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广  练状  程泽星  魏毅玲  徐敏  钱明 《生物磁学》2013,(26):5067-5070
目的:评价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AR疗效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同期门诊及住院治疗的AR患者76例,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变异性鼻炎症状评分、变异性鼻炎体征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变异性鼻炎症状评分与体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变异性鼻炎症状评分与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变异性鼻炎症状评分与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为87.5%和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AR,其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特异性免疫不同方式给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变应原疫苗皮下免疫治疗,观察组给予变应原滴剂舌下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积分、体征积分、RQLQ评分的改善情况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年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RQLQ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患者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采用皮下免疫法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舌下免疫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症状和体征,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粉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65例,给予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治疗时间均为两年,并采取治疗前、后对照法进行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有效率为82.74%;而且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明显,安全性高,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顺尔宁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肺表面活性蛋白A、D水平的影响及近期疗效观察。方法:纳入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分成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组不伴哮喘组106例,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者组75例,健康成人组20例作为实验对照组。连续应用顺尔宁8周后,统计患者鼻部总体症状评分,以及血清SP-A、SP-D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单纯变应性鼻炎组、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组患者治疗4周后、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鼻部总体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单纯变应性鼻炎组、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组患者血清SP-A、D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单纯变应性鼻炎组、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组患者血清SP-A、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顺尔宁可影响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SP-A、SP-D水平,改善鼻部不适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质类固醇激素糠酸莫米松对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鼻腔粘液菌群(包括需氧菌和真菌)的影响,同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儿童AR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糠酸莫米松进行治疗,检测其治疗前后鼻腔粘液的菌群分布情况,同时与对照组的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经糠酸莫米松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显著减轻。细菌检出率和真菌检出率方面,对照组为90.0%和3.3%,观察组治疗前为86.7%和16.7%,治疗后为93.3%和20.0%,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及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糠酸莫米松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鼻腔粘液菌群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行HIFU治疗的AR患者41例纳入试验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月测定患者IL-2、IL-4、IL-10、IFN-γ及组胺的含量并评价其疗效。结果:与同期健康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血清IL-4、IL-10及组胺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2及IFN-γ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6月鼻痒、喷嚏、清水样鼻涕等症状明显缓解,血清IL-4、IL-10及组胺的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IL-2及IFN-γ的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可以改善AR患者的超敏免疫状态及鼻黏膜反应性,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青岛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合并哮喘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设计"青岛地区变应性鼻炎问卷调查表"。采用多阶段抽样及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青岛地区常住(5年及5年以上)居民,年龄在5-70岁,均无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疾病及精神障碍性疾病的居民。共调查人数为2052人:调查分三个阶段:问卷调查阶段、根据问卷结果筛选AR可疑对象、对AR可疑对象进行专科检查及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以确诊。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放问卷总数为2400份,有效问卷为2052份,有效率为85.5%,青岛地区5-70岁居民AR患者248例,其中20例合并支气管哮喘,AR患者合并哮喘的患病率为8.06%,其中男7.14%,女9.26%,男女AR患者合并哮喘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 P>0.05)。结论:青岛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合并哮喘的患病率为8.06%,初步了解青岛地区人群中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现状,为临床医生对其综合治疗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口服孟鲁司特和糠酸莫米松鼻喷剂联合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近期疗效,以优化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并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患儿48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MM组,24例)和糠酸莫米松组(MS组,24例)。MM组患者给予糠酸莫米松喷鼻(早晨喷鼻1次,每次2喷),孟鲁司特片口服(5mg/次,1次/天,睡前30分口服);MS组患者给予糠酸莫米松喷鼻(早晨喷鼻2次,每次2喷)。两组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鼻塞、鼻痒、流清涕、喷嚏等临床症状及鼻内镜的检查结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症状评分的改善高于1月末(P0.05);治疗3个月后,MM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MS组(P0.05)。结论:糠酸莫米松与孟鲁司特联合治疗儿童常年性变异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糠酸莫米松治疗,且不良反应少。对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儿的治疗应以序贯性和个体化治疗为原则,最大程度发挥糠酸莫米松与孟鲁司特间的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邹游  陈始明  张雷波  陶泽璋 《生物磁学》2014,(24):4672-4677
目的:评价非索非那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SCI,Pubmed,Elsevier,Cochrane图书馆,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非索非那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年限均从建库检索到2013年12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文献,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比较非索非那定组和安慰剂组鼻部症状评分、血清中白三烯浓度、生活质量评价、症状改善率和安全性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2软件。结果:共纳入9个RCT。患者口服非索非那定片30mg/d,120mg/d,180mg/d后可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可降低患者鼻部症状评分、血清中白三烯浓度;有效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总的生活质量评分(P均〈0.05)。非索非那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口服非索非那定片30mg/d,120mg/d,180mg/d后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基于非索非那定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故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更加有效的缓解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部队官兵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致病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部队官兵122例患有AR的患者(实验组)和120例同部队健康状况良好的官兵(对照组)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和可能致病因素。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危险因素,再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危险因素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患者间歇性AR52例(42.62%),持续性AR70例(57.38%);轻度鼻炎患者45例(36.89%),中重度鼻炎患者77例(64.11%);喷嚏者122例(100.00%),流涕者122例(100.00%),鼻塞者116例(95.08%),鼻痒者102例(83.61%);鼻部症状影响睡眠68例(55.74%),影响日常活动、体育和娱乐56例(45.90%),不能正常日常工作和学习10例(8.20%)。危险因素主要有本人受教育程度、家人或同室战友卫生习惯、疾病了解程度、过敏史及个人卫生习惯。结论:部队官兵AR患者中以中重度患者占多数,个人卫生习惯和过敏史为该病的两大诱因。AR可对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官兵对疾病了解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
Allergic rhinitis (AR) is characterized by Th2 polarized immune response. Allergen-specific 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 may restore a physiologic Th1 profile.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immunological effects of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SLI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 pre-seasonal SLIT course could affect IFN-gamma production. Forty-four AR patients with pollen allergy assumed pre-seasonal SLIT for 3 months. IFN-gamma-specific producing cells were assessed by cytokine ELISPOT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the beginning of SLIT.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for symptoms and medication score was also evaluated. The frequency of IFN-gamma-specific producing cell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SLIT (p<0.01), and this increas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 of both symptoms (p<0.001) and medication use (p<0.01). In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may be considered clinically relevant as SLIT treatment may induce a quick IFN- gamma response that is related to clinical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制定并优化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综合干预方案,为老年KOA提供更加规范化、可操作化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KOA患者90例,按随机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及治疗3组各30例,治疗1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口服+理疗方案治疗,外加日常医护人员的传统入院宣教。治疗2组在治疗1组的基础上增加三项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治疗3组在治疗2组的基础上再增加经过特定编排的系统宣教视频。记录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关节评分表(KSS)评分,并考察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三组VAS评分、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VAS评分、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1组治疗后比较,治疗2组、治疗3组VAS评分均较低,KSS临床评分和KSS功能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1组治疗后比较,治疗3组满意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未见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安全性良好。结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综合干预方案对于老年性KOA的治疗确实有效,中医特色疗法明显增加了疗效,统一规范、有可执行标准是其重点,系统的宣教有利于整个方案,疗效满意,且安全性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与保守治疗在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124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肱骨近端的锁定加压钢板术,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平、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水平均升高,VAS评分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水平均较高,VAS评分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保守治疗,锁定钢板对于老年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予以关节镜下修整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优良率、生活质量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Lysholm评分量表、美国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VAS、WOMAC评分均逐步降低,Lysholm评分逐步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VAS、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可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可有效缓解手术治疗后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清咽滴丸药物冰块治疗甲状腺术后咽痛的疗效,分析其对相关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期间广东省中医院甲状腺诊治中心收治的甲状腺术后咽痛患者24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三组,每组80例。对照组为药物组,给予清咽滴丸含服;实验I组为冰块组,给予25%高糖冰块含漱;实验II组为药冰组,给予自制清咽滴丸药物冰块含漱。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48 h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48 h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深睡眠质量评分以及治疗前、治疗8 h、24 h和48 h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实验II组治疗48 h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实验I组和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48 h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深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三组患者治疗8 h、24 h、48 h后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II组治疗48 h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深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实验I组与对照组(P<0.05),实验II组治疗8 h、24 h、48 h后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实验I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清咽滴丸药物冰块治疗可有效缓解甲状腺术后咽痛及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治疗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的疗效分析及对神经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100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帕利哌酮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6周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精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BDNE、神经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6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血清BDNE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6周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且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较高(P<0.05),但血清BDNE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PRS、SDSS、ADL评分对比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6周两组患者的BPRS、SDSS皆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升高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将帕利哌酮应用于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当中,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血清BDNE水平,并降低神经病性和社会功能缺陷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普瑞巴林、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1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接受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B组患者接受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分、生活质量满意指数(LSIB)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4、7、14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LSIB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治疗后4、7 d的ISI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PHN缓解疼痛和失眠的效果显著优于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其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观察玉肤解毒膏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卡培他滨化疗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合理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21年月-2022年5月湖南省肿瘤医院门诊或住院部确诊为结直肠癌行含卡培他滨方案化疗所致手足综合征患者60例。所有患者采用抛掷硬币法分为玉肤解毒膏组和尿素软膏组,各30例。玉肤解毒膏组采用玉肤解毒膏治疗;尿素软膏组采用尿素软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1 d。观察2组手足综合征分级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足皮肤反应生活质量量(HF-QoL)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玉肤解毒膏组在降低手足综合征分级及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上均优于尿素软膏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HF-QoL评分及S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玉肤解毒膏组均低于尿素软膏组(P<0.05)。结论:玉肤解毒膏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卡培他滨化疗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临床分级,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状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髁置换术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9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UKA组和TKA组,每组各47例。UKA组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TKA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K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KSS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KA组相比,UKA组VAS评分水平较低,KSS评分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KA组相比,UK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单髁置换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