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芦荟纯酰素膜片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改善情况,重点观察芦荟纯酰素对受试者炎症指标、激素水平和更年期症状评分的影响,为芦荟纯酰素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实验,2018年9—11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招募更年期综合征女性受试者50 名,并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25人、对照组25人),分别舌下含服芦荟纯酰素膜片(6 片/d)或干预物(6 片/d),干预3 个月后,比较两组之间及同组干预前后更年期自我综合评定结果、疲劳评定结果、GAD 7 焦虑症评分、PHQ 9 抑郁症、血清激素水平及抗氧化指标。结果:共46 例受试者完成研究(对照组24例、干预组22例),失访率8%。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更年期自我综合评分、疲劳评分及雌激素水平有显著改善(P 均< 0.05);干预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更年期自我综合评分、雌激素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水平有显著改善(P 均< 0.05)。结论:芦荟纯酰素膜片能够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调节雌激素水平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我国云南引种玛咖的醇提取物对机体更年期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本文采用自然衰老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和阴性对照组,经过连续经口灌胃给予玛咖醇提取物90 d,测定了大鼠体重变化,比较了各脏器系数,分析了血清内分泌激素包括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孕酮(P)、垂体泌乳素(PRL)的水平。结果显示该玛咖醇提取物可降低更年期大鼠的体重,各干预组的肝脏、脾脏和肾脏系数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同时玛咖醇提取物可显著提高更年期大鼠血清T浓度,降低LH、P浓度(P0.05);血清E_2、FSH、PRL浓度变化不显著(P0.05)。推测玛咖醇提取物可能通过作用高级中枢调节机体分泌代谢,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服补充水解乳清蛋白和分离乳清蛋白对胃切除术后患者低蛋白血症、体成分、免疫球蛋白及胃肠症状的影响。方法:筛选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河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胃切除术后一周内诊断为低蛋白血症的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水解乳清蛋白组(A组)、分离乳清蛋白组(B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7 d、21 d比较各组间3大营养素摄入、体成分变化、血常规、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胃肠道耐受性情况。结果:共有112例患者完成研究,A组36例、B组38例、对照组42例。干预前3组间一般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第7天,A组和B组能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摄入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2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A组和B组腹泻发生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且A组便秘发生比例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第21天,A组和B组蛋白质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组和B组瘦体重和瘦体重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脂肪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血红蛋白和B组红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组和B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胃切除术后患者及时口服补充水解乳清蛋白和分离乳清蛋白胃肠耐受好,并可增加术后能量、蛋白质摄入,提高瘦体重,改善血清低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对儿童癫痫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接受治疗的98例儿童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频率间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选择临床一线治疗药物进行抗癫痫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添加0.4 mg叶酸+100 μg维生素B12进行辅助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跟踪随访。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后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比较两者患者干预前后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变化,同时记录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比较两者患者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经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干预1个月、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而对照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出现增高现象(P<0.05),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未观察到差异(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有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01)。结论: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对儿童癫痫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Hcy水平,降低癫痫发作频率,缩短癫痫发作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奥利司他联合维生素E对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代谢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进行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的61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奥利司他联合维生素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排卵率、妊娠率、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 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3个月后,FINS、FPG、TG代谢指标均有所变化,且变化规律一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IgA、IgM、Ig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IgA、IgM、IgG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 ,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排卵率、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LUFS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奥利司他联合维生素E治疗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代谢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降低LUFS率,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外营养支持在癌症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选取的168例癌症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静脉营养,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机体免疫情况、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3w后,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w后,观察组IgA、IgM、IgG、CD3+、CD3+/CD4+、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gA、IgM、IgG、CD3+、CD3+/CD4+、CD4+/CD8+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A、IgM、IgG、CD3+、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w后,观察组QO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QOL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外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癌症晚期患者生活质量和癌症晚期营养状况,有利于改善和进一步预防癌症晚期患者机体免疫力的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儿童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与免疫球蛋白(Ig)、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07例RRTI患儿(感染组)和83例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Ig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占比以及骨密度。分析维生素A、维生素E与Ig、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IgG、IgA、IgM及外周血CD3+T细胞百分比、CD4+T细胞百分比、CD3-CD56+ NK细胞百分比、CD56brightNK细胞百分比、CD56dimNK细胞百分比、桡骨和胫骨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维生素A及维生素E水平与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与IgG、IgA、IgM水平,外周血CD3+ T细胞百分比、CD4+T细胞百分比、CD3-CD56+ NK细胞百分比、CD56brightNK细胞百分比、CD56dimNK细胞百分比、桡骨和胫骨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RRTI患儿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明显降低,且与免疫功能障碍和骨密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维生素 D(维生素D)水平并探讨其与D 二聚体(D DI)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包括对照组 49 例、RSA组65例及不孕组65例)患者血浆总维生素D水平和D DI水平。结果:RSA组和不孕组患者血浆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SA组和不孕组两组患者间维生素D水平无显著性差异。RSA组血浆D DI水平显著高于不孕组及对照组(P<0.05);RSA组维生素D水平与D DI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SA 患者及不孕患者中维生素D不足的比例较高;RSA组维生素D水平不足及其与之相关的血浆D DI增高倾向,可能参与早期复发性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腔镜下腺体切除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NF-α、IL-10水平的影响,从而对其优势评估。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0年2月于本院实施乳腺癌手术患者100例,根据其选择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A组(腔镜下腺体切除术,59例)和B组(开放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41例),分别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取患者外周血,离心取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IgM和IgG含量、采用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中炎症反应指标TNF-α和IL-10含量、统计术后两组患者出现术野皮下出血、皮下积液、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的例数;术后一年,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等现象的例数。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而其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5.00 %)显著高于B组(25.71%)(P<0.05)。术前1 d,两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IgM和IgG水平和炎症反应指标TNF-α和IL-10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 d~术后1 m,A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IgM和IgG水平以及抗炎因子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促炎因子TNF-α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1年内乳腺癌复发率(3.3%)与B组(10.0%)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腺体切除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具有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其原因可能与该手术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和IgG及炎症因子TNF-α、IL-10水平影响程度较小、术后恢复较快有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肥大细胞羧肽酶(MC-CP)、1-磷酸鞘氨醇(S1P)水平,并分析与 T细胞免疫分子及气道基底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 2016年 8月至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 86例,根据哮喘控制情况分为急性发作期组 48例和缓解期组 38例,选择同期医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 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 MC-CP、S1P水平、肺功能、T细胞免疫分子、支气管黏膜网状基底膜厚度(BMT),并分析血清 MC-CP、S1P水平与肺功能指标、T细胞免疫分子及BMT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组、缓解组患者血清 MC-CP、S1P水平及 BMT、CD8+均高于对照组,且急性发作组患者血清MC-CP、S1P、CD8+水平高于缓解期组(P<0.05)。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 FEV1%pred、CD4+、CD4+/ CD8+,血清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 M(IgM)、免疫球蛋白 G(IgG)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急性发作期组上述指标低于缓解期组(P<0.05)。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 MC-CP、S1P与 CD8+、BMT呈正相关(P<0.05),与 FEV1%pred、CD4+、CD4+/CD8+、IgA、IgM、IgG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清 MC-CP、S1P水平显著升高,其水平与与肺功能、免疫功能和气道重塑相关,且血清MC-CP与 S1P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独口服乳清蛋白、维生素D或两者联合补充促进绝经期女性骨骼、骨外健康效应及改善肌肉衰减综合征影响。方法:2015—2016年在北京市王佐镇50岁及以上绝经期女性中,筛选出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患者80名,并随机分4组,即对照组(普通膳食组)、维生素D组、乳清蛋白组和乳清蛋白联合维生素D干预组。随访半年,重点监测受试者口服维生素D以及乳清蛋白前后血清1,25-(OH)2D3、血生化指标以及上下肢肌力测定,握力、步速等变化的同时,应用ISCCWG诊断标准进行肌量测定,观察ASM指标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4组间患者前述指标在基线以及给予乳清蛋白和维生素D后变化的差异。结果:通过连续6个月每日单独补充800 IU维生素D,可以使受试人群的体内血清1,25-(OH)2D3水平达到30 ng/mL,且恢复到了正常水平(P<0.05)。当同时联合每日30 g乳清蛋白进行干预,6个月以后其受试者体内的血清1,25-(OH)2D3水平也可达到30 ng/mL。通过干预实验的结果表明,受试人群体内的白蛋白水平、体内血清肌酐、四肢骨骼肌量、步速、握力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尤其在联合补充维生素D和乳清蛋白后,变化更为显著。结论:维生素D、乳清蛋白的干预对受试人群的四肢骨骼肌量、步速、握力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趋势,尤其在联合补充维生素D和乳清蛋白后,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对不同孕期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的全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和血清维生素B12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以妊娠期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OGTT试验结果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为健康孕妇,研究组为GDM孕妇,对两组中孕期和晚孕期孕妇的全血CRP、HbA1c和血清维生素B12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中孕期和晚孕期GDM的全血CRP和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中孕期相比,两组晚孕期全血CR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孕妇全血HbA1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研究组晚孕期全血HbA1c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中孕期和晚孕期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中孕期相比,对照组孕妇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研究组晚孕期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中孕期和晚孕期CRP水平与HbA1c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维生素B12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正常孕妇中孕期和晚孕期的CRP水平和HbA1c、维生素B12水平均未呈现相关性(P>0.05)。结论:GDM孕妇中孕期和晚孕期的全血CRP、HbA1c和血清维生素B12均存在异常,且CRP水平与HbA1c显著正相关,与维生素B12水平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生素D补充治疗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12月接受治疗并完成随访的76例肥胖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对照组和维生素D补充治疗组,两组患者年龄、BMI间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二甲双胍和达英-35治疗,同时给予适当干预进行体重控制。维生素D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400 IU/粒)口服,2粒/次,1次/日。干预周期为12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身高体重,计算BMI,比较治疗前后两组BMI的变化。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维生素D、TC、TG、HDL-C、LDL-C、FPG、FINS水平,计算HOMA-IR,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糖脂代谢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维生素D水平和糖脂代谢的变化。结果:经过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BMI均显著下降(P<0.05),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BMI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维生素D补充治疗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C、FPG、FINS、HOMA-I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清HDL-C水平显著增高(P<0.05),且维生素D补充治疗组患者血清TC、TG、LDL-C、FPG、FINS、HOMA-I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补充治疗可改善患者糖脂代谢,有利于PCOS患者病情控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对IgA肾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149例经肾穿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的发病率为30.2%,男性偏多,男女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女性高尿酸血症组BUN、Cys-C、Scr水平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男性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清UA水平无论男女高尿酸血症组均显著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尿酸正常组血清BUN、UA、Cys-C、Scr水平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高尿酸血症组血清UA水平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血清IgA、C3、IgA/C3比值无论男女,高尿酸血症组与尿酸正常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3)高尿酸血症组病理改变以Ⅳ-Ⅴ多见(57.8%),而正常尿酸组则以Ⅰ-Ⅱ为主(46.2%),血尿酸正常组与高尿酸血症组Lee's分级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高尿酸血症的IgA肾病患者男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但血尿酸水平升高对女性肾功能影响更大;高尿酸血症对血清IgA,C3水平的变化影响不大;伴高尿酸血症IgA肾病病理改变程度较尿酸正常组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湖北省松滋市117例7~12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与其血脂关系,评价本地区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肥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2017年在松滋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体检的7~12岁儿童,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BMI以及血脂指标。结果:单纯性肥胖组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浓度为(10.96±1.64)ng/mL,严重低于正常对照组[(23.93±5.01)ng/mL](P<0.05),超重组的维生素D水平[(16.33±3.54)ng/mL]也低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其对应的BMI呈显著负相关(r=-0.78,P=0.000)。肥胖组的TC、TG、LDL C水平显著高于超重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松滋市肥胖、超重的儿童体内血清维生素D水平营养状况存在不足和严重缺乏的现象,与光照时间不足、户外活动缺乏有关,建议对维生素D缺乏的儿童进行膳食干预,加强户外活动,重视肥胖与维生素D等相关营养素的知识宣教,减少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应用ROC曲线评价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免疫球蛋白对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68例老年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未并发肺部感染的4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CGRP、MMP-9和T细胞、NK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1)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基础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2)感染组患者血清hs-CRP、PCT、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CD3+、CD4+、CD4+/CD8+、CD16++CD56++NK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均P<0.05),两组患者CD8+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IgG水平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患者IgA、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CGRP水平显著低于非感染组,MMP-9水平则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3)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GRP、MMP-9、PCT和CD16++CD56++NK细胞对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效能较高,4个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37,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2.5%和96.3%。结论 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IL-6、PCT、hs-CRP、MMP-9水平升高,CGRP、T细胞、NK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血清PCT、CGRP、MMP-9和CD16++CD56++NK细胞对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效能较高,4项指标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L-8,IL-12的表达水平及hs-CRP、IgG和血清补体(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MPP患儿50例,分为重症组、轻症组。健康儿童42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MPP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清IL-8、IL-12的水平,用血浆蛋白分析仪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Ig和C含量。结果:在急性期和恢复期MPP患儿血清IL-12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IL-8含量在急性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症组患儿血清中IL-12明显低于轻症组,而血清中IL-8较轻症组高(P均〈0.01)。急性期MPP患儿血清IgM,IgG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均〈0.01);而IgA明显降低(P〈0.05)。急性期MPP患儿hs-CRP、C3、C4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分别为P〈0.01、P〈0.01、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中IgM,IgG与轻症组相比明显升高(P均〈0.01);IgA与轻症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中hs-CRP、C3、C4与轻症组相比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检测相关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对判定MPP患儿的病情和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维生素B2(VitB2)和维生素B6(VitB6)补充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氧嗪酸钾模型组(HU组)、阳性对照组(AL组,别嘌呤醇20 mg/kg·BW)、维生素B2组(B2组,VitB2 1.18 mg/kg·BW)、维生素B6组(B6组,VitB6 23.73 mg/kg·BW)、维生素B2+B6组(BB组,1.18 mg/kg·BW VitB2+23.73 mg/kg·BW VitB6)。C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他各组大鼠利用酵母饲料+氧嗪酸钾灌胃建模。干预持续16w,并动态监测SUA。16w后,检测SUA、Urea、SCr,肝脏ADA和XOD活性,观察肾脏病理切片。分析VitB2、VitB6对SUA、XOD、ADA的交互作用。结果:干预16w末,HU组、B2组、B6组、BB组大鼠SUA水平与C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值均<0.05)。与HU组相比,大鼠SUA、Urea、SCr水平在B2组、B6组、BB组显著降低(P值均<0.05);AL组、B2组、B6组、BB组肝脏XOD活性明显降低(P值均<0.05);AL组、B2组、B6组肝脏ADA活性显著降低(P值均<0.05)。析因设计分析显示,VitB2和VitB6无交互作用。肾脏病理结果显示,HU组、B2组、BB组存在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维生素B2、B6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的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清miR-200a和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水平,分析其与HDCP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及对HDCP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82例HDCP患者(观察组)和153例健康孕妇(对照组)血清miR-200a、S-100B水平,并比较不同年龄、入组时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孕周、孕次、产次、病情程度、预后的HDCP患者血清miR-200a、S-100B水平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200a、S-100B及有关指标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0a、S-100B水平诊断HDCP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miR-200a、S-100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iR-200a、S-100B水平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P<0.05)。血清miR-200a水平与HDCP患者年龄、入组时BMI、预后有关(P<0.05),血清S-100B水平与HDCP患者分娩孕周、预后有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DCP患者血清miR-200a与S-100B、年龄、入组时BMI呈正相关(P<0.05),血清S-100B与分娩孕周呈正相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00a、S-100B水平诊断HDC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3、0.72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93%、74.59%;72.00%、75.00%。结论:HDCP患者血清miR-200a、S-100B水平升高,两者与HDCP发病、进展和预后均存在密切关系。miR-200a、S-100B可能作为辅助HDCP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桃低聚肽(walnut oligopeptides,WOPs)对辐射小鼠小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乳清蛋白组(0.44g/kg)、3个WOPs组(0.22、0.44、0.88g/kg),再将每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连续饮水干预不同溶液第14天,除空白对照组外所有小鼠全身照射3.5Gy剂量60Co-γ射线,分别在辐射后第3天和第14天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脂多糖(LPS)、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对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进行HE染色,观察其损伤情况,并用ImageJ软件测量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结果:辐射改变了小肠形态结构,显著降低了绒毛长度,增加了隐窝深度及血清LPS、DAO、D-乳酸水平(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预先补充或后期继续干预乳清蛋白和WOPs不同程度地改善了辐照小鼠小肠形态结构。辐射后第3天,与模型对照组相比,WOPs各剂量组小鼠小肠各肠段绒毛长度显著增高(P<0.05),隐窝深度、血清LPS水平、血清DAO水平及血清D-乳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辐射后继续干预乳清蛋白及WOPs至辐射后第14天,与模型对照组相比,WOPs中、高剂量组小鼠小肠各肠段绒毛长度显著增加(P<0.05),隐窝深度、血清LPS水平及血清DAO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DAO水平则是WOPs低、中剂量组显著降低。辐射后第3天和第14天,乳清蛋白组的效果均不显著。结论:WOPs对辐射小鼠小肠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