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疗效。方法:选取52例RN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和激素联合治疗,观察组给予来氟米特配伍雷公藤多甙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期间比较两组疗效,检测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谷丙转氨酶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8.13%、78.13%,略高于对照组26.67%的完全缓解效率和76..67%的总有效率,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过治疗,RNS患者24h尿蛋白定量逐渐下降,而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逐渐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观察组各指标变化比对照组明显(P<0.05)③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尿素氮、血肌酐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或0.05),而谷丙转氨酶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能明显缓解RNS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减少蛋白尿的产生,且短期内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吗替麦考~(MMF)多靶点免疫抑制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症(RN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RN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30例)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MMF多靶点免疫抑制疗法,B组(29例)采用环磷酰胺(CTX)冲击疗法,C组(27例)采用MMF疗法,总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分析三组的临床疗效、肾功能、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73_3%,显著高于B组48.3%,c组44.4%(P〈O.05);治疗后,三组的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与B组和c组比较,A组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显著降低,血清白蛋白(ALB)显著升高(P〈0.05);A组的复发率(0%)显著低于B组(21.4%)和c组(15.4%)(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MMF多靶点治疗RNS安全有效,可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提高缓解率,改善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瞻性观察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例随机进入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小剂量来氟米特(略去负荷剂量,每日剂量10mg维持),对照组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1.5-2.0g/日。观察期6个月,观察指标为主要疗效指标:肿胀、压痛关节数、患者及医师对疾病状况总体评价;次要疗效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晨僵时间、美国风湿病学会疗效评价指标(ACR20、50)、健康评价问卷(HAQ)、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6个月后,主要疗效指标压痛、肿胀关节数改善及医师总体评价,来氟米特均优于柳氮磺胺吡啶(p〈0.05)。在次要疗效指标方面,来氟米特组HAQ评分及C反应蛋白改善优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5),两组在关节晨僵改善无明显差异。达到ACR20标准的病例,来氟米特组占56.3%,柳氮磺胺吡啶组占57.1%(p〉0.05);达到ACR50标准分别为37.5%、35.7%(p〉0.05)。研究中,来氟米特组胃肠道反应轻微,有2例出现血压升高。结论:小剂量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与柳氮磺胺吡啶疗效相当,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昆仙胶囊联合来氟米特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昆仙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肾功能和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73.33%(44/6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血肌酐(Scr)、SLEDAI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Alb)、补体C3与C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8.33%)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仙胶囊联合来氟米特可以有效治疗狼疮性肾炎,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活动度和肾功能,同时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治疗Ig A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肾病内科收治的Ig A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尼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功能、血清VEGF及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总不良反应率为10.00%;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总不良反应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血尿氮(blood urine nitrogen,BUN)、血肌酐(creatinine,Cr)、VEGF及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水平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UN、Cr、VEGF及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GF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泼尼松联合来氟米特治疗Ig A肾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泼尼松治疗,可更显著改善患者肾脏功能,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VEGF及MMP-9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MF)多靶点免疫抑制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症(RN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 法:将76 例RNS 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 组(30 例)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MMF 多靶点免疫抑制疗法,B 组(29 例)采用环磷酰胺 (CTX)冲击疗法,C 组(27 例)采用MMF疗法,总疗程均为6 个月。比较分析三组的临床疗效、肾功能、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 果:A 组的总有效率为73.3%,显著高于B 组48.3%,C组44.4%(P<0.05);治疗后,三组的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与B 组和C 组 比较,A 组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显著降低,血清白蛋白(ALB)显著升高(P<0.05);A组的复发率(0%)显著低于B 组(21.4%)和 C 组(15.4%)(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 组、C 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MMF多靶点 治疗RNS 安全有效,可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提高缓解率,改善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曹正勇  李小波  李琪  袁伟  白杨  张学渊 《生物磁学》2014,(6):1139-1143,1112
目的:分析奈达铂联合强调放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87 例,随机分为两个组,分别是奈达铂组(A组)和顺铂组(B组),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以及毒性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鼻咽原发灶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91.8%、86.8%(P=0.632〉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7.8%、84.2%(P=0.864〉0.05),均不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A、B 两组患者3 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81.6%、78.9%,P=0.762;局部控制率(LC)分别为:93.9%、94.7%,P=0.890;两组患者3 年的区域控制率(RC)分别为:98.0%、97.3%,P=0.849;两组患者3年的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分别为:79.6%、76.3%,P= 0.724。A 组患者Plt 下降发生率为46.9%显著高于B 组发生率34.2%(P〈0.05),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A 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36.7%显著低于B 组患者的发生率76.3%(P〈0.05),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其余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均不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强调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与顺铂相当,但是奈达铂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顺铂低,血小板的降低程度比顺铂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AS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来氟米特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晨僵时间、AS活动性指数(BASDAI)和AS测量指数(BASMI),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晨僵时间、BASDAI及BASMI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伤、腹泻和过敏性皮疹,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联合来氟米特可获得比较理想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调整肠道菌群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6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后常规治疗加服培菲康,对照组TACE前后按常规治疗,2组TACE前后检测转氨酶和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组血肝功能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血肝功能水平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血内毒素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血内毒素水平比术前升高(P〈0.05);治疗组在TACE后血转氨酶和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结论肝癌TACE后应用微生态制剂,可降低血内毒素水平,改善肝功能状态,对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机体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进展性IgA肾病的疗效及对尿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进展性IgA肾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案联合泼尼松药物治疗,实验组基于对照组基础另予来氟米特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尿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尿VCAM-1)水平,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2)两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及尿VCAM-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而治疗后血白蛋白及GFR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治疗前,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3)治疗后实验组的药物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来氟米特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进展性IgA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降低尿VCAM-1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侯伟俊  梅劲春  甄颖  陈英华  林永明 《生物磁学》2014,(9):1728-1730,1746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凯时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哀竭(CRF)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CRF临床疗效的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CRF患者94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7例)和观察组(n=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凯时注射液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UN、Scr和C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BUN、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Cc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BUN、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6.6%和91.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凯时注射液辅助治疗CRF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李庆虹  郭晓东  张敏  李志伟 《生物磁学》2011,(20):3906-390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相关因素,为肝移植术后ARF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ARF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8例行肝移植术后发生ARF13例,发生率为13.27%。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尿素氮CBUN)、术前血清肌酐(Scr)、术前血清白蛋白(Alb)、手术时间、失血量与ARF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术前Ser和BUN是肝移植术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BUN、血清Scr、血清Alb、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是肝移植术后并发ARF主要因素,而术前Scr和BUN水平升高是肝移植术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对上述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控制肝移植术后AR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郭郁郁  朱慧  翟华玲  施超  陆颖理 《生物磁学》2011,(23):4515-4517,4535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有微量蛋白尿期糖尿病患者分为缬沙坦对照组(A组)和缬沙坦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缬沙坦160mg,每日1次口服;B组给予肾炎康复片(薄膜衣片)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和缬沙坦16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12w。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第4、8和12w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治疗前、后肾功能、24h尿蛋白定量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及肌酐50%倍增率。结果:2组治疗后血压、Scr、CRP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血FBG、PBG、HbAlc、Alb、BUN、24h尿蛋白定量指标变化无差异(P〉0.05);B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组有较低Scr、CRP值(P〈0.05),而余生化指标及血压变化无差异(P〉0.05),B组第8、12w时尿蛋白排泄率下降幅度低于A组(P〈0.05),B组治疗中12w的肌酐50%倍增率低于A组(P〈0.05)。结论:缬沙坦胶囊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微量蛋白尿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等渗氯化钠水化、碳酸氢钠水化、大剂量他汀、小剂量他汀、大剂量他汀加等渗氯化钠水化五种干预方式对大鼠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效果,探讨各自的优势及不足,为临床预防造影剂肾病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SD大鼠10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5只。A组:均为肾功能正常的健康大鼠;B组:即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预方法;L组:采用等渗氯化钠水化干预;T组:采用碳酸氢钠水化干预;S1组:服用大剂量他汀;S2组:服用小剂量他汀;(S1+L)组:服用大剂量他汀加等渗氯化钠水化。干预48小时后测定各组大鼠的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并与与未给予干预组进行比较。结果:①S1、S2、(S1+L)三组的BUN和Cr水平均低于B组、L组及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1组、S2组及(S1+L)组之间相互比较,BUN和C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③L组与T组之间比较BUN和Cr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预防造影剂肾病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最终机制尚未明确,我们需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小儿脾肾气虚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脾肾气虚型肾病综合征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强的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月。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24h尿蛋白、总胆固醇(TC)、血浆白蛋白(Alb)以及肾功能指标包括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肌酐清除率(Ccr)。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TC、BUN及Scr水平低于治疗前,Alb、Ccr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小儿脾肾气虚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肾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胡宏俊  祝伟宏  樊桂春 《生物磁学》2010,(2):295-297,262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的影响。方法:7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采用糖尿病(DM)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沙坦,疗程2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TGF-β1、CTGF水平,同时观察血压、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BUN、血肌酐(Scr)、24h尿白蛋白(UALB)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尿TGF-β1和CTGF水平下降(P〈0.05),UALB降低,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Scr、BUN指标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尿TGF-β1升高(P〈0.05),CTGF变化不大;后上述指标改善不如观察组。结论:氯沙坦可通过降低DN患者TGF-β1、CTGF水平而延缓DN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对IgA肾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149例经肾穿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的发病率为30.2%,男性偏多,男女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女性高尿酸血症组BUN、Cys-C、Scr水平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男性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清UA水平无论男女高尿酸血症组均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尿酸正常组血清BUN、UA、Cys-C、Scr水平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高尿酸血症组血清UA水平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血清IgA、C3、IgA/C3比值无论男女,高尿酸血症组与尿酸正常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3)高尿酸血症组病理改变以Ⅳ-Ⅴ多见(57.8%),而正常尿酸组则以Ⅰ-Ⅱ为主(46.2%),血尿酸正常组与高尿酸血症组Lee's分级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高尿酸血症的IgA肾病患者男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但血尿酸水平升高对女性肾功能影响更大;高尿酸血症对血清IgA,C3水平的变化影响不大;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病理改变程度较尿酸正常组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II(AngⅡ)拮抗剂对5/6(ablation/infarction,A/I)肾切除诱导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肾功能、肾血流量及肾内氧耗的影响。方法制备5/6(A/I)肾切除诱导慢性肾衰大鼠模型,设正常组(A组,n=14只),模型组(B组,n=14只),AngⅡ拮抗剂治疗组(氯沙坦钾联合福辛普利钠)(C组,n=14只)。给予相应干预,疗程60 d。分别测量尾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检测大鼠尾静脉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干预60 d后,检测肾血流量(RBF)、腹主动脉和肾静脉血气(AABG and RVBG),左肾静脉压(RVpO2),计算残余肾内氧耗(QO2/TNa)及观察残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1)造模后与A组比较,B、C两组的Scr、BUN和尾动脉SBP、DBP显著增加(P0.01),Ccr、Hb显著降低(P0.01),提示造模成功。(2)干预后与B组比较,C组的Scr、尾动脉SBP、DBP、QO2/TNa明显下降(P0.01),BUN降低(P0.05),Hb、Ccr、RVpO2显著升高(P0.01),RBF升高(P0.05)。(3)残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显示,C组的肾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优于B组。结论 AngⅡ拮抗剂可以增加慢性肾衰大鼠肾血流量,降低肾内氧耗,改善肾功能及减轻肾组织病理变化,其肾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细胞能量代谢,改善肾内氧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