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叙述了EB病毒、甲级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牛痘病毒、腺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杆状病毒等感染细胞后对宿主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可能的机制,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先天性感染引起新生儿畸形死亡的人数日益增加, T O R C H 是一组能引起先天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1971 年 Nahm ias 等将引起先天性感染的病原体用英文字头命名,称为 T O R C H 感染或 T O R C H 综合征。 T 代表弓形体( Toxoplasm a gondii, T O X O), O为其它( Other,包括很多种病毒), R 表示风疹病毒( Rubella virus), C代表巨细胞病毒( Cytom egalovirus, C M V), H 表示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 sim plex virus, H S V)。随着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和流行性病学研究的进展,又发现了多种能引起先天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 zoster virus, V Z V),麻疹病毒( Measles virus, M V), 流 行性腮 腺炎 病毒( Parotitis virus, P V), 人类免 疫缺 陷病毒 ( Hum anim m unodeficiency virus, H I V),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H C V),人类疱疹病毒6型( Hum an herpes virus type 6, H H V 6),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E V),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 B V),人类乳头瘤病毒( Hum an papillom avirus, H P V), E B 病毒( Epstein Barr virus, E B V),人类微小病毒 B19( Hum an parvovirus B19, H P V B19)和人类嗜血细胞病毒1 型( H T L V 1)等。 T O R C H 感染的特点是孕妇患其中任何一种疾病后,本人的症状极其轻微,或根本没有症状和特征。病原体虽不相同,却能使胎儿或新生儿出现相同或相似的临床表现,有时还很严重,甚至导致死亡。如在怀孕早期感染,则发生流产、死胎和胎儿畸形。中晚期感染,导致胎儿不同程度畸形和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3.
肿瘤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人类肿瘤有关的病毒有EB病毒(EBV)、人乳头瘤病毒(HP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与人Burkitt's淋巴瘤(BL)、鼻咽癌(NPC)、肛门生殖道肿瘤、肝癌和白血病发生有关。近年来对病毒致癌在基因水平上进行研究,多数病毒在癌变中起激发始动作用,与其他因素共同配合致癌。  相似文献   

4.
在昆虫细胞中表达Epstein一Barr病毒膜蛋白谷淑燕,刘展,周为民,韩春卉H,Wolf(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北京100052)关键词EB病毒,膜蛋白,昆虫杆状病毒,基因表达EB病毒(Epstein一BarrVirus,EBV)与人的多...  相似文献   

5.
乙肝疫苗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肝炎病毒包括至少5种: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其中尤其以乙型肝炎病毒危害最严重。在我国HBV的携带率达10%以上。目前对于乙型肝...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HAV,HBV,HCV,HDV和HEV重叠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LISA法检测了108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的五种肝炎病毒──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和成型(HEV)肝炎病毒的标志物,并采用PCR技术检测了患者血清HBVDNA、HCVRNA及HDVRNA。结果五种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35例(32.4%),单纯HBV感染者73例(67.6%)。HBV、HAVM重感染率为4.6%,HBV、HCV二重感染率为9.2%,HBV、HDVM重感染率为14.8%,HBV、HEV二重感染率为1.9%,HBV、HCV和HDV三重感  相似文献   

7.
肝炎病毒与EB病毒重叠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肝炎病毒(HV)与EB病毒(EBV)重叠感染的状况和后果,我们用免疫酶法对154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了EBVIgA抗体检测。结果发现,急性肝炎、慢性轻度肝炎、慢性中度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VGA-Ig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4.0%、30.0%、53.3%、63.3%、40.0%和72.7%,与健康人(5.3%)比较,有非常显著升高(P<0.01);原发性肝癌又较急性肝炎和慢性轻度肝炎高,并有非常显著意义差异(P<0.01)。HBV和HAV+HBV感染者比较,前者又较后者低(P<0.01)。重叠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均为“肝炎型”,未见咽炎、腺热、胃肠、肺炎、肾炎、神经等类型。重叠感染者的CD+3及CD+4T细胞下降,CD+8T细胞及IgG,IgM升高,与健康人比较差异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果提示:HV感染,不仅因免疫失调易感EBV,又可因重叠感染而进一步使免疫功能失调;对病毒性肝炎的处理应强调免疫调节治疗。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demicHemorrhagicFevervirus,EHFV)感染NIH裸鼠后,濒死状态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检测各组织中的特异性病毒抗原。结果表明,NIH裸鼠对EHFV感染敏感,感染后其脑、肺、肝、肾和心脏组织实质细胞浆内均可检出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9.
Epstein-Barr病毒(EBV)进入鼻咽上皮细胞的途径,是人们研究EBV与鼻咽癌(NPC)的病因关系时所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用抗EBV受体(EBVR/CR_2)单抗检测上皮细胞中该受体的表达已有报道,但对上皮细胞中EBVR/CR_2的基因结构仍需研究。我们采用PCR扩增和不对称PCR直接测序法,首次检测了10例NPC及3例正常人胚鼻咽上皮(Humanembryonicnasoparyngealepithelium,HENE)组织样本中EBVR/CR_2的EBV结合区的编码序列。这一片段的DNA序列测定结果显示,人NPC细胞和正常HENE细胞的EBVR/CR_2的EBV结合区的编码序列,与正常人B淋巴细胞的EBVR/CR_2的相应序列完全相同,提示EBV感染鼻咽上皮细胞可能与EBVR/CR_2基因的EBV结合区结构改变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用设计带有限制性酶切位点的引物,特异地扩增从起始密码子开始的1 .8 kb 新城疫病毒( N D V) 血凝素神经氨酸酶( H N) 基因开放式阅读框,然后插入p T K2 B 的 Nhe Ⅰ位点,构建了含 N D V H N 基因的插入载体p T K H N1 和p T K H N2 ,再与感染火鸡疱疹病毒( H V T) 细胞的总 D N A 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C E F) ,经有限稀释法和 Dotblot 筛选,得到含有 H N 基因的重组体r H V T1 和r H V T2 。经组织培养传代和 Western blot 分析,表明重组体在感染细胞中表达了 H N 蛋白。重组体在 C E F 上的生长特性与亲本病毒相同,且在连续传代过程中保持稳定。为国内新城疫基因工程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不同DNA疫苗联合接种可有效增强免疫效果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孟昕  阮力  魏博  刘文军  朱既明 《病毒学报》2000,16(3):212-218
造反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A)、e抗原(HBeAg)及单纯疱疹病毒gD抗原(HSV-1-gD)基因为目的基因,进行DNA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基因片段的表达研究,选择了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乙肝病毒核心抗原、e抗原和单纯疱疹病毒gD抗原的质粒DNA免疫Balb/c小鼠。结果显示:表达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和单纯疱毒gD抗原的DHA疫苗单独免疫,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分离到的一株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168株)病毒基因组中,分离出含有糖蛋白D(gD)基因的1.2kb片段,插入带有痘苗病毒天坛株TK区的质粒pJSB1175P7.5k启动子下游,转染无白血病鸡胚原代细胞,获得带有HSV-1-168gD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此株重组病毒在感染细胞膜上表达HSV-1-168gD糖蛋白抗原,能与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反应。在感染细胞中表达的膜抗原经SDS-PAGE分析,表达分子量为54kD糖蛋白。用Southern杂交分析了重组病毒DNA中特异的gD基因,对作为活疫苗的重组痘苗病毒株进行了一些微生物学活性、免疫原性和毒力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96年公布的第6次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材料,将原来的DNA病毒类的嗜肝病毒科,改称为DNA反转录病毒类嗜肝DNA病毒科,其下又分为:正嗜肝DNA病毒属「包括乙型肝为病毒(HBV)、土拨鼠肝炎病毒(WHV)、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3个种」和禽类DNA嗜肝病毒属两个属,后者包括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和苍鹭乙型肝炎病毒(HHBV)2个种。1998年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的HBV分子生物学会议上  相似文献   

14.
用抗单纯疱疹病毒(HSV)型共同性gC和gD羊克隆抗体(McAb),包被即Eppendorf管,捕捉HSV,同时加入3个引物:一个是HSV─1/HSV─2型共同性上游引物,另两个分别是HSV─1和HSV─2型特异性下游引物。借此建立了能直接分型检测HSV的抗原捕获聚合酶链式反应(AC─PCR)。HSV─1的扩增产物为477bp,HSV─2的为399bp两型病毒经AC─PCR扩增后产生分子量不同的DNA片段,致使AC─PCR能直接分型检测HSV。HSV─1和HSV─2扩增产物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表明,本方法特异性好。用本法检测Balb/c幼鼠中枢神经系统HSV感染的脑标本,进一步证实本方法不仅敏感、特异,而且分型准确。  相似文献   

15.
用BamHI和HindII将丙肝病毒C+E1DNA片段从其克隆载体pGEM3zf-HCV/C+E1上切下,经Taq酶补齐3’末端后插入到载体pSVL-T中,构建成丙肝病毒C+E1真核表达载体pSVL-HCV/C+E1。本实验中重组效率达64.7%(11/17),正向插入为50%(2/4)。  相似文献   

16.
用抗单纯疱疹病毒(HSV)型共同性gC和gD单克隆抗体(McAb),包被Eppendorf管,捕捉HSV,同时加入3个引物:一个是HSV-1/HSV-型共同性上游引物,另两个分别是HSV-1和HSV-2型特异性下游引物。借此建立了能直接分型检测HSV的抗原捕获聚合酶链式反应(AC-PCR)。HSV-1的扩增产物为477bp,HSV-2的为399bp,两型病毒经AC-PCR扩增后产生分子量不同的DN  相似文献   

17.
中国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几丁质酶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α32PdATP标记含CfMNPV几丁质酶基因的重组质粒为探针,在68℃条件下对棉铃虫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进行Southern杂交,将HaSNPV的几丁质酶基因分别定位在BamHIE、BglⅡE、EcoRIG、HindⅢF、XbaIH、BamHI+HindIIM和BamHI+XbaIH,并以pTZ19R为载体获得了XbaIH片段克隆。  相似文献   

18.
家蚕病毒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得到并分析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NoclearPolyhedrosisVirus缩写为BmNPV)和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cytoplasmicPolyhedrosisVirus缩写为BmCPV)包涵体(即核型多角体BmNPB和质型多角体BmCPB)在银胶溶液中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BmNPB和BmCPB通过氨基酸残基侧链的S原子、COO-(COOH)和NH2(NH)基团以及蛋白质分子的N-末端与银表面相作用。Trp残基金部或大部处于疏水环境中。BmNPB中蛋氨酸残基侧链的S-CH2和CH2-CH2链分别为扭曲和扭曲式构型。BmCPB中的S-CH2和CH2-CH2链则分别属于反式和扭曲构型;C-C-S-S-C-C链为反式-扭曲-反式结构。  相似文献   

19.
从随机噬菌体肽库中筛选抗草鱼出血病病毒多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冰  田波 《Virologica Sinica》1998,13(4):351-357
从随机噬菌体九肽表位库中筛选出抑制草鱼出血病病毒(GrasCarpHemorhageVirus,GCHV873)感染的多肽分子。采用完整、生物素化的草鱼出血病病毒颗粒作为受体,与以融合蛋白形式在丝状噬菌体fUSE5的外壳蛋白Ⅲ的N端表达的随机九肽库作用。经三轮体外亲和筛选(Biopanning)及ELISA法检测后,从肽库中筛选出16个与病毒高亲和力结合的噬菌体克隆,其中六个阳性克隆能有效地抑制病毒在CIK细胞中的复制,并使病毒的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下降五个数量级。表明噬菌体肽库技术完全能够应用于抗病毒研究,为研制抗病毒短肽制剂打基础。  相似文献   

20.
广东两株人免疫缺陷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省两名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病人中采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将其与正常人PBMCs共培养分离人免疫缺陷病毒(HIV),3周后检测上清HIV-1p24抗原(ELISA法)超过阈值。将共培养第四周细胞和上清分别感染H9细胞(T细胞淋巴瘤传代细胞),一周后检测HIV-1 p24怕,证明有病毒生长。用HIV-1 ENV基因引物的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证实,两株新分离的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