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小鼠、家兔观察了rBS-WS疫苗免疫的部分方案的效果。rBS与WC单独使用的免疫效果不如组合使用的效果好;小鼠或家兔的免疫间隔作适当缩短对免疫保护影响不大;小鼠一次大剂量口服疫苗后亦可获得良好保护。家兔肌肉注射免疫条件下rBS-WC与吸附霍乱类毒素菌苗(上海苗)及吸附霍乱菌苗(武汉苗)进行比较,武汉苗无抗CT反应,对CT攻击无保护,对Eltor(小川)攻击保护效果较差,上海苗则抗CT反应较低。家兔口服rBS-WC半年后,抗CT及杀弧菌抗体维持较高水平,显示其动物免疫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可预防霍乱的可食性番茄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rangenicResearch 2 0 0 2年 1 0月 1 1卷 5期 4 47~ 4 5 4页报道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 (Vibriocholerae)引起的烈性传染病。霍乱弧菌所分泌的毒素可导致严重腹泻。霍乱毒素由 1个A单位和 5个B单位组成。五聚B部分是有效的免疫辅剂。目前正在研制霍乱疫苗。已研制成功了由霍乱毒素亚单位B(CTB)与灭活的霍乱弧菌细胞混合而成的口服疫苗 ,可预防霍乱 (Sanchez等 ,1 993)。但由于CTB的造价太高 ,故不适于发展中国家生产疫苗使用。为此 ,近年来已开始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用于防治疾病的蛋白 (例如Fischer等 ,2 0 0 0 )。由于将抗原表达…  相似文献   

3.
重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副反应和抗体应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儿童的副反应和抗体应答。按0、1、6月免疫程序,分别应用2批重组汉逊酵母疫苗和2批重组酿酒酵母疫苗,免疫221名6至12岁儿童,其中汉逊酵母疫苗1批(A)接种102人,另一批(B)接种26人,重组酿酒酵母疫苗1批(C)和另1批(D)分别接种74和19人。观察每次接种后的副反应和全程免疫一月后(T7)的抗体应答。儿童接种汉逊酵母疫苗后副反应发生率低,有个别出现发热反应,但均低于37.8℃,且为一过性。T7时4组儿童抗HBs血清阳转率均在96%以上,GMT范围在229.98~338.83IU/L之间。免疫A批疫苗儿童组抗体滴度(GMT)显著高于免疫C批疫苗组(270.33、229.98IU/L;P<0.05)。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免疫儿童抗体应答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4.
正背景:口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OPV)诱发的肠道免疫并不完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而OPV也可以通过接种免疫的儿童进行传播。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IPV)不引起肠道黏膜的免疫应答,但可以提高儿童通过之前接种OPV诱发的黏膜免疫的保护力。我们旨在评估IPV对于已接种  相似文献   

5.
O1/O139霍乱口服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本文通过2种不同途径免疫动物,检测血清抗菌抗体和肠道分泌性IgA抗体以及保护力试验,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家兔肠袢试验和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试验检测免疫后抗血清的被动保护作用。试验提示:在霍乱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中,除粘膜免疫可能占主导作用外,血清抗菌抗体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霍乱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霍乱作为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是危害人群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霍乱病例的报道仍为每年14~59万例,研制一种安全、高效、经济的霍乱疫苗便成了预防和控制霍乱流行和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国内、外学者对霍乱疫苗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展了120年,获得了多株疫苗候选株,其中rBS/WC疫苗和CVD103-HgR疫苗已证明是安全的,而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可对霍乱提供较好和较持久的防御作用,但对2岁以下幼儿保护作用较小,还不适用于国家的婴儿免疫计划,故主要用于旅游者.  相似文献   

7.
正兰州羊源轮状病毒(LLR)疫苗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第2支轮状病毒疫苗,2000年以来一直用于国内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RV-GE)的预防。评估LLR疫苗覆盖率与儿童RV-GE发病的关系:采用现况和生态学研究,分析广州市2007年5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期间可能免疫的人群(2月龄至3岁)和非免疫对象人群(4岁及以上)的  相似文献   

8.
&#  &#  &#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6):1142-1149
为制备并评价鲁氏耶尔森氏菌口服微球疫苗的免疫效果,实验采用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海藻酸钠为疫苗载体,鲁氏耶尔森氏菌灭活疫苗为抗原,制备鲁氏耶尔森氏菌口服疫苗。以拌料口服方式进行免疫,通过血清非特异免疫指标、抗体效价、免疫保护率等综合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鲁氏耶尔森氏菌口服微球疫苗成球性好,粒径均匀,粒径(8.761.73) m,跨距0.47,包封效率94.51%,具备良好的抗酸性、肠溶性及高安全性的特点。将疫苗免疫斑点叉尾,能显著提高斑点叉尾血清中溶菌酶活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T-SOD)以及补体替代途径活性(ACH50);血清凝集效价于第5周达到峰值为1:8,至免疫后第8周仍能检测到特异性抗体;口服鲁氏耶尔森氏菌微球疫苗的斑点叉尾获得的抗鲁氏耶尔森氏菌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5.52%。综上所述,实验制备的鲁氏耶尔森氏菌口服微球疫苗能够对鲁氏耶尔森氏菌病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兰州羊源轮状病毒(LLR)疫苗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第2支轮状病毒疫苗,2000年以来一直用于国内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RV-GE)的预防。评估LLR疫苗覆盖率与儿童RV-GE发病的关系。采用现况和生态学研究,分析广州市2007年5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期间可能免疫的人群(2月龄至3岁)和非免疫对象人群(4岁及以上)的  相似文献   

10.
细胞免疫应答, 尤其是CD3+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 在控制病毒感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鼻咽癌(nasopharyngenl carcinoma, NPC)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 在鼻咽癌疫苗的研究中, 人们将研究重点放在增强特异性抗病毒CTL应答上. 本研究单独或联合使用表达EB病毒潜伏膜蛋白抗原2(epstein-barr virus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2, EBV-LMP2)的DNA疫苗、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疫苗、非复制5型腺病毒疫苗(Ad5), 分别于0, 2, 4周肌肉注射免疫4~6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 IFN-γ 免疫斑点法检测EBV-LMP2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水平. 疫苗诱导的特异性细胞应答水平与疫苗的免疫策略有关. 其中, 使用3种载体疫苗联合免疫的效果最好, 其次则是先使用DNA疫苗免疫两次, 再用腺病毒疫苗加强免疫一次的联合免疫方法. DNA疫苗和AAV疫苗单独免疫能够诱导出特异性的CTL, 但与联合免疫相比诱导的应答水平很低. 结果表明, 使用DNA, AAV和腺病毒载体疫苗联合免疫, 能够更好地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为鼻咽癌的防治提供了很好的疫苗策略.  相似文献   

11.
研制能同时诱导有效黏膜免疫和系统免疫的疫苗是预防黏膜感染病原体的理想目标。消化道具有许多产生黏膜免疫的位点,包括口腔、胃和小肠等。理想的口服病毒疫苗不仅能诱导较好的局部及远端黏膜免疫,也能产生较好的系统免疫,而且还因为具有无痛接种、可自行服用等优势而备受关注。由于人消化道环境及黏膜免疫的复杂性,目前成功上市的人口服病毒疫苗仅限于3种减毒活疫苗。本文将从消化道黏膜免疫的特点、当前口服病毒疫苗种类及研究现状、口服病毒疫苗所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综述,期望对我国人口服病毒疫苗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疫苗新协议     
Amvax Inc.(Beltsville,MD)是北美疫苗公司的子公司.Statens Seruminstitut(SSI)则是丹麦的国有公司,位于哥本哈根.二者正在建立密切的业务联系.他们已就其儿童疫苗签订了几项协议.其中一项协议促使两公司采用Amvax的百日咳疫苗和SSI的白喉、破伤风和脊髓灰质炎疫苗,共同开发DTP-脊髓灰质炎疫苗.该疫苗的目的在于使儿童对四种疾病产生免疫.SSI拥有一种DT-脊髓灰质炎疫苗,目前日常应用于丹麦;Amvax的DTP疫苗目前则还在美国进行三期试验.附加的协议则授权两公司相互获取某些疫苗产品.  相似文献   

13.
<正>儿童和婴幼儿接种口服肠道疾病疫苗后,免疫应答情况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接种疫苗前曾接触(感染)过相关微生物、母乳喂养等。本项研究旨在通过不同临床样本,确定最佳时间点,评估口服肠道疫苗的免疫应答状况。应答状况的确定,是通过检测接种后不同天数的抗体分泌细胞(ASC)应答和  相似文献   

14.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口服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免疫预防某些疾病是人类将人体本身的免疫功能进行外延扩展的一种尝试,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这种尝试仍在继续,以期能研制出更有效、更便利、更便宜的疫苗。所谓植物性口服疫苗就是运用转基因技术,如通过农杆菌,将抗原基因(如霍乱毒素蛋白基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等等)导人植物细胞,从而得到带有抗原基因的植物。人类(也可以推广到动物身上)生吃这些植物就可以达到免疫。从转基因植物的角度来看,植物性口服疫苗不过是转基因植物的一种手段,但在免疫学上则是一次革命。在这之前,疫苗的生产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  相似文献   

15.
CpG对乙型肝炎基因重组(CHO细胞)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PN)作为佐剂对乙型肝炎基因重组(CHO细胞)疫苗(简称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以乙肝疫苗加Al(OH)3、疫苗加CpG和疫苗加Al(OH)3与CpG3三种配伍方式,通过腹腔、皮下或肌内3种不同途径免疫Balb/c小鼠,观察不同免疫途径和不同配伍的免疫效果.同时又将疫苗与CpG混合后在4℃存放6个月再免疫小鼠,观察CpG的稳定性.结果表明:①3种免疫途径中以肌内注射效果最好,这在使用CpG的实验组尤为明显,在该组肌内免疫的ED50比腹腔的低了10倍,而诱发的抗体滴度提高了3倍;②疫苗与CpG、Al(OH)3联合使用的免疫效果最好,在肌内免疫时联合使用的免疫效果比疫苗+Al(OH)3提高4倍,比疫苗+CpG提高7倍;③疫苗+Al(OH)3免疫时,表现为IgG1抗体亚型占优势,而再加入CpG后则IgG1和IgG2a均升高,以IgG2a最显著;④疫苗与CpG混合后4℃保存半年,不影响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国产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免疫原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柳州市709名3~59月龄婴幼儿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兰州所(或巴斯德)Hib疫苗,2年内在不同时段采集血清样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Hib-PRP抗体滴度。结果:基础免疫后血清Hib-PRP抗体含量平均水平为18.043μg/ml,抗体阳转率为97.19%,1年后血清Hib-PRP抗体含量为7.575μg/ml,抗体阳转率为93.75%。加强免疫后血清Hib-PRP抗体含量为130.330μg/ml,抗体阳转率为100.00%,加强免疫1年后血清Hib-PRP抗体含量为51.723μg/ml,抗体阳转率为100.00%。基础免疫后接种巴斯德Hib疫苗组血清Hib抗体含量高于接种兰州所Hib疫苗组,抗体阳转率则没有差别;免后1年,接种兰州所Hib疫苗儿童体内Hib抗体含量平均水平高于接种法国巴斯德Hib疫苗儿童;其余各时段两组儿童血清Hib-PRP抗体含量及抗体阳转率均无差别。结论:兰州所Hib疫苗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Toll样受体拮抗物Poly I:C协同细胞因子IL-15作为免疫佐剂,通过滴鼻方式免疫ICR小鼠,对卵透明带3(murine zona pellucida,m ZP3)基因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Poly I:C和IL-15单独或协同与用壳聚糖(chitosan,Chi)包裹的m ZP3基因疫苗滴鼻免疫ICR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m ZP3抗体和生殖道黏液、肺洗液中s Ig A的水平,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小鼠的平均窝仔数和生育率检测抗生育情况,组织学观察小鼠的卵巢病理切片。结果:Poly I:C协同IL-15共同免疫组能够显著提高免疫后小鼠抗m ZP3抗体的水平,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平均窝仔数和生育率显著降低,小鼠的卵巢发育异常。结论:Poly I:C协同IL-15能够增强m ZP3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鼠生育率。  相似文献   

18.
DNA疫苗佐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疫苗在免疫应答中能诱导机体产生持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然而DNA疫苗刺激机体免疫应答能力往往比常规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弱。最近研究表明:使用DNA疫苗佐剂如细胞因子、CpGODN、补体C3d等有助于提高DNA疫苗的免疫效价。就DNA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用免疫不育疫苗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成为动物种群数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措施,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口服饵料发送系统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口服疫苗容易产生耐受,且生物利用度低,利用多聚物包裹口服疫苗是一种打破口服耐受.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新途径。本文以纳米乳剂作为草原兔尾鼠卵透明带3(Lugurus zone pellucida 3,LZP3)DNA疫苗的发送载体,探讨通过口服途径增强小鼠的免疫效果和抗生育率。用纳米乳剂包裹lzp3 DNA疫苗后,采用强阴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纳米乳剂的包封率.将制备好的质粒纳米乳剂lzp3 DNA疫苗通过口服饵料免疫小鼠,检测到免疫后小鼠的体内产生了特异性的抗LZP3的IgG和IgA。对免疫后小鼠进行抗生育实验,分析生育后免疫小鼠的卵巢病理切片。研究结果表明,用质粒纳米乳剂如p3DNA疫苗通过口服途径免疫.在小鼠的血清和粘液中检测到了特异性的抗LZP3的IgG和IgA,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抗生育作用.表明纳米乳剂作为口服不育疫苗的发送载体是可行的,为草原兔尾鼠鼠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HIV-1复制型DNA疫苗和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疫苗(rNTV-C)进行单独免疫和联合免疫的研究(2种疫苗分别包含HIV-1 B’/C亚型的gp160、gag-pol、rev-tat-nef等6种基因),以了解这2种新型HIV疫苗单独免疫及联合免疫的效果,并为临床免疫方案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HIV-1 DNA疫苗和rNTV-C疫苗免疫BALB/c小鼠,设计rNTV-C单独免疫组、DNA单独免疫组,以及DNA初免、rNTV-C加强的联合免疫组,并设计不同免疫途径和不同剂量的各种组合。用IFN-γELISPOT检测各组的细胞免疫效果,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各组细胞免疫效果的差异。结果:DNA疫苗和rNTV-C疫苗单独免疫时,二者都能诱发针对各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联合免疫能够诱发比DNA或rNTV-C单独免疫都强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统计分析显示,2种疫苗采用肌肉注射途径的免疫效果显著高于皮内注射,1μg和5μg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而1×108 PFU的rNTV-C比2×107PFU的免疫效果要强。结论:联合免疫策略能够显著增强HIV-1疫苗各抗原的免疫原性,通过对2种HIV-1疫苗单独免疫及二者联合免疫的细胞免疫反应的分析比较,确定了较好的免疫方案,为疫苗临床前免疫效果评价和临床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