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一种从桃果实上分离获得的拮抗菌-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sp.)对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包括接种不同浓度的拮抗菌与不同病菌之间的拮抗作用,以及拮抗菌与钙或与杀菌剂配合对苹果灰霉病和青霉病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拮抗菌和病菌孢子的浓度都明显地影响其抑菌效果。拮抗菌的使用浓度越大,病菌孢子的接种浓度越低,其抑病效果越好。当丝孢酵母菌的使用浓度达到1068colony-forming units(CFU)mL时,可完全抑制接种在苹果上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和青霉菌(Penicillium expansum(Link)Thom)的抑制效果明显地好于单独使用相同剂量的拮抗菌或杀菌剂。因丝孢酵母的悬液液中加入1%-2%CaCl2可显地提高拮抗菌对灰霉病和青霉病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一种从桃果实上分离获得的拮抗菌———丝孢酵母 (Trichosporonsp .)对苹果 (MalusdomesticaBorkh .)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 ,包括接种不同浓度的拮抗菌与不同病菌之间的拮抗作用 ,以及拮抗菌与钙或与杀菌剂配合对苹果灰霉病和青霉病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 ,拮抗菌和病菌孢子的浓度都明显地影响其抑菌效果。拮抗菌的使用浓度越大 ,病菌孢子的接种浓度越低 ,其抑病效果越好。当丝孢酵母菌的使用浓度达到 10 8colony_formingunits(CFU) /mL时 ,可完全抑制接种在苹果上的灰霉菌 (BotrytiscinereaPers.)和青霉菌 (Penicilliumexpansum (Link)Thom)(<10 6spores/mL)的致病力。用 10 6~ 10 7CFU/mL的丝孢酵母与 5 0 μL/L的扑海因配合对苹果采后灰霉病和青霉病的抑制效果明显地好于单独使用相同剂量的拮抗菌或杀菌剂。在丝孢酵母的悬浮液中加入 1%~ 2 ?Cl2 可显著地提高拮抗菌对灰霉病和青霉病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激发子PebC1编码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采用PCR方法从灰葡萄孢菌BC-4-2-2-1菌株中扩增获得激发子PebC1的编码序列,将其亚克隆至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中,以此片段构建了pPIC9K-pebC1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表达质粒经Bgl Ⅱ线性化处理,电击转化至毕赤酵母宿主菌GS115,经MD、G418-YPD平板和PCR法筛选,获得了重组毕赤酵母菌GS115/pPIC9K-pebC1。用甲醇诱导重组酵母菌表达目标蛋白,发酵液经SDS-PAGE电泳分析,在约39 kDa处出现特异目标条带。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说明,重组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生物活性检测表明,酵母重组表达蛋白PebC1能够诱导拟南芥和黄瓜幼苗对灰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以GFP融合表达的形式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受体酪氨酸激酶ErbB2的激酶区.构建受体酪氨酸激酶激酶区与GFP的融合表达载体pPIC3.5K,转化毕赤酵母GS115,通过组氨酸营养缺陷型筛选,G418高拷贝菌株筛选,以及摇瓶诱导表达筛选,选取较高水平表达菌株进行5升罐培养,以镍亲和层析手段纯化得到蛋白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和酶联免疫反应检测酶活.结果表明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诱导表达了约100kD的激酶融合蛋白并具有激酶活性.该研究为筛选ErbB2的抑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番茄灰霉病生防链霉菌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由灰葡萄孢侵染所致的番茄灰霉病是一类重要的真菌病害,生物防治具有环境友好、病原菌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是果蔬灰霉病绿色防控的有效措施。【目的】筛选对番茄灰霉病具有防病作用且能促进番茄种子发芽的广谱拮抗性链霉菌,并明确该菌株种级分类地位。【方法】采用琼脂块法筛选拮抗番茄灰霉病菌的链霉菌菌株,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检测菌株T22抑菌谱,通过产胞外酶活性检测、离体叶片防效和种子发芽试验明确该菌株的防病促生相关特性,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从分离的56株放线菌中筛选到14株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放线菌菌株,其中链霉菌T22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作用最强,且具有较广抑菌谱,同时菌株T22具有产生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的能力。菌株T22无菌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病菌、桃褐腐病菌、黄瓜枯萎病菌抑菌率分别为84.6%、81.5%和79.1%;其无菌发酵滤液原液对番茄灰霉病离体防效为55.1%;100倍稀释液处理番茄种子,胚轴、胚根和种子活力指数分别增加15.1%、29.7%和43.9%。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多基因聚类分析将链霉菌T22鉴定为白黑链霉菌(Streptomycesalboniger)。【结论】白黑链霉菌T22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产胞外酶、防病和促生活性,在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稀释涂布法从番茄根际土壤中分离放线菌,并以番茄灰霉菌为靶标,利用对峙培养法和牛津杯法筛选拮抗放线菌,得到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放线菌LA-5.通过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基于16S rDNA 序列系统进化分析,将菌株LA-5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复筛结果显示,LA-5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100倍发酵滤液对孢子萌发抑制率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50%以上;受抑制菌落呈白色,气生菌丝萎缩稀疏,菌丝纤细、分支明显减少.离体防效试验显示,菌株LA-5发酵原液对番茄灰霉病防效可达83.4%.该菌株有望开发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7.
【背景】生防酵母具有繁殖速度快、抗逆性强和不产生抗生素等特点,但其对病害的防控效果易受环境影响,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能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与逆境响应平衡,可有效抑制葡萄果实灰霉病的发生。【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BR与生防酵母复配对葡萄果实灰霉病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制,为新型生防制剂的研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美极梅奇酵母P01C004 (Y)、酵母和BR (YBR)、酵母和BR抑制剂(YBZ)处理“红地球”葡萄果实,处理6 h后人工接种灰霉菌孢子悬液。灰霉菌接种7 d后评价BR与生防酵母复配对灰霉菌的防治效果,并检测其抗氧化酶活性和13种酚类物质含量,利用qRT-PCR检测不同处理对葡萄BR、白藜芦醇和抗病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7 d时,与Y处理相比,YBR对葡萄果实灰霉病防治效率提高了23.64%,显著提高了“红地球”葡萄果实中PPO酶活。YBR显著提高了2 d时果实中绿原酸、原儿茶酸、咖啡酸、表儿茶素和芹菜素等酚类物质含量,激活了果实内多种酚类物质的快速合成。YBR在48 h时激活了果实BR信号转导途径,显著上调VvBZR1VvPR1基因的表达水平,更好地维持植物免疫反应,提高果实对病原菌的防御力。【结论】BR与美极梅奇酵母复配能触发果实多种抗病防御机制,提高葡萄果实灰霉病的防治效率,在采后病害防控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产fusaruside的毕赤酵母菌株,解决天然小分子免疫抑制剂fusaruside的来源问题。方法:从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PH-1中扩增获得合成fusaruside的相关基因-3位去饱和酶[Δ3(E)-SD]和10位去饱和酶[Δ10(E)-SD]基因;并通过2A肽策略构建两种基因的共表达载体,转化到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双酶的诱导表达;对诱导后的毕赤酵母菌体进行甲醇和二氯甲烷的处理后,经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检测其中产物变化。结果:3位去饱和酶和10位去饱和酶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共表达,SDS-PAGE显示3位去饱和酶分子量约为48kDa,10位去饱和酶分子量约为65kDa; HPLC-MS显示重组酵母可以产生fusaruside。结论:与fusaruside原产菌株镰刀菌相比,该酵母菌的发酵时间更短、产量更高,为fusaruside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膜醭毕赤酵母 (PichiamembranefaciensHansen)是本实验室从果实上分离获得的一种能有效防治桃果实采后软腐病的拮抗菌。本文将P .membranefaciens与葡枝根霉 (Rhizopusstolonifer)在桃果实伤口部位共培养 2 4h后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它们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 ,在有病原菌的地方聚集了大量的酵母拮抗菌 ,而且拮抗菌紧密地吸附在病原菌的菌丝体上。结合以前的研究结果可以推断 ,P .membranefaciens主要通过与病原菌进行营养和空间的竞争 ,紧密地吸附在病原菌菌丝体上分泌能降解病原菌细胞壁的水解酶 (如几丁质酶和 β_1,3_葡聚糖酶 ) ,并可能诱导寄主产生抗性 ,从而抑制桃软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苹果腐烂病菌的内生拮抗菌株,并初步研究其拮抗特性以及防治效果,用平板对峙法从苹果树根部、茎部、叶片筛选到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明确其无菌滤液的抑菌效果,并测定拮抗菌株对苹果离体果实腐烂病害的防治效果。从分离纯化的56株内生菌中筛选出12株苹果腐烂病菌的拮抗菌,其中G2、G9、J32和Y40的抑菌效果比较明显,分别为69.64%、58.93%、67.86%、67.88%,当G2和G9的无菌滤液浓度达到8%时,其抑制率最高,分别达到了78.26%、76.29%,J32和Y40的无菌滤液浓度达到8%时抑制率均达到72.33%;在苹果果实离体试验中,G2、Y40的抑制率分别达到32.56%和26.89%;所筛选的这4株菌株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 Hum graminear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longipes)、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n f.sp.vasinfectum)、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um)、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抑制率最高达79.65%;4株菌对苹果腐烂病病原菌的抑制大多数会导致病原菌菌丝畸形。试验结果表明拮抗真菌G2、G9、J32和Y40均对苹果腐烂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为进一步开展苹果主要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潜在资源菌。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受体酪氨酸激酶 PDGFRβ 的融合表达载体 pPIC3.5K-PDGFRβ, 转化毕赤酵母GS115, 通过组氨酸营养缺陷型筛选, G4l8 高拷贝菌株筛选, 以及摇瓶诱导表达筛选, 得到一株高表达 PDGFRβ 毕赤酵母菌株 M3。对该菌株进行5 L罐培养, 镍柱亲和纯化在 250 mmol/L 咪唑浓度下洗下 PDGFRβ 融合蛋白, Western blot验证约为90.08 kD, 酶联免疫反应检测表明融合表达的PDGFRβ 具有高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为筛选其小分子抑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并筛选高效表达洛伐他汀酰基转移酶(Lov D)的毕赤酵母重组菌株。方法:将突变的Lov D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胞外表达质粒p PIC9K和胞内表达质粒p AO815中,将重组表达质粒电转入毕赤酵母GS115中,得到毕赤酵母重组菌株,通过摇瓶发酵筛选高酶活力的重组菌株;在此基础上,研究重组菌在5L发酵罐中的高密度发酵,并将所得酶液进行辛伐他汀催化反应。结果:p PIC9K-Lov D胞外表达重组菌的酶活是p AO815-Lov D胞内表达重组菌的3倍。筛选到酶活高的p PIC9K-Lov D-3菌株进行5L发酵罐放大实验,经过96 h的甲醇诱导表达,酶活可达609.3 U/L;发酵所得酶液冻干后进行酶功效实验,反应45 h后,其底物转化率可达96%以上。结论:构建的毕赤酵母胞外表达菌株可高效表达洛伐他汀酰基转移酶,培养液上清杂蛋白较少,有利于后续分离和纯化,为洛伐他汀酰基转移酶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莉衡  柯杨  强毅  马瑜 《生态学杂志》2014,25(4):1130-1136
通过体外培养方法,研究了药用植物库拉索芦荟内生真菌内生哈茨木霉LH-7对9种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抑菌谱及其拮抗机理.结果表明: 内生哈茨木霉LH-7 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62.4%~88.4%),且营养竞争和重寄生是其主要拮抗机制.该菌株的代谢产物中具有能够抑制病原菌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活性物质,其作用可导致病原菌菌丝体生长的畸形、细胞壁破裂、产孢结构发育不健全、孢子形成及萌发率降低,从而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14.
红提葡萄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灰霉病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从新疆红提葡萄的不同部位中,分离筛选出对葡萄灰霉病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红提葡萄不同部位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同时进行16S r DNA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并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滤纸片法进行筛选,研究其对葡萄灰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分离得到的18株内生细菌中,有5株具有良好的拮抗效果,分别为NR4-1、NR5-1、NG4-1、NP1-1和PG1,抑菌率可达68.7%。  相似文献   

15.
为从基因水平上改造腈水合酶,进行了诺卡氏菌腈水合酶基因的外源表达研究。在重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内,腈水合酶的α亚基几乎不能正常表达,在重组E. coli BL21(DE3) (pET32aNHBAX)中,腈水合酶活性仅为0.04U/mg。构建重组毕赤酵母表达质粒pPIC3.5kNHBAX,采用电穿孔转化法将其转入宿主菌P. pastoris GS115中,经过菌株培养和腈水合酶的诱导表达,筛选获得了优选菌株P. pastoris NH4。对P. pastoris NH4的细胞培养和腈水合酶的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重组腈水合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水平可以达到0.52U/mg,但不能稳定积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取表达羧肽酶Taq毕赤酵母工程菌,通过密码子优化,依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爱性,在体外合成了栖热水生菌的耐热羧肽酶Taq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 HBM905A上并引入6×His标签,构建了重组质粒p HBM905A-Cpase Taq。将该重组质粒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经1%甲醇诱导表达72 h,酶产量达0.1 mg/m L。对纯化的重组酶进行酶活性分析表明在75℃,p H为7.5时,该酶比酶活性为80 U/mg。本研究首次证明了羧肽酶Taq能在毕赤酵母中有效分泌表达,可以被大量制备,进而为多肽水解为氨基酸奠定工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各类基物上的酵母菌分布及其尿素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2300株由我国各地分离到的酵母菌和类酵母菌与各类基物的关系。共述及23属,占Lodder(1970)系统的半数以上。在十几类基物中酵母菌的分布各有不同,叶子上有大量掷孢酵母,果实上比其它基物更能获得克勒克酵母属(Kloeckera),在咸腌食品中相对地有较多耐高渗透压的酵母如球拟酵母属(Torulopsis)与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对部分属的定种工作也已进行,说明某些属的种在我国均有发现而且为数不少。此外还研究了600余株代表各类酵母的尿素酶活性,结果说明担子菌酵母或系统上接近担子菌的酵母都有尿素酶活性,而子囊菌酵母则无。根据作者的观察子囊菌酵母中裂殖酵母属(Schizosaccharomyces)则常常例外地有尿素酶反应,且常有辅酶Q_(10),从而可见裂殖酵母属有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在系统上很可能与其它子囊菌酵母不同。对属于不完全菌的无孢子酵母也进行了尿素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它们部分与子囊菌有关,部分与担子菌有关。  相似文献   

18.
合成耐高温α-淀粉酶PFA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FA是来源于Pyrococcus furious的一种耐高温α-淀粉酶,为了使PFA能够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根据巴斯德毕赤酵母密码子的偏好性对PFA的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人工合成耐高温淀粉酶PFA基因pfa,并连接到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表达载体pPIC9K上,得到重组质粒pPIC9K-pfa。重组质粒线性化后转化到巴斯德毕赤酵母菌株GS115中,重组菌株在摇瓶中用甲醇诱导表达,分泌表达酶活最高为220U/L。  相似文献   

19.
莱氏野村菌Cq菌株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揭示昆虫病原真菌分泌的几丁质酶对宿主感染致病时的作用,对莱氏野村菌Cq菌株几丁质酶基因进行了克隆与表达,并检测了表达产物的活性。【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菌体DNA,设计特异性引物,多次PCR扩增克隆莱氏野村菌Cq菌株几丁质酶基因全序列,并克隆基因的ORF片段chit1,与载体pPIC9K相连接,构建表达载体pPIC9K-Chit1,转入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中,然后通过1.5mg/L浓度的G418筛选及PCR验证,将阳性转化子进行诱导培养,对发酵液分别进行酶活性测定试验、几丁质酶透明圈验证试验和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莱氏野村菌Cq菌株几丁质酶基因全长序列为2756bp(NCBI登录号:EU795711),PCR扩增得到开放阅读框ORF片段chit1为1827bp,其中包含3个内含子,5′端非编码区长76bp,3′端非编码区240bp,编码424个氨基酸的几丁质酶前体,理论信号肽剪切位点在Gly(20)与Leu(21)之间;毕赤酵母重组细胞发酵液中几丁质酶活性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72h达到最大值482.5U/100μL,透明圈活性验证试验显示,在含1%的几丁质平板上可出现明显的透明圈,表达产物SDS-PAGE电泳检测其分子量为41.0kDa。【结论】本研究克隆到莱氏野村菌Cq菌株几丁质酶基因,其ORF成功重组到毕赤酵母中并表达出有活性的几丁质酶。基因表达产物的利用对进一步研究病原真菌染病昆虫的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重叠延伸PCR法克隆出人脂联素基因, 连接至克隆载体pGEM-T中, 转化大肠杆菌DH5a, 通过测序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后, 进一步构建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3.5K-ADPN, 通过电击法转化毕赤酵母GS115, 转化的重组酵母菌用甲醇诱导外源基因表达。经PCR、Southern blotting鉴定, 获得了重组毕赤酵母菌株; 经甲醇诱导人脂联素基因表达, Western blotting杂交鉴定证明人脂联素基因已经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结果表明重叠延伸PCR法准确方便克隆出人脂联素基因, 在30oC, 1%甲醇诱导48 h, 人脂联素基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