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齐天伟  张超  孙学峰 《生物磁学》2011,(17):3293-3295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与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的基因差异表达,探讨ESCC与EAC发生发展的基因学基础。方法:选取8例ESCC和8例EAC组织抽提mRNA,应用cDNA芯片技术通过芯片杂交、生物信息学处理,找出两者间差异表达基因。结果:采用BioStarH-40芯片发现差异表达基因541条,差异表达基因占13.8%,其中表达增强309条(显著增强73条),表达降低232条(显著降低61条)。结论:ESCC与EAC基因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差异可能在两类肿瘤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β-catenin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ESCC及20例因ESCC手术切除的远切端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β-catenin的表达及定位,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RT-PCR检测31例新鲜ESCC及相应的远切断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β-catenin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20例因ESCC手术切除的远切端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β-catenin主要位于胞膜;在65例ESCC组织中,β-catenin的胞质积累阳性率为63.1%,胞核积累阳性率为30.8%;β-catenin的胞质/核积累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等无关。RT-PCR结果显示:在31例ESCC及相应的远切端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均检测到β-catenin mRNA的表达,与相应的远切端正常食管黏膜组织比较,癌组织中β-cateni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37),其中表达升高的21例,占67.7%,表达无明显差异的8例,占25.8%,表达降低的2例,占6.5%。结论在ESCC中存在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以及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胞质/胞核积累,并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颊粘膜癌(Buccal Mucosa Cancer,BMC)与舌癌(Tongue Cancer,TC)的基因差异表达,探讨BMC与TC发生发展的基因学基础。方法:应用cDNA芯片技术对5例BMC和5例TC组织mRNA检测,通过芯片杂交、生物信息学处理,找出两者间差异表达基因。结果:BioStarH-40芯片发现差异表达基因503条,差异表达基因占12.9%,其中表达增强274条(显著增强69条),表达降低229条(显著降低54条)。结论:MBC与TC基因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差异可能在两类肿瘤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 BANCR与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以及对于E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ESCC组织及多个细胞系中BANCR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联,用小干扰RNA(si RNA)干扰BANCR后用CCK8法检测其对ESCC细胞生长的影响,使用transwell法检测对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相对于癌旁组织,有86%(123/142)的癌组织中BANCR表达量升高,BANCR在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数量相关(P均0.05)。BANCR在本文涉及的八株ESCC细胞中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在TE10和KYSE30细胞中敲降BANCR后可明显降低细胞生长速率,并抑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P0.01)。结论:BANCR在ESCC组织和细胞中表达显著上调。并能增强ESC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有希望成为一种新的辅助ESCC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旨在寻找能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浸润、转移及术后生存率的生物因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100例ESCC和3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maspin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情况。结果在正常食管组织和ESCC组织中,masp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43.0%,差异有显著性(P<0.01);maspi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全部P<0.01);MVD计数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全部P<0.01);且maspin的表达与MVD计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 maspin的表达和MVD计数与ESCC组织的分化程度、转移和预后等均有关;maspin和MVD联合检测对ESCC的进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cinoma,ESCC)组织中Pokemon和P14ARF表达的关系及其对ESC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判定价值。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okemon和P14ARF二种蛋白在96例ESCC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ESCC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Pokemon和P14ARF的相关性,并结合随访资料观察上述蛋白表达对ESCC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未见Pokemon蛋白表达,P14AR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0.0%;在ESCC组织中Pokemon和P14AR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和30.2%。Pokemon表达与P14ARF表达呈负相关(r=-0.458,P=0.000)。Pokemon和P14ARF的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okemon表达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0.8%,显著低于阴性组(P=0.004);P14ARF表达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为41.4%,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1)。结论:Pokemon蛋白的高表达和P14ARF蛋白低表达可能与ESCC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它们对于ESCC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Sox2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ESCC组织中Sox2和β-catenin的阳性率分别为62.22%和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织的35%和40%(P0.05);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均与ESCC淋巴结转移、外膜浸润、PTNM分期有关(P0.05);Sox2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8.93%)显著低于阴性患者(70.59%)(P0.05),二者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直径及其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ESCC中Sox2和β-catenin阳性ESCC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外膜浸润,Sox2阳性患者预后较差。本研究对深入理解ESCC和寻找新的治疗新策略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0例ESCC及20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对照)中Sox2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组织整合素αv(integrinαv ITGA V)的表达,分析ITGA V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探讨ITGA V在ESCC的进展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72例ESCC组织ITGA V的表达,并同时检测33例食管炎性组织为对照。分析ITGA V表达与ESCC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SCC癌组织中ITGA V的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炎症组织(P<0.05),且表达水平与T、N和临床分期(P均<0.05)呈显著相关,而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相关性。结论:ITGA V的过度表达与ESCC的转移、进展有关,ITGA V可能会成为ESCC患者个体化治疗有效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神经丝轻链(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NEFL)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首先对食管鳞癌组织及配对的正常食管上皮中NEFL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NOB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ESCC及其相应(50例)的远端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OB1的表达。结果 ESCC中NOB1的阳性率为71%,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中的阳性率为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B1的表达与ESCC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浸润深度无关。结论 NOB1在ESCC中表达升高,可能在ES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ESCC)根治术后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8月到2020年6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食管鳞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IL-8表达水平。所有患者都给予根治手术治疗,随访患者的预后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到2021年7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5.69±2.58个月,死亡28例,死亡率为28.6 %(死亡组)。两组血清IL-8表达水平表达具有差异(P<0.05)。所有患者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这一平衡法则,表明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均具有群体代表性。IL-8基因启动子rs4073A/T的AA基因型较死亡组高,TT基因型较死亡组低,两组A、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对比有差异(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IL-8基因启动子rs4073A/T的AA基因型、A等位基因、血清IL-8表达水平与预后死亡率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8基因启动子rs4073A/T的AA基因型、A等位基因、血清IL-8表达水平为导致患者随访死亡的主要因素(OR=2.051,3.094,P<0.05)。结论: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依然存在一定的死亡率,患者死亡与血清IL-8基因多态性存在相关性,同时多伴随有IL-8的高表达。IL-8基因启动子rs4073A/T的AA基因型、A等位基因、血清IL-8表达水平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多个基因参与改变的过程,本文对近年来研究热点的遗传易感基因p53基因、FHIT基因、p16基因、错配修复基因、PLCE1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了简要阐述,以期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基因治疗寻找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Polo-like kinase and survivin are esophageal tumor-specific promoter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or developing successful cancer gene therapy strategies, tumor-specific gene delivery is essential. In this study, we used esophageal cancer (EC) cells 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esophageal tumor-specific gene promoters. Four genes (polo-like kinase-1/PLK, survivin/BIRC5, karyopherin alpha 2/KPNA2, and 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 protein 1/PTTG1) were identified by a microarray analysis as highly expressed in EC cell lines vs. five normal organ tissues (liver, lung, kidney, brain, and heart). By quantitative RT-PCR, the averag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se four genes in 20 primary ECs were 2.7-fold (PLK), 6.1-fold (survivin), 2.6-fold (KPNA2), and 2.4-fold (PTTG1) higher than that of each gene in 24 different normal organs. By dual luciferase assay, the promoter activity of PLK and survivin in EC cell lines was 18.9-fold and 28.5-fold higher, respectively, than in normal lung and renal cells. The promoters of PLK and survivin could be useful tools for developing EC-specific gene therapy vector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健康者基因表达谱差异,筛选出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基因。方法:采用Trizol法提取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8例健康对照者结肠粘膜组织总RNA并纯化,逆转录合成c DNA,利用荧光染料Cy3标记aa UTP,转录合成标记的c RNA,并与Agilent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荧光信号图像,对芯片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倍数差异和t检验计算筛选出相关差异表达基因,采用DAVID在线分析系统进行基因的功能注释和关联分析,明确差异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并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筛查出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粘膜组织差异表达基因4132个,其中上调基因2004个,下调基因2128个。选取6条差异表达基因进行PCR验证,结果有3条基因表达上调,3条基因表达下调,表达趋势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分析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有助于我们探索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FOXP3在食管癌中表达规律。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48例,选取所有患者肿瘤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FOXP3在食管癌细胞系Eca-109、正常食管黏膜细胞系Eca-109、人食管癌组织、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表达,FOXP3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上的表达。结果:FOXP3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85.42%)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14.58%),P0.05。FOXP3在正常细胞系表达为阴性,在食管癌细胞系Eca-109中的表达阳性,FOXP3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表达阴性,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阳性。在食管癌组织中,FOXP3阳性表达率和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联(P0.05),和T分期、TNM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存在关联(P0.05)。结论:食管癌细胞能够表达FOXP3,且其表达水平和食管癌的进展关系密切,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食管癌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膨式食管金属加膜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和气管食管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对63例恶性食管狭窄和气管食管瘘患者实施食管支架置入,男45例,女28例;年龄45~81岁,平均69.3岁。支架为MTN型形状记忆钛镍合金食管加膜支架(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支架植入均在DSA监视下操作完成。结果:63例均一次性放置成功,即刻口服造影通过顺利剂。结论:自膨式食管金属加膜支架是治疗恶性食管狭窄和气管食管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分析食管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机制。方法:收集57例食管鳞癌石蜡包埋样本,进行过碘酸雪夫氏(PAS)及CD34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结合HE染色,观察食管鳞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发生情况。对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生存比较和Cox风险模型分析。通过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三维培养建立,观察RNAi沉默VE-cadherin对食管鳞癌Eca109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影响。结果:食管鳞癌中VM表达的阳性率为54.3%,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VM在病理分型为低分化食管鳞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8.9%,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III-Ⅳ期食管鳞癌患者VM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食管鳞癌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者VM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鳞癌VM的发生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有VM组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短于无VM组(P0.05);Cox分析显示VM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F=0.67)。三维培养结果显示Eca-109细胞在基质胶上形成典型的血管网状样结构,VE-cadherin-siRNA可有效抑制VE-cadherin在Eca109的表达,抑制体外培养的Eca109细胞VM的形成。结论:血管生成拟态是食管鳞癌一种独特的血液供应模式,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转移密切相关,是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