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花清风藤中的挥发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并结合计算机分析鉴定提取物中挥发油芳香成分,共鉴定出17种化合物,其中有12种烷烃类化合物,1种芳香类化合物,1种醚类化合物,1种杂环类化合物,1种环戊二烯和1种酰胺类化合物。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合计占总峰面积的8.8%。实验结果表明:用水蒸气蒸馏提取小花清风藤挥发油时,提取率为4.18%,其最主要成分为烷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大蒜化学成分的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环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大蒜(Allium sativum L.)新鲜鳞茎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并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环己烷萃取物中共检出112个成分,鉴定了38个化合物,占环己烷萃取物总量的80.08%;在乙酸乙酯萃取物中检出86个成分,鉴定了26个化合物,占乙酸乙酯萃取物总量的56.70%;在正丁醇萃取物中未检出挥发性成分.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检出109个成分,鉴定了2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3.58%.大蒜95%乙醇提取物的环己烷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及大蒜挥发油中皆以含硫化合物为主.在环己烷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阿霍烯的含量分别为生药的0.00395%和0.00145%,大蒜中阿霍烯含量达0.00540%.  相似文献   

3.
蒙椴树叶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蒙椴树叶挥发油进行提取,挥发油回收率约为0.6%(w);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了4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成分的80.35%以上。其中主要有己醇,己烯醇,贝壳杉烯和苯甲酸等  相似文献   

4.
对5种方法提取生姜挥发油进行比较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team distillation,SD)、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enzymatic hydrolysis-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EHSD)、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ultrasonic-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UASD)、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microwave-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MASD)、压榨法(squeezing,SQ)5种方法提取生姜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化学成分。采用R语言平台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热图分析,比较其成分特征是否存在差异。显微下观察所得生姜药渣的结构差异。水蒸气蒸馏法、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4种方法得油率分别为0.18%、0.19%、0.21%、0.18%,经GC-MS测定,其所得挥发油成分相似,鉴定化合物59~65种;压榨法得油率为0.10%,鉴定化合物3种,分别为α-姜烯、β-水芹烯和6-姜烯酚。显微下观察,4种蒸馏法所得药渣单位面积下的油细胞数均少于压榨法。生姜挥发性成分可能受酶、超声、微波的作用而产生变化,以致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相对峰面积具有特征差异。压榨法可简便快捷地提取生姜中的α-姜烯、β-水芹烯及6-姜烯酚。本文为实际应用中生姜挥发油提取方法的选择及生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黔产水香薷挥发性成分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水香薷挥发性成分,用GC-MS联用仪进行测定,结合NIST05和WILEY275谱库鉴定各化合物,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利用两种提取方法供从水香薷中鉴别出67个化合物.从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物中检测并鉴定了45个化合物,而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种检测并鉴定了55个化合物.其中挥发性相同的化合物有33种,两种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性成分虽有差异,但主要成分变化不大.体外抗菌试验表明,水香薷挥发性成分具有抑菌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香料植物水香薷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大葱挥发油提取工艺并建立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大葱挥发油成分,并研究大葱挥发油的抗菌活性。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超声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时间的考察,采用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大葱挥发油,优化出大葱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为超声40 min,料液比1∶3,蒸馏时间3 h。大葱挥发油实际提取率为0. 042 96%。运用GC-MS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通过NIST质谱库检索,鉴定了其中42个主要化合物,运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个组分的含量,其中主要物质为含硫化合物,含量较多的是氟胞嘧啶、烯丙基异丙基硫醚、丙烯基甲基硫醚,二甲基三硫化物、二丙基三硫化物、四硫化物、噻吩、噻烷和噻唑类。抗菌实验表明大葱挥发油对所选取得8种菌株均有很好的活性。本实验提取工艺优化后使提取率增加,抗菌实验表明大葱的挥发油具有抗菌作用,而成分分析鉴定出大量硫化物,可能为抑菌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阳荷Zingiber striolatum Diels.花挥发油中的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阳荷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检测出59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55个化学成分总提物的95.54%。其中烯烃类占49.08%,醇类化合物占22.39%,醛类化合物占6.07%,酯类占4.72%,氧化物占4.25%,酮类化合物占2.26%,,还含有少量的烷烃占2.19%,苯的衍生物占1.81%。  相似文献   

8.
黄皮果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黄皮果中提取挥发油 ,并用GC MS法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 ,GC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得到 92个化合物的峰 ,鉴定了 43个成分 ,占挥发油成分的 83 15 %以上。通过对黄皮果挥发油的分析 ,为对其及黄皮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黔产水香薷挥发性成分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水香薷挥发性成分,用GC-MS联用仪进行测定,结合NIST05和WILEY275谱库鉴定各化合物,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利用两种提取方法供从水香薷中鉴别出67个化合物。从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物中检测并鉴定了45个化合物,而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种检测并鉴定了55个化合物。其中挥发性相同的化合物有33种,两种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性成分虽有差异,但主要成分变化不大。体外抗菌试验表明,水香薷挥发性成分具有抑菌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香料植物水香薷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纳智 《广西植物》2007,27(5):803-804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黄皮叶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进行了分析,分离出40个峰,鉴定了其中的37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87%,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单萜及倍半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早熟金柚果皮挥发油的提取及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早熟金柚果皮挥发油,通过正交实验优选获得早熟金柚果皮挥发油提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早熟金柚果皮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是将柚皮粉碎60 s,加水5倍,提取6 h。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早熟金柚果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44个峰,鉴定出了其中的25种化合物,占峰面积的98.43%。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个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主要成分有柠檬烯(65.82%)、β-月桂烯(25.52%)、4-侧柏烯(1.78%)、紫苏烯(0.44%)、氧化芳樟醇(0.42%)。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三白草不同部位及鱼腥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分离鉴定出88个化合物,从三白草地上部分鉴定出36个,根茎中鉴定出31个,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73.38%和95.53%,其中仅13个共有成分;从鱼腥草中鉴定出5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4.59%。三白草地上部分与根茎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有明显差异,且均不含有甲基正壬酮。  相似文献   

13.
芙蓉菊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芙蓉菊全草中的挥发油,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共检测出232个成分,归一化法分析各成分的相对含量。联机检索鉴定了5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2.59%,主要成分异石竹烯(Isocaryophyllene)的含量高达14.94%。  相似文献   

14.
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太子参在GAP实施过程中产地加工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乙醚回流-水蒸气蒸馏提取法,分别提取晒干和烘干太子参的挥发油,运用GC-MS-DS联用分析技术和气相色谱保留指数法,对晒干和烘干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用GC面积归一法分别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晒干和烘干太子参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28%和0.13%.晒干太子参挥发油鉴定出9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最高(87.19%)的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烘干太子参挥发油鉴定出15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最高(77.34%)的成分是2,6-二(1,1-二甲乙基)-4-甲基苯酚,两者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板蓝根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板蓝根中提取挥发油,应用GC-MS联用检测仪对提取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共得到22个峰,通过NIS107质谱数据库检索,鉴定出1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5.195,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十六酸,约占总量的38.52%.应用GC-MS法分离、分析板蓝根中的挥发油成分,操作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贵州产辣蓼的挥发性成分,运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固相微萃取物中鉴定出48个化合物,主要有β-石竹烯(27.02%),正癸醇(14.39%),十二醛(12.96%)等,水蒸气蒸馏物中鉴定出27个化合物,β-红没药烯(19.00%),补身树醇(15.25%),十二醛(14.41%)等。辣蓼中挥发性成分经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与文献数据比较,不同省区产的辣蓼挥发性成分差异很大。体外抗菌试验表明,辣蓼挥发性成分具有抑菌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辣蓼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何月秋  林立  杜甜钿  黄艾 《广西植物》2017,37(5):627-63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紫娇花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与计算机检索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对该挥发油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娇花挥发油具有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大、成分较简单、化合物种类以含硫化合物为主的特点。两种方法在紫娇花不同部位挥发油中共检测出了16种化学成分,以硫醚类和含硫烃类化合物为主,相对含量占总成分在80%以上,其中Disulfide,bis(2-sulfhydrylethyl)-含量最高,其余许多成分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两种方法所得到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固相微萃取法对醇类、醛类和酯类物质提取效果较好,而水蒸气蒸馏法对含硫烃类、硫醚类和萜类的提取效果更好。实验条件下紫娇花挥发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为17.46 mg·mL~(-1),清除率可达54.86%;紫娇花挥发油在相同条件下较L-抗坏血酸具有更强的总抗氧化力。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首次对扁桃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鉴定出其中的3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52%,其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18.33%),喇叭醇(9.46%),石竹烯(9.04%),δ-杜松烯(5.73%),...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滨海前胡Peucedanum japonicum根、茎叶、花及果实中挥发油,使用GC-MS分析挥发油并鉴定其化学成分,比较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显示,从根、茎叶、花和果实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8、36、40和45种化学成分, 分别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95.60%、98.03%、95.82%和95.36%。四个部位共鉴定出79个化学成分, 其中有相同化合物20种,主要成分为α-侧柏烯、α-蒎烯、β-月桂烯、β-蒎烯等。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贵州产辣蓼的挥发性成分,运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固相微萃取物中鉴定出48个化合物,主要有β-石竹烯(27.02%),正癸醇(14.39%),十二醛(12.96%)等,水蒸气蒸馏物中鉴定出27个化合物,β-红没药烯(19.00%),补身树醇(15.25%),十二醛(14.41%)等.辣蓼中挥发性成分经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与文献数据比较,不同省区产的辣蓼挥发性成分差异很大.体外抗菌试验表明,辣蓼挥发性成分具有抑菌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辣蓼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