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通过加强消毒供应室的质量控制和供应室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及操作规范,减少医院感染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严格遵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和原则,联合采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对供应室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及空气消毒,定时对供应室的无菌区及清洁区的无菌效果进行检测。采用调查表形式对供应室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无菌物品能够保证优质供应,我院50名供应室医务人员中正确掌握消毒剂用途及效能的占96%,被利器刺伤后能够正确处理伤口的占98%,但仍有7%的人较少应用防护措施,4.25%的人从不应用防护措施。原因是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遇到的传染病人少。我院自2000年起无因供应室工作失误引发的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结论:完善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控,确保供应室的无菌环境,加强供应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宣教,是供应室为医院高效提供无菌物品,监测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蛇志》2020,(2)
目的分析闭环管理对骨科手术外来医疗器械使用后归还清洗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9月应用闭环管理后的150个外来医疗器械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5月采用常规管理模式下的150个外来医疗器械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使用后归还器械的清洗合格率、蛋白质残留检测合格率,并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及科室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器械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蛋白质残留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及科室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闭环管理对使用后的外来医疗器械再回收清洗流程进行监控管理,能有效提升外来医疗器械使用后归还清洗合格率,避免外来医疗器械在流转过程中对社会环境造成污染,落实WS310-2016中外来医疗器械应经CSSD清洗消毒后方可交还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我院内镜中心清洗与消毒过程中发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内镜感染发生率,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方法:专人检查内镜清洗消毒全过程,统计各个环节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随机抽取600例消毒后处于备用状态的内镜,采集内镜内腔及外表面标本,检测结果作为评估清洗消毒质量指标。结果:检测600例样本合格584例,合格率97.3%,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气管镜和超声内镜合格率分别为98.6%,96.8%,95.6%,96.0%和97.2%;16例不合格样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8株,其中幽门杆菌13株,大肠埃希菌7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绿脓杆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16例检测不合格原因分析中,刷洗不彻底占37.5%,未按说明要求使用多酶及消毒液占18.75%,特殊感染患者用过的内镜未做特殊处理占12.5%,内镜干燥不充分及工作人员手卫生不达标各占6.25%。结论:内镜清洗消毒环节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应加强对内镜中心所有人员的感染控制教育,定期对清洗消毒人员进行职业化培训,规范管理清洗消毒流程,建立可追溯性登记系统,从各个环节把关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是预防消化内镜中心发生感染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方法: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规范性质量管理前后,无菌检验合格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实施前相比,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管理后,无菌检验合格率明显提高(99.8%vs 97.1%),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1.03%vs 4.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有效、规范的质量管理,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CA循环方法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方法;分别对比PDCA循环方法实行期间及实行前一年(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消毒灭菌物品的抽检合格率。最后,分析PDCA循环方法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后我院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干预前;而干预后我院医务人员手部、医疗器械物品表面、空气抽检合格率明显大于干预前;且前后以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方法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消毒灭菌物品抽检合格率,避免住院患者发生某些感染性病发疾病,维护患者生命健康。因此,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乙肝肝炎病毒 ( Hepatits B Virus,HBV)在口腔科造成的医院内感染是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面临重要而棘手的问题 ,因此在口腔科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中 ,防止 HBV医患间、患者间交叉感染有着重要意义 ,现将大连地区 1997年~1998年对 16家医院口腔科门诊的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医疗器械等 175份标本在消毒后采样进行 HBs Ag的检测 ,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选择 16家医院口腔科门诊医护人员手 2 6份、门把手 17份、物体表面 36份、牙科器械用具 96份 ,共计175份。每月对 16家医院在常规消毒后针对性采集 ,进行HBs Ag检测。1…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疑似纤支镜清洗消毒不规范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为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干预措施。结果综合ICU使用呼吸机支持治疗患者,14天内发生的4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均经纤支镜检查,4例患者痰标本中均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纤支镜采样细菌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使用不规范清洗消毒的纤支镜进行检查是引起综合ICU住院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重视医院感染控制,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消毒灭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爆发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袁翠珍  黄凤华  兰爱文 《蛇志》2011,23(4):427-428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供应无菌器械的重要部门,也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随着卫生部于2009年12月1日出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三项强制性标准实施后,我院消毒供应室于2010年4月至今对手术器械实行集中管理,改变了过去不规范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流程,经过1年多的运作,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JCI评审标准中,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涉及的影响因素诸多,且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结果。医院从降低环境清洁工具可能带来的医院感染风险入手,建立独立的拖把抹布集中清洗消毒中心,制订标准化(SOP)操作流程,经过集中清洗消毒、烘干、整理和配送,开启了集约化的配供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可追溯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思路,系统开发环境,使用方法及其的应用情况。通过追溯系统的上线,有效降低感染发生,进一步简化供应室工作任务,在降低院方成本的同时提高各科室的工作效率,实现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为医院提供科学质量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牙科诊疗器械实施集中处理的效果,以提高牙科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方法根据牙科诊疗器械特点,建立相应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健全追溯记录。结果集中处理后,牙科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100%。结论集中处理能确保牙科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杜绝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防止口腔疾患在诊疗过程中的医源性感染,对使用频繁,污染严重的手机进行规范消毒灭菌管理,通过收集、传送、清洗消毒、注油养护、包装、灭菌、存放各环节质量控制,保证了手机消毒灭菌质量,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为患者安全就医提供有效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沧州市新华区托幼机构的消毒卫生工作,分析影响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指出提高消毒质量的具体措施。方法:按照国家卫生部2002年出台的《消毒技术规范》[1]中的要求选择检测项目:以《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GB15982-2002)作为检测标准,对室内空气、物体表面、中作人员手以及餐饮具消毒情况进行检测。结果:2013年监测结果与2012年检测结果相比,除工作人员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1,P0.01)外,其余监测指标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鸡西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状况,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2年版)对我市17家医院消毒物品采样,进行消毒效果检测。结果:17家医院消毒总合格率为97.44% (991/1017),其中室内空气一项市直医院合格率92.05%(81/88)低于区级医院100%(11/11)(x~2=77,P<0.005);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无菌器械、污水合格率分别为93.43%(128/137)、98.79%(244/247)、97.97%(290/296)、100%(73/73)、97.62%(246,252)、83.33%(10/12),污水合格率明显低于医务人员手(x~2=9.77,P<0.0031)、物体表面(x~2=14.43,P<0.0031)和使用中消毒剂(x~2=12.46,P<0.0031)。结论:本市医院消毒情况以污水合格率偏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不同程度地存在细菌超标现象,存在院内感染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和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统计自2012年加强医院检验科室微生物检测管理以来院感发生率来分析临床微生物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结果:通过微生物检测对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比前期有着明显下降。结论:微生物检验技术在临床中的运用可以有效控制感染源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6.
唐喜艳  黄彩秀  袁翠珍 《蛇志》2016,(3):372-373
目的研究信息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为实现无菌物品实施可追溯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美美软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追溯系统,对消毒物品执行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环节进行管理。结果通过信息追溯系统的建立使用,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更好保证供应物品的安全。结论美美软件信息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使用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和追溯运行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二甲以上医院环境清洁消毒频率、消毒剂、操作者及常规环境监测频率.方法 上海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统一下发调查表格并制定标准,要求二级甲等以上的71所医院调查全院所有病区的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现状,将表格及时上传.结果 ICU环境清洁消毒59.17%由护士完成,65.56%采用腐蚀性强、有刺激性气味的含氯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仅39.45%的环境表面消毒每天至少两次,63.89%的环境不进行常规微生物采样;普通病房与ICU相差不大,常规采样的比例更低,仅为11.91%.结论 上海市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环境清洗消毒方法不统一,消毒剂的选择不完全合理,环境监测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对策。方法:通过调查不同层级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现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存在差异,消毒隔离执行工作不容乐观。结论: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及《消毒技术规范》,强化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监管,保障患者就医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区级医院重症监护病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流行初期进行调查和分析,以防止MRSA的暴发流行以及能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区级医院重症监护病区患者、医务人员及物体上送检标本中被MRSA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从重症监护病区患者、工作人员及物体上采集标本MRSA的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5%~47.6%、0%和20%。结论此次有局部暴发趋势的MRSA感染由于发现及时、措施得当被控制住。医院必须加强监督抗生素的合理用药和耐药性的检测,严格医务人员洗手及实行消毒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防止MRSA感染在医院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0.
ICU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ICU医院感染发病特点和规律。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前瞻性地研究2004~2005年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用ASIS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并对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3 560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74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25.97%,经ASIS法调整后,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8.64‰.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日感染率分别为呼吸机相关肺炎118.59‰、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17.26‰,动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11.59‰.环境卫生学监测显示呼吸机相关物品微生物感染阳性率为18.18%。结论 ICU是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重视目标性监测工作;必须加强呼吸机相关物品的消毒灭菌管理,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真菌是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必须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医务人员手和穿刺部位消毒对控制动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