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系统记述了广西崇左公鸡山与智人伴生的动物群中的偶蹄类:文中小猪(Sus xiaozhu wenzhongi subsp.nov.)、裴氏猪相似种(Sus cf.peii)、麂未定种(Muntiacus sp.)、水鹿相似种(Cervus(Rusa.)cf.C.(R.)unicolor)、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e gen.et sp.indet.)和大额牛未定种(Bos(Bibos)sp.)。公鸡山偶蹄类及其他伴生哺乳动物指示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早期,那时这一地区的气候温暖潮湿,是近水的森林和灌丛环境,并镶嵌有一些草甸和草坡。  相似文献   

2.
系统记述了自2001年以来从贵州省毕节扒耳岩洞穴堆积中出土的偶蹄目化石:最后"双齿尖河猪"("Dicoryphochoerus"ultimus)、麂(未定种)(Muntiacus sp.)、凤岐祖鹿(?)(Cervavitus?fenqii)、黑鹿(相似种)(Cervus(R.)cf C.(R.)unicolor)、羚牛(未定种)(Budorcas sp.)、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e gen.et sp.indet.)、羚羊(未定种)(Gazella sp.)、斯迈提丽牛(未定种)(Leptobos(Smertiobos)sp.)8个种类。毕节扒耳岩巨猿动物群中的偶蹄类与广西柳城巨猿洞和湖北建始龙骨洞的偶蹄类可比性最大。毕节偶蹄类含有较多的古老种类, 指示其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 同时显示其生态环境为植被既有密集的丛林又有开阔的草地(或草坡), 局部镶嵌有半开阔树林,而附近分布有一定的水域, 气候温暖, 非常适合高等灵长类栖息。  相似文献   

3.
系统记述了广西崇左三合大洞巨猿动物群中的反刍类:湖麂(Muntiacus lacustris)、凤岐祖鹿(?)相似种(Cervavitus? cf.C.fenqii)、云南黑鹿(Cervus(R.)yunnanensis)、广西巨羊(Megalovis guangxiensis)、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e gen.et sp.indet.)和大额牛未定种(Bos(Bibos)sp.)。与其他相关的早更新世动物群中的反刍类相比, 它们与柳城巨猿洞和田东么会洞的最相似。三合大洞的反刍类在组合上反映早更新世的时代特征及湿热的森林-草丛生态环境。这种环境非常适宜诸如巨猿这类高等灵长类的栖息。  相似文献   

4.
系统记述了在2007年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马山洞出土的奇蹄目和偶蹄目化石: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马鹿(Cervus(E.)elaphus)、普氏原羚(Proca praprzewalskii)、恰克图转角羚羊(Spirocerus kiakhtensis)、裴氏转角羚羊(Spirocerus peii)和岩羊未定种(Pseudois sp.)。并对马山洞哺乳动物群的性质和年代进行了探讨, 指出马山洞动物群含有的北方种类较多, 与北方区的很多动物群可以比较, 属于典型的北方区动物群。其生态环境为以山地原草地为主, 镶嵌有零散的森林, 属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温度似低于现在。马山洞动物群中绝灭种类不多, 主要为晚更新世的类型, 在组成上与古龙山、小孤山和阎家岗这3地的动物群最相似, 其时代似应为晚更新世中晚期, 其绝对年龄估计在5ka左右。  相似文献   

5.
报道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纪早期水井沱组顶部灰岩中赋含的壳体动物群及一些骨骼化石,主要包括软舌螺、腕足动物、开腔骨类骨针、海绵骨针、原始赫兹刺、阿纳巴管、管状微体化石、单板类、古杯类等。初步研究认为软舌螺可归属为2纲3目8科9属,2种、2相似种和6未定种;腕足动物主要以乳孔贝和古圆货贝为主;单板纲归属为1科3属,1相似种、2未定种;分类位置不明的Coleoloides cf.prindlei Lochman,1956和Coleolussp.,归属1科2属,1相似种,1未定种。这些骨骼化石中,古杯类Archaeocyaths和9个其他微体骨骼化石种:如软舌螺四边螺类Quadrotheca sp.,中槽螺类Altaicornus sp.,线带螺类Linevitus sp.,似软舌螺类Hyolithellus cf. micans Bil-lings,1871和Coleoloides cf. prindleiLochman,1956,单板动物太阳女神螺类Securiconus sp.和Igorella cf. minuta,以及腕足动物乳孔贝类Eohadrotreta zhenbaensis Li and Hol mer,在峡东地区水井沱组尚属首次报道。该层位微体骨骼化石丰度大,分异度较高,海绵骨针粗壮,骨骼化石保存分散。  相似文献   

6.
报道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纪早期水井沱组顶部灰岩中赋含的壳体动物群及一些骨骼化石,主要包括软舌螺、腕足动物、开腔骨类骨针、海绵骨针、原始赫兹刺、阿纳巴管、管状微体化石、单板类、古杯类等。初步研究认为软舌螺可归属为2纲3目8科9属,2种、2相似种和6未定种;腕足动物主要以乳孔贝和古圆货贝为主;单板纲归属为1科3属,1相似种、2未定种;分类位置不明的Coleoloides cf.prindlei Lochman,1956和Coleolussp.,归属1科2属,1相似种,1未定种。这些骨骼化石中,古杯类Archaeocyaths和9个其他微体骨骼化石种:如软舌螺四边螺类Quadrotheca sp.,中槽螺类Altaicornus sp.,线带螺类Linevitus sp.,似软舌螺类Hyolithellus cf. micans Bil-lings,1871和Coleoloides cf. prindleiLochman,1956,单板动物太阳女神螺类Securiconus sp.和Igorella cf. minuta,以及腕足动物乳孔贝类Eohadrotreta zhenbaensis Li and Hol mer,在峡东地区水井沱组尚属首次报道。该层位微体骨骼化石丰度大,分异度较高,海绵骨针粗壮,骨骼化石保存分散。  相似文献   

7.
经对2002年与2004年出土于安徽芜湖金盆洞遗址的偶蹄类所做的深入研究,金盆洞遗址的偶蹄类有6个种:李氏野猪(Sus lydekkeri)、梅花鹿(Cervus(Sika)nippon)、葛氏斑鹿(Cervus(Sika)grayi)、马鹿(Cervus elaphus)、麂未定种(Muntiacussp.)及古中华野牛相似种(Bisoncf.palaeosinensis)。其中以鹿科为主,以梅花鹿和马鹿为优势种群,具有北方区动物群的特色。它们所指示的时代比和县龙潭洞动物群晚,与巢县银山巢县人动物群相当,为中更新世晚期,在古气候上处于Riss冰期。它们所处的生态环境以低矮森林为主、间有少量灌木密林及草地,当时的气候与现今的内蒙和甘肃相似。鹿属3个种的同时出现反映金盆洞遗址是史前人类汇集处理猎物的场所。  相似文献   

8.
甘肃兰州盆地咸水河组下红泥岩中的小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兰州盆地咸水河组下红泥岩共产有15属25种哺乳动物化石。位于下红泥岩中部的峡沟和上西沟等地产有11属20种化石(Amphechinus cf. A. rectus, A. cf. A. minimus, Amphechinus sp., Soricidae indet., Sinolagomys kansuensis, S. cf. S. major, Yindirtemys grangeri, Y. xiningensis, Y. ambiguus, Eucricetodon sp., Tachyoryctoides? sp., Parasminthus asiae朿entralis, P. tangingoli, P. parvulus, Parasminthus spp., Sinosminthus sp., Heterosminthus lanzhouensis, Litodonomys huangheensis和Didymoconus berkeyi),被称为峡沟动物群。其中8属11种与党河Taben朾uluk动物群共有。两者的时代大致相当,为晚渐新世。位于瞿家川附近的下红泥岩下部产有:Desmatolagus cf. D. gobiensis, Ordolagus sp.,Tataromys plicidens, Tsaganomys altaicus, Amphechinus cf. A. minimus和Sinolagomys kansuensis等。该动物群的面貌显得比峡沟动物群的要老,而与其下的黄砂岩中所产的南坡坪动物群较相似,其时代有可能为早渐新世晚期。如果更多的化石证明是这样,那么在兰州盆地同一时代的同一动物群可产于不同的岩层(黄砂岩和下红泥岩下部),而代表不同时代的不同的动物群产于同一岩性地层中。早、晚渐  相似文献   

9.
叶月贝腕足动物群是晚奥陶世海洋较深水底域中一个重要的底栖壳相动物群。文中首次报道了在新疆东南部库鲁克塔格地区却尔却克山上奥陶统杂土坡组发现的叶月贝动物群,包括腕足动物5属5种(含两个未定种),分别为:Apatobolus cf.plicatus,Lingulellasp.,Foliomena xinjiangensis,Kassinella(Kassinella)cf.tchingisensis和Eoplectodonta sp.。壳相化石与笔石共同产出,保存在深灰色泥岩中,推测大致相当于BA5甚至稍深的底域环境。在同一条剖面上,叶月贝动物群曾报道于层位稍高的银屏山组[上奥陶统凯迪阶(Katian)上部],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分类学和古生态学的联系。叶月贝腕足动物群在塔里木板块的持续发育为深入开展这一古板块的古地理重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道了一个小型■类动物群,包括Eostaffella? sp., Pseudoendothyra sp., Staffella pseudosphae-roidea Dutkevich, Neostaffella ( N.)sp ., Profusulinella bona Grozdilova et Lebedeva以及P.cf .prisca (Depart) ,此动物群是在老挝北部琅勃拉邦省西南部的Thong Phiang Vilay村附近的石灰岩山中发现的。根据Profusulinella bona和P.cf. prisca的出现,该动物群的时代可归到晚石炭世宾夕法尼亚纪巴什基尔期或莫斯科期最早期。这是在老挝北部对该时代■类动物群的首次报道。当前■类动物群证明琅勃拉邦地区和泰国北部的黎地区在地质上有重要的关系,表明老挝北部地区从地质构造上属于印度支那板块的边缘。  相似文献   

11.
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晚更新世地层及哺乳类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记述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境内黄河阶地堆积及其所产哺乳动物化石,并经 C~(14) 测定,化石距今约22650±300年,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2.
滇西北丽江盆地中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记了滇西北丽江盆地的中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新材料.化石产自东元桥村南东元桥组的河流相灰黄、灰色砂层和砂砾层中,计有8属10种,即Megantereon sp.、Equussp.、Dicerorhinus sp.、Cervavitus ultimus、cf.Axis rugosus、cf.Axis yunnanensis、Rusayunnanensis、Rusa sp.、Muntiacus sp.、Bos sp..动物群中的一些属种出现于元谋盆地“元谋人”动物群中,表现出两地动物群的相似性,这为“元谋人” 时代的确定可能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13.
1972年10月,作者在陇东进行第四纪哺乳动物和地层考察期间,在陕西省长武县城关附近的窑头沟及鸭儿沟观察了几个晚更新世地层剖面,并且在这些剖面的中、下部灰色砂质土及砂砾层找到了许多石器和少量哺乳动物化石。此外,还获得了一枚化石智人牙齿。通过这些材料的简单记述(石器材料将另文发表),作者希望对黄土高原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和地层时代的认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云南中甸新发现的早更新世哺乳动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最近发现于横断山脉中段的一批哺乳类化石 ,具体地点位于云南迪庆州中甸县城 (香格里拉 )以南约 6km处的公路旁。这批材料包括灵长类 (Procynocephaluscf.P .wimani)、啮齿类 (Hystrixsp .)、食肉类、奇蹄类 (Equusyunnanensis)及偶蹄类 ,其中以鹿类 (Cer vavitusultimus、Eucladocerossp .、Cervus (Rusa)yunnanensis等 )和牛羊类最为丰富 ,揭示了当时一种混合的森林 -草原环境。从动物群总体面貌来看 ,这批哺乳类可与元谋人动物群相比 ,时代为更新世早期。但其中有些种类与北方早更新世类群相似 ,如真枝角鹿及羚羊等 ,表明该动物群也与北方动物群之间存在着某种生物地理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记述了发现于陕西镇安黄家湾早更新世晚期的一个大型哺乳动物群。动物群包括哺乳动物4目、11科、24种,它们是:Canis variabilis, Hyaenidae gen. et sp. indet. , Homotherium sp. , Megantereon sp. , Lynx cf. shansius , Panthera pardus , Elephantidae gen. et sp. indet. , Equus qingyangensis , Hesperotherium sinense , Ancylotherium sp. , Megatapirus augustus, Rhinocerotidae gen. et sp. indet. , Dicerorhinus lantianensis, Sus sp. , Moschus moschi ferus , Cervus unicolor , Cervus sp. 1, Cervus sp. 2, Hydropotes sp. , Capreolus sp. , Strepsiceros annectens , Leptobos sp. , Bubalus sp. 和 Budorcas taxicolor等。动物群伴生植物孢粉分析表明,当时在化石产地生长着下列植物:Selaginella sp. , Pinaceae gen. et sp. indet. , Picea sp. , Cotinus coggygria , Juglans regia , Quercus sp. , Myrica rubra , Meliaceae gen. et sp. indet. , Celtis sp. , Oleaceae ( Syringa sp. ?) gen. et sp. indet. , Chenopodiaceae gen. et sp. indet. ,Kobresia sp. , Scrophulariaceae gen. et sp. indet. , Humulus sp. , Gramineae gen. et sp. indet. , Ranunculaceae gen. et sp. indet. , Sparganium sp. ,Celastraceae gen. et sp. indet. ,Elaeagnaceae gen. et sp. indet. ,Compositae gen. et sp. indet. ,Aremisia sp. , Xanthium sibiricum 和Carex sp.等。分析了动物群生活时栖息地的气候、植被和地貌特征,结果表明,动物群栖息在温暖、湿润、有森林、灌丛草地并富有水体的生境中,当时秦岭腹地存在着相当开阔的河谷地带,山势没有现在这么险峻,因此阻断秦岭南北动物交流的天然屏障当时可能还未真正形成,秦岭南北两侧的动物可以沿着开阔的河谷地带随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互相扩散迁移。  相似文献   

16.
吉林青山头遗址哺乳动物群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近年来在吉林省前郭县青山头第四纪地层中陆续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新时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骸和大量文化遗物及共生的动物群。本文着重讨论该遗址的两个不同哺乳动物群的性质及时代,这将对确定该区更新世与全新世地层界线、探索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后期的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初头朗小南山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新材料有直隶犬(Canis chihliensis),泥河湾披毛犀(Coelodonta nihowanensis),中国长鼻三趾马(Hipparion (Proboscidipparion) sinense),三门马(Equus sanmeniensis),李氏野猪(Sus lydekkeri),湖麂相似种(Muntiacus cf.M.lacustris),山西轴鹿(Axis shansius),布氏真枝角鹿(Eucladoceros boulei),翁氏转角羚羊(Spirocerus cf.S.wongi)及古中华野牛(Bison palaeosinensis).加上此前在初头朗东梁、东村北沟和东村南沟3个地点出土的标本,初头朗一带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种类增加到30个.初头朗4个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产自同一层位,属于同一个动物群.根据动物群的二元相似性系数,初头朗动物群在组成上最接近狭义泥河湾动物群.综合Brainerd-Robinson排序结果、动物群古老系数和动物群中绝灭种类的百分比,初头朗动物群的时代介于狭义泥河湾动物群和柳城巨猿洞动物群之间;而根据与相关动物群年龄值的对比,初头朗动物群的年龄值约在1.4-1.6 Ma之间.初头朗动物群中的食肉目种类有1 1个,但大多为小型种类.奇蹄目和偶蹄目种类的总和占动物群总数的一半,大多为体型较大的种类.该动物群中的嫩食者和林柄者指示当时存在一定范围的森林和林地;而动物群中的粗食者及开阔地栖息者指示当时存在面积较大的草原和草甸.初头朗动物群的大部分种类是喜温动物,喜冷种类只有鼠兔和披毛犀,因此当时的气候与现今大致相同.在地理位置上初头朗动物群是我国最靠北和最靠东的早更新世动物群,因此可以推荐为东北地区的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典型地点.  相似文献   

18.
三门峡地区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几个第四纪剖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三门峡地区的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包括了上新世至晚更新世各个层位,其中以早更新世的材料较多,有七种与泥河湾动物群是相同种;有4种与山西榆社、临猗和西侯度等地点的早更新世动物群是相同种。这说明三门峡地区早更新世动物群相当于维拉方晚期或中晚期。三门系属河湖沉积,但比黄河发育的历史为早,而黄河的沉积系贾福海等划分的第5层。为此,黄河形成的时间恐怕是早更新世之末或中更新世之初。  相似文献   

19.
山西万荣县荣河公社西桌子附近离石黄土中,与脊椎动物化石一起出土的旧石器有十余件,其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20.
山西闻喜早更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发现并不十分丰富,由于地层出露较好,层位清楚,虽然地层较薄,但对确定早更新世,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汾渭盆地的第四纪下限,古气候、古地理环境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