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支气管扩张、健康教育、氧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运动疗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ADL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试验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能有效的改善COPD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曲亚楠 《蛇志》2017,(2):208-209
目的探讨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评分、CAT评分、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CAT评分与肺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对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前后进行评分,分析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SAS评分、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O2、PCO2、pH)、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O2、PCO2、pH)均有改善,实验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缓解其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电脑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噻托溴铵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运动能力、生活质量、预后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各项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同期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12个月内发生急性加重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使用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且急性加重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色评分与肺部微生物、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2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其痰色评分分为1~2分组(n=30)与3~4分组(n=92),比较两组患者肺部微生物分布、病情严重程度分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白细胞(WBC)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色评分与肺部微生物、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3~4分组患者肺部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白假丝酵母、酵母样真菌、丝状真菌检出率与1~2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4分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1~2分组(P<0.05)。3~4分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布与1~2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分组患者CAT评分、WBC水平、CRP水平均显著高于1~2分组(均P<0.05)。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色评分与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白假丝酵母、酵母样真菌、丝状真菌检出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而与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CAT评分、WBC水平、CRP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痰色评分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微生物和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有望成为临床评价该类患者肺部微生物分布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蛇志》2019,(2)
目的探讨个性化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1例COPD伴焦虑、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实验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评价患者的依从性、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总依从率为88.2%(45/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31/50)(χ~2=0.002 3,P0.05)。两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t=11.637 1、8.555 7,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3.362 2、1.933 2、2.521 7、2.911 2,P0.05)。结论 COPD伴焦虑、抑郁患者采用个性化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依从性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12月急诊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4例,根据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17例及存活组77例,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存活组较死亡组BMI、血肌酐值、清蛋白、pH值、PaCO2、FT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较存活组在APACHEⅡ,CCS,有创通气率及合并肺心病率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合并肺心病率、APACHEⅡ评分、肌酐、清蛋白为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急诊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如合并肺心病率,APACHEⅡ评分较高,血肌酐较高,清蛋白较低,这些因素提示我们患者预后较差,需及早进行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代谢综合征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颈动脉内膜厚度以及合并与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和颈动脉内膜厚度,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颈动脉内膜厚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明显升高,而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颈动脉内膜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肺功能明显优于无代谢综合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FEV1/FVC均明显高于无代谢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对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独立相关性,而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内膜厚度无直接相关性。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独立相关,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与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48例患者均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心绞痛14例(29.17%),对照组29例(60.42%),实验组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大幅度地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的的生活质量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6月内,我院住院部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为急性发作期。根据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接受护理后的焦虑、抑郁状态差异。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前SAS、SDS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32.5±2.8)分、(31.8±1.9)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轻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的临床意义确切,在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方面可发挥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包括临床症状、气流受限严重程度、急性加重风险)与其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COPD患者110例,分别对其临床症状、气流受限严重程度、急性加重风险进行评估分级,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结果:COPD患者的肺功能分级越高,体重指数越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583,P0.05);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分级越高,体重指数越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673,P0.05);不同肺功能分级和呼吸困难分级COPD患者的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风险越高,其体重指数越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461,P0.05);高风险组COPD患者的体重指数显著低于低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COPD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其体重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BMI越低,其病情越重。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联合心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接收的80例COPD稳定期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接受心肺康复训练联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和对照组(n=40,接受心肺康复训练)。对比两组6 min步行试验(6MWT)、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住院时间、肺功能、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后6MWT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咳嗽、睡眠、咳痰、情绪、运动耐力、胸闷、精力和日常运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4+、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联合心肺康复训练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分析COPD患者疾病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162例COPD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COPD疾病认知问卷(BCKQ)收集患者信息和评估COPD疾病认知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患者疾病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162份问卷,有效回收160份,有效回收率98.77%(160/162)。COPD患者BCKQ总分为(31.01±2.16)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职业、文化教育程度、居住地、家庭月收入、健康信息获得途径、每年急性发作次数、每年医疗支出的COPD患者BCKQ总分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文化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健康信息获得途径、每年急性发作次数是COPD患者疾病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OPD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偏低,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工作者应结合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以提供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COPD稳定期患者,纳入病例时间:2018年1月~2020年7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40例)、对照组(肺功能康复训练,40例),干预6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D)]及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症状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慢阻肺综合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两组干预6个月后FVC、6MWD、FEV1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 两组mMRC评分、CAT评分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干预COPD稳定期患者,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肺部适应性,进而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吸道病毒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相关性,以期能为AECOPD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肺功能,用Luminex xMAP多重分析技术平台,采集患者咽试子建立多重PCR检测技术,对鼻病毒(RH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INF-A)、流感病毒B(INF-B)、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进行检测。结果:200例患者肺功能分级I级25例,II级62例,III级96例,IV级17例,其构成比分别为17.50%、31.00%、48.00%、8.50%;咽试子共检出呼吸道病毒116株,检出率为58.00%,其中RHV11株、RSV36株、INF-A37株、INF-B19株、PIV10株、ADV3株,检出率分别为5.5%、18.00%、18.50%、9.50%、5.00%、1.50%;肺功能分级I级患者病毒检出率为20.00%,II级为48.39%,III级为69.79%,IV级为82.35%,病毒检出率在不同肺功能AECOPD患者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分级与病毒检出率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肺功能分级的严重程度增加患者咽试子呼吸道病毒检出率明显呈现增高趋势,两者直接具有正相关(r=0.67,P0.05)。结论:COPD患者病情加重与病毒关系密切相关,病毒感染可能参与了COPD患者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46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3例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纳入急性期组,73例COPD缓解期患者纳入缓解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同时比较急性期组细菌感染与无细菌感染患者、不同肺功能分级的患者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期组与缓解期组患者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急性期组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较缓解期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细菌感染组血清PCT、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细菌感染组(P0.05),而D-D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肺功能分级患者间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肺功能分级越高水平越高(P0.05)。结论:AECOPD患者的血清PCT、hs-CRP和D-D水平均显著的升高,三者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有利于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有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0医院收治的2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OPD稳定期患者132例作为COPD稳定组,AECOPD患者72例作为AECOPD组。另选取同期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0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SAA水平、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肺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ECOPD患者血清SAA水平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并分析SAA对AECOPD的诊断价值。结果:AECOPD组患者血清SAA、PCT、CRP、IL-6、IL-8水平较COPD稳定组及健康组升高(P0.05),COPD稳定组患者血清SAA、IL-6、IL-8、PCT、CR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低于COPD稳定组及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稳定组患者FEV1、FVC、FEV1/FVC%、FEV1%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ECOPD患者血清SAA水平与IL-8、IL-6、CRP、PCT呈正相关,与FEV1%、FEV1/FVC%、FEV1、FVC呈负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SAA对AECOPD诊断的敏感度为80.85%,特异度为80.07%,曲线下面积为0.832。结论:AECOPD患者血清SAA水平明显升高,其与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因子存在相关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用于AECOPD患者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C0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两组患者随访12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用力肺活量(Fvc)、FEVl/FVC和FEVI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Pred)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