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选择早期乳腺癌患者138例,根据自愿的原则,分为保乳组(BCS)和根治组(MRS),保乳组采取保乳手术方案,根治组采用改良根治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率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复发或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时,应首选保乳手术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乳腺癌保乳手术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保乳手术患者24例(保乳组),行根治手术患者68例(根治组),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个性化综合治疗巩固疗效,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及预后状况;通过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2年的生存质量;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乳房美容效果。结果:保乳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以及引流时间均明显较根治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清扫数则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上肢水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保乳组切缘皮瓣缺血发生率低于根治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乳组患者术后1、2年生理状况、情感状况、社会状况、功能状况、其他因素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均显著高于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术后乳房美容效果的优良率显著高于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根治术,保乳手术不仅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患者预后状况与根治术相当,同时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术后乳房美容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比乳腺癌手术分别采用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分析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不同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法为依据,将两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就诊时间为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研究组给予保乳手术,对照组给予改良根治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的躯体评分、心理评分、社会评分和精神评分等各项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为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躯体评分、心理评分、社会评分和精神评分等各项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改良根治手术相比较,采用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综合效果显著,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更好,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理想选择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8,(4)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与根治手术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实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附件关注、生理状况、功能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及情感状况等生存质量评分方面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治疗期间,保乳手术与根治手术均未见明显并发症,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生存质量方面,保乳手术均优于根治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保留乳房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 年5 月—2010 年5 月间 收治的92 例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实施保乳手术并综合后的治疗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全 部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近期乳房外形保持较好,美容效果好,手术并发症少。术后随访20~44 个月,1 例局部复发,1 例肝转移, 无死亡病例。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美容效果好,并发症少,疗效显著;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后规范的综合治 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保留乳房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间收治的92例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实施保乳手术并综合后的治疗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近期乳房外形保持较好,美容效果好,手术并发症少。术后随访20-44个月,1例局部复发,1例肝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美容效果好,并发症少,疗效显著;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后规范的综合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对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外科收治的三阴乳腺 癌患者92 例,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6 例,予全乳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实验组46 例,予保乳术联合前哨 淋巴结活检术。统计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生活质量、术后乳房美容效果及术后复发和转移率。结果:①实验组术中手 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实验组和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0.05);③实验组术后生活质量中的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及身体健康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躯体功能和情绪功能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阴乳腺癌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 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乳房美容效果,且对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金龙 《蛇志》2016,(4):426-427
目的探讨Ⅰ、Ⅱ期乳腺癌行保乳术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改良根治术治疗,治疗组实施保乳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达94.2%,对照组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灶局部复发和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癌患者接受保乳术治疗具有显著疗效,病灶局部复发与转移发生率小,而且患者乳房外形良好,达到美学标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式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患者自主意愿、身体条件、经济状况,将8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A组(23例)和B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EC(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新辅助化疗,在此基础上A组接受保乳术,B组接受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乳房美容效果、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结果: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HAMA、HRSD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乳房美容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QLQ-BR23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2年生存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术联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乳房美观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15-3及TPA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8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保乳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每组34例。保乳手术组患者采用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改良手术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以及血清CEA,CA15-3及TP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改良手术组总有效率及5年生存率均优于保乳手术组(P0.05);保乳手术组并发症、局部复发率、肿瘤远处转移率均低于改良手术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EA、CA15-3、TPA水平均降低,且改良手术组低于保乳手术组(P0.05)。结论: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均能有效治疗早期乳腺癌,但保乳手术效果优于改良根治术,不仅能够降低患者血清CEA,CA15-3及TPA水平,而且并发症及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即时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癌术后的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106例,采用乳癌术即时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观察手术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术后患者乳房美容优良率为88.68%明显大于对照组的47.17%,并且术后6个月治疗组生活质量评价总分明显大于对照组总分术后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总分明显大于术前评价总分,差异具有条件下意义(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时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癌术后患者乳房美容效果较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但在手术后需积极处理可能存在的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12.
代海鹏  蔡斌  贠军  武斋文  强永春 《生物磁学》2013,(27):5344-5347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引流瓶引流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16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引流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都采用保乳手术,对照组常规缝合切口及加压包扎,治疗组缝合切口时留置真空负压引流瓶引流及普通包扎。结果:治疗组术后24小时引流量和引流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的术后72小时引流量和术后72小时引流日平均引流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O.05)。两组都无皮瓣坏死、上肢淋巴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治疗组术后积液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症处理后痊愈。J-P负压引流系统所能提供的负压明显低于文献提供的数据。结论:乳腺癌术后发生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并发症,真空负压引流瓶引流是有效的预防方法,同时能减少引流量与引流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普外科1225例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其中切口感染的比率,并对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合并基础性疾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和切口类型、麻醉方法以及住院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情况等与感染的关系。结果:1225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78例,感染率为6.36%,患者的年龄、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手术方式、切口类型、住院时间和抗生素应用情况均与术后切口感染率关系密切(P〈0.05)。性别和麻醉方法与术后切口感染未见相关性(P〉O.05)。结论:根据切口感染因素,结合患者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有利于降低感染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采用间断切口与长切口获取大隐静脉作为静脉桥材料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111例行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获取大隐静脉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两组,长切口组64例,在CABG中采用长切口法获取大隐静脉,间断切口组47例,在CABG中采用间断切口法获取大隐静脉。比较两组大隐静脉获取时间、下肢切口缝合时间、下肢手术时间、大隐静脉桥长度、下肢切口长度和下肢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间断切口组大隐静脉桥长度及下肢手术时间(45.4±6.7)cm,(65.8±10.3)min与长切口组(47.5±6.7)cm,(65.8±10.3)mi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间断切口组获取大隐静脉的时间(48.9±8.3)min显著长于长切口组(37.3±5.8)min,下肢切口长度与缝合时间(17.0±3.5)cm,(16.9±3.4)min明显短于长切口组的(43.5±6.4)min,(31.7±5.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隐静脉壁的损伤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间断切口组术后下肢切口延迟愈合、感染、渗出、下肢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长切口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间断切口获取大隐静脉能够显著缩短下肢手术切口长度,有助于减少术后下肢切口感染、延迟愈合、渗出、下肢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疗效的差别。方法:随机将86例结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传统开腹组采用开腹结肠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与传统开腹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开腹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排气时间短于传统开腹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等特点,可达到传统开腹手术的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商品名:泰绫)及明胶海绵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止血效果及其对引流量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准备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泰绫组、明胶海绵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术后分别给予泰绫、明胶海绵及空白对照处理,记录和比较两组术后第1、2、3天的引流量、引流液红细胞计数、总引流量及拔管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泰绫组、明胶海绵组术后l、2、3天的引流量均显著减少、引流液红细胞计数、总引流量均明显减少且拔管时间显著缩短,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明胶海绵组相比,泰绫组术后1、2、3天引流量、引流液红细胞计数、总引流量及拔管时间亦显著减少或缩短,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泰绫及明胶海绵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减少了术后出血、渗血、皮下积液,且泰绫较明胶海绵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与开腹根治术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切除术)和对照组(开腹根治术)各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效果及1年、3年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保肛率、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均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标本长度及远切端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1年和3年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采取腹腔镜切除术与开腹根治术有同样的远期治疗效果,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情况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320例(340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160例(172髋)患者应用骨水泥型假体进行治疗,另外160例(168)患者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骨水泥治疗组和非骨水泥治疗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全部患者手术后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治疗组和非骨水泥治疗组在术后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骨水泥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骨水泥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NFH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骨水泥型假体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的治疗效果相当,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