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中澳两国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总额增长速度不断加快。2014年11月中澳两国结束实质性自贸协定谈判,2015年中澳将签署《中澳自贸区协定》。在对中澳贸易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贸易引力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中国与澳大利亚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对我国进口与出口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中国与澳大利亚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两国贸易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对我国进口的影响大于出口。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苹果产品的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2016年我国鲜苹果出口量增加到132.20 万t,浓缩苹果汁的出口量回升至50.64 万t,均居世界首位。文章分别对比了鲜苹果和浓缩苹果汁贸易五大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出口价格,发现我国鲜苹果和浓缩苹果汁的MS最高,且不断上升;两者的RCA不高,但2016年均有所增加;价格方面,2016年两者的出口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跌落。文章利用钻石模型分析我国在苹果生产条件、相关产业、消费市场和政府作为等方面的优势,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2015年1—7月与2014年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形势。2015年1—7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1 076.2亿美元,同比减少6.7%。2014年农产品过度进口问题更加突出,我国农业基础竞争力不足、调控手段缺乏等问题凸显。要在开放条件下有效应对国外大规模、商业化农场带来的挑战,除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科技创新、强化社会化服务尽力提高自身竞争力外,必须针对我国农业特点和发展阶段,切实加强对我国农业特别是大宗农产品的支持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根据1992—2012年我国玉米贸易数据,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我国玉米进出口贸易进行双向分解,分析其增长源泉,得出导致我国玉米出现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在进口方面,我国玉米国内消费增长、产能不足等导致进口引力效应刺激了进口增长,这是引起我国进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出口方面,我国玉米出口竞争力薄弱、出口市场结构效应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等,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的增长。应当优化我国玉米出口市场结构,提高玉米的综合品质以提高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水产品是我国最具出口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也是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较为严重的领域之一。本文介绍了主要贸易伙伴水产品进口扣留制度,总结分析了2009—2013年我国出口水产品遭受主要贸易伙伴扣留的总体情况和具体原因,并提出水产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FAO数据库近年来农产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和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情况,并运用进出口依存指数对这些国家与我国贸易依赖程度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何进一步开展贸易合作提出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食用豆生产和消费大国,也是全球重要的食用豆贸易大国。本文总结了2000年以来我国食用豆贸易的演变特征,分析了2019年我国食用豆贸易的总体情况。研究表明,我国已从食用豆净出口国转变成净进口国,进出口产品结构差异较大,国际贸易竞争优势呈逐年下降态势,进口市场集中率较高,出口市场集中率逐年增加。2019年食用豆出口价量齐减,进口价量齐增;食用豆出口以芸豆、绿豆为主,进口以豌豆为主;食用豆出口集中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加拿大是最大进口来源国。未来需要从加快食用豆优势区域建设、以提升单产和提高品质为主攻方向、加强深加工技术研发和推广等方面入手,提高我国食用豆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信息系统数据,在对1995—2016年卫生与植物卫生相关的特别贸易关注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与中国农产品贸易相关的特别贸易关注及其特点,就推动中国农产品卫生与植物卫生贸易关注解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对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长汀县为研究区,选择坡度、土壤类型、多年平均降雨量、地形起伏度、归一化植被指数、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7个指标,通过多重共线性诊断分析,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及综合指数法对1999、2006和2014年长汀县生态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分析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 1999—2014年,研究区生态脆弱性等级指数总体减小,局部增大.研究区1999、2006和2014年生态脆弱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533±0.1216、0.4160±0.1110和0.3916±0.1139,整体处于中等脆弱水平;生态脆弱性等级指数从1999年的2.92下降到2006年的2.38,再下降到2014年的2.13.生态脆弱性的空间格局呈内高外低的分布特征,高脆弱等级区主要分布在坡度<15°、海拔<500 m的河田镇及汀州镇一带.研究期间,生态脆弱性等级指数降幅最大的是三洲乡,最小的是汀州镇.  相似文献   

10.
丁丽莲  王奇  陈欣  唐建军 《生态学报》2019,39(8):2973-2985
水源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水源跨区域联防联治有重要意义。利用淀山湖地区1984、1993、2006和2014年的遥感影像,通过修正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淀山湖地区1984—1993年、1993—2006年、2006—2014年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淀山湖地区林地面积和建筑用地面总体呈增加趋势,而耕地面积和水体面积呈下降趋势。ESV结果显示,1984—2014期间水体ESV减少了2.15亿元,耕地的ESV减少了2.41亿元,林地的ESV增加了2.50亿元。各土地利用类型ESV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说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缺乏弹性的。在乡镇尺度,仅朱家角镇和锦溪镇ESV呈现净增长;在省市级尺度,江苏省境内的总土地单位面积ESV减少,而上海市境内的总土地单位面积ESV增加。驱动力分析表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均对ESV有影响,人口密度、区域总产值与ESV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见,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显著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合理的土地利用将有利于提高总土地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陈成忠  林振山  陈玲玲 《生态学报》2006,26(11):3812-3816
考虑到进出口贸易对区域(国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产生的重要影响,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理论建立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对外贸易三者之间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平衡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成线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与Mathis Wackemagel的论证相吻合;(2)区域最大生态承载力增大将导致平衡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增大,通过保护环境、控制建设用地、加强土地整理等增加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耕地、牧草地、林地、水域等),通过科技、资金投入、管理等提高地方单产,不仅能提高生态承载力,还直接关系到生态足迹的大小;(3)一个区域或国家要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确保区域单位贸易的生态足迹大于其最大生态承载力与最大生态足迹的比值。尽量多进口自然资源性的初级生物产品,少进口高附加值的技术性产品和“奢侈性”消费品(如小汽车);出口自然资源性的初级生物产品。实际上是在出口生态承载力,应多出口人力资源、科技、管理、教育等隐形的社会资源。(4)进一步揭示了贸易结构合理、自主创新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济南地区市售19种乳,豆粉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分析表明:纯乳粉中E/N一般均大于1。调制性乳粉E/N一般均小于1。由等电聚焦分析表明:乳粉的蛋白质变性指数依次为进口乳粉<纯乳粉<豆乳粉。  相似文献   

13.
袁沭  邢秀丽  居为民 《生态学报》2023,43(16):6691-6705
干旱严重影响植被生长,威胁粮食安全,基于遥感计算的植被状态指数(Vegetation Condition Index,VCI)、温度状态指数(Temperature Condition Index,TCI)和植被健康指数(Vegetation Health Index,VHI)是常用的干旱指数,被广泛应用于干旱监测。为了探究近年来我国干旱特征及其对气候和地表覆盖变化的响应,分析了2003-2016年期间VCI、TCI和VHI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最小二乘(OLS)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这些指数对气候和地表覆盖变化的响应。基于上述干旱指数计算的干旱频率表明,中温带中部和南温带等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干旱指数变化趋势表明在2003-2016年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干旱缓解,但在中温带、南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局部地区干旱加剧;总体而言,干旱指数随着年平均温度的上升和年降水量的降低而减小,VHI与温度和降水量的相关性在不同气候区的一致性优于VCI和TCI;裸土的减少和植被的增加导致干旱指数增大,树木转变为低矮植被干旱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物量计算的竞争指数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了3种密度的梓树苗木地下竞争和地上竞争的关系及对总竞争的影响。结果显示,梓树苗木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与密度密切相关,随着密度的增加,其根、茎、叶的生物量减少,根冠比均小于1。在同一密度条件下,地上竞争指数明显大于地下竞争指数,地上竞争对总竞争的直接作用范围(0.449 3~0.973 1)明显大于地下竞争对总竞争的直接作用(0.275 6~0.773 2)。研究表明,梓树幼苗地上茎、叶的竞争在梓树苗木总的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北京市虚拟水核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雅婷  王赛鸽  陈彬 《生态学报》2018,38(6):1930-1940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使城市水消耗量日趋增加。水资源短缺不仅会造成居民生活质量下降,还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贸易和消费的角度核算虚拟水可为研究城市水资源管理提供新的视角。通过投入产出分析了构建了城市系统虚拟水核算模型,利用虚拟水直接和完全用水系数、虚拟水消费量等指标分析城市虚拟水消耗和虚拟水进出口特征。以北京市为例,利用201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和部门的水资源消耗数据核算不同部门的用水系数、最终消费虚拟水量、虚拟水进出口贸易量及部门间虚拟水流转量。结果表明:北京市为虚拟水净进口城市,净进口虚拟水量6.77×10~9m~3,相当于北京市虚拟水用水总量(8.25×10~9m~3)的82%,农业和制造业为主要虚拟水进口部门;北京市虚拟水出口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经济投入产出表中各部门出口总额占最终消费的79.9%,但出口产品消耗的虚拟水占了最终消费隐含虚拟水的85.04%,其中农产品消耗6.7%虚拟水但经济收益仅占1%,说明北京市出口以较大的虚拟水消耗量换取了较少的经济收益,需要减少虚拟水含量较大但经济价值不高的产品出口(如农产品);识别出的主要虚拟水流出-流入关系部门包括农业-制造业,农业-服务业和制造业-建筑业等部门的关联关系,可成为减少间接水消耗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6.
抚育对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恢复林下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黄土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特殊,抚育措施有限,以往对抚育后林下植被多样性变化的研究也多是从物种多样性的角度来探讨,从功能多样性的角度进行探讨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黄土高原抚育和未抚育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林下草本层和灌木层功能多样性(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功能离散度)的差异。结果显示:(1)抚育林下土壤温度、湿度、盐分以及散射光立地系数(ISF)显著提高;(2)抚育林草本层的叶面积(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和叶片厚度(Lth)显著大于未抚育林,比叶面积(SLA)显著小于未抚育林;灌木层Lth显著大于未抚育林;(3)一元功能多样性指数中,抚育林草本层LA、SLA和Lth的功能丰富度指数(FRci)显著大于未抚育林,SLA和LDMC的功能均匀度指数(FRO)显著小于未抚育林;灌木层SLA的功能离散度指数(FDvar)和Lth的FRci显著大于未抚育林;(4)多元功能多样性指数中,抚育林草本层功能丰富度指数(FRic)显著大于未抚育林,功能均匀度指数(FEve)和功能离散度指数(FDiv)显著小于未抚育林;抚育林灌木层FEve显著大于未抚育林。研究结果暗示了黄土高原进行林下卫生伐这种抚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林下的环境条件,对林下草本层影响较大,但对灌木层影响效果较小,适当提高抚育力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林下植被的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郭宁  肖书平 《生态科学》2015,34(5):196-204
选取明溪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2013 年8 月至2014 年7 月的监测数据, 分析鸟类组成及多样性情况, 对鸟类多样性的时间格局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共记录到鸟类121 种, 分属15 目42 科; 分布型以东洋界为主,居留型以留鸟为主; 冬春季的群落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性指数(E)均大于夏秋季, 尤其是春季最高。根据分析结果及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并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红薯对薇甘菊的竞争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外来入侵生物的生态管理中,利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本地植物或伴生的本地物种进行替代控制是治理入侵植物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本地作物红薯(Ipamoea batas)和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为试验对象,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deWit取代法,研究了红薯对薇甘菊的竞争效应。结果表明:薇甘菊单种时,主茎长、分枝长、节间长和分枝数大于红薯,而主茎节数、不定根节数、叶柄长、叶面积均明显小于红薯,使薇甘菊在与红薯争夺养分和光照时处于劣势;在薇甘菊与红薯共存条件下,各个混种比例中薇甘菊的株高、分枝、叶、茎节不定根和生物量等均受到显著抑制,且受到的抑制率普遍高于其对红薯的抑制率;薇甘菊和红薯的相对产量(RY)、相对产量总和(RYT)均显著小于1.0,说明2物种的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红薯对薇甘菊的竞争平衡指数,只有在薇甘菊所占比例高时(1:3)竞争平衡指数显著小于0,其余各个混种比例下竞争平衡指数均显著大于0,说明红薯与薇甘菊之间存在很强的竞争作用,红薯对薇甘菊的竞争力强于薇甘菊。本研究表明,无论是从形态特征还是生物量来看,红薯都可以作为一种对薇甘菊进行替代控制的理想竞争植物。  相似文献   

19.
【背景】飞机草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入侵植物之一,目前仍缺乏可持续的控制手段。【方法】运用De Wit取代试验研究法,设置2株·盆-1(42.42株·m~(-2))、4株·盆-1(84.84株·m-2)和8株·盆~(-1)(169.68株·m~(-2))3种密度,分别研究杂交狼尾草、木豆、山毛豆和宽叶雀稗与飞机草的竞争效应,以明确4种牧草对飞机草的替代控制潜力。【结果】3种密度下,杂交狼尾草和木豆均可以显著抑制飞机草的生长,其竞争平衡指数显著大于0,说明杂交狼尾草和木豆的竞争力均大于飞机草;山毛豆和宽叶雀稗的相对产量均显著小于1,其竞争平衡指数均显著小于0,说明山毛豆和宽叶雀稗的竞争力小于飞机草。【结论】杂交狼尾草和木豆可用作飞机草的替代控制植物。  相似文献   

20.
滚环扩增(RCA)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能特异性扩增环形DNA的实验技术,自2008年以来被广泛用于HBV基因全长扩增及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耐药突变分析等研究。为了便于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cccDNA的分析,本研究建立了基于RCA的DHBV cccDNA的检测方法。通过针对DHBV高度保守序列设计的4对RCA硫化修饰引物,以血清DHBV DNA为阴性对照,从肝组织DHBV DNA标本中扩增得到DHBV cccDNA。然后用跨缺口引物扩增RCA产物测序替代限制性内切酶切分析进行DHBV cccDNA鉴定。应用该方法检测39份携带DHBV麻鸭肝组织与血清标本结果显示:全部肝组织标本均检出DHBV cccDNA,而全部血清标本则均无DHBV cccDNA检出,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基于RCA的DHBV cccDNA检测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该方法的建立为应用鸭乙型肝炎病毒动物模型研究cccDNA在病毒致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评价抗病毒疗效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