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亚胺环已酮(CHX)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GVBD、染色质凝集、MⅡ期成熟及卵丘细胞扩展的作用。结果表明:(1)培养液中添加CHX,可抑制卵母细胞GVBD的发生,而且此作用是浓度依赖性的,但CHX的抑效果是完全可逆的;(2)在含10μg/mlCHX液中分别培养0、6、12和24h后转入正常培养液再继续培养至48h,卵母细胞成熟率分别为84.1%、77.1%、48.9%和27.8%;(3)正常培养液中培养0、6、12、24、36和48h后,再转入浓度为10μg/mlCHX液中继续培养至48h,卵母细胞成熟率分别为0、0、0、31.3%、65.4%和79.5%;(4)CHX对卵丘细胞扩展的影响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强,在CHX中处理时间为16h或更长,完全抑制卵丘细胞的扩展。  相似文献   

2.
Ca 2+ / 对玉米幼苗抗盐性的增强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Zeamays)品种“掖单13号”的种子在水中浸泡6h后,播种于装有洁净细砂的塑料花盆中(各盆砂量相等)。培养室昼夜温度25/15℃,光照度10000lx,光周期13/11h,相对湿度85%。每天上午7到8时之间浇灌200mlHoagland培养液一次(浇完后底部有少量培养液流出)。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将花盆分成12组,用下面的培养液进行处理:(1)1~5组的培养液分别含0、50、100、150收稿1998-11-30修定1999-03-29表1盐测下Ca对玉米幼苗生长及质膜述性河溶性糖和氨验含量的影响和20Omini.L-‘NaCI;(2)6-12组的培养液是在11mxnolL‘NaCI培养…  相似文献   

3.
几种克服昆明小鼠2一细胞胚胎发育阻滞的培养液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比较了几种培养液对克服昆明小鼠胚胎2-细胞发育阻滞的效果。实验1的结果表明,在M16及CZB培养液基础上,加减几种成分得到的改进M16培养液(用mM16表示)和改进的CZB培养液(用mCZB表示)均能有效克服2-细胞阻滞现象。除去M16和CZB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和磷酸盐后添加5.55mmol/L牛磺酸、100或110μmol/L EDTA、2mmol/L谷氨酰胺和2%必需氨基酸(EAA)及1%非必需  相似文献   

4.
砷对植物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供试植物有:油菜(Brassicacampestris)品种“上海青”、空心菜(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品种“湘早”、大豆(Glycinemax)品种“中黄4号”、豌豆(Pisumsativum)品种“绿珠”和蚕豆(Viciafaba)品种“浙抗60”。采用Hoagland营养液(pH5.5)作为基础培养液,根据不同试验目的,设置不同砷处理水平,每个处理3次重复。各种植物分别于3~5月份播种。所用砷盐为Na3AsO4·12H2O。培养器皿容积为IL,每瓶6~7株苗,每周更换一次培养液,用加氧泵和0.3%HZO。联合供氧。取30d龄植株不同部位叶,测定生理指标。叶绿素测定用改…  相似文献   

5.
真菌诱导子对悬浮培养西洋参细胞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道了不同真菌诱导子对悬浮培养的西洋参(Panaxquinquefolium)细胞生长、皂甙和多糖合成,以及细胞内和培养液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生理效应。悬浮培养的西洋参细胞经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nicoltianae)丝体诱导子处理后,总皂甙产率可由对照的296mg/L增加到679mg/L(约占细胞干重的(16.3%),比对照提高约1.3倍,而且总皂甙的85%排放在培养液中;经黑曲霉(Aspergillusnigran)诱导子处理后,细胞多糖含量可达到11.79%(细胞干重),比对照增加1倍多。初步纯化的刺盘孢菌丝体诱导子和尖孢镰刀菌(Fusuriumoxysporum)滤液诱导子在诱导处理前期能明显促进西洋参细胞生长,同时细胞内及培养液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加;随时间延长,细胞生长和酶活性逐步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
以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L.)和柿(D.kaki Thunb.)组培苗茎尖为试材,对影响超低温保存效果的主要因素,如低温锻炼方式、预培养条件、PVS:(30%甘油+15%乙二醇+15%二甲基亚砜+0.4mol/L蔗糖)处理时间等进行了研究。建立了2种柿属植物的超低温保存程序:(1)切取1cm左右试管苗梢段继代到1/2MS(KNO3和NH4NO3减半)培养基中,交替低温[昼(25±1)℃、夜(4±1)℃]锻炼6周;在含0.5mol/L蔗糖的1/2MS培养基上预培养5d,20℃下装载液(2.0mol/L甘油+0.4mol/L蔗糖)过渡10min,0℃下PVS2处理1.5h;(2)投入液氮保存;(3)40℃水浴化冻,洗涤5~6次后接种于含1.0mg/LTDZ、0.6g/L可溶性PVP、30g/L蔗糖和7.0g/L琼脂的培养基(作者在优化柿属植物离体培养体系试验中获得)上暗培养1周,转入25℃,1500lx培养室。按照上述程序培养,‘鄂柿1号’、‘湘西甜柿’和君迁子的成活率分别为79.6%、67.4%和60.9%。  相似文献   

7.
安徽虫瘟霉菌株的强毒杀蚜效应与侵染速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anhuiensis)菌株F97028对挑蚜(Myzuspersicae)的强毒杀蚜活性。以7个孢子剂量(0.4~10.4个孢子/mm2)接种2~3龄若蚜(52~86头/剂量),连续观察7d所获数据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分析,接种后第3~7d的LD50分别为34.8、8.7、1.5、0.7和0.4个孢子/mm2。在所用剂量范围内LT50为29~6.0d,随剂量增大而缩短。在接种后不同时段用0.1%百菌清水溶液处理被接种蚜体表面,结果显示,在15~20℃下,在0.7~1.8个孢子/mm2的剂量下接种后2h内的有效侵染率为42~58%,4h内为44%~74%,6h时达90%以上;在69~9.0个孢于/mm2的剂量下接种后1h,有效侵染率为57%~67%,2h内为77%~86%,4h内为78%~90%;高剂量(499~54.8个孢子/mm2)下接种后1h即达90%以上。与虫瘟霉属其它菌种或菌株对蚜虫的毒力比较,F97028菌株的毒力高28~117倍,为罕见的强毒杀蚜菌株。  相似文献   

8.
1植物名称樱草花(PrimulaacauliseuropaMischung)。2材料类别腋芽。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1)长芽培养基为MS+NAA0.ling/L(单位下同)+BAI;(2)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NAAof+BA0·5+LH500;(3)生根培养基为MS+NAA0.l~0.2。各种培养基附加蔗糖3%、琼脂08%,PH58,培养温度24~25C,每日光照24h,光照度1500IX左右。4生长与分化情况春季将樱草花的幼芽小心切下,在超净台用75%酒精浸数秒钟,再用0.1%的HgCI。消毒8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6~7次。将经消毒的芽接在生芽培养基卜,10d后基部膨大,长出…  相似文献   

9.
以三年生的火鹤花(Anthuriumandeanum)品种Avo-Ingrid202为材料,用基质盒栽,初花期移入人工气候室(加拿大产PGV油型)进行不同温度处理,另设40C处理以观察灼伤变出的时间。处理时每天光照(5000l-c)12h,相对湿度为75%。处理后于不同时间取样,测定叶片电导率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教研组.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143)的结果表明:1.40C高温处理6h之内,叶片未出现灼伤现象,处理6~sh时,叶片上半部叶缘和叶肉出现水渍状.进而发生给缩,呈现严重的灼伤,其后干枯。其余…  相似文献   

10.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乳腺癌细胞内cAMP/PKA信号途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n CZ  Ma HT  Zou SX  Wang GJ  Chen WH  Han ZK 《生理学报》2005,57(4):517-522
本实验研究了大豆异黄酮对SHZ-88大鼠乳腺癌细胞内cAMP/PKA信号途径的影响。实验设3组:空白对照组、50μg/ml大豆黄酮及15μg/ml染料木素组。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了胞内cAMP的浓度、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AC)和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的活性,用(γ-^32P)ATP掺入法测定cAMP依赖性PKA的活性,半定量RT-PCR法分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处理后5min,大豆黄酮组和染料木素组细胞的cAMP浓度分别比对照组升高了9.5%和11.0%(P〈0.05):10min时,分别比对照组升高31.0%和40.3%(P〈0.01)。3组细胞的AC活性在处理时间内没有明显变化。但在处理后5min,大豆黄酮组和染料木素组细胞的PDE活性分别降至对照组的71.8%和71.6%(P〈0.05)。处理后20min,大豆黄酮组和染料木素组细胞PKA活性分别上升到对照组的125.8%和122.3%(P〈0.05);到40min时仍维持在高水平。大豆黄酮组和染料木素组细胞CREB mRNA的表达量在处理后3h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1.6%和51.1%(P〈0.05);6h后开始下降。这些结果提示,大豆异黄酮能够激活大鼠乳腺癌细胞内cAMP/PKA信号途径;而且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导致胞内cAMP浓度升高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静电场处理植物种子可以促进幼苗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变品质的认识,为探讨这项措施能否改善干旱条件下与植物抗干旱胁迫能力有关的生理特性问题,我们选择大小一致的柠条(Caraganacorshinskii)干种子,分别置于4.0kV/cm、4.5kV/cm和5.0kV/cm的静电场中处理10min,以不经静电场处理为对照。然后分别播种于放有细沙的花盆中,于室内(温度为20℃,自然漫射光)培养30d后停止浇水,此时苗高为6~8cm,土壤含水率为4.91%。待土壤自然回干第3d土壤含水率为2.54%,第5d为2.17%时,测定幼苗体内SOD活性(Giannopolitis,Ries…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ROS(Roscovitine)和丁内酯-Ⅰ(ButyrolactoneⅠ,BL-Ⅰ)两种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对山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的抑制作用,并研究了抑制对卵母细胞成熟、激活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ROS和BL-Ⅰ对山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200μmol/LROS、100μmol/LBL-Ⅰ、100μmol/LROS+6.25μmol/LBL-Ⅰ和50μmol/LROS+25μmol/LBL-Ⅰ都能有效抑制山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恢复,24h的抑制率分别为78.4%、80.9%、80.3%和77.8%。用ROS和BL-Ⅰ抑制24h后转为正常培养24h,各处理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分别为81.3%、81.9%、83.2%和85.2%)与对照组(83.0%)无显著差异;成熟卵母细胞的化学激活率分别为93.3%、96.2%、92.5%和90.5%,与对照组(97.8%)无显著差异。然而,抑制处理后卵母细胞的卵裂率和桑椹胚率降低,未能发育到囊胚。ROS和BL-Ⅰ抑制山羊卵丘扩展,并且转为正常培养后卵丘不能再扩展。ROS和BL-Ⅰ能够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山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二者既可单独,又可降低浓度联合使用,但抑制山羊卵母细胞的浓度远高于牛和猪卵母细胞的;ROS和BL-Ⅰ抑制24h不影响山羊卵母细胞的成熟和激活能力,但影响卵母细胞的卵丘扩展和胚胎发育能力。因此,山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调控可能比它动物更精细。  相似文献   

13.
Liu HT  Zhang HF  Si R  Zhang QJ  Zhang KR  Guo WY  Wang HC  Gao F 《生理学报》2007,59(5):651-659
我们前期研究表明胰岛素可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P13-K-Akt-eNOS-NO)信号通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改善缺血后心肌功能恢复。然而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NH2-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在胰岛素保护I/R心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JNK信号通路在胰岛素保护I/R心肌中的作用及其与P13.K/Akt信号通路间的相互关系。离体Sprague-Dawley大鼠心脏缺血30min后施行2h或4h的再灌注,缺血前用LY294002(15mmol/L)和SP600125(10mmol/L)灌注15min,分别阻断P13.K/Akt和磷酸化JNK(phosphorylated.JNK,p-JNK)活化,观测心脏功能、心肌梗死、细胞凋亡和蛋白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再灌注2h后,心率、左心室发展压和左心室收缩/舒张最大速率均明显增加,梗死面积减少约16.1%[(28.9±2.0)%vs(45.0±4.0)%,n=6,P〈O.01],细胞凋亡指数从(27.6±113)%减少到(16.0±0.7)%(n=6,P〈O.01),Akt的活性增加1.7倍(n=6,P〈0.05),同时JNK活性增加1.5倍铆=6,P〈O.05)。用LY294002处理后,胰岛素对I/R心肌的保护作用消失;而用SP600125处理可增强胰岛素的保护作用,且可部分逆转LY294002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观察发现SP600125减弱了Akt的磷酸化m=6,P〈0.05)。上述结果表明,在I/R心肌中,胰岛素可同时激活P13.K/Akt及JNK信号通路,且通过后者进一步增加Akt活化,从而减轻I/R损伤,改善心肌功能。这种P13.K/Akt与JNK信号通路交互机制对胰岛素保护I/R心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钙和聚乙二醇浸种对小麦幼苗水分胁迫的缓和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Triticumaestivum)品种PH82-2-2种子,用0.25%CaCl2和20%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对照用无离子水)分别浸种18h后盆栽。盆栽上为研镶上,pH6.6,有机质含量1.1%,速效氮0.47mmol/L,速效磷0.18mmol/L,速效钾0.23mmol/L。施肥量为1kg拌入0.15g脲素、0.15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和冷冻保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建系过程和冷冻保存。在研究中,采用200IU/ml的胶原蛋白酶Ⅰ酶在4℃下解离皮肤组织。在DME/Ham’sF12和M199两种培养液中添加100Iu,ml青链霉素、5pg,ml两性霉素B、5pg/ml M-Plasmocin^TM、2mmol/L L-Glu、10μg/ml的胰岛素、40ng/ml EGF和20%(原代)或10%(传代)FBS组成培养液,分别用于细胞的贴壁培养和植块培养,均获得培养成功。用PBS添加0.4%BSA、0.1mol/L蔗糖和10%DMSO组成的冷冻保存液对细胞进行冷冻保存,解冻后获得93.258%的活率,解冻细胞再次培养能正常生长。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皮肤成纤维细胞建系和冷冻保存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根据偏亚硫酸钠放出SO2溶于细胞水分形成H2SO3,H2SO3解离出H 、HSO3-、SO,解离的HSO3继续氧化形成H2SO4,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出的活性氧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现象,本文研究了偏亚硫酸钠处理根尖对豌豆根尖细胞核和生长发育的影响。豌豆(Pisumsatiuvm)种子洗净后播于花盆内,喷洒不同浓度的偏亚硫酸钠溶液,以蒸馏水作对照,在24一双℃下培育79和155h,分别测定根尖的长度。另以豌豆种子用自来水萌发,根长0.5-1cm时,分别用0.1%、0.5%。1.0%偏亚硫酸钠水溶液处理36和72h后,切取根尖放人卡诺固定液中固定24h,转入1mol…  相似文献   

17.
芽孢杆菌E2菌株纤维素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芽孢杆菌E2菌在55℃下生长良好,在培养液中能大量积累胞外纤维素酶(190mu/mL培养液),所产生的纤维素普单一的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其专一性底物。该酶作用的pH为4.5-8.0;最适pH为6.5-7.0;在pH4.0-8.0范围内较稳定,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55℃;在60℃处理10,30,60,90以及120分钟后,残余酶活分别为95%,80.3%,40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常见凋亡诱导剂顺铂(Cisplatin)诱导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凋亡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抗凋亡基因在细胞凋亡中的分子机理打下基础。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顺铂处理Veto细胞48h,用噻唑蓝(MTT)比色法、Gimesa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处理后细胞的生长活力和凋亡情况。结果:以未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组,1、2、3、4,5μg/mL的顺铂处理的Vero细胞生存率分别为(79.02±6.10)%、(68.84±4.42)%、(56.66±4.07)%、(46.83±3.76)%、(29.04±5.93)%(P〈0.01);经顺铂诱导后细胞形态学发生明显改变,出现膜小泡和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细胞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0、1、2、3、4、5μg/mL的顺铂处理的Vero细胞后凋亡率分别为1.66%±0.19%、16.65%±1.26%、24.82%±1.03%、36.22%±1.04%、48.49%±1.24%、43.34%±1.17%(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顺铂诱导非洲绿猴肾细胞凋亡模型,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目的基因在Vero细胞凋亡作用的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多孔板-MTT比色法测定植物抗菌成分对细菌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多孔板-MTT比色法测定植物抗菌成分对细菌抑制活性的步骤为:每孔加入浓度为10^6cfu/mL的供试菌液90灿,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药液10μL,28℃暗培养24h后,每孔中加入5mg/mL的MTT溶液10μL,继续培养4h后加入10%二甲基亚砜100μL,振荡30min,在570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值。采用以上方法,测定植物抗菌成分蓝桉醇对辣椒斑点病黄单胞菌(Xanthomonas vesicatoria)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158和0.395mg/mL,小檗碱对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的IC50为0.587mg/mL。结果表明,多孔板-MTT比色法能快速、微量地测定植物成分对细菌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不育雄蕊、花被片和可育雄蕊对传粉昆虫和传粉的影响,分别进行去除不育雄蕊(A组),去除花被片(B组),去除可育雄蕊(C组)和对照组(D组)处理。结果表明:昆虫访花频率分别为A组0.4次/h、B组0次/h、C组0.9次/h、D组2.2次/h;被授粉花朵百分比分别为A组29.09%、B组40.38%、C组70.91%、D组91.67%;被授粉心皮百分比分别为A组17.77%、B组20.94%、C组为40.58%、D组为75.27%。与对照组相比,处理后被授粉花朵百分比、被授粉心皮百分比下降幅度均为A组〉B组〉C组。结合昆虫访花频率与不育雄蕊蜜汁的分泌量呈正比,可确定不育雄蕊产生的蜜汁是吸引昆虫访花的最主要因素。花被片为昆虫取食提供停歇的平台,可育雄蕊与花被片产生的色差及可育雄蕊提供的花粉,是吸引昆虫的辅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