的有3个属;东洋-新北区分布的有1个属;东洋-古北-新北区分布的有4个属;东洋-古北-新北-非洲区分布的有1个属。此外,科昆虫在中国的一个主要分布特点就是多数种类集中分布于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而华中区则很可能是科种类的分化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向其他区扩散。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近年在香港再发现的两个属-黄腺蕨属(叉蕨科)和网藤蕨属(藤蕨科),并对港产的黄腺蕨、有盖黄腺蕨和网藤蕨的标本和文献进行整理,及对国产的相近种类作分类处理,把钩形黄腺羽蕨和广西黄腺羽蕨归并于黄腺蕨中。此外,亦对网藤蕨进行了长期观察,证实了Holtum关于该种的叶轴顶端的形态修正。黄腺蕨属和网藤蕨属在香港的再发现,对华南蕨植物地理区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由于这两属在本地均为罕见之种类,故可考虑到入得法珍稀蕨类名单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