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学通报》2010,(11):56-56
代谢综合征是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近20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日渐西化,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迅速上升。我国目前有超过有15.1%(约7.1亿)成年人患有代谢综合征。因此,发现和建立经济有效的控制代谢综合征的方法是控制这类疾病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环境和遗传因素与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人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十年来我国居民经历了快速的营养转型,与不健康的膳食和生活方式相关的"致肥环境",以及遗传倾向是导致我国慢性代谢性疾病如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快速流行的主要推手。然而,我国目前非常缺乏针对导致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主要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而开展的系统研究。在过去若干年中,通过开展基于社区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本课题组发现了多个与代谢性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环境因素和生物标记物。与此同时,通过对代谢综合征或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营养干预,发现添加亚麻子或其衍生物木酚素、核桃,以及用糙米替代白米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代谢综合征或血糖控制。总之,所有努力旨在增进对导致中国人代谢性疾病高易感性相关的病因和机制的理解,同时也希望为疾病的预测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代谢疾病的发病率将会明显增加,甚至出现某些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已出现的局面: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但健康水平却因此类疾病增加而下降. 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达11.6%, 2013年为10.7%,由此推测我国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14亿,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营养与生活方式的迅速变迁,近年来我国居民肥胖、2型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患病率激增,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最主要的威胁。有研究显示:与白种人相比,亚洲人具有较高的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这可能与"代谢性肥胖"表型和遭遇营养转型中的"致肥胖环境"有关。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此类慢性代谢性疾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开展,目前已发现了20多个肥胖和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不仅揭示了不同种族人群在基因结构和效应值方面存在着差异,但同时也发现遗传方面的差异仍无法完全解释东西方人在发病风险方面的不同。膳食、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仍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后时代,国际上的研究将更加强调基因—基因、基因—环境、基因—表型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代谢性疾病的影响和相关的机制。事实上,有研究表明,各种基因多态性、炎性因子和脂肪细胞因子等都可能成为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而通过改变膳食和生活方式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和控制慢性代谢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然而,我国尤为缺乏在大规模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中对导致慢性代谢性疾病流行的主要遗传和环境因素,以及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对健康的影响方面的系统的研究。而这类研究将为建立适用于中国人群遗传和表型特征的早期诊断生物标记物和有效预防干预策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居全球首位。目前除药物治疗方案外,运动疗法受到普遍关注。2007年美国运动医学会推出"运动是良医(Exercise is medicine)"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手段,预防和治疗包括糖尿病在内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应用中,运动也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适度运动对改善机体物质代谢尤其是糖脂代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可充分调动机体对运动的良好生理适应,改善胰岛素抵抗,防治糖尿病。主要介绍了运动在防治糖尿病应用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为糖尿病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非编码RNA是指不具备蛋白质编码能力的RNA,包括转运RNA、核糖体RNA、小核仁RNA(small nucleolar RNA, snoRNA)以及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等.非编码RNA广泛参与生命活动中重要的生物功能,如生物个体的发育与分化、生殖、细胞凋亡和细胞重编程等,并且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等疾病已成为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一些罕见病,例如小胖威利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 PWS)也随着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大逐渐影响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随着对这些慢性疾病及罕见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研究,我国科学家发现非编码RNA与这些疾病密切相关.非编码RNA参与调控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感染免疫性疾病和PWS等疾病过程.本文对我国学者在非编码RNA领域的贡献进行综述,详细阐述了非编码RNA的加工形成和功能研究等主要进展,并对探究这些非编码RNA与PWS、心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和感染免疫性疾病等发生发展中的重要调控作用,以及我国科学家对该领域的贡献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黄恒洁 《蛇志》2004,16(3):70-72
糖尿病是以血糖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目前尚不能根治、需终身治疗的疾病.因糖尿病是慢性终身疾病,大多数患者要院外治疗.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年龄增大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它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肠道菌群作为进入人体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肠道微生物的菌群变化影响宿主能量物质的吸收,调节肠道的分泌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营养、代谢、疾病等各方面与我们生命活动相关。肠道菌群已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影响宿主的免疫,在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及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属于多基因所致的代谢综合征,遗传模式复杂多样,至今仍所知甚少。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是我们深入了解代谢病病因、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必要工具,并且可以用来研究验证新的治疗药物。近年来,已经获得了大量的遗传工程动物模型,包括转基因、基因敲除模型等遗传工程动物,对于代谢性疾病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应用较多的糖尿病及肥胖相关的遗传工程小鼠模型遗传特征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急剧上升,特别是在我国形势尤其严峻。以往研究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的菌群结构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差别。益生菌疗法由于具有低成本、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特点,在疾病预防和重塑肠道微生态健康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逐渐成为糖尿病防治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血糖调控益生菌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进展,为血糖调控益生菌制剂及相关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心脑大血管疾病和肾功能不全等也已成为非肿瘤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居民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肥胖和超重人群的明显增加和老龄化等多种因素是导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近20年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全球糖尿病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有4.25亿成人(20~79岁)糖尿病患者,而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高达1.14亿,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4以上,而且这一数据仍在继续增长.糖尿病的流行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期专辑汇集了我国目前在糖尿病临床与基础研究领域的来自于16家医院的18位专家及其团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丁酸菌是一种专性厌氧芽胞杆菌,是以丁酸为主要代谢产物的益生菌,可定植于人体肠道,在某种程度上与乳酸菌有协同作用,可抑制人肠道内有害菌的生长、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肠道功能等。本研究主要对丁酸菌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尤其是对丁酸菌与老年人肠道功能的相关性进行阐述,并展望丁酸菌对老年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风湿性疾病及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研究未来。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疾病。目前,对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几十年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密切相关。益生菌及其补充剂预防2型糖尿病,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追求的逐渐提高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其价值受到许多微生物学家、营养学家、免疫学家高度重视。本研究综述了益生菌对2型糖尿病的潜在作用机制和研究方法进展,以期对以后精准医疗模式下防治2型糖尿病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为长期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其防治应愈加重视。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作为身体的一部分,直接或间接参与了疾病的发展。本研究综述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与肠道菌群关系及发病机制,为早期监测和预防糖尿病进展为并发症期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肥胖可诱发一系列慢性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血脂障碍、高血压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这些疾病构成了当今世界人类健康的极大威胁.胰岛素抵抗是这些疾病的共有特征.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慢性低度系统炎性密切相关,涉及多条炎性信号通路的激活和胰岛素信号转导的缺陷.本文综述了肥胖、炎性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肥胖诱发胰岛素抵抗的炎性机制,以期为肥胖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家睿 《生命科学》2006,18(5):411-413
1糖尿病的特征及其危害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与胰岛素产生和作用异常相关、以高血糖症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以胰岛素绝对缺乏为主的1型糖尿病及以胰岛素相对缺乏和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目前,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7.
衰老是一个古老神秘的科学问题,长生不老是人们从古至今的梦想和追求.在人们为温饱而奋斗的时代,对大多数人来说衰老还算不上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追求和享受着各种优越生活与娱乐的同时,健康也成为当下重要的社会问题和人们追求、关注的生活目标.很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代谢性疾病等,均与衰老过程密切相关,衰老是导致这些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衰老以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身性代谢疾病,常发生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和细胞代谢的紊乱,导致缺血、缺氧和组织水肿,进而引起血管和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常常是糖尿病病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表型改变是糖尿病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显著特征,而线粒体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探讨糖尿病血管平滑肌细胞与线粒体的关系及机制为糖尿病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基础研究向临床试用药物研究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IRE1α介导的信号通路是未折叠蛋白反应中最为保守的通路,与动脉粥样硬化、肝功能疾病、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本文就IRE1α在上述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简单综述,进一步探究了IRE1α与代谢性疾病的相互作用机制的重要性,为疾病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代谢性疾病,而胰岛素抵抗作为2型糖尿病显著特征和发病机制的基本环节之一,贯穿于 疾病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传统中药在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难完全阐明,因此,明确其中 活性单体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十分重要,并能为此类中药的现代化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分类综述主要中药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胰岛 素抵抗的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