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指纹遗传的双生子研究——Ⅱ.指纹纹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生子法对26对MZ及24对DZ的指纹纹型进行研究,发现在各类指纹纹型中,斗形最多,桡箕最少。男女间纹型频率差异不大。纹型的左右手对称性为77.20%。作者提出了指纹系数的计算公式,即[(斗形纹数)+(斗形纹数+箕形纹数)]×100%。认为以此来反映10指纹型的构成和复杂程度,以及分析指纹较为合适。 纹型和三辐线在MZ与DZ对间一致率的比较,以及指纹系数、花样强度和生物学指纹价在MZ与DZ对间的相关系数的比较,发现MZ对间的一致率及相关系数明显高于DZ对间的一致率及相关系数,其遗传度为56—92%。本文发现指纹系数在MZ对间并非完全一致,即MZ对间纹型不一致,且指纹系数呈一连续常态分布。纹型的分析表明,指纹纹型以多基因遗传的可能性较大,但不能排除异质性遗传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十一个少数民族的皮纹研究 Ⅰ.指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中国11个少数民族(12个群体)5013人的指纹花样和指纹脊线数,计算出各项基本参数,比较分析了不同性别、左右侧、不同民族和人种间的差异以及指纹花样和指纹脊线数在不同手指上的分布特点。分析表明,这些民族的指纹具有各自的特点又具有蒙古人种的一般特性。  相似文献   

3.
金银花五个品系的RAPD分析及DNA指纹图谱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RAPD技术,对5个金银花品系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构建这5个金银花品系的DNA指纹图谱。从80个引物中筛选出25个带纹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用于实验。其中,引物SBSD06的扩增条带可以清楚明确区分5个品系,建立其DNA指纹图谱。在清晰、稳定出现的170条带中,153条带具有多态性。按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计算其遗传相似系数,结果显示,金银花5个品系聚为两类,与其形态学分类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4.
基于SSR标记的山东省小麦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山东省41份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使用46对引物,通过SSR技术对其进行了DNA指纹数据库的构建。结果显示,所采用的46对引物在本实验材料中共检测到69个等位基因,有较好的多态性。利用NTSYS进行UPGMA聚类分析后,发现这41种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0.68为阀值处可以分为3个类群。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分辨各个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能够较好满足小麦DNA指纹数据库的构建要求,对山东省小麦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分类、评价、核心种质的建立等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台湾太鲁阁(Truku)族群肤纹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台湾太鲁阁(Truku)的肤纹参数, 样本包括100名男性和100名女性。研究方法以《ADA标准-CDA版本》为依据、项目以《CDA标准》的Ⅱ级模式样本为依据。还有atd、tPD、猿线、指三角、同名指指纹对应的情况等, 见到非随机组合的现象。这是首次对太鲁阁人肤纹作Ⅱ级模式样本的调查, 为医学、遗传学和人类学等提供Ⅱ级模式样本。肤纹是人类的生物学性状, 由遗传和环境所致。指纹花样有每人每指各不相同和终身稳定两大特点, 成为个人身份鉴定的证明。肤纹在群体间有特异性, 在民族间有明显的差异。研究群体或民族的肤纹, 可以发现人类肤纹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
人体测量指标与掌指纹特征之间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继宗 《人类学学报》1991,10(3):231-237
本文对106名中国东北汉族女性进行了活体测量,并拓取了掌指纹。样本的年龄范围为18—34岁。所分析的人体测量指标共41项,掌指纹指标共59项。将人体测量指标与掌指纹指标同时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了100项实验指标间的相关分析,并做了相关显著性检验。在41项人体测量指标中,有35项指标与掌指纹特征有相关关系。其中与掌指纹特征同时相关的人体测量特征有18项,与指纹特征相关的人体测量指标有2项,与掌纹相关的人体测量指标有15项。与掌指纹特征同时相关的人体测量特征,与遗传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大于与指纹相关的人体测量特征。与指纹相关的人体测量特征,与遗传因素的关系,要大于与掌纹相关的人体测量特征。  相似文献   

7.
广西544例瑶族儿童的皮纹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广西544例瑶族儿童的皮纹进行了观察分析,计算出指纹类型的百分率、指纹脊线总数、a-b脊线数、主线横向指数、掌纹主线止区、指间及大小鱼际真实花样的百分率、踇趾球部花样的百分率共七项基本参数。与汉族比较,瑶族的皮纹既有自己的特点,又具有汉族的一般特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子标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利用RAPD方法和统计学分析,对我国7省市和国外引进的总计40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个品种的甘蓝型油菜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根据RAPD指纹图谱,通过在DNA分子水平上的聚类分析可以将它们分为3大类群,反映出这些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对如何引进甘蓝型油菜资源进行了初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获得稳定性、重复性好的RAPD-PCR反应体系,并构建血满草DNA指纹图谱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以血满草3个居群11个个体的幼叶为材料,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从模板浓度、引物浓度、d NTPs浓度和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构建最佳的RAPD-PCR反应体系,通过扩增带型的差异构建其DNA指纹图谱,利用Popgen32、NTSYS2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3个RAPD引物扩增血满草3个居群11个样品共获得27条可靠、清晰和重复性高的条带,其中17条是多态条带。引物SBSA5和SBSA11扩增条带组合可以构建11个样品的个体特异DNA指纹图谱。供试血满草居群间遗传距离在0.1493~0.2312之间;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分别为0.1102、0.0153、0.2294。遗传距离和相似性聚类分析表明,样品间的遗传距离与居群的地理分布关系不明显。结论:RAPD分子标记在构建血满草DNA指纹图谱是可行的,由其构建的指纹图谱可以将供试个体相互区分鉴别出来。无论是居群间还是居群内,供试血满草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低,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可能还在属于同一个大的居群。  相似文献   

10.
刘用生 《遗传》2013,35(5):680-684
长期以来, 达尔文的遗传学说--泛生论(Pangenesis)被认为是错误的。一是泛生论解释的一些现象(如嫁接杂交和获得性遗传)的真实性一直被怀疑, 二是高尔顿的兔子输血实验获得了负面结果, 三是达尔文假定的由细胞释放出来的并可以在体内循环的遗传分子“微芽”(Gemmules)缺乏实验证据。但近年科学文献中积累了许多支持获得性遗传和嫁接杂交的实验证据。循环核酸的发现则说明生物体内确实存在可以在细胞间移动的遗传物质。文章简要介绍达尔文的泛生论及其被湮灭的原因, 并结合自己的工作, 介绍支持泛生论的新证据及我们对泛生论的再认识。重新认识达尔文的泛生论, 对遗传学、医学和进化生物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