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唯  曹孜义 《遗传》1990,12(1):0
本文观察了玉米单倍性胚性细胞无性系在继代培养十年中的分化再生能力,测定了十年后的染色体倍性,并用t测验和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继代培养十年后,细胞系分化再生能力在不同年度间无显著变化,基本保持稳定。单倍体细胞的数量略有下降,但仍占大多数。它们的优势比例以及加倍单倍体细胞系中二倍体细胞所占的优势比例与细胞系的分化再生能力无明显相关。亚单倍体细胞尚未见到,但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多倍体细胞,他们与非整倍体细胞所占的比例与细胞系分化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86,呈弱负相关,及他们数量的增加对细胞系的分化能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继代培养十年后玉米单倍性胚性细胞系的倍性和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唯  曹孜义 《遗传》1990,12(4):5-8
本文观察了玉米单倍性胚性细胞无性系在继代培养十年中的分化再生能力,测定了十年后的染色体倍性,并用t测验和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继代培养十年后,细胞系分化再生能力在不同年度间无显著变化,基本保持稳定。单倍体细胞的数量略有下降,但仍占大多数。它们的优势比例以及加倍单倍体细胞系中二倍体细胞所占的优势比例与细胞系的分化再生能力无明显相关。亚单倍体细胞尚未见到,但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多倍体细胞,他们与非整倍体细胞所占的比例与细胞系分化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86,呈弱负相关,及他们数量的增加对细胞系的分化能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玉米单倍体胚性细胞无性系二倍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长期继代培养的玉米单倍性胚性细胞无性系的加倍方法。用无菌的0.05%秋水仙碱溶液进行间隙和连续处理胚性细胞团48小时,其结果可使二倍体细胞从原来的2.7%提高到50%左右。结合镜检采用不断分离挑选措施,淘汰单倍体细胞团,从而获得了二倍化的胚性细胞无性系。二倍化细胞系再生植株中90.5%是二倍体。  相似文献   

4.
白杨不同倍花粉的辐射敏感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白杨二倍性未减数花粉和单倍性花粉萌发率和萌发进程的面容统计,证明不同倍性花粉对^60Coγ射线辐射的敏感性不同,其中单倍性花粉的敏感性约为二倍花粉的2倍。为克服二倍性花粉在参与受精过程中萌发迟缓、竞争能力较差的问题,可利用这种花粉倍性对辐射的敏感性差异,施加一定剂量的辐射以刺激二倍性花粉萌发,同时抑制或杀死部分单倍性花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相对提高柱头上萌发和萌发较快的二倍性花粉比率。三倍体育  相似文献   

5.
动态     
离体再生基因的作图和鉴别 虽然已知植物的离体再生能力是遗传调控的,但是对有关的专一性基因和离体再生的生理和生化机制却知之甚少。现在已在遗传水平上向前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Wageningen农业大学的遗传学家M.Koornneef和他的同事们通过用番茄基因型对杂种材料进行回交,将Lycopersicon Peruvianum的优良再生能力导入栽培番茄后,已能通过分析由分离材料(衍生自  相似文献   

6.
R.  H.  彼得森 《菌物学报》1992,11(Z1):165-170
使用牛胆汁琼脂技术对侧耳属的双核体培养物进行新单倍体化(neohaploidization),生成的新单倍性生物(neohaplont)分离物为单核体,并且缺少锁状联合。这些新单倍性生物的分离物在与侧耳属已知单孢子测交菌株交配时,来自每一个亲本双核体的新单倍体性生物只能与一个种的测交菌株亲合。从而表明,该技术对鉴定双核体侧耳培养物有价值,同时对其它一些真菌类群有效。  相似文献   

7.
超甜玉米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商用超甜玉米(SS7700)的单倍性悬浮细胞培养物为材料游离的原生质体,经培养再生成完整植株并移栽成活。用悬浮细胞作为滋养物比对照提高植板率130倍以上。有机附加物丰富的培养基比简单培养基植板率要高。孔径在0.22—8.0μm 的硝酸纤维素或醋酸纤维素滤膜作为支持膜,对原生质体培养都是合适的。和原生质体亲缘关系越近的物种作为滋养细胞的效果越好。在检查过的11植由原生质体再生的植株中,10株为单倍体,1株为二倍体。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步正筛选系统,对60C0Y射线诱变的单倍性体细胞愈伤组织无性系经过连续八轮的分离与选择,获得了抗脯氨酸类似物Hyp(L-羟基脯氨酸)的烟草愈伤组织变异系Cr-2,Hr-4和Xr-1,并由之再生出了相应的抗性植株。离开选择压力的Hyp抗性变异体愈伤组织系、再生植株及其次生愈伤组织均具抗Hyp的抑制作用。变异系对苏氨酸的抑制作用不表现交叉抗性。在Hyp抑制培养基上,变异体小植株的发根能力高于其野生型。离开选择剂转代培养了七代的变异系对Hyp的抑制作用仍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由于从原生质体,愈伤组织,或细胞培养物再生完整植株存在困难,目前还不能用遗传工程以及组织培养技术对许多具有重要商用价值的植物进行基因操怍。已经证明,没有分化的细胞和组织的再生能力实际上是遗传性的,并且可能不仅在属间和种间有很大的差异,就是在同一种的不同品种之间也有差异。虽然近来已发展了一些技术使许多大豆和玉米品种可以再生,但仍然需要大规模的鉴定方法以确定大多数植物品系的再生能力。要进行这样的鉴  相似文献   

10.
以失去植株再生能力的小麦单倍体愈伤组织和羊草二倍体愈伤组织为材料,游离原生质体,并用紫外线自理2羊草原生质体,用PEG法融合,对融合克隆进行染色体和同工酶分析,在已贩26个克隆中有21个是杂种,其中有一个克隆再生出短命小植株,结果 体小麦与二倍体草的不对称融合虽然再生互补效应不如二倍体小麦,然而杂种优先生长的现象仍然比较明显。如果改善实验条件和双亲原始的再生能力,这种融合方式仍然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11.
谷明光  丁玉澄 《遗传学报》1989,16(3):178-183
来源于八趟白的细胞系No.1,经过六年半继代培养,显示出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染色体数目变异的频率减低,其单倍性愈趋稳定。尽管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并不影响这个细胞系倍性的稳定性,但却能引起单倍体细胞中第4和第9染色体上的组成异染色质发生显著变异。  相似文献   

12.
抗正亮氨酸的单倍体烟草突变细胞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花药培养得来的单倍体烟草叶片发生愈伤组织。把悬浮培养5天的细胞团用1%EMS处理2小时。用逐步提高浓度(0.2,0.5,0.8,1.0和1.5毫克分子浓度)的正亮氨酸(NL)选择,建立了抗正亮氨酸的单倍体烟草突变细胞系(W02)。它离开选择剂转移培养29代(经历了23个月)之后,抗性仍然保持。它对4-氧赖氨酸或α-甲基色氨酸不表现交义抗性。它的游离蛋氨酸含量是其野生型的3倍以上。此外,它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活性呈现变异。从愈伤组织分化出再生植株,其染色体数目仍属单倍性。  相似文献   

13.
由心肌梗死引起的缺血性心肌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与成年哺乳动物不同,一些鱼类、两栖类和新生的哺乳动物的心肌细胞在心脏损伤后具有增殖能力,可以实现心脏的完美再生,为基于心肌细胞增殖的心脏再生与修复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思路。该文简单概述心脏再生动物模型的建立、心肌再生修复的细胞生物学过程以及近年来发现的调控心肌细胞增殖的关键因子,并且总结了未来心肌细胞增殖及心脏再生领域的研究方向,为心脏再生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转化研究提供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土红粉盖鹅膏菌减数分裂及核相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双苯并咪唑(Hoechst 33258)染色法对不同大小的土红粉盖鹅膏菌子0实体切取菌褶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土红盖鹅膏菌最初形成单倍性双核原担子,单倍性双核原担子发生核配,形成二倍性单核原担子,二倍性单核原担子细胞核发生染色体复制,经减数分裂过程形成4个染色体减半的单倍性子核,这4个子核分别进入形成的4个担孢子中,留下无核的空担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土星环式细胞;在担孢子中子核又发生有  相似文献   

15.
再生现象在后生动物中普遍存在,但不同物种的再生能力存在显著差别。无脊椎动物如水螅和涡虫等再生能力较强,具有部分组织或细胞即可再生出一个完整个体的能力,被称为整体再生;而脊椎动物的再生能力相对较弱,局限在某些特定器官或身体结构,被称为部分再生,如蝾螈的附肢。海鞘作为进化上介于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尾索动物,既包括具备整体再生能力的群居类型,如拟菊海鞘(Botrylloides leachii),其可以利用部分血管残片即可再生出完整个体;也包括只具有部分再生能力的单体海鞘类型,如玻璃海鞘(Ciona robusta),其只有出入水管和神经复合体等器官才可再生。鉴于海鞘的进化地位及其具有的不同再生能力类群,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再生的理想模式动物。该文系统分析总结了海鞘不同类群所具备的整体再生和部分再生的各自细胞学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并比较归纳了导致海鞘不同群体具有不同再生能力差别的可能机制,展望了海鞘再生研究的未来方向,为理解后生动物再生能力的演化和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生物的遗传问题研究中 ,常会涉及到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细胞分裂问题 ,就会遇到生物倍性和染色体基数问题。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应当区分清楚。根据生物体的生活史的不同 ,可将生物分为 3种类型 :即单倍性生物 ,包括绝大部分单细胞生物、鞭毛藻类和原生动物 ,在这类生物生活史中 ,只有合子为二倍体 ;二倍体生物是指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多细胞动物以及某些藻类 ,在其生活史中 ,二倍体时期占主导地位 ,成熟个体的全部体细胞都是二倍体的 ;二倍单倍性生物 ,包括全部高等植物、许多藻类和真菌。在这类生物的生活史中 ,有两个不对等的世代 ,即孢…  相似文献   

17.
成年动物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不能再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抑制性损伤微环境的存在和损伤神经元内在的再生能力低下.阻断和/或中和髓鞘及瘢痕组织中的抑制成分以及它们共同的信号通路是目前促进脊髓损伤后再生的主要策略之一,但仅阻断微环境中的抑制信号而不改变神经元内在生长状态,不足以诱导广泛的再生.因此,目前对如何提高成年神经元内在的再生能力,如提高成年神经元内cAMP/PKA水平、阻断神经元内Rho/ROCK信号通路、调节转录因子等,使其不再对抑制环境中抑制分子起反应,已成为研究成年脊髓再生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该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人参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改良是人参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遗传转化和再生体系的建立是开展人参遗传改良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人参植株再生可以通过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发生,间接体细胞胚发生是人参植株再生的主要途径,从不同外植体,不同碳源,体细胞胚优化和无激素再生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人参遗传转化方面,发根农杆菌和根癌农杆菌对人参的遗传转化均已成功,人参皂苷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也已陆续导入人参,得到了遗传改良的转化人参。发根培养系统可用于大量生产人参皂苷,讨论了rolC基因对人参发根诱导的作用,发根植株再生能力及生物反应器培养,最后指出了人参基因工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玉米花粉愈伤组织胚状体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玉米花药培养中,从八趟白花药中获得了花粉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中能连续发生胚状体并分化成苗。经两年继代24次仍保持全能性。细胞学和组织学研究表明,胚状体的发生过程和合子胚相类似。胚状体发生不同步,因此在同一块愈伤组织上可以见到不同发育阶段的胚状体;从单细胞胚、2—8细胞胚、到多细胞胚和成熟胚。小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检查表明,绝大多数细胞为单倍性。在长期继代培养下倍性相对稳定。如能建立单倍性胚性细胞无性系,在玉米改良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中将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20.
自1980年Kao和Michayluk首次获得豆科苜蓿的第一棵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后,到1989年为止,据报道已在11属25个物种中取得了成功。此后又有小豆、豌豆、多年生野生大豆、刀豆等相继成功地获得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现将豆科植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成功的物种、取材组织及再生途径归纳如表,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