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烤烟糖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烤烟(Nicotiana tabacum)主产省份2005年B2F(上部二级桔黄色烤烟)、C3F(中部三级桔黄色烤烟)和X2F(下部二级桔黄色烤烟)3个等级烤烟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国烤烟主产省份烤烟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等级烤烟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空间相关性表现为近似相关,东西方向上,均呈现由西向东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南北方向上,水溶性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趋势不明显,糖碱比各等级趋势各异。  相似文献   

2.
近十几年来,新型功能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生产规模有了大幅增加,而且越来越多具有特殊营养与保健功效的新型功能糖被开发出来。目前,微生物与酶技术的突破是开发新型功能糖的关键,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手段的使用,大大加快了新产品的开发速度,改善了功能糖产品的应用性能,引领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本文介绍微生物酶与技术在氨基葡萄糖、海藻糖、L-阿拉伯糖、低聚半乳糖及异麦芽酮糖等新型功能糖开发中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3.
聚糖多以蛋白质和脂配基形式存在,在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细胞识别和蛋白质折叠等生物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是继核酸和蛋白质之后被发现的第三类生物信息分子.但聚糖结构复杂,并存在大量异构体,无法象DNA一样进行合成和测序.根据聚糖分子能够与凝集素或糖结合蛋白特异性结合,提出并发展了糖微阵列技术.此技术在聚糖结构与功能研究中已显示出优越性.通过对糖微阵列构建方式及检测方法的探讨,对近些年来糖微阵列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功能糖对营养代谢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家禽生长性能及植物的抗逆和抗旱等均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并在上述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糖链制备技术的日渐完善,针对生命健康的系列功能糖产品不断被推出,功能糖开发在生命健康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功能糖研究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状况,重点论述了功能糖在健康领域的主要产品、研发动向及科技创新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前,小分子药物研究已经进入平台期,而大分子生物药物迅速发展起来。糖药物作为生物药中尤为重要的一类,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预防和治疗。然而无论骨架糖链还是修饰性糖链,都具有结构复杂且微不均一性的特点,这对现代分析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软电离技术、多级质谱技术的发展以及分辨率和灵敏度的提高,质谱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糖类药物的分析和表征。对糖药物、质谱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以多糖药物和糖缀合物类药物为例阐述了质谱在糖药物结构表征方面的技术进展,此外还就质谱在糖药物新药及仿制药物研发和注册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的糖基化是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在生物体内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糖蛋白质的量和(或)糖基化程度的改变以及糖链结构的改变等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定量糖蛋白质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热点。然而由于糖基化蛋白质所具有的独特特征,其定量面临严峻的挑战。糖蛋白质组学定量方法和技术的发展将为更好地研究糖基化蛋白质生物学功能起到重要作用。综述了基于生物质谱的糖蛋白质组定量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及其优缺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糖组学是研究糖链组成及其功能的一门新学科,近年来备受关注.目前糖组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阻碍糖组学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糖链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和研究技术的限制.微阵列技术作为一种快速、高效、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分析技术,已经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其应用于糖组学研究必将推动糖组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糖生物工程     
<正>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由张树政院士主编,各章节编写者均是国内糖生物学和糖生物工程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全书立足于糖生物学和糖生物工程发展实际,介绍糖生物工程各领域现状、趋势、需求、技术和应用前景。全书共分九章,分别从糖生物学与糖工程基础、糖生物工程平台技术、糖基化与糖药物、功能寡糖及其在食品保健中的应用、植物糖生物学与糖链植物疫苗、糖生物工程与健康养殖、糖  相似文献   

9.
木酮糖是生物体内的代谢中间产物,是多种稀有糖合成的前体物质,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在膳食、保健、医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从最基本有机原料之一的甲醛出发,利用生物酶法催化甲醛合成木酮糖。通过来源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的苯甲酸脱羧酶(Benzoylformate decarboxylase)突变体BFD-M3催化甲醛聚合生成羟基乙醛和1,3-二羟基丙酮(DHA)。通过来源于大肠杆菌的转醛醇酶(Transaldolase)突变体Tal B-F178Y进一步催化羟基乙醛和DHA聚合生成木酮糖,最终实现甲醛到木酮糖的酶法转化,转化率为0.4%。此外,经过优化甲醛底物浓度,木酮糖转化率达到4.6%,比优化前提高了11.5倍。为了进一步提高木酮糖的转化率,采用Scaffold多酶组装技术固定BFD-M3、Tal B-F178Y蛋白,使木酮糖转化率达到14.02%,较未用Scaffold技术前提高3倍,为生物法合成稀有糖提供了一种新方案。  相似文献   

10.
糖芯片是生物芯片的一种,是继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等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很有前景的生物检测技术。随着糖生物学和糖组学的研究进展,糖芯片正逐步发展为该领域的新型研究手段。介绍了糖芯片技术及其制作方法,高通量分析平台以及糖芯片在生物学研究和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同时也对糖芯片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脑缺血缺氧会引起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表达变化。为了探究lncRNA BDNF-AS在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条件下的表达、定位及互作蛋白质,将SH-SY5Y细胞缺氧缺糖8 h、复氧复糖24 h,构建氧糖剥夺/复氧复糖细胞模型;采用CCK-8 (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qRT-PCR检测核质中lncRNA BDNF-AS表达水平;利用pull-down和质谱技术对lncRNA BDNF-AS互作蛋白质进行鉴定;利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互作蛋白质的功能及参与的通路;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结果显示: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条件下, lncRNA BDNF-AS表达量显著升高,且胞质表达量显著高于胞核;氧糖剥夺/复氧复糖组有120种蛋白质可能与lncRNA BDNF-AS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lncRNA-BDN...  相似文献   

12.
糖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又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主要是研究糖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糖是一类比核酸、蛋白质更加独特的生物分子,它们不仅是生物体储存能量和释放能量的主要物质,更是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分子,并且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细胞间的识别作用、炎症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等.在结构上,糖类物质更为复杂,具有宏观不均一性(蛋白质上有多个糖基化位点)和微观不均一性(同一结合位点上可以连接不同的多糖),所以糖链的结构解析一直是糖组学研究的难题.相较于传统的分析方法,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度、高通量等优势,被认为是在糖链结构解析过程中重要的分析方法.本文综述了质谱、多级质谱、液相色谱-质谱、毛细管电泳-质谱等方法在糖组学中糖链结构解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不同糖源及糖水平对大菱鲆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34双因素实验设计, 以初始质量为(8.060.08) g的大菱鲆幼鱼(Scophthalmus maximus L.)为对象, 研究在饲料中添加3种糖源(葡萄糖、蔗糖和糊精)及4个水平(0、5%、15%、28%)对大菱鲆肝脏糖酵解关键酶己糖激酶(HK)、葡萄糖激酶(G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和糖异生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1, 6-二磷酸果糖酶(FB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饲料糖添加量从0升高到15%时, 大菱鲆的糖酵解酶GK和PK活性随饲料葡萄糖或糊精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当饲料中葡萄糖或糊精含量为28%时, GK和PK活性有下降的趋势。3种糖源的4个添加水平对HK和PFK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 0.05)。添加不同水平的葡萄糖对大菱鲆糖异生途径的PEPCK活性无显著影响(P 0.05), 但在饲料中葡萄糖添加量为5%时显著促进了FBPase活性(P 0.05), 当葡萄糖添加量升高为15%或28%时, FBPase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0.05)。糊精作为饲料糖源时抑制了大菱鲆肝脏FBPase和PEPCK的活性, 而添加不同水平的蔗糖对FBPase和PEPCK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 0.05)。总的来说, 从大菱鲆幼鱼肝脏糖代谢角度而言, 在饲料中添加15%的葡萄糖或糊精时, 可以有效促进大菱鲆肝脏糖酵解能力; 较添加葡萄糖, 糊精在促进大菱鲆肝脏糖酵解的同时对糖异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蔗糖作为饲料糖源时, 仅在添加量为28%时显著促进糖酵解酶GK活性, 糖酵解其他酶活性以及糖异生酶活性均不受蔗糖水平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制取硫酸化菊糖,以硫酸钡比浊法测定硫酸基取代度(DS)、红外光谱测定含硫基团的特征吸收峰、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判断硫酸根取代位置等方法,比较了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和吡啶(Py)三种溶剂,氯磺酸(CA)和三氧化硫(SO3)两种硫酸化试剂对菊糖硫酸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吡啶为溶剂、氯磺酸为硫酸化试剂的方法(CA-Py)与SO3-Py、CA-DMF三种硫酸化方法均获得了硫酸化菊糖,产品均显示不对称S=O键伸缩振动(约1255 cm-1)和对称的C-O-S键伸缩振动(约810 cm-1)特征吸收峰;三种方法的DS分别为:1.24,0.89,1.83;三种产品的13C NMR基本相同,均表明硫酸根连接在C3、C5、C6上.DMSO不适宜用作硫酸化溶剂.三种硫酸化方法是成功的,但以SO3-Py法操作简便,最适于菊糖硫酸化.  相似文献   

15.
糖类抗原125(CA125)被认为是卵巢癌诊断的"金标准",但在临床应用中普遍存在着特异性不高的问题.肿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常伴有糖基化修饰异常和糖链结构的改变,不同的肿瘤具有特异的异常糖链结构.近年来,借助凝集素芯片、多重质谱分析等糖蛋白组学和糖组学研究技术,发现不同来源CA125的O-糖链和N-糖链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微观不均一性,以这些特征性糖链结构为标志物,可以显著提高CA125对卵巢癌的诊断特异性.在过去的10年,研究者们除对CA125糖链结构和糖基化模式做了深入的研究外,还利用糖组的研究方法,直接对来自卵巢癌患者血液、体液(腹水、囊泡液等)中糖蛋白的糖链做了精细的结构解析,结果显示,可有效鉴别卵巢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特异性N-糖链结构,有可能成为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好的卵巢癌生物标志物.卵巢癌生物标志物研究发展的总趋势是从传统的对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逐步转向于对标志物糖基化修饰和特异性糖链结构的鉴定以及定量分析.本文从糖组学的视角,对卵巢癌标志物糖组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正>书号:978-7-04-037676-0出版时间:2014年4月定价:48.00元字数:50万内容简介本书集实验教学的实用性和科学研究的前瞻性于一体,是国内第一本糖组学研究技术专著,鉴于其权威性和创新性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本书共分为16章,介绍了糖组学研究常用技术和近年来编者实验室发明的新的研究技术,其中不  相似文献   

17.
芦荟多糖、芦荟油、芦荟素的提取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芦荟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发展趋势 ,概述了芦荟多糖、芦荟油、芦荟素的应用 ,分析了膜分离技术 ,超临界流体CO2 萃取技术、制备性色谱分离技术在芦荟产品分离和提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高糖和PI3K/Akt通路对足细胞内Ⅳ型胶原(Col Ⅳ)表达的影响。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给予高糖(30mmol/L)处理后,分别于0,12,24,48h收集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ol Ⅳ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kt的活化及LY294002对Col Ⅳ表达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高糖诱导足细胞内Col Ⅳ蛋白表达增多,24h明显,各时间点与高糖刺激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糖激活Akt蛋白磷酸化,p-Akt随刺激时间延长表达增多。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孵育细胞24h后,可减弱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内Col Ⅳ的表达(P<0.05)。因此,高糖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上调足细胞内Ⅳ型胶原表达。  相似文献   

19.
糖鞘脂是一类广泛分布在动物细胞膜表面的糖脂类物质,它在调控细胞识别、黏附、增殖以及凋亡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本综述主要讨论了在现代分析技术范畴中,糖鞘脂的鉴定及其糖链结构的分离与解析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糖鞘脂在癌症等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生物学功能,以及糖鞘脂作为疾病治疗靶标的可能性.随着现代仪器技术,尤其是质谱技术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糖鞘脂的分离与检测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目前,使用质谱技术在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组织样本中均发现了不同种类糖鞘脂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其中,岩藻糖基化的糖鞘脂上调表达在众多癌症糖鞘脂检测中尤为突出,故岩藻糖基化的糖鞘脂可能会成为一类癌症的早期诊断标志物.近年来,随着对糖鞘脂理解的不断深入,糖鞘脂在诸多疾病,如癌症血管生成过程中的功能研究成为了热点之一.例如,从肿瘤细胞表面脱落的大多数糖鞘脂在肿瘤微环境中主要起到了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而与此相反的是,另一种结构简单的神经节苷脂GM3却起到了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本综述汇集了对上述现象在分子水平上的不同解读以及利用此现象对癌症靶向治疗的研究与探索,并对基于抑制糖鞘脂合成的靶向治疗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20.
几丁糖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几丁糖膜的基础性研究报道较多,但还未形成产品。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几丁糖膜在创伤敷料、术后防粘连、硬膜修复等方面的作用及制备,为进一步形成产品作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