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头狮子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九头狮子草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十八烷(1)、cholest-5-en-3β-oxyl hexadecanoate(2)、硬脂酸(3)、软脂酸(4)、三十三烷醇(5)、β-谷甾醇(6)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混合物(7)、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葡萄糖苷(8)、尿囊素(9).其中化合物1~5系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大花美人蕉(Canna generalis)的化学成分,从其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2)、咖啡酸乙酯(3)、豆甾-4,22-二烯-3,6-二酮(4)、豆甾-4-烯-3,6-二酮(5)、豆甾烷-3,6-二酮(6)、β-谷甾醇(7)和豆甾醇(8)。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一年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菊科飞蓬属植物一年蓬的脂溶性成分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现代波谱手段鉴定它们为2个三萜:齐墩果-12-烯3β,23-丙叉基-28-醇(1)、齐墩果-12-烯3β-醇(2)和3个豆甾醇衍生物:豆甾-5-烯-3β,7a-二醇(3)、豆淄-4-烯3S,6α-二醇(4)、豆甾-7,24-二烯-3β-醇(5)。其中化合物1是苗次自天然界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且其^18C NMR数据及质谱数据为首次报道。对化合物1的酸水解反应得到了化合物齐墩果-12-烯-3β,23,28-三醇(1a),从而使化合物1的结构得到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4.
新疆蓝刺头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蓝刺头(Echinops ritro L.)全草为研究材料,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技术对新疆蓝刺头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及1H-NMR,13C-NMR等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出5个化合物,分别是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甾醇乙酰酯(化合物1)、蒲公英甾醇(化合物2)、黄酮苷类化合物金丝桃苷(化合物3)、胡萝卜苷(化合物4)与β-豆甾醇葡萄糖苷(化合物5).其中化合物1,2,5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发酵降解植物甾醇侧链,生产雄甾-4-烯-3,17-二酮(AD),雄甾-1,4-二烯-3,17-二酮(ADD),和9α-羟基-AD甾体药物中间体的工业生物技术对改变制造甾体激素药物半合成原料薯蓣皂素短缺的现状,实现甾体激素药物半合成原料多元化,合理利用我国甾体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重点评述了近期微生物法断植物甾醇侧链制AD、ADD和9α-羟基-AD的研究现状,内容包括:1)微生物菌种选育;2)菌种相关的细胞生理,酶学性质和生物催化过程;3)相关酶的细胞定位及生物反应器;4)发酵工艺选择和甾醇原料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
从红树植物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运用色谱方法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根据其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与文献对照,确定其结构分别为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1),环阿尔廷醇(2),羽扇豆醇(3),19-Norlanost-5-en-3-ol(4),24-methylenelanost-9(11)-en-3β-ol(5),4-甲基胆甾-7-烯-3β-醇(6),植醇(7)。其中,化合物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非洲隔囊蚁巢伞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肯尼亚安波塞利产的隔囊蚁巢伞(Termitomyces schimperi)子实体中分离得到8个已知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为(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2),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3),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4),D-阿拉伯糖醇(5),D-半乳糖醇(6),脑苷脂B(7)和脑苷脂D(8)。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的化学成分,从其地上部分茎和叶中分离得到4个酚酸衍生物和5个甾体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羟基苯丙醇(1)、香豆素(2)、去甲氧基英西卡林(3)、英西卡林(4)、3β-acetoxy-25-hydroxydammara-20,23-diene(5)、3β-acetoxy-24-hydroxydammara-20,25-diene(6)、豆甾-4,22-二烯-3-酮(7)、豆甾醇(8)和β-胡萝卜苷(9)。化合物1、2、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党参的茎叶为材料,采用硅胶柱层析、MCI柱层析、制备薄层等方法,分离化合物并鉴定,以全面了解党参的化学成分,明确其药效成分及活性作用。结果显示:(1)从党参的茎叶中共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其中包括2个甾体、2个脂肪酸、1个甘油酯、3个甘油糖酯,具体化合物为:α-菠甾醇(1)、(22E)-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亚油酸(3)、1-亚油酸甘油酯(4)、硬脂酸(5)、3-α-亚麻酸甘油酯1-O-[α-D-半乳糖基-(1→6)-O-β-D-半乳糖苷](6)、3-α-亚麻酸甘油酯1-O-β-D-半乳糖苷和3-(7,10,13-十六碳三烯酸)甘油酯1-O-β-D-半乳糖苷混合物(7),其中7为两种化合物混合存在,难以分离。(2)化合物2、4、6、混合物7均为首次从党参中分离得到。(3)化合物1、2、3、6及混合物7均对胰脂肪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于胰脂肪酶在脂质的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推测化合物1、2、3、6及混合物7具有抑制脂肪积累的作用,为党参中降血脂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从闭花耳草(Hedyotis cryptantha )全草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车叶草苷(1),车叶草苷酸(2),车叶草苷酸甲酯(3),车叶草酸乙酯(4),3,4-二氢-3-甲氧基车叶草苷(5),山奈酚(6),kaempferol 3,7-di-O -β-D-glucoside(7),kaempferol 3-O -β-D-galactopyranosyl-(1→3)-β-D-galactopyranoside(8),乌索酸(9),豆甾醇(10),β-谷甾醇(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闭花耳草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和8首次从耳草属(Hedyotis )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紫菀中三萜及甾体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紫菀(Aster tataricusL.f.)的根及根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IR、NMR、MS、X-ray单晶衍射等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紫菀酮(shionone)(1)、木栓酮(friedelin)(2)、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3)、蒲公英萜醇(taraxerol)(4)、α-菠甾醇(-αspinasterol)(5)、二十二碳酸(decosanoic acid)(6)、豆甾醇(stigmasterol)(7)、β-谷甾醇(-βsitosterol)(8)、α-菠甾醇--βD-葡萄糖苷(-αspinasterol--βD-glucoside)(9)、豆甾醇--βD-葡萄糖苷(stigmasterol--βD-glucoside)(10)、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化合物5,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活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紫菀酮(1),表木栓醇(3)可显著抑制氨水所致小鼠咳嗽。  相似文献   

12.
运用硅胶和凝胶色谱等天然产物分离技术从红背山麻杆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结合各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包括6个三萜类成分鲨烯(1)、乙酰基木油醇酸(2)、木栓酮(3)、3-乙酰氧基-12-齐墩果烯-28-酸甲酯(4)、马斯里酸(5)、马斯里酸甲酯(6)和3个甾醇成分β-谷甾醇(7)、β-谷甾醇-3-O-硬脂酸酯(8)、豆甾-4-烯-3,6-二酮(9)。化合物2、3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以体外酶学方法测定化合物PTP1B抑制活性,化合物2、5、6和8具有PTP1B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从角果胡椒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甾醇,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为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2),(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豆甾醇-5,11-二烯-3β-醇(4),豆甾醇-3,6-二酮(5),sitoindosideΙ(6)。  相似文献   

14.
紫珠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马鞭草科紫球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5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三十五烷(Ⅰ)、α-香树脂醇(Ⅱ)、四十五碳酸(Ⅲ)、5-羟基-4′,3,6,7-四甲氧基-黄酮(Ⅳ)、豆甾醇(Ⅴ)。除豆甾醇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臭阿魏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95%乙醇提取,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分离等方法从臭阿魏根中提取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NMR,EI-MS等光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badrakemin(1),badrakemin acetate(2),badrakemone(3),feshurin(4),feshurinacetate(5),feterin(6),colladonin(7),孕甾-4-烯-3,20-二酮(8),胡萝卜苷(9)。其中化合物4、5、7、8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显脉旋覆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显脉旋覆花(Inula nervosaWall.)地上部分的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3个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紫菀酮(1),β-谷甾醇(2),α-菠菜甾醇(3),熊果酸(4),胡萝卜苷(5),bigelovin(6),loliolide(7),24S-乙基-5α-胆甾-7,22E-二烯-3α-醇-β-半乳糖苷(8),菠叶素(9),山萘酚(10),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11),苄醇-β-D-葡萄糖苷(12)和2-苯乙醇-β-D-葡萄糖苷(13)。其中,化合物1~3和6~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刘荣  王从周  欧阳明安   《广西植物》2007,27(2):277-280
从珙桐枝皮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得到3个配糖体化合物,经核磁共振和质谱等光谱分析鉴定为1个喹啉类生物碱甙-pumiloside(1)和2个吲哚类生物碱甙-vincosamide(2),strictosidinic acid(3),其中pumiloside是抗肿瘤物质喜树碱的一种生物合成前体,这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石山巴豆( Croton euryphyllus)为大戟科( Euphorbiaceae)巴豆属( Croton)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南各省的岩溶石山地区,民间用于杀虫和治疗跌打损伤。为了阐明其化学物质基础,该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HPLC等方法对石山巴豆枝叶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毛叶巴豆萜(1), jatrophoidin (2),山藿香定(3),异山藿香素(4),山藿香素(5),赖百当-13-烯-8,15-二醇(6),7-酮基-β-谷甾醇(7),(22E)-5α,8β-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8),豆甾烷-4-烯-6β-醇-3-酮(9),齐墩果烷-12-烯-2α,3β-二醇(10),东莨菪内酯(11),催吐萝芙木醇(12), lyratol F (13),罗布麻酚A (14),芹菜素(15),金色酰胺醇酯(1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16为首次从巴豆属中发现。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拳卷地钱脂溶性部分化学成分 ,采用硅胶色谱柱分离 ,物理、化学和光谱方法鉴定结构 ,分离并鉴定了β 谷甾醇和豆甾醇 2个化合物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麦冬块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麦冬(Ophiopogon japornicus)块根中分得两个环二肽类化合物,一个酰胺类化合物和一个多羟基脂肪酸类化合物。通过光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eyclo-(Phe-Tyr)(1),cyclo-(Leu-ILe)(2),N-(2.(4-hydroxyphenyl)ethyl)-4-hydroxycinnamide(3)和天师酸(4)。这四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沿阶草属植物分得。环二肽类化合物为首次从沿阶草属植物中分得的化合物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