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QTL定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均属于数量性状,研究水稻数量性状遗传对水稻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揭示了水稻QTL的基本特征,剖析了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给水稻遗传改良带来了新策略,不断深入的研究已经完成了水稻特定数量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万多个水稻QTL进行了定位,其中有19个进行了克隆,这对水稻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QTL定位的理论基础,水稻QTL定位的研究进展,并对水稻QTL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林木遗传图谱构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密度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对分析植物遗传变异、标记目标性状、数量性状定位和分子辅助选择改良性状均具重要价值.由于林木具有世代长、高度杂合、遗传负荷大等遗传特性,使其遗传图谱研究不同于其他物种,其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相对复杂.目前,一些林木的遗传连锁图谱已经产生.简要综述了林木遗传图谱研究现状和策略,并对构建高质量林木遗传图谱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水稻生育期的遗传力与气象条件相互关系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和日长条件是影响水稻生育期遗传力的主要因子。 水稻的主要经济性状属数量性状遗传,受多基因控制,其中有的性状如株高、生育期等兼有质量性状性质。许多遗传育种工作者对这些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曾作过详细的研究,但  相似文献   

4.
人类需要不断改良养殖鱼类的生产性状以提供更多优质的动物蛋白.鱼类的经济性状由多基因的数量性状位点所控制,其中大部分基因是微效的,但是少数基因可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基于近10年来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中的主要进展,本文简要介绍和评述一些重要养殖鱼类在生长、抗病(逆)、性别等经济性状开展分子育种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状况,探讨组学和下一代测序技术在鱼类经济性状遗传解析和分子设计育种中的应用潜力.这些研究有助于最终揭示鱼类经济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养殖鱼类目标性状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5.
《遗传》2021,(5)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粮作物,江苏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经过40多年的发展,江苏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稻米品质性状组成复杂,涉及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多方面。本文对江苏省水稻几个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历程进行了概括,重点对水稻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的遗传调控研究进行了总结。文章介绍了稻米品质性状的经典遗传规律和分子遗传特点,综述了各个品质性状遗传调控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凸显了江苏水稻品质遗传改良基础研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特别指出,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和品质性状遗传调控网络的明晰,未来针对特定或复合品质性状的分子设计育种是江苏水稻品质遗传改良研究中要重点推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2个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和4个籼稻品种为材料,配制籼粳交组合,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胚乳性状遗传模型对3个蒸煮品质性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加性和母体加性效应对三个性状的遗传变异起主要作用.基因型×环境互作主要表现为显性×环境以及细胞质×环境互作.直链淀粉含量的普通遗传率都不显著,只有较高的互作母体遗传率;胶稠度具有显著的普通直接遗传率和互作细胞质遗传率;碱消值的普通直接遗传率和普通母体遗传率都极显著.根据遗传效应预测值对供试亲本的利用价值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遗传模型,对粳型杂交稻稻米碾磨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各碾磨品质性状除了受制于种子直接效应、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效应等遗传主效应外,还明显受到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影响.其中糙米率性状以遗传主效应为主,而精米率、整精米率性状以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为主.在遗传主效应中,糙米率性状主要受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母体加性效应的控制;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中,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性状都是以种子直接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和母体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细胞质×环境互作效应也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稻米碾磨品质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均较高,其中糙米率性状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而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性状则以互作狭义遗传率为主.另外,根据性状的遗传效应预测值对各亲本的育种利用价值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该文概括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大花三色堇(Viola × wittrockiana Gams.)的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和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大花三色堇品种丰富, 且近缘种众多; 国内外对大花三色堇的主要观赏性状、营养性状及抗性等的遗传与改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通过采用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和组织培养等技术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雄性不育、花色花斑遗传规律和生物技术成为大花三色堇育种研究的工作重点。我国今后应在保护和利用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 加快对大花三色堇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在农作物中许多主要经济性状属由单个基因效应微小的多基因控制且易受环境影响的数量性状。多年来对这类性状的遗传研究主要采用数量遗传学方法,通过适当的试验设计和统计模型估算出乎均数、方差、协方差、遗传力、配 合力、遗传距离,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等遗传参数,用这些参数描述群体的遗传特征,对育种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麦的主要农艺性状大都属于数量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杂种分离世代中,个体性状呈现连续分布,这给正确地配组和有效地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运用数量遗传研究方法对大麦农艺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进行估测,可以衡量遗传和环境影  相似文献   

11.
对大豆3个不同亲本类型的杂交组合F2群体主要性状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遗传参数因性状或亲本类型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含有野生亲缘关系的组合,类型间、性状间F2遗传力有较大差异,性状变异幅度增大,相对遗传进度也较大,从而有较广泛的选择基础.  相似文献   

12.
自达尔文以来,宏观进化和微观进化研究之间一直存在着鸿沟(gap). 20世纪初现代遗传学兴起后,进化研究更多是微观领域的研究,但往往难以解析多姿多彩生物性状进化的遗传基础.比如,反刍动物不仅在科学上有着极为重要的特征性状(如多室胃和角),而且是人类农业文明家畜物种的最重要来源类群,但其进化的遗传基础一直是个谜团.为解决这类问题,我们提出了进化系统生物学(evolutionary genotype-phenotype systems biology,eGPS),旨在利用多层次组学数据,大尺度跨物种阐释动物复杂性状的遗传基础和成因.本文简要介绍了进化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并系统综述了有待阐明其遗传进化基础的反刍动物的性状特征,指出eGPS研究有望系统解决这些重要性状特征的进化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于SSR标记和生物学性状进行桃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生物学性状和SSR分子标记对50个桃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将两种标记所得结果进行比较.14个生物学性状揭示出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0.9,均值为0.4;而13对SSR引物揭示出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2~0.97,均值为0.75.对两种标记进行共表型相关系数检测,结果显示两种结果无明显差异.经Mental检测,两种标记之间相关性较差,这可能与形成机理差异大有关.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生物学性状方面品种主要分为3个组且与果肉性状相关,而分子方面品种主要分为2组,与地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84个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种质为材料,对其2个生长性状和18个叶部性状(包含6个质量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香椿6个叶部质量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呈现出多态化特点,单一性状的主要表型多为1~2个。苗高、地径及叶部表型等14个数量性状在种质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除地径外,其他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均大于环境方差分量,表明此类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参试14个数量性状的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为20.35%,平均遗传变异系数为16.36%;综合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叶柄长度较其他性状变异大,而叶片夹角稳定性最高,各数量性状(除地径外)遗传变异系数与表型变异系数之差小于7%。香椿种质各性状间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1.892~2.069),遗传多样性水平高,具有良好的遗传改良基础。聚类分析可将84个香椿种质分为5类,类群Ⅰ表现为生长旺盛、小比叶重型;类群Ⅱ生长较快、叶片较大;类群Ⅲ种质数量最多,属生长缓慢、大比叶重型;类群Ⅳ特征为大叶片、多叶型;类群Ⅴ为小叶片、稀叶型。研究结果表明参试香椿种质变异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高,能为良种选育、遗传改良等工作提供丰富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甘蔗原种和地方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以期筛选出优良甘蔗种质和优良杂交亲本.该研究对18份甘蔗原种和地方种的14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14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CV)和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18份甘蔗原种和地方种的数量性状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甘蔗蔗糖分、单茎重、叶宽、茎径和纤维分;对14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获得了4个主成分因子,分别命名为“品质因子”、“生长因子”、“成熟度因子”和“光合因子”,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3.482%;进一步通过对主成分因子开展综合评价分析,获得数量性状综合表型高于平均水平的10份材料,依次为 Sampana→甜圪塔→合庆草甘蔗→桂林竹蔗→坦桑尼亚→芒戈→古芝蔗→大岛再来→托江红→春尼;聚类分析基于不同的遗传距离可将18份种质聚为5个类别,潜在的优良杂交组合是 Sampana 和甜圪塔或 Sampana 和合庆草甘蔗,表明在甘蔗遗传育种亲本选择上既要考虑各性状主要因子的互补,又要保持一定的遗传距离.该研究认为,在甘蔗育种工作中,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将更加有助于亲本和杂交组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以国家果树种质熊岳李杏圃中保存的405份中国李和杂种李为材料,依据32个主要形态性状和农艺性状的评价数据,对这些主要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李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字符型形态和农艺性状数据看,叶形、果形、果皮彩色和果肉色泽等性状均表现出较为丰富的多样性;从数值型形态和农艺性状数据看....  相似文献   

17.
香蕉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香蕉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作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香蕉品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香蕉基因工程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香蕉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香蕉作物中一些有益功能基因的克隆以及香蕉遗传转化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对各种香蕉遗传转化受体系统和目前主要的香蕉遗传转化进行了客观评价,提出了香蕉遗传转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香蕉品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分子标记在作物育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常见的分子标记方法主要有RFLP、RAPD、SSR、AFLP、SCAR、CAPS、SNP等.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已经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西瓜和甜瓜的20多个质量性状进行了标记和定位.本文主要对西瓜和甜瓜质量性状的分子标记和定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RAPD标记使用最多,而更具优势的SSR标记使用较少;对抗病虫等育种相关的基因研究较多,且多数标记遗传距离偏大,达不到图位克隆的要求,而对西瓜和甜瓜遗传基础相关的基因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9.
唐宗奎  石岑  顾双平 《遗传》1984,6(3):15-17
大麦的主要农艺性状大都属于数量性状, 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杂 种分离世代中,个体性状呈现连续分布,这给正 确地配组和有效地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运 用数量遗传研究方法对大麦农艺性状的遗传力 和遗传进度进行估测,可以衡量遗传和环境影 响对于表型总变异的相对重要性及在一定选择 压力下的选择效果,可为杂种后代的选择和处 理提供参考依据。国外对大麦的研究甚多,而 国内较少。我们试图通过大麦杂种Fz群体主 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的初步研究, 为大麦育种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84个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种质为材料,对其2个生长性状和18个叶部性状(包含6个质量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香椿6个叶部质量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呈现出多态化特点,单一性状的主要表型多为1~2个。苗高、地径及叶部表型等14个数量性状在种质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除地径外,其他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均大于环境方差分量,表明此类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参试的14个数量性状的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为20.35%,平均遗传变异系数为16.36%;综合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叶柄长度较其他性状变异大,而叶片夹角稳定性最高,各数量性状(除地径外)遗传变异系数与表型变异系数之差小于7%。香椿种质各性状间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1.892~2.069),遗传多样性水平高,具有良好的遗传改良基础。聚类分析可将84个香椿种质分为5类,类群Ⅰ表现为生长旺盛、小比叶重型;类群Ⅱ生长较快、叶片较大;类群Ⅲ种质数量最多,属生长缓慢、大比叶重型;类群Ⅳ特征为大叶片、多叶型;类群Ⅴ为小叶片、稀叶型。研究结果表明参试香椿种质变异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高,能为良种选育、遗传改良等研究提供丰富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