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心桃 《生物学杂志》1994,(3):38-41,23
生物学杂志总第59期黝脚体缠晒瓣嚓坪鲜献动物名称染色体数目人黑猩猩猩猩大猩猩猿黑长臂猿称猴台湾猴恒河猴黑叶猴金丝猴水牛黄牛耗牛黑白花牛马驴骡山羊绵羊猪狗猫虎豹到币赤孤猪俐紫貂46484848485242424244444860605864、6662636O5438、4052、7838383838363838动物名称染色体数目棕熊亚洲象大熊猫小熊猫海豹河狸长须鲸兔穴兔(野生种)鹿东北梅花鹿赤屡小家鼠小白鼠大家鼠大白鼠褐家鼠中国田鼠田鼠仓鼠豚鼠碳袋鼠刺猾鸡火鸡鸭野鸽家鸽白鹭蝮蛇眼睛蛇银环蛇竹叶青蛇烙铁头蛇五步蛇晰蝎大壁虎水龟鳖杨子鳄青蛙林蛙牛蛙无斑雨蛙蟾蛛爪蟾嵘螟…  相似文献   

2.
试论蛇类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肉用蛇一直走俏市场 ,价格一再攀高 ,供不应求 ,刺激了养蛇业的发展。目前国内主要养殖的种类有毒蛇中的五步蛇 (尖吻蝮 )、眼镜蛇、银环蛇 (主要是用于孵化仔蛇出售 )。无毒蛇有王锦蛇、滑鼠蛇 (水律蛇 )、黑眉锦蛇 (锦蛇 )、棕黑锦蛇 (虎尾蛇 )、乌梢蛇、榕蛇等。王锦蛇、黑眉锦蛇和滑鼠蛇适于南北各地养殖 ,是国内养殖最多、效益较高、最有发展前途的 3种蛇。但是 ,国内很多蛇场因为不懂饲养技术和管理方法 ,造成蛇类死亡严重 ,消瘦不增重 ,经济效益低。作者从事养蛇多年 ,现将养殖蛇类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报道如下 ,…  相似文献   

3.
家鸭耗氧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定鸭产于福建省龙海县,是一种产蛋率高的蛋用鸭。北京鸭是驰名中外的肉用型品种。番鸭(Cairina moschata)原产于南美洲,是外来的肉用型品种。我校家鸭科研组曾以金定鸭为母本,北京鸭或番鸭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杂种代“土北”鸭或“半番”鸭。又以“土北”鸭回交北京鸭,培育出回交子代“大土北”鸭。本文对这两个杂交组合的三个亲本(金定鸭、北京鸭和番鸭)和杂种代(包括回交子代)“半番”鸭和“大土北”鸭的耗氧率进行测定,探讨其能量代谢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部门信息,近几年有12种养殖动物在香港市场十分走俏,并呈现出货紧价扬之势。这十二种养殖动物是:珍珠鸡、七彩山鸡和乌骨鸡,每只售价150港元左右;鹌鹑、肉鸽和鸥鸪,每只售价在30港元上下;野鸭、麻鸭和杂种鸭,每只售价35港元左右;金钱龟、金头  相似文献   

5.
张穗 《蛇志》1992,4(2):55-56
蛇胆是一种常见中药,它来源下眼镜蛇科及游蛇科等多种蛇类的胆.近年来,由于蛇胆来源困难,价格昂贵,已发现有人用鸡、鸭、鱼等动物胆冒充蛇胆或用机油(柴、汽、煤油)刺激蛇鼻腔或蛇体,使胆囊变大、充盈时取胆,使胆汁增多而质差.还有人将蛇胆多次浸泡在酒液中,然后把蛇胆与酒液分别出售,使胆汁稀薄而牟取暴利.蛇胆的鉴别有外观性状和薄层层析等方法,由于大部分基层单位尚无设备和条件,故未能开展薄层层析鉴别.因此蛇胆的外观性状鉴别成为必不可少的方法,现将十四种蛇胆及其常见伪充品的外观性状描述如下.(见表)供  相似文献   

6.
蛇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植飞  郑卫平 《蛇志》2004,16(1):67-70
蛇油为蛇科动物蛇的脂肪经炼制提取而成.蛇油的应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入药始见于<五十二病方>[1].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蛇油的功效:蛇脂"绵裹塞耳聋,亦傅肿毒",又"摩着物,皆透也".说明蛇油渗透力强,并且有消肿毒的作用.民间常用蛇油治疗冻疮、皲裂、湿疹及水火烫伤.现就蛇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蛇鮈属鱼类的形态度量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对蛇Ju属鱼类进行形态度量学及主成分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蛇Ju属共有6个有效种,分别是长蛇Ju(Sauro-gobio dumerili Bleeker)、蛇Ju(S.dabryi Bleeker)、无斑蛇Ju(S.immaculatus Koller)、细尾蛇Ju(S.gracilicaudatus Yao et Yang)湘江蛇Ju(S.xiangjiangensis Tang)和光唇蛇Ju(S.gymnocheilus Lo,Yao et Chen)。云南程海蛇Ju和其他地理区域的蛇Ju在形态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不能单列为一个种,蛇Ju属鱼类种间形态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游泳、摄食有关的射体纵轴、头部和尾柄的性状特征上,这些都是蛇Ju属鱼类长期适应其生活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蛇胆是重要的中药,通常取蛇胆的方法是“杀蛇取胆”。这种方法,操作麻烦,而且必须把蛇杀死。我们在捕蛇的实践中,曾与捕蛇能手一起,摸索了一种简易取蛇胆的方法。现介绍于下: 一、操作方法 1.将活蛇取出,用左脚踏住蛇的头颈部(或用捕蛇钳,捕蛇叉,绳子等工具,把蛇的头颈部固定。) 2.右手抓住蛇体的中部,用大姆指按在蛇体的腹  相似文献   

9.
蛇神经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蛇毒是由许多种蛋白质、多肽、酶类以及其他小分子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在蛇毒中已经分离了许多种毒素分子,其中有一大类分子对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具有毒性效应,习惯上把这类分子成为蛇神经毒素.蛇神经毒素根据其作用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突触前蛇神经毒素、突触后蛇神经毒素、抗胆碱酯酶的蛇神经毒素和离子通道蛇神经毒素.许多蛇神经毒素已经分离纯化并进行了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几十近百种蛇神经毒素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已经得到测定.近几年来一些蛇神经毒素的基因文库以及cDNA文库已经构建出来,从中分离出的基因已经用于重组蛇神经毒素的生产研究.蛇神经毒素的分子结构与其功能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即作用机制相同的毒素具有类似的空间结构.天然的蛇神经毒素以及重组的蛇神经毒素都已广泛应用于理论研究和一些临床应用.分离新的蛇神经毒素及其基因以及根据需要设计新的蛇神经毒素分子已成为该领域的热点,采用生物工程的方法规模生产蛇神经毒素也是当前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蛇志》1990,(1)
1.寻找蛇窝捕蛇者首先要了解毒蛇的生活习性和生活规律,根据蛇的种类、蛇蜕和蛇洞等加以分析判断,以找到蛇窝和蛇的栖息地。一般来说,捕蛇者多在晚春、初夏、初秋至中秋季节,利用白天和晚上,在山地的乱坟岗、草地或树上寻找蛇的行踪,除晴天外,在大风到来的前夕和阴雨天也是觅蛇、捕蛇的好机会。有许多蛇白天在洞内,晚上七时左右出洞觅食乘凉,故应多在黄昏捕捉。捕蛇者为了找到毒蛇,一可以借助蛇粪和蛇蜕引路,即在蛇粪、蛇蜕的4~5米处一定有蛇洞或蛇的栖息场所;二可以借助嗅觉灵敏的狗,找到蛇栖息处。  相似文献   

11.
传说趣闻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蛇类,也有各种各样有关蛇的传说和趣闻。长寿蛇——西萨摩亚有一种绿茸线蛇,每活一年其尾巴就长一个环圈。这种蛇有的已有1600多个环圈,故当地人称它为长寿蛇飞蛇——印尼有一种眼镜蛇,能飞离地面40米高,飞行距约100米.唱蛇——乌干达有一种蛇,在夜深人静时会发出叽叽的叫声,相当动听,当地人称它为唱蛇。哭蛇——尼罗河两岸有一种“哭蛇”,在产蛋前发出呜呜的哭声,似乎预感到下蛋后的死亡.蛇城——意大利酋洛市是闻名于世的蛇城,城里家家户户都养蛇.每逢一年一度的蛇节,市  相似文献   

12.
蛇的食性     
自然界中蛇类的食物十分丰富.蛇主要吃活的动物,包括从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蛞蝓、蛇、鸟、鱼、蛙、蜥蜴以及昆虫等,甚至小型兽类.蛇吃植物非常少见,但曾有人了见到蟒蛇吃芒果或番茄.研究蛇的食性,有利于为饲养蛇供应食料.蛇的种类很多,各种蛇所摄取的食物也不相同.有的蛇是狭食性的,专吃某一种或几种食物.例如翠青蛇吃蚯蚓;钝头蛇吃陆生软体动物;乌梢蛇吃蛙;眼镜王蛇专吃蛇或蜥蜴;眼镜蛇、蝰蛇嗜吃鼠类;尖吻蝮(五步蛇)、蝮蛇(土公蛇)等不但吃鼠、蛙、还捕食鸟类;银环蛇喜吃蟮鱼、泥鳅:金环蛇以鱼、蜥蜴、蛇为食;烙铁头以蜥蜴、鼠类和鸟为食;竹叶青以蛙、晰蜴和鼠类为食;海蛇均以鱼类为食;白花锦蛇和黑  相似文献   

13.
游蛇科8种蛇的鳞片显微皮纹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蛇科8种蛇,分别为云南沾益采集的棕网腹链蛇(Hebius johannis),云南铜壁关采集的卡西腹链蛇(H.khasiensis)、八线腹链蛇(H.octolineatum)、双带腹链蛇(H.parallela)、八莫过树蛇(Dendrelaphis subocularis),云南澜沧采集的大眼斜鳞蛇(Pseudoxenodon macrops),云南昆明采集的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云南临沧采集的中国小头蛇(Oligodon chinensis)。于2014年4月对其背鳞显微皮纹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8种蛇每种使用1个个体,每个个体分别从蛇体的前、中、近尾部各采集3枚鳞片,共观察9枚鳞片。低倍下观察到鳞棱,高倍下观察到纵行小棱、条索、横纹、小孔结构,这些结构存在种间差异。八莫过树蛇和中国小头蛇无鳞棱,但是其余6种蛇鳞棱十分明显;大眼斜鳞蛇的纵行小棱短于100μm,其余7种蛇的纵行小棱均长于100μm;仅八莫过树蛇和双带腹链蛇背鳞上有明显的条索结构;八莫过树蛇的横纹为平缓波纹,其余7种蛇的横纹为"U"形波纹;小孔的形状、排列位置在种间变化较大,小孔的密集程度以八莫过树蛇、大眼斜鳞蛇、虎斑颈槽蛇较高。在8种蛇中,八莫过树蛇背鳞的显微皮纹结构最为复杂,可能与其栖息在热带雨林中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蛇在养殖状态下的血液学参数,对人工孵化繁育的棕黑锦蛇Elaphe schrenckii、赤峰锦蛇E.anomala和王锦蛇E.carinata进行了比较研究。观测的参数包括血细胞形态和大小、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以及血栓细胞计数。结果表明:3种蛇血细胞的形态、大小和数量各有不同,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王锦蛇的红细胞表面积和体积最大,数量最多;白细胞中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均为最高;除王锦蛇为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仅次于淋巴细胞外,其余2种蛇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在白细胞总数中所占比例仅次于淋巴细胞。特别的是王锦蛇的嗜酸性颗粒细胞和血栓细胞均高于其他2种锦蛇的2倍以上,而嗜中性颗粒细胞却只有其他2种锦蛇的一半。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了实验室人工饲养的王锦蛇(Elaphecarinata)、棕黑锦蛇(E.schrenckii)和赤峰锦蛇(E. anomala)3种锦蛇粪便样本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在送检的粪便样本中,Shannon多样性指数(P 0.05)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P 0.05)在王锦蛇和棕黑锦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赤峰锦蛇与前两者均没有差异;ace与chao1指数在3种锦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共检测出8个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3种锦蛇共享菌门。在属水平上3种锦蛇的优势菌群明显不同,志贺氏菌属(Shigella)、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1)及拟杆菌属(Bacteroides)分别是王锦蛇、棕黑锦蛇和赤峰锦蛇粪便样本中相对丰度最高的菌属。3种锦蛇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其是否可以作为区分这3种锦蛇的依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脚跟;蚂蝗过水无脚印,大蛇走过草会崩。 蛇谚 蛇成语 △牛鬼蛇神么龙蛇飞动么龙蛇馄杂么佛口蛇心么杯弓蛇影、画蛇添足△虎头蛇尾么春酬秋蛇么封泵长蛇 蛇谜 入草中一根绳,弯弯曲曲行.猴子看见就躲开,青蛙看见没性命。 蛇盘歌 什么走路横又横?什么走路无脚跟?什么过水无脚印?什么走过草会崩? 螃蟹走路横又横,大船走路无么蛇有蛇窿,鳖有鳖洞。△蛇有蛇径,鳖有鳖途。八蛇有蛇路,鳖有鳖路。△蛇大窿大。么蛇过霸篱,不死也脱层皮。△短脚鸡有肉.短尾蛇有毒。△一朝踩着蛇.三朝怕草绳。 蛇的歇后语 △跺草自出蛇-一细察自然出 八蛇过打田埂一一已…  相似文献   

17.
几种游蛇的Cyt 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及其演化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从蛇类药材和冷冻保存的新鲜蛇类肌肉标本中提取DNA,经PCR扩增出12种蛇共25个样品的Cyt b基因片段,并用银染测序的方法对DNA序列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用MEGA软件重建的系统发生树表明,研究的11种游蛇科蛇类可以分为3组:第一组为赤链蛇和水赤链游蛇,第二组为乌梢蛇和灰鼠蛇,第三组为锦蛇属的蛇,它们与第二组较近.锦蛇属是一高度分化的属,该组至少可分为两类,一类包括百花锦蛇和黑眉锦蛇;另一类包括玉斑锦蛇、棕黑锦蛇、红点锦蛇、王锦蛇和双斑锦蛇.后一类还可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玉斑锦蛇和棕黑锦蛇为第一亚组,红点锦蛇单独为第二亚组,王锦蛇和双斑锦蛇为第三亚组.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多年保存的陈旧药材标本可以用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分子系统演化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蛇鮈雌雄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外部形态差异及雌性个体生殖力情况, 在繁殖期对嘉陵江下游(合川江段)共76尾蛇鮈样本的两性异形、性比及雌性个体生殖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嘉陵江下游蛇鮈繁殖群体的性比接近1∶1,且蛇鮈两性的体型大小相同,但局部特征(如头部和躯干部等)呈现出显著的两性异形,如成体雄性蛇鮈的头部、胸鳍和腹鳍均较雌性蛇鮈大,而躯干部的体宽、体高和躯干长则是雌性蛇鮈大于雄性蛇鮈,这可能是性选择长期作用的结果.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75.2%,但雌雄个体间形态特征相互重叠,无法将两者截然分开;利用判别函数对蛇鮈性别进行回判,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2.1%.蛇鮈雌性个体绝对生殖力在979~19979粒;且与体长和去内脏体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同历史资料相比,本研究中嘉陵江蛇鮈的生殖力增大显著,这可能是蛇鮈对种群资源量下降和水环境变化主动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蛇菰属(蛇菰科)植物的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福武  李泽贤 《植物研究》1992,12(4):379-381
本文修订了中国蛇菰属植物,新改级红烛蛇菰[Balanophoraharlandii Hook.f.var.mutinoides(Hayata)Xing,stat.nov.];杯茎蛇菰(Balanophora subcupularis Tam)为短穗蛇菰的异名;旋生蛇菰(Bala-nophora harlandii Hook.f.var.spiralis Tam)为鸟(黍离)蛇菰的异名;中国植物志中所载的日本蛇菰Balaophora Japonica Makino)和海南植物志记载的多蕊蛇菰(Balanophora polyandra Griff.)系原作者鉴定错误。  相似文献   

20.
正温泉蛇属(Thermophis)辖3个物种,西藏温泉蛇(T.baileyi)、四川温泉蛇(T.zhaoermii)和香格里拉温泉蛇(T.shangrila)。它们都是青藏高原特有种,是研究高原适应的理想材料,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目前对3种温泉蛇的生活习性知之甚少,尚无繁殖方式的正式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