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引言 百日咳菌苗传统的形态,由杀死的百日咳杆菌组成,亦即它是全细胞菌苗。这种菌苗包含有对促进保护性应答不需要的成份,而且这些成份可能对副反应起作用。在日本,自1973年一直从事由百日咳杆菌分离其有效因子,并尽可能多的除去不需要的成份。一些保护性抗原已在百日咳杆菌培养物的上清液中被证实,并曾尝试发展一种由一或两种这些抗原组成的菌苗。含有两种主要保护性抗原即由百日咳杆菌培养物上清液中分离出的百日咳毒素(PT)和丝状血凝素(FHA)的精制百日咳菌苗(无细胞百日咳菌苗),自1981年已应用于日本.  相似文献   

2.
<正>由英国“应用微生物学及研究中心”研制的无细胞百日咳菌苗,含有凝集原2及3,百日咳毒素和丝状血凝素。188名婴儿进入一项随机的双盲试验,以联合白喉及破伤风类毒素的无细胞或全细胞菌苗按3、5及8~10个月的间隔进行接种。两组的局部反应相以,但在接种无细胞菌苗后,具有全身反应的婴儿显著地少于全细胞菌苗。对无细胞菌苗凝集原和毒素组分的抗体平均对致滴度高于全细胞菌苗。接种第三剂菌苗后一年,无细胞组抗体的持久性亦较好。  相似文献   

3.
<正>大多数通用的百日咳菌苗是灭活的全细胞制剂,这种制剂中的百日咳杆菌已通过加热或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处理过。所以这些菌苗含有许多百日咳杆菌的组分,如百日咳毒素(PT)、脂多糖(LPS)和丝状血凝素(FHA)。百日咳毒素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物质,它曾被命以不同的名称:淋巴细胞增多促进因子、胰岛激活蛋白、组氨敏感因子、百日咳原及百日咳毒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美国、日本关于无细胞菌苗质量控制的检定项目,并就两国不同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分析和比较。特别对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的效力测定和毒性试验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同时对国内如何加强对无细胞菌苗的质量控制提出建议,以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从而制定出中国国内无细胞百日咳菌苗质量控制的合适指标。  相似文献   

5.
内毒素(Endotoxin,简称ET)是百日咳全菌苗(Bordetellapertussis vaccine)产生副作用的主要毒素之一,且不易除去。现有的分离方法,如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较繁琐,成本高。本文采用Sepha-cryl S-300凝胶层折法可以简便有效的去除大部分内毒素。初步毒素试验结果表明:已达到日本生物制品规格的要求。两种保护性抗原FHA和LPF-HA也得到进一步分离纯化,为今后研制高效的百日咳组分菌苗提供了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已对百日咳(全细胞)菌苗规程的制定及其制定的缘由作了阐述。百日咳菌苗已广泛使用了近三十年,有足够保护力的菌苗在适当程序中被正确使用后,百日咳发病率已明显下降。 但是,有两个因素已引起公共卫生当局的关注,即菌苗的毒性和部分菌苗的无效。全细胞菌苗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是成功地采用无细胞百日咳菌苗进行基础和加强免疫的唯一国家。那里的百日咳发病数已经明显下降。本文报道采用无细胞百日咳菌苗前后的百日咳流行病学,接种全细胞或无细胞百日咳菌苗后的临床病徵及今后日本百日咳免疫接种的方针。  相似文献   

8.
<正>全细胞百日咳菌苗的效力通过小鼠保护试验(AMPT)来判定。此法是用不同稀释度的百日咳国际参考苗(ZSPV)和待检菌苗免疫小鼠,14天后脑腔攻击Bordetella百日咳菌18323(100-1000LD50)。 从1951年到1959年,由医学研究委员会进行的现场研究表明,能使小鼠抵抗脑腔攻击的百日咳菌苗也可保护儿童。尽管在AMPT的结果和接种的个体产生的保护力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此试验仍有许多操作上的困难:(i)需要大量可对百日咳菌苗的免疫产生应答的小鼠。这些动物须在适宜的环境中喂养一个月,费用很高;(ii)脑腔注射需要毒株;(iii)实验室间和实验室内的结果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9.
<正>百日咳是一种人类呼吸道疾病。使用全菌百日咳菌苗已有效地控制该病。然而,仍然需要一种含必要保护性抗原和反应原较少的菌苗。向改良菌苗方向进军的重要步骤,包括分离和鉴定百日咳杆菌的毒性成份和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综述了毒素产生的基因修饰和选择性位点特异性类似物分析以及它们用于制备高限性、非反应原性重组全类毒素菌苗的可能性。 许多研究工作者认为,PTX是百日咳菌苗的一种重要成分。也已公认化学或热处理的脱毒方法能消除PTX的反应原物质并导致保护性免疫原性的丧失。我们相信能够消除这种变性的蛋白结构基因工程,在合理设计新百日咳类毒素方面能具有极有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已报道了百日咳毒素基因的整个序列及氨基末端序列,一级结构的明确使合或携带自然毒素抗原决定簇的肽链成为可能。短肽的抗体与天然蛋白常常结合得很好,因为这种蛋白提供的短肽序列是暴露在分子表面的。百日咳毒素由5个不同的亚单位组成,S_1—S_5。我们和其它学者已经发现,具有酶活性的亚单位S_1是免疫显性的。本研究用接种过全细胞百日咳菌苗或只含百日咳毒素菌苗的人和动物血清,对包含S_1亚单位抗原决定簇的5种多肽序列的鉴定及合成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正>发展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用于定量估计百日咳菌苗对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高血糖的抑制作用。检验的统计学分析,是根据血糖水平的对数转换值估计的。这个方法极为敏感,能检测出0.004ml商品百喉—破伤风—百日咳全细胞菌苗的活性。计算的公共方差能小至0.0034,同时方法具有高度的重复性。在商品菌苗中,其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原百日咳菌苗的活性,用5mM戊二醛于37℃30分钟可灭活,但对40mM甲醛于37℃处理5天却有抵抗力。化学试剂的灭活程度,采用平行线检验法与未处理的对照百日咳菌苗的活性作了计算。  相似文献   

13.
<正>脂多糖(LPS)、荚膜多糖(PS)、外膜蛋白(OMP)和伞毛(菌毛)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表面抗原。由于LPS有各种毒性反应故称之为内毒素。除LPS外,其它表面抗原可用来制造菌苗。脑膜炎双球菌荚膜多糖菌苗和外膜多糖菌苗已用于预防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当非肠道使用的脑膜炎荚膜多糖(PS)菌苗、沙门氏伤寒ViPs菌苗和脑膜炎蛋白(OMP)菌苗含有LPS时,会引起发烧和其它反应。而对于OMP菌苗要想不使蛋白抗原变性而彻底除去LPS是不可能的。所以,菌苗中的LPS应设法降低其含量达不至于引起发烧或其它异常反应的水平。在这些制品的质量检定中,—个特定剂量的家兔热原试验应为阴性。 Gotschlich等人报道用10ng/kg或更高剂量的脑膜炎菌LPS静脉注射家兔会引起明显的体温上  相似文献   

14.
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纯度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的纯度、免疫力和毒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菌苗中不仅含有百日咳毒素(PT)和丝状血凝素(FHA),而且还含有百日咳凝集素和百日咳粘着素。菌苗的纯度为50%-95.7%,菌苗中PT和FHA的比例为1:1-1:18。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满足联合菌苗的需要,一些国家质控当局已将白喉和破伤风(DT)及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DTP)联合菌苗的单价成份的适宜检定进行了合并,但各国之间尚未取得统一。 联合菌苗的规程应考虑到用于联合制剂的各种成份的检定和混合后的进一步检定。由于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田,以及佐剂和防腐剂对成品效力和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生产的每个阶段进行各项检定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疫苗是预防百日咳(pertussis)的最有效措施,但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接种后免疫力的迅速衰退是近年来百日咳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 PT)是由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分泌的主要毒力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无细胞百日咳疫苗设计初期,为确保疫苗的有效性,抗PT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常被用来检测PT表面重要的抗原表位。研究表明,与天然PT特异性结合的部分单抗无法识别经化学方法脱毒后的PT,提示化学脱毒会改变疫苗中PT的一些抗原表位,进而影响疫苗保护效果。现结合单抗可用来研究抗体干扰PT功能的分子机制,对机体在感染百日咳后的保护性免疫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进一步改进及开发人源化抗PT单抗治疗百日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5种不同的化学减毒方法对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的PT组分减毒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选择出对菌苗的抗原性破坏小、减毒效果确切、减毒时不产生变性蛋白凝块的改进的甲醛减毒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以往的研究致力于开发更安全、有效的人用炭疽菌苗,已经证明无论化学菌苗或活菌苗必须含有一种或几种毒素成份方可保护活芽胞攻击。我们近期的研究致力于∶畜苗炭疽杆菌Sterne株Aro_突变株,产保护性抗原(PA)的重组活菌苗,和含PA,PA片段和新佐剂配方的非活菌苗。 炭疽杆菌Aro—1和Aro—2 用四环素抗性转座子Tn916致突变,使炭疽杆菌链霉素抗体、产毒素、无荚膜株UM23—1产生两个独立的Aro~-突变株,此二株Aro~-突变株的生长需要几种芳香族复合物,命名为Aro—1、Aro~-—2,它们对小鼠和豚鼠比UM23—1株毒力弱,但用其免疫小鼠和豚鼠,对强毒炭疽杆菌芽胞致死量非肠道攻击提供明显保护。当体外无四环素培养时,两种Aro~-突变株回变到亲本表型。  相似文献   

19.
<正>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婴幼儿健康,对它的控制迄今主要依赖于菌苗预防。目前认为,百日咳杆菌有许多生活学活性成份,包括白细胞增多促进因子(LPF)[又称百日咳毒素(PT)]、丝状血凝素(FHA)、腺苷酸环化酶(AC)、外膜蛋白、脂多糖、不耐热毒素等。其中LPF、FHA、69KD外膜蛋白作为保护性抗原成份,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正>一种已经证实而且并不昂贵的百日咳菌苗是我们最为期望的。特别是对不发达国家。由毒性或潜在性毒性成份诸如内毒素、皮肤坏死毒素、百日咳毒素、腺甙酸环化酶和气管细胞毒素等中分离出具有保护性但无毒性的百日咳菌抗原如象丝状血凝素(FHA),已经使得含有大量脱毒的百日咳毒素和FHA的新型亚单位菌苗有了发展。FHA是百日咳杆菌极大的一种表面蛋白质,它对小鼠鼻腔内攻击具有保护性免疫力。在最近的一次现场试验中,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