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肿瘤中药动物模型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中药抗肿瘤作用及机制是新药开发的必要途径.本文对近年来抗肿瘤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动物实验的实验模型、实验方法、疗效评价、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而目前临床可用的抗真菌药有限,新药研发难度大,因此联合用药有望成为抗真菌治疗的理想选择。植物成分以单体或混合物的形式与抗真菌药物协同发挥抗真菌的作用,已在体外实验中有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体内抗真菌实验、机制研究和临床试验有待进一步探究。该文就植物成分协同抗真菌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们要对海洋渔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如保护某种鱼、虾的繁殖和生长,或者培养一些海洋动物的实验,开展某种经济动物的养殖,或防止某种有害动物的传佈,那么对这些动物幼体的培养试验或生活史的研究是必要的。只有从这方面的研究结果中,我们才能掌握它们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才能加以适当的控制,满足我们的要求。但是要得到圆满的研究结果,首先就得考虑如何  相似文献   

4.
新药筛选,就是用动物实验来筛选、淘汰某种研制药物中药性评价结果不佳的候选成分。一般每10万个候选成分中只有2到3个可以成为最终成功上市的药物。以往新药筛选动物实验用得最多的是小白鼠,现在斑马鱼进入研究人员的视线,它是一种易于饲养的淡水热带鱼,是继老鼠、人类之后第三大脊椎类模式生物,其与人类基因同源性高达85%。传化集团孵化的环特生物公司专门研究斑马鱼药物筛选。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环特生物总裁李春启博士说,斑马鱼实验一周内就可完成,其成本只有老鼠实验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研发时间短、成本低使得斑马鱼被应用于抗癌类、心血管类和抗癫痫类等新药的筛选。  相似文献   

5.
化学基因组技术是药物作用靶标确认、药物分子在通路中的作用的确证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可为新药研发和老药新用提供理论依据,并可降低药物发现中的高额成本.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三肽被证明是与细胞粘附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征序列,在生理学上扮演者重要角色.本研究利用化学基因组学中的其中一种方法即基于反向对接和药效团反向匹配搜索技术来研究RGD三肽的潜在作用靶标,并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反向匹配搜索结果发现计算得到的关键性靶标及其涉及的相关疾病与实验报道的RGD的药理活性相吻合,包括具有抗凝血、抗肿瘤作用,与肾及心血管作用有关等,而且还发现RGD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神经氨酸酶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药理学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又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药理学的学科任务就是要阐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同时,也阐明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等过程中的效应及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的规律,在阐明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为寻找新药或老药所  相似文献   

7.
肾脏是人体血流量丰富,耗氧量最大的主要脏器之一。药物主要是帮助机体对抗疾病,同时药物也可以引起组织器官的损伤。由于大部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肾脏排出体外,大大增加了药物对肾功能损伤的机率。因此,研究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并弄清药物所导致的肾损伤的作用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开发新药和临床合理用药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引起肾损伤药物和引起损伤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新药研发的失败率之高众所周知,其中一个原因是依靠动物实验获得的临床前数据无法真实反映人类生理情况,不可避免地在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后产生偏差,最终可能导致研发失利。基于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或成体干细胞建立的疾病模型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细胞原材料;另一方面,由于iPSCs或成体干细胞可来源于患者,因而可准确模拟疾病的遗传背景。因此,干细胞疾病模型为药物临床前试验提供了更贴近人体生理和病理情况的体外细胞模型。更进一步地,通过建立群体iPSCs细胞库,可在体外细胞培养皿内进行人类遗传学研究,采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及定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等方法筛选人群中与疾病、药物敏感性差异、细胞毒性差异相关的易感位点,为特定药物的毒性、易感性人群间差异等提供遗传学基础,进而为后续临床试验中合适的试验人群的招募提供理论依据。因而,干细胞疾病模型可潜在辅助新药研发,提高新药临床前试验的准确率,降低新药研发的周期和成本。本文以肝脏代谢疾病为对象,对干细胞来源的肝脏细胞疾病模型在代谢功能方面的生理机制研究、药物筛选和评估等领域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有关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动力学)是药物代谢与数学两者之间的边缘学科。它用数学方程式定量地描述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结构转化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对指导新药设计、优选给药方案、改进药物剂型、提高药物疗效、延长作用时间或减小毒副作用等方面已发挥重大作用。本文扼要介绍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基本公式,希望有助于它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组合药物在复杂疾病的治疗中形成了多靶点,多环节上的密切联系,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也可达到单种药物治疗意想不到的效果。组合药物中各单药功能各异但联用后治疗效果更佳,说明所对应疾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系。通过研究疾病间关联关系,可能会发现治疗某种疾病的新靶标,从而在新药的研发中取得新的进展。本文以DCDB(组合药物数据库)中的药物组合为数据源构建组合药物网络,并通过网络聚类算法得到了33个独立且内部联系紧密的药物模块。其中7组药物模块所包含的组合药物用于治疗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说明这些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对这些关系进行论证,结果表明,组合药物网络是发现疾病关联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贫铀在工业和军事中广泛应用,尤其是贫铀武器在战争中的大量消耗,使其化学毒性和放射毒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了解贫铀的毒性,对于贫铀防护及解毒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细胞、动物、辐射流行病学调查三个层面,对近年来有关贫铀毒性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细胞毒性实验探索出了研究贫铀放射毒性新的实验方法及氧化应激损伤可能的分子机制,而动物实验提供了贫铀危害肾脏、骨骼及神经系统等新的研究结果,同时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也发现了部分贫铀毒性的阳性证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6):F0003-F0003
一、药效、药理研究员岗位职责:1、负责新药开发的疾病模型制作、药效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和作用机理研究等药效药理科研工作。2、负责相关研究工作注册申报资料的撰写。3、负责指导、解决药效、药理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4、负责本研究团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真菌病成为日益严重的临床问题,深部真菌感染尤其是肺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肺部真菌病往往发生于免疫低下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动物模型不仅为真菌病病因学研究提供有效的途径,还能在抗真菌药物、免疫调节剂及可能的疫苗的研究中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动物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病理改变可能对发病机理的探索有所帮助。实验动物研究有助于我们明晰各种参数的作用机理,比如抗原、暴露途径、基因背景即反应修饰在发病中的作用,进一步的,通过基因缺失或插入或结合,我们有可能了解某种特定的细胞、受体、介质在发病过程中的机理,其结果可能应用到人类疾病上。  相似文献   

14.
Cdc7激酶抑制剂PHA-767491是最新发现的一类抗肿瘤新药.本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PHA-767491对肿瘤细胞进行抑制研究.实验结果显示,PHA-767491对肿瘤细胞有很强的生长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随着药物浓度或时间的增加而增强;通过和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对比发现,PHA-767491只需较低剂量就能发挥出抑制肿瘤的作用,且疗效远高于5-氟尿嘧啶.研究进一步还发现,PHA-767491可通过促使PARP和casepase3蛋白的剪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PHA-767491还可以引起肿瘤细胞自噬.综上研究表明,PHA-767491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引起细胞自噬作用对多种肿瘤细胞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正常细胞毒性很低.因此该实验研究为今后抗肿瘤新药PHA-767491的进一步应用于癌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国内愈来愈多的单位利用血小板聚集实验,探讨血小板在某些血管、血栓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地位;或作为研究中西结合活血化瘀治则的一种手段,观察活血化瘀药的疗效以及阐明药物的作用原理。临床上还可借助该法协助诊断某些血小板疾病如血小板无力症。研究血小板聚集的最理想方法应在体内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药物临床前研究与实验动物和动物模型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实验动物和动物模型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实现转化研究的要求和条件.讨论了实验动物质量对新药研发的影响,分析了实验动物质量的影响因素;讨论了实验动物模型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分析了进行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的要点和要求;分析了动物模型与新药研发过程中实现转化研究的条件,提出加强转化研究需要实验动物和动物模型研究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物毒理学研究3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药物毒理学研究源远流长、与时俱进,经过近30年的积累与发展,已建立一整套服务于新药发现、临床前开发、临床实验及上市后监督再评价等完整研发链条的药物毒理学研究体系和学科群,涵盖新药早期发现毒理学、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以及药物毒性作用机制研究等内容,通过与新药研发体系中其他学科互动与协作,为军事医学科学院乃至全国的新药研发提供了良好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技术平台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建立可靠的药物毒性评价方法是药物开发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代谢组学可以对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变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对整体代谢轮廓进行模式识别,为药物毒性评价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就代谢组学、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及其在药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白桦三萜的合成和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桦树叶和树皮中含有次生代谢产物白桦三萜,其中白桦树外皮中含有丰富的羽扇豆烷型的三萜白桦酯醇和白桦酯酸,这两种天然产物具有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复制和选择性杀死癌细胞等药理活性,并显示出与以往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疗效高而毒性低,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开发潜力的抗癌、抗艾滋病类先锋药物。本丈就天然药物成分白桦三萜组成、分布的组织特异性、药理活性、代谢途径、环境调控和白桦三萜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锑剂是目前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主要药物,但对机体有显著的毒性作用。现在主要就这种制剂对于心脏的毒性作用来进行研究。早在1927年 Chopra 曾在动物实验上注意到锑剂对于心脏的毒性作用,但在药理学书籍上关于锑剂对于心脏的毒性作用,很少注意和分析。至于以往临床方面,只强调锑剂对于肝脏功能的影响,亦不很重视它对于心脏的毒性作用。近年来,由于大规模地应用酒石酸锑钾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曾发生突然死亡的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