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采自青海10个居群的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er)根部游离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脂肪酸主成分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脂肪酸主成分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秦艽根部含有22种游离脂肪酸,部分脂肪酸成分的相对含量较高,且高含量脂肪酸多为偶数高碳脂肪酸,其中C16和C26脂肪酸的平均相对含量分别高达42.102和74.029 μg·g-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1.325%,以偶数高碳脂肪酸成分的负荷量最大,可基本反映小秦艽根部脂肪酸成分的分布特征.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小秦艽根部脂肪酸含量具有地理分布差异,第1主成分与日照时间显著负相关 (P<0.05),第3主成分与海拔高度显著正相关 (P<0.05),表明海拔越高、日照时间越短,小秦艽根部脂肪酸含量越高,揭示出小秦艽在高原生境条件下对逆境干旱环境的部分生理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2.
利用HPLC法测定了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和小秦艽(G.dahurica Fisch.)根、茎、叶和花中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包括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苷)的含量,并对来源于不同产地秦艽和小秦艽不同器官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4种秦艽属植物不同器官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含量差异明显,来源于3个产地(陕西太白、甘肃西河乡和马狭)的秦艽和2个产地(青海互助和陕西麟游)的小秦艽不同器官中4种环烯醚萜苷含量也均具有明显差异。4种秦艽属植物根、茎、叶和花中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分别为质量分数5.996%~10.869%、0.310%~4.065%、0.235%~4.138%和0.545%~5.591%;根中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16%~0.953%和0.042%~0.210%,茎中分别为0.173%~0.383%和0.031%~1.700%,叶中分别为0.068%~0.684%和0.020%~3.208%,花中分别为0.460%~0.832%和0.138%~3.827%。粗茎秦艽各器官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均最高,小秦艽各器官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均最低,总体上,秦艽和粗茎秦艽中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高于小秦艽和麻花秦艽;小秦艽茎、叶和花中獐牙菜苷含量均最高,而秦艽茎和叶及粗茎秦艽花中獐牙菜苷含量均最低。4种秦艽属植物根部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含量均明显高于茎、叶和花,獐牙菜苦苷在根和花中的积累较多,獐牙菜苷在花中的含量均相对最高。产自青海互助的小秦艽茎、叶和花中獐牙菜苷含量均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2.884%、5.215%和7.321%。研究结果表明: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含量不但与植物种类和器官有关,而且与产地和采样时间也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石斛兰属黑毛组6种石斛进行药效成分测定及营养价值评价,为石斛种质资源鉴定、分类及药材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黑毛组6种石斛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硫酸-苯酚法、热浸法、气相色谱法和酸水解法-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多糖、醇溶性浸出物、石斛碱和17种氨基酸含量。黑毛组6种石斛中多糖含量介于0.59%~17.08%,含量最高的翅梗石斛与含量最低的长距石斛相差28.95倍,均低于药典规定铁皮石斛多糖不得少于25%的标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介于7.62%~13.54%,均高于药典中规定铁皮石斛不少于6.5%的标准,含量最高的翅萼石斛为标准的两倍;6种石斛样品中均未检出石斛碱;6种石斛均含有色氨酸以外的17种氨基酸,总量介于3.45%~4.53%之间;6种石斛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介于52.42~83.74,除处子石斛外其余石斛SRC值均高于70;统计描述分析表明,6种石斛中多糖变异系数最大(137.24%),其次为醇溶性浸出物(18.95%);相关性分析表明,营养成分之间存在一定显著相关性(P0.05),而药效成分与营养成分及药效成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黑毛组6种石斛氨基酸含量丰富,可提供高品质蛋白,药效成分差异显著,表明其药理作用不同,应根据成分和含量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和应用。本研究对药用石斛良种选育和石斛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赤眼蜂的工厂化繁育常使用米蛾卵作为中间寄主卵,为了满足赤眼蜂生产的需要,需对米蛾卵进行冷藏,但冷藏米蛾卵影响赤眼蜂的生长发育。利用核磁共振技术(NMR)测定了新鲜米蛾卵(U)、新鲜杀胚米蛾卵(CK)、杀胚米蛾卵在4℃条件下冷藏15 d(N15)、30 d(N30)、45 d(N45)和60 d(N60)后,米蛾卵卵液游离氨基酸种类和含量的变化。结果共鉴定到24种游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包括昆虫发育必需的10种氨基酸。U和CK之间的游离氨基酸组分没有显著差异,N15、N30和N45游离氨基酸总量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N60中的氨基酸总量与N45比较没有显著增加。对24种游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丙氨酸、谷氨酰胺、鸟氨酸、天冬氨酸、组氨酸、赖氨酸、丝氨酸、焦谷氨酸等8种氨基酸的含量随冷藏时间的增加而有着显著的变化,其中,丙氨酸变化幅度最为明显,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含量从0.1624 mmol/L增加到8.6192 mmol/L;组氨酸在N30、N45和N60处理之间显著下降,从0.7553 mmol/L降低到0.2495 mmol/L。因此,冷藏会导致米蛾卵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发生一定变化,这可能是冷藏米蛾卵影响赤眼蜂生长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陈黎  吴卫  郑有良   《广西植物》2006,26(6):697-701
分别对鱼腥草16个不同居群幼嫩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氨基酸成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发现,鱼腥草不同居群的氨基酸含量不尽相同,同一居群幼嫩地上茎叶和地下茎的氨基酸含量也有差异,多以地上茎叶高于地下茎。在分析的17种氨基酸中,所有居群均含有16种氨基酸,都不含Cys-SS-Cys。地上部分氨基酸中Glu含量最高,His含量最低;地下部分氨基酸中Glu含量最高,Tyr含量最低。地上部分氨基酸总量以W01-16为最高,而地下部分氨基酸总量以W01-99为最高,分别为27.89mg/g和15.46mg/g。蕺菜与峨眉蕺菜间氨基酸成分间无显著差别。鱼腥草种质资源氨基酸含量与染色体数目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粗茎秦艽不同部位龙胆苦甙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压液相法分析了栽培粗茎秦艽不同部位的有效药用成分龙胆苦甙(gentiopicrin)的含量,并与野生麻花秦艽、达乌里秦艽龙胆苦甙的含量相比较。结果表明粗茎秦艽根、茎、叶均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粗茎秦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甘肃不同产地黄管秦艽为材料,测定其无机元素含量,分析黄管秦艽中无机元素特征及评价药材质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黄管秦艽中无机元素含量,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其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黄管秦艽中无机元素Ca、K、Mg、Mo含量较高,部分无机元素之间存在相关性;经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因子,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20%。从无机元素含量的主成分分析来看,产于卓尼县尼巴乡的黄管秦艽质量最优,本实验可为黄管秦艽的资源开发利用、质量控制以及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贵州五种野山茶种子氨基酸和主要脂肪酸成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五种野山茶种子中均含有13种氨基酸,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总量差异极显著,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差异显著(P0.01,P0.05),且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含量不同;长柱红山茶(Camellia longistyla)和贵州红山茶(C.kweichouensis)的氨基酸总量及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3.01、13.29和26.33、10.38 mg·g~(-1)。(2)不同种类种子的千粒重、含油率、含水率皆呈显著差异(P0.01,P0.05),种子含油率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正相关(R=0.556、P0.05),种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棕榈酸、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负相关(R=-0.791,P0.01;R=-0.776,P0.01),其中长柱红山茶和贵州红山茶种子的含油率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43.93%、71.89%和43.91%、71.85%。(3)小黄花茶(C.luteoflora)、皱叶瘤果茶(C.rhytidophylla)、贵州红山茶、长柱红山茶、美丽红山茶(C.delicata)所含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分别为44.9、43.3、39.0、40.9、33.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分别为81.6、76.4、64.0、67.4、51.0,除了美丽红山茶的比值系数偏低外,其余4种均达到了WHO/FAO的理想蛋白质标准,种子蛋白质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中长柱红山茶和贵州红山茶的种子含油脂质量等级指标接近我国现行茶油标准(GB11765—2003),可以作为重要的优质油茶种质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相思子属三种药材中的氨基酸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比较相思子属三种药材中氨基酸成分及含量。结果9个样品都检测出17种氨基酸和2种色氨酸衍生物。结论:不同样品中的氨基酸含量有所差异,但其中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HPLC法,对采自浙江、福建和江西7个产地以及不同坡向(阴坡和阳坡)、不同坡位(高、中、低坡位)的野生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 (Lemée et Lévl.)L.K.Fu et Nan Li]枝叶中紫杉醇、7-木糖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茎皮和枝叶)和不同冠层中3种成分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对3种成分含量与环境因子(包括地理、气候及土壤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自阳坡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阴坡,不同坡向间紫杉醇和7-木糖紫杉醇含量差异显著(P<0.05).采自不同坡位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有一定差异,其中采自低坡位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最高.不同产地间紫杉醇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7-木糖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则有显著差异(P<0.05);总体上看,采自福建建阳和江西景德镇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相对较高.南方红豆杉茎皮中3种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其枝叶;高冠层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高于低冠层枝叶,不同冠层间紫杉醇和7-木糖紫杉醇含量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中三尖杉宁碱含量与土壤中全N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性,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而紫杉醇和7-木糖紫杉醇含量与所有因子均无显著的相关性;海拔与3种成分的含量均呈不显著的负相关性,提示低海拔可能有利于南方红豆杉中3种成分的合成及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