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CT影像特点及IL-23R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123例肺结核患者,将所选取的患者按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分为单纯肺结核组73例和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组50例。分析两组组患者临床表现、CT影像学图片、CT影像学表现、血清IL-23R的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单纯肺结核组患者出现14例低热、11例胸闷、17例消瘦、14例气短、18例痰中带血、14例颈部淋巴结肿大、23例咳嗽、21例胸痛。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组患者出现16例低热、13例胸闷、21例消瘦、19例气短、20例痰中带血、1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26例咳嗽、23例胸痛,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肺结核组CT影像学图片显示可见结节影或包块影,呈明显分叶征、短毛刺征、空泡征并发肺不张、棘状突起,边缘较清晰,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组CT影像学图片显示有分叶、毛刺,同时肺内肿物周边存在晕征、血管聚集征、卫星灶征、胸膜凹陷等表现,此外伴纵膈及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胸壁侵犯。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组CT影像中毛刺状结节、胸膜凹陷、空洞、分叶征、肿块、条索影比例均高于单纯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组患者IL-23R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相比较,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表现更为严重,CT影像学特点更为明显,患者血清中IL-23R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临床可通过CT影像学结合血清IL-23R检测,以提高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7,(4)
目的探讨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CT诊断被误诊为肺癌的32例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以及45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肺结核患者病变的形态、部位、大小、密度、增强以及边缘等征象,分析误诊原因,并比较分析肺癌患者与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结果误诊原因:(1)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存在特征性,经细菌培养未发现结核杆菌;(2)患者的病灶部位不存在特征性,发生在各个肺段;(3)患者的病灶表现为结节状肿块,属于不典型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与肺癌患者的CT影像学分析比较,肺癌的CT影像学表现为深分叶征、短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出现的概率均大于肺结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显著增强的概率大于肺结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的CT影像学表现为浅分叶征、长毛刺征以及轻度强化的出现概率大于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中,浅分叶征、长毛刺征以及轻度强化等比较多见,而深分叶征、短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较少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不同剂量扫描对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诊断价值、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案。方法:将我院从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低剂量(40 m A)以及常规剂量(120 m A)扫描和薄层重建。比较不同剂量扫描的诊断准确率、影像学表现、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参数、患者满意度。结果: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与常规剂量扫描诊断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的准确率分别为92.00%、93.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扫描及常规剂量扫描在空洞、钙化灶、实变、磨玻璃密度影及树芽征发生率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扫描及常规剂量扫描在扫描图像质量、薄层重建图像质量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扫描各项扫描辐射参数均低于常规剂量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扫描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剂量扫描的患者(P<0.05)。结论:64层螺旋CT不同剂量扫描对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及生成的图像质量相近,但低剂量扫描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扫描的安全性,使患者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周围型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了10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先行X线片检查,后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通过观察并记录X线片与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临床TNM分期的诊断效果,评价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肿块、分叶征、支气管气象征、空洞、胸膜凹陷、血管集束征,胸腔积液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片(P0.05)。根据外科病理TNM分期结果,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TNM分期诊断符合率为92.0%,X线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TNM分期诊断符合率为61.0%,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临床TNM分期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周围型肺癌各类型影像学征象具有较好的检出率,对周围型肺癌临床TNM分期诊断准确性接近病理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囊腔样肺癌的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囊腔样肺癌的一般资料和MDCT表现,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影像特征包括病灶大小、部位、形态分型、磨玻璃征、形态和边缘、瘤-肺界面、与支气管关系、囊腔内残留血管分隔、胸膜凹陷征、合并肺大泡等及其相关性。结果:28例囊腔样肺癌包括18例腺癌,3例微浸润腺癌,6例鳞癌,1例腺鳞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腺癌(60.56±8.03)和鳞癌(66.00±7.93岁)高于微浸润腺癌组(49.33±16.17岁)(F=3.449,P=0.048)。平均病灶大小腺癌(1.99±0.69 cm)和鳞癌(2.45±0.87 cm)大于微浸润腺癌(0.73±0.23 cm)(F=5.980,P=0.008)。磨玻璃征主要见于腺癌(14例,77.8%)或微浸润腺癌(3例,100.0%),与鳞癌(1例,16.7%)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鳞癌(5例)与腺癌(2例)相比更容易显示支气管截断(P=0.003)。对不同病理类型囊腔样肺癌的其他影像特征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囊腔样肺癌具有一定的典型CT影像特征,如磨玻璃征可高度提示腺癌或微浸润腺癌,鳞癌更容易出现支气管截断征象或肺门侧软组织影。对于不典型病灶,影像动态随访对确诊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错构瘤的CT、MRI征象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肺错构瘤的CT和MRI的表现,以及3例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结果:肺错构瘤病灶光滑整齐,浅分叶3例,无深分叶征和毛刺征.其中5例有不同程度的钙化,1例为"爆米花"样钙化.4例病灶内有脂肪密度.3例肺错构瘤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轻度增强(5HU-16HU).6例T2WI呈高信号中夹杂分隔样低信号.结论:钙化(典型的爆米花样钙化)、脂肪密度是其特征性表现.螺旋动态增强CT扫描和MRI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在鉴别诊断肺癌成骨性转移瘤(Osteoblastic metastases,OBMs)与骨岛(Bone island,BI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肺癌患者诊断为成骨性转移瘤36个病灶及临床诊断21例骨岛患者21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行能谱CT扫描,测量各病灶40-140 ke V区间单能量水平CT值及钙(水)基物质浓度,最后计算出能谱曲线斜率k。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各参数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OBMs的各水平单能量CT值、k值、钙(水)浓度均低于BIs,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有助于鉴别诊断肺癌成骨性转移瘤与骨岛。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联合肺癌自身抗体、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2-5、CA19-9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经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发现肺部病灶的患者86例,以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肺癌组49例、肺部良性病变组37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肺癌的低剂量螺旋CT影像学特征,检测比较各组血清肺癌自身抗体[p53、SOX区域Y相关HMG蛋白家族成员2(SOX2)、G抗原7(GAGE7)、RNA解旋酶自身抗体4-5(GBU4-5)]及CA12-5、CA19-9水平,并对比阳性表达情况,分析低剂量螺旋CT联合肺癌自身抗体、CA12-5、CA19-9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49例肺癌患者经低剂量螺旋CT检查共发现51个病灶,其中实性结节或部分实性结节30个,非实性结节21个;病灶平均直径(10.92±1.17)mm,<5 mm者9个,5~10 mm者17个,≥10 mm者25个;11个病灶伴有钙化,16个病灶有毛刺征,20个病灶有分叶征;有6例表现为空洞,空洞通常壁薄厚不均匀,呈中心性或偏心性。肺癌组血清p53、SOX2、GAGE7、GBU4-5及CA12-5、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肺部良性病变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CA12-5、CA19-9、4项肺癌自身抗体单独及联合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肺部良性病变组CA12-5、CA19-9及4项肺癌自身抗体联合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螺旋CT联合4项肺癌自身抗体、CA12-5、CA19-9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91.84%,特异度为97.30%,准确度为94.19%。结论:低剂量螺旋CT联合肺癌自身抗体、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在肺癌诊断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及其与CT征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5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收集35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HER2突变位点、CT影像学征象、一般资料等资料。分析351例患者中的HER2基因突变发生情况;单因素、多因素分析HER2突变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CT表现特征相关性。结果:351例患者中,基因突变者20例,占比为5.70 %(20/351)。单因素结果表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HER2基因突变与有家族史有关(P<0.05)。病灶边界分叶/毛刺、有坏死征、胸膜凹陷征与HER2基因突变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结果表明,有家族史、病灶边界分叶/毛刺、有坏死征、胸膜凹陷征是HER2基因突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有家族史、病灶边界分叶/毛刺、有坏死征、胸膜凹陷征与HER2基因突变有关,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3.0 c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4年8月患有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的患者100例,采用MRI、CT及病理确定病灶良恶性,同时对比影像结果,计算常规超声和CEUS的准确性。结果:MRI、CT及病理确定病灶105个,其中恶性组45例,良性组60例,超声造影技术能清晰的显示出血流灌注的情况以及动脉相、门脉相及延迟相的特点。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常规超声和CEUS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59.05%、77.78%、45.00%和95.24%、95.56%、95.00%,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超声,CEUS对患有肝硬化合并肝内局灶性小病灶的患者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1例胸部CT检查者在同一时间分别行常规剂量(200mAs)与低剂量(25mAs)扫描。评定2种剂量对肺部CT常见征象的显示能力。结果在肺部CT常见征象的显示中,除病灶内结节的显示率低剂量扫描较常规剂量低外,其余征象如:钙化、毛刺、支气管征、形态和边缘等二者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胸部低剂量扫描技术能作为健康体检或肺部疾病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直径3厘米以上周围型肺癌血流动力学的螺旋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肿瘤直径3 cm的周围型肺癌患者55例,肺部腺瘤(良性)患者10例,肺部炎性结节患者26例。分别进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记录其CT值、强化峰值(Peak enhancement,PH),绘制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计算并比较曲线最大增强线性斜率(steepes slope,SS)以及血流灌注量(blood perfusion,BP)。结果:肺部炎性结节患者的密度曲线在120 s达到最大值;肺癌患者的密度曲线至65 s达到高峰;胸腺瘤患者的密度曲线变化不明显。肺癌组PH平均值大于胸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瘤组PH平均值小于肺部炎性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SS和BP大于胸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瘤组SS和BP小于肺部炎性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反映直径3厘米以上周围型肺癌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从而有助于在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高分辨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常规CT检查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94例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CT检查,观察组则实施高分辨率CT检查。比较两组CT肿瘤征象情况(主要包括毛刺征、分叶征、棘突征、钙化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CT扫描图像质量,诊断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效能。结果:观察组各项CT肿瘤征象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T扫描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87%(46/47),高于对照组的72.34%(34/47)(P<0.05)。高分辨率CT诊断早期肺癌的灵敏度及准确度、特异度分别为96.67%(29/30)、95.74%(45/47)、94.12%(16/17),高于常规CT检查的74.19%(23/31)、74.47%(35/47)、75.00%(12/16)。结论:高分辨率CT检查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诊断价值显著高于常规CT检查,可作为临床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诊断的有效影像学手段,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数字X线摄片(DR)、CT及其联合应用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2月~2016年3月收治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数字化X线摄影和CT检查,以手术切除或病理结果为最终诊断的金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法及其联合对早期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胸部DR检出空泡征者7例(7.8%),分叶征47例(52.2%),边缘有细小毛刺征36例(40%),胸膜凹陷征9例(10%);CT见病变边缘分叶征71例(78.8%),长短毛刺征57例(63.3%),空洞征27例(30%),胸膜凹陷征32例(35.6%)。DR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81%、85.6%,而CT则为90%,87.6%,90.5%,均高于DR。DR与CT两者联合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性为98.4%,显著高于DR(85%)和CT(90%)。结论:在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中,CT的临床价值显著优于DR,而两者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明显优于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对儿童肺结核(PTB)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16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56例PTB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年龄分为A组52例(0~5岁)、B组52例(6~9岁)、C组52例(10~14岁)。三组患儿均进行低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其中A组剂量为20 MA,B组剂量为30 MA,C组剂量为40 MA,2 d后,三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剂量64排螺旋CT扫描,其中A组剂量为100 MA,B组和C组剂量均为150 MA。分别对比A组、B组、C组患儿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的扫描效果、图像优良率及辐射剂量。结果:A组、B组、C组患儿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对病灶数量、结节、空洞、胸膜粘连、钙化灶的显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C组患儿低剂量CT扫描对毛刺、磨玻璃影的显像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P0.05);A组、B组、C组患儿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扫描的图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比,A组、B组、C组患儿低剂量CT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CT剂量指数(CTDIvoI)、CT加权剂量指数(CTDIw)、放射剂量明显更低(P0.05)。结论:使用常规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对PTB儿童毛刺、磨玻璃影的显像效果较好,但是使用低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同样能够确保图像的质量,达到诊断要求,并且能够降低对患儿的辐射剂量,在考虑人体健康的前提下,建议使用低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cidence of reversed halo sign in different pulmonary diseases and the pathological correspondence of reversed halo sign.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the high resolution computer tomography scans of all the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in our department with abnormal pulmonary imaging, from 1st of January 2011 to 31st of December 2013, and all the cases with reversed halo sign on the high resolution computer tomography were collected. Clinical data such as pathological findings and confirmed diagnosis of the patients with reversed halo sign on the high resolution computer tomography scan were collect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

Of 1546 abnormal High resolution computer tomography scans 108 had a reverse halo sign present, including 108 cases were observed with reversed halo sign in the high resolution computer tomography, including 40 case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43 cases of 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 16 cases of lung cancer, 7 cases of sarcoidosis, and 1 case of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1 case of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Reversed halo sign had a higher incidence in granulomatous diseases (16.28%) compared with non-granulomatous diseases (9.97%).

Conclusions

Reversed halo sign is relatively non specific; it can be observed in different lung diseases, and different phases of diseases; reversed halo sign is more commonly found in granulomatous diseases compared with non-granulomatous diseases, and is most commonly observed in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mong the granulomatous diseases, and in 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 among the non-granulomatous diseas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肺部炎性假瘤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表现极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59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肺部炎性假瘤的患者为病例组,并于同一时期随机选取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高分辨率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各种影像学特征与肺部炎性假瘤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刀切征、桃尖征及延迟期持续强化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分叶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Spearman的秩相关分析发现,刀切征、桃尖征及延迟期持续强化与肺部炎性假瘤诊断呈正相关关系(r=0.738,0.829,0.763,均P0.05),分叶征与肺部炎性假瘤的诊断呈负相关关系(r=-0.791,P0.05)。结论:CT影像学表现中的刀切征、分叶征、桃尖征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对肺部炎性假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肺部炎性假瘤的重要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脑动脉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诊断准确性与DSA无明显差异;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动脉瘤颈结构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与手术结果基本符合.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率高,具备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