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多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小卫星DNA多态性,微卫星DNA多态性,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DNA以及单链构象多态性的形式机理和表现形式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人体小卫星DNA探针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郭光明  蒋左庶 《遗传学报》1990,17(3):226-229
根据人体小卫星DNA核心顺序,化学合成长23碱基寡核苷酸探针,筛选人体基因组文库,旨在获得能用作遗传分析探针的小卫星顺序。结果得到15个含小卫星的阳性重组子。随机取其一(C_(35.9))作探针,试做群体分析。所有个体均可检出多条杂交带。其中某些带具有多态性。在一定检测条件下,检出的DNA图谱在有限的个体内具有个体特异性。结果表明筛选文库得到的小卫星顺序可用于小卫星多态性的检测。其它小卫星探针的筛选和应用性研究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3.
影响籼稻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浩  徐云碧 《遗传学报》1993,20(5):455-461
对窄叶青(籼稻)和京系17(粳稻)的RFLP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某种酶多态性检测能力与同时检测到此多态性的其余酶的数目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0.962**)。由此推论,籼粳稻大部分RFLP可能来自大范围DNA的结构变化而不是碱基取代。cDNA克隆虽然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但却具有比基因组克隆更高的多态性检测能力。在实验使用的探针范围内,探针长度和检测到多态性无相关性。由探针检测到的多态性位  相似文献   

4.
一种利用Taq酶快速标记DNA探针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浛  梁颖 《生物技术》2004,14(6):34-35
目的:探索低成本、高效、快速的DNA探针标记方法。方法:以特定引物和16nler的随机引物作为延伸引物,利用Taq酶标记DNA探针。以大肠杆菌Klenow片断随机引物延伸标记法作为对照。点杂交方法检测探针标记效果。结果与结论:Taq酶标记法和大肠杆菌Klenow片段随机引物延伸标记法同样有较好的标记效果,且随机引物或特定引物作为延伸引物均可以合成足够有效的探针。Taq酶标记法是一种低成本、高效、快速的DNA探针标记方法。  相似文献   

5.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产物做探针产生鸡的DNA指纹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用12个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引物对来自不同品系的4只鸡进行了RAPD分析,在扩增出的共99条带中,表现多态性的带为38条,占总带数的38%.回收了4个表现个体特异性的RAPD产物,当用鸡的基因组总DNA探针与它们杂交时,其中3个表现阳性,说明RAPD方法扩增出的高变异产物含有重复序列.用含重复序列的个体特异性RAPD产物作探针,与无关个体鸡基因组DNA的HaeⅢ酶切产物进行DNA印迹,获得了变异性较高的DNA指纹图谱.因此,高变异的RAPD产物可以有效地用作DNA指纹探针.  相似文献   

6.
在DNA水平上鉴定HLA-DR等位基因是一种适用于任何有核细胞的分型技术。DNA分型的主要问题是解释Southern印迹分析中杂交片段的复杂格局,这在杂合个体尤为困难。为此,我们从DRβ、DQβ和DQα全长cDNA探针建立了亚探针,以便减少杂交片段的数目,从而降低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复杂性。我们发现内切酶PvuⅡ和DRβ3'端不翻译区亚探针,而对一些DR等位基因作出鉴定。这些简化了的杂交片段格局有利于对一些杂合个体作DNA分型。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一种非放射性物质——碱性磷酸酶标记乙肝病毒HBV DNA制备分子探针。碱性磷酸酶在苯醌作用下与单链DNA联结,形成DNA和酶的共价复合物,即酶标探针。此探针通过分子杂交与待测DNA结合,与酶的底物作用显色,几小时内可观察结果,其最低检测量约为10pg。用此探针检测乙肝病人血清中的HBV DNA,与~(32)P标记的探针比较,酶标探针可检测出~(32)P标记探针检出率的95.7%。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酶标探针具有准确、简便、快速、安全而经济的优点,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植物分子系统分类学的新技术—VNTR及DNA指纹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先进的实验方法与较成熟的分析技术已开始进入植物系统分类学领域,使得这门学科逐步往分子水平迈进,可以直接对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分子基础DNA进行分析,以研究并揭示植物系统分类和进化的分子规律。继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被植物系统分类学采纳并应用以来,最近,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9.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探针Fr.3-42(第九届人类基因定位国际会议编号D1(?)S21)为一长1.9kb的人类单拷贝EcoRI/HindⅢ片段,本实验采用染色体原位杂交方法,将该探针定位于16号染色体短臂末端(p13)。在另一研究中已证实Fr.3-42与人α-珠蛋白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10.
探针设计是SARS病毒再测序DNA微阵列制作的关键步骤,为了保证探针的杂交条件尽可能一致,采用了作者提出的两种等长变覆盖的探针设计方法,即基于Tm距离的算法和遗传算法。针对SAILS病毒基因组中的两段特异序列设计了一组探针,并与等长移位法和变长变覆盖法的设计结果进行了比较。等长变覆盖法得到的探针集在探针长度一致的情况下,探针的Tm值有较小的标准差和变化范围。结果表明,等长变覆盖法得到的探针具有更好的杂交条件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探讨利用eDNA文库法制备HCV-1诊断基因芯片探针的可行性.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I消化HCVla及lb全长eDNA,所得的酶切片段72℃补平加A,AT克隆,PCR初步鉴定,并测序.结果显示:HCV两个亚型1a、1b的全长eDNA得到57个大小相对一致(200-1000bp)的片段,平均每个亚型约28个,PCR及序列分析表明,所扩增的片段均属于HCV-1的特异基因,可做为HCV-1诊断基因芯片探针.利用eDNA文库法收集片段是一种快速、简便制备芯片探针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非放射性标记的寡聚核苷酸探针(GTG)5进行近交系小鼠的DNA指纹分析。方法用非放射性标记的寡聚核苷酸探针(GTG)5制作BALB/c、C57BL/6J、DBA/2、C3H近交系小鼠的DNA指纹图,对这四个品系的小鼠进行遗传检测,分析各品系内和品系间的遗传变异性。结果(GTG)5探针可产生具有良好多态性的DNA指纹图,平均图带数为8~12条。各品系内的DNA指纹图平均相似系数(-x)在0.96~1.00的范围内,具有相同指纹图的概率(P)均在3.1×10-1以上,极显著地高于品系间的相似系数(0.22~0.39)和相同指纹图的概率(P<1.07×10-4)。结论(GTG)5可用于制作近交系小鼠的DNA指纹图以对其进行遗传检测。  相似文献   

13.
高通量、高分辨率基因组学技术的出现推动了人类基因组中长度在1kb~3Mb的亚显微水平结构变异检测方法的发展,这些结构变异主要包括基因拷贝数变异、倒置、插入、缺失、重复及其他基因重排.而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技术达不到如此高的分辨率.本文介绍了目前主要的基因组结构变异的检测技术,包括基于芯片的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和代表性寡核苷酸芯片分析技术,基于PCR的多重扩增探针杂交技术和依赖于连接反应的多重探针扩增技术,配对末端图谱技术等.还比较和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劣势并提出了目前结构变异数据库存在的问题.最后讨论了这些变异对于人类表型多态性、疾病易感性、药物反应程度及群体遗传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四个鲫鱼品系线粒体DNA的限制性酶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差速离心和核酸酶消化法从红鲫 (C auratusredvar .)、湘鲫 [F1hybridsofredcruciancarp (♀ )×commoncarp (♂ ) ]、野鲫 (C auratusauratus)和白鲫 (C auratuscuvieri)的肝组织及白鲫的卵巢中提取和纯化线粒体DNA。用 9种内切酶 (EcoRⅠ、HindⅢ、PstⅠ、BglⅡ、BamHⅠ、XhoⅠ、XbaⅠ、SalⅠ和KpnⅠ )进行单酶酶解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检测出PstⅠ、KpnⅠ和BglⅡ 3种酶在品系间存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但并未检测出品系内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计算出红鲫、湘鲫、白鲫和野鲫的mtDNA大小分别约为 16 19、 16 0 2、 16 6 0和 16 0 6kb。根据限制性酶切片段共享度 ,计算出 4个品系间的遗传距离 ,结果表明存在直接亲缘关系的红鲫与湘鲫之间的遗传差异最小 ,证实了红鲫与子代湘鲫之间mtDNA遵循母系遗传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水稻线粒体DNA酶切带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金水 Walbo.  V 《遗传学报》1993,20(3):235-244
水稻IR36线粒体DNA经6种限制酶酶切,用脉冲电泳和长距离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酶切片段,获得高分辨率的清晰带型。每组酶切片段加和测得水稻IR36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分别为227kb(HindⅢ)、253kb(EcoRⅠ)、253kb(XhoⅠ)、294kb(BamHⅠ)、239kb(SalⅠ)和283kb(xbal)采用9个来自水稻和玉米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探针与酶切条带杂交发现,水稻线粒体基因组含有包括编码基因在内的重复顺序。  相似文献   

16.
陈伟京  张建之 《遗传学报》1994,21(3):179-187
本文报道1991年秋果蝇突然迁入上海的事实。我们用9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上海、嘉定、青浦和南汇4个群体的29个单雌系的线粒体DNA进行了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研究,发现每个单雌系各有其特征的酶切图谱。在与广东、昆有、台湾珊瑚潭、日本洲本马来吉隆坡群体比较后,我们认为上海及邻近地区突然发现的D.albomicans来自中国大陆南部的多个群体。这一结论支持该种目前正处于向北迁移的分化阶段的观点。我们还对线  相似文献   

17.
医学分子遗传学讲座 第五讲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信芳  洪贤慷 《遗传》1989,11(5):46-48
每个个休在溃传上是不同的,而不同的本质不是 在基因产物_匕而是在DNA水平上的差异。这些差异 大多数都是由于不编码蛋白质的区域和没有重要调节 功能的区域发生了中立突变,这些中立突变所构成的 DNA变异称为DNA多态性。DNA多态性本质是 由于进化过程中的各种原因引起染色体DNA中核营 酸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当这种改变涉及到限制性内 切酶识别位点时,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可将DNA切割 成不同长度的限制性片段。这类不同长度的限制性片 段类型在人群中所呈现的多态频率分布现象,就称为 限制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o RFLP具有广泛 的用途,它可以作为一种“遗传路标”,对人类基因组制 图提供必要的标记,当多态性顺序与人类遗传性疾病 位点连锁时,可作为遗传缺陷的产前诊断或是鉴别携 带者的标记,还可以应用于亲子鉴定和群体研究等方 面。  相似文献   

18.
人类基因组DNA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新的遗传标记对基因定位及相关疾病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对近年来9种SNP检测方法的原理、应用及优缺点,包括基于FRET原理的Taqman法和分子灯塔法;基于分子杂交技术的寡核苷酸连接分析、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动态等位基因特异性杂交法及DNA芯片法;及质谱法、变性-高压液相色谱法和单个碱基延伸标记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生物素标记庆大霉素耐药基因探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低熔点琼脂糖挖块法回收源自澳大利亚的pDG0103的2.0kb的BamHI—HindIII片段(携带2”-0-腺苷转移酶[ANT(2”)]基因)和自建的pBY102的4.9kb的Pst1-EcoRI片段。以缺口平移法,用生物素-7-dATP进行标记,制备成探针。通过southern印迹杂交和菌落原位杂交,证明澳源的Gm—DNA探针与美国的探针同源,而与作者构建的Gm-DNA探针不同源。再以菌落原位杂交法,用生物素标记的上述两种探针分别检测1 06株庆大霉素(Gm)耐药的细菌,结果表明这些菌株携带的Gm钝化酶基因的类型不止一种。  相似文献   

20.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DNA的技术,制备了酶标基因探针。研究了酶标过程和产物的电泳行为;用斑点杂交和southern印迹杂交探测了单链、双链DNA,灵敏度可达pg水平,以此酶标的Y染色体特异的DNA片段作探针,进行了DNA杂交的性别分析,证明该探针能清楚地区别两性基因组DNA,这对基因的研究和诊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