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道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水稻普通矮缩病传毒昆虫带毒率。用戊二醛二步法制备辣根过氧化物酶与抗血清丙种球蛋白的结合物,用ELISA法检测水稻普通矮缩病传毒昆虫——黑尾叶蝉388头,测定结果与常规生物接种测定比较,其符合率为92.7%。  相似文献   

2.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麦丛矮病传毒昆虫带毒率。酶用碱性磷酸酯酶,抗原用分离净化的小麦丛矮病毒的核衣壳及其降解物,抗体取抗血清丙种球蛋白部分,交联剂用戊二醛。检测191头灰飞虱的结果与生物接种测定的符合率约为86%。讨论了提高灵敏度的潜力及大田检测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l8A)检测小麦丛矮病传毒昆虫带毒率。酶用碱性磷酸酯酶,抗原用分离净化的小麦丛矮病毒的核衣壳及其降解物,抗体取抗血清丙种球蛋白部分,交联剂用戊二醛。检测191头灰飞虱的结果与生物接种测定的符合率约为86%。讨论了提高灵敏度的潜力及大田检测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个用氯仿处理,聚乙二醇沉淀和差速离心提纯净化水稻普通矮缩病病毒的简便方法。纯化的制剂免疫兔子后获得的抗血清用环状沉淀法测定,一般效价在1:4000~1:16000。应用反向间接血凝反应测定经卵传毒黑尾叶蝉的带毒率,与生物测定结果相比,符合率约86%。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个用氯仿处理,聚乙二醇沉淀和差速离心提纯净化水稻普通矮缩病病毒的简便方法。纯化的制剂免疫兔子后获得的抗血清用环状沉淀法测定,一般效价在1∶4000~1∶16000。应用反向间接血凝反应测定经卵传毒黑尾叶蝉的带毒率,与生物测定结果相比,符合率约86%。  相似文献   

6.
<正> 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 (Motshulsky)是在南北各稻区分布较广泛的水稻害虫,我省以沿江双季稻区发生较多。据国内外报道,电光叶蝉除刺吸稻叶及叶鞘的汁液,影响水稻的生长外,还能传播水稻普通矮缩病和橙叶病、东格鲁病等病毒病。我省沿江稻区七十年代以来,水稻普通矮缩病逐年扩展,为害加重。笔者在参与安徽农学院植保系对该病的主要传毒媒介黑尾叶蝉的研究的同时,还对电光叶蝉的生物学及其传毒特性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稻黑条矮缩病(RBSDVD,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是以灰飞虱为主要传毒介体,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引起的一种水稻病毒性病害.介体灰飞虱一经染毒,终身带毒,但不能通过虫卵传毒.近十几年水稻...  相似文献   

8.
<正> 在日本、朝鲜和我国,黑尾叶蝉Nephotettixcincticeps(Uhler)是水稻普通矮缩病和黄矮病的主要传毒媒介。所以,选育抗黑尾叶蝉的品种是“治虫防病”的一种有效途径。井上齐(1966)首先报道了水稻对黑尾叶蝉感受的品  相似文献   

9.
冯银喜 《昆虫学报》1981,(4):471-474
目前,主要产稻国都在研究利用水稻抗性来防治黑尾叶蝉。因为它既能防治黑尾叶蝉对水稻的直接为害,又能防治由它传毒引起的病毒病——普通矮缩病、黄矮病、簇矮病和通格鲁病等。 农作物品种的抗虫性通常分不嗜性、耐害性和抗生作用三大类。利用抗生作用能最有效地压低虫口密度,减少传毒媒介。 具有抗生作用的水稻品种能使饲放的黑尾叶蝉成虫和各龄若虫迅速死亡(见表1、2)。使雌成虫产卵量明显降低(见表3)。  相似文献   

10.
<正> 电光叶蝉Inazuma dorsalis (Motsch.)在四川稻区分布普遍,尤以四川西北稻区、陕西省汉中等地发生数量较多,为害较重,而且逐年加重。成、若虫不但直接吸食稻株汁液,还是水稻普通矮缩病,橙叶病以及瘤矮病等病毒病的传毒媒介之一。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小  相似文献   

11.
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昆虫的防治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水稻黑条矮缩病 (RBSDV)是由传毒媒介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 (Fall n)传播所致 ,治虫防病是目前防治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重要手段。生产实践证明 ,防治该病应以控制灰飞虱种群数量增长为首选目标 ,把带毒灰飞虱尽可能地扑灭在迁移到水稻秧苗进行传毒侵染之前。因此掌握防治适期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切断初次侵染来源 ,才能达到控制该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前的文献报道我国大陆水稻黄矮病和台湾省的水稻暂黄病的病状、传毒介体和病毒形状均相似或相同,被认为是同一病害,但没有做过血清学反应的鉴定比较。本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双抗体夹心法(PAS-ELISA),对上述两病原的抗血清与黄矮病株提取液和带毒黑尾叶蝉研磨液进行了琼脂双扩散和酶联免疫反应的比较研究。黄矮病毒提取液与暂黄病毒抗血清的琼脂双扩散产生清晰的沉淀带,在ELISA试验中均为典型的阳性反应;黄矮病毒抗血清和暂黄病毒抗血清对生物测定虫的同一头黑尾叶蝉研磨液的测定结果,阳性虫附合率98%,病原田捕捉虫的符合率为100%。根据以上结果可以认为两种抗血清同源,即中国大陆水稻黄矮病与台湾省水稻暂黄病为同一病害。  相似文献   

13.
正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农业害虫,除以刺吸危害水稻、大麦、小麦、玉米等多种经济作物外,还能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及玉米粗缩病等多种病毒病害,造成作物产量的巨大损失。昆虫体内具有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在昆虫生长发育及繁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害虫防治中可开发利用的一类重要资源。为了掌握灰飞虱体内细菌型微生物的资源状况,为后续  相似文献   

14.
应用聚乙二醇沉淀与差速离心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小麦丛矮病病毒的核衣壳及其降解物的净化制剂,以之作为抗原,制得抗血清。用血凝反应及毛细管环状沉淀反应可检测植株、传毒昆虫灰飞虱是否带毒。用血凝反应检测单只灰飞虱的结果,和生物接种测定法比较,其符合率平均约为89%。为小麦丛矮病的预测预报和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应用聚乙二醇沉淀与差速离心相结合的方法,获得小麦丛矮病病毒的核衣壳及其降解物的净化制剂,以之作为抗原,制得抗血清。用血凝反应及毛细管环状沉淀反应可检测植株、传毒昆虫灰飞虱是否带毒。用血凝反应检测单只灰飞虱的结果,和生物接种测定法比较,其符合率平均约为89%。为小麦丛矮病的预测预报和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大肠杆菌融合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水稻齿裂矮缩病毒(RRSV)S9编码蛋白PS9。以PS9的融合蛋白的抗体为一抗,胶体金标记的proteinA为二抗,进行PS9在RRSV病毒颗粒上的免疫标记和定位,从而证明PS9是病毒突起的一个组分。病毒媒介昆虫一褐飞虱的传毒实验结果表明PS9可以抑制昆虫的传毒作用,提出在病毒颗粒进行入昆虫细胞时,可能需要PS9与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的结合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大肠杆菌融合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水稻齿裂矮缩病毒(RRSV)S9编码蛋白PS9。以PS9的融合蛋白的抗体为一抗,胶体金标记的proteinA为二抗,进行PS9在RRSV病毒颗粒上的免疫标记和定位,从而证明PS9是病毒突起的一个组分。病毒媒介昆虫—褐飞虱的传毒实验结果表明PS9可以抑制昆虫的传毒作用,提出在病毒颗粒进入昆虫细胞时,可能需要PS9与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的结合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臻  王庆国  姚方印  刘炜 《生命科学》2011,(10):957-962
水稻普通矮缩病(又称普矮病),是由叶蝉传播的一类病毒性病害,近年来有扩散的趋势。该病在水稻上的发病症状表现为感病植株矮小、无效分蘖增多、根系发育不良、叶片僵直、不能抽穗,造成水稻减产和绝收,给粮食生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主要就病原及其介体、病毒检测方法、基因工程及RNA干扰技术培育抗病性种质及品种筛选等方面对近年来水稻普通矮缩病相关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该病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稻普通矮缩病毒(RDV)的兔抗血清能分别与家蚕细胞质多角体病毒(CPV)颗粒及其双链RNA在免疫对流电泳中产生沉淀线。用水稻普通矮缩病毒的抗血清中和后的家蚕CPV的感染力与对照相比降低二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20.
水稻矮缩病毒基因组数据库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二级数据库的构建是生物信息学新的重要领域。目前部分生物的基因组序列测定完成后,正在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使二级数据库的重要性显得日益突出。水稻矮缩病毒是一种在日本、中国和东南亚感染水稻的病原微生物,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根据国际和国内对水稻矮缩病毒基因组的研究,利用已有的基因序列和结构、功能等方面的数据,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参考国际通用数据库的格式,尝试建立一个简洁的、友好的通用性好而且专用性强的二级数据库:水稻矮缩病毒基因组数据库。希望能够为研究普通水稻矮缩病毒的粒子结构、基因表达调控、致病机理和防治方法提供一个良好的工具,为从事水稻矮缩病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工作者提供方便和帮助,并为探索二级数据库的构建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