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报告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病流行学生物学和药物治疗。实验证明第一中间宿主计有10种,其中短角异剑水蚤和台湾温剑水蚤是新宿主记录。首次报告自然感染本虫第三期幼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共18种。发现洪泽湖地区是我国刚刺颚口线虫高度流行区,当地猪的感染率达34.9%。实验证实病原有棘颚口线虫和刚刺颚口线虫(G.spinigerum,G.hispidum)2种,对刚刺颚口线虫成虫和第三期幼虫作详细研究。药物治疗结果表明丙硫苯咪唑和磷酸左咪唑剂量10—15mg/kg,一次口服驱虫效果甚佳,丙硫苯咪唑剂量25mg/kg,一次口服兼能杀灭移行于肝组织内的幼虫。文中讨论了本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1985-1990年,对石家庄市动物园喂养展览的4只亚洲象,选用“丙硫苯咪唑”、“丙硫咪唑”驱虫,20-30mg/kg一次性投服,效果满意。虫科鉴定共14种:线虫8种,胃蝇蚴2种,吸虫4种(另文报道)。其中2种线虫,1种胃蝇蚴在我国亚洲象体内是首次发生。为国内新纪录;2种线虫在我国是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3.
西氏贝蛔虫Baylisascaris schroederi是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体内寄生虫,采用药物驱虫是目前控制圈养大熊猫蛔虫病的主要措施。为了筛选有效的驱虫药物,本研究观察了3种苯并咪唑类药物(阿苯达唑片剂、芬苯达唑膏剂和甲苯咪唑片剂)对大熊猫蛔虫的驱虫效果,统计了驱虫前后粪检蛔虫卵转阴率及排虫情况。结果表明,除芬苯达唑按5 mg·kg^-1体质量口服,每天1次,连续服用2 d,效果较差外,3种药物按10 mg·kg^-1体质量口服,每天1次,连续服用2 d,用药安全且有较好的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4.
使用复方甲苯咪唑片剂按10 mg·kg~(-1)×5 d、20 mg·kg~(-1)×3 d、40 mg·kg~(-1)×5 d和芬苯达唑粉剂按10 mg·kg~(-1)×3 d对感染毛首线虫Trichuris spp.的灵长类动物拌料喂服,测定用药前后每克粪样中虫卵数,计算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以评估药物驱虫效果。结果表明,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按10 mg·kg~(-1)×5 d、黑叶猴Presbytis francoisi等7种动物按20mg·kg~(-1)×3 d、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和猕猴M.mulatta按40 mg·kg~(-1)×5 d用复方甲苯咪唑片剂投药后,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均能达到100%,芬苯达唑的驱虫效果较差。甲苯咪唑对灵长类动物毛首线虫的驱虫效果较好,投药方便、安全。筛选出安全、高效和使用方便的抗毛首线虫药物及驱虫程序,为灵长类动物毛首线虫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我园1984年11月从云南购入4只亚洲象,入园后经过系统的寄生虫检查,发现寄生有肝片形吸虫、象芬德吸虫、象线首钩虫、印度摩西德线虫、摩西德摩西德吸虫、镰状摩西德线虫、特拉文奎隆线虫和马蹄属线虫(大公象还寄生有裂体吸虫)。用药物先后治疗,发现左旋咪唑、阿苯唑对线虫驱虫良好,对肝片形吸虫稍差,对裂体吸虫无效;吡喹酮对裂体吸虫有效。以后又连续在3个月内用阿苯唑12—13mg/kg(每月两天),未见副反应,体况明显好转。现将结果简报如下:大公象:左旋咪唑(3mg/kg)、阿苯唑(4mg/kg)、吡喹酮(25mg/kg);驱出线虫4000条,前后盘吸虫1950条,2月后粪…  相似文献   

6.
1981年冬季,我们用甲苯咪唑、四咪唑对感染异刺线虫和蛔虫的38只雉科禽类作驱虫试验,简报如下:材料和方法甲苯咪唑咀嚼片为上海十一制药厂出品,批号810501;四咪唑为西南制药三厂出品,批号8170—4。以本园雉科禽类38只(其中红腹角雉14只,白腹锦鸡10只,白鹇5只,孔雀3只,褐马鸡3只和蓝马鸡3只):甲苯咪唑组22只,分装7笼;四咪唑组16只,分装6笼。用药均为50mg/kg每日一次逐只灌服,连服两次。15天后,两组交换用药一次,剂量和方法均不变,比较用药前与用药后15天粪检虫卵结果。在甲苯咪唑、四咪唑驱虫15天后,再用已知较有效药物左咪唑(50mg/kg,一次灌…  相似文献   

7.
有关鼠蛲虫(Syphacea obvelata)的形态,生活史的研究国内外均有报告,对于鼠蛲虫的自然感染及驱虫治疗方面尚未见到报道,我们对此进行了一些观察,其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是本校动物室喂养的小白鼠,不拘雌雄,体重20~30g,设对照组和实验组。药物:复方甲苯咪唑(Tabellae Mebendazoll Compositae),陕西省汉江制药厂  相似文献   

8.
敌百虫常用于野生动物、观赏动物、毛皮动物及众多家畜体内外寄生虫驱虫 ,但怀孕后的蛇 (畜 )不能使用敌百虫来驱虫。因为敌百虫驱杀动物体内外寄生虫的同时 ,还有收缩子宫、刺激生殖器、打胎等不良副作用。建议用驱虫灵或左旋咪唑等其它驱虫药物给孕蛇 (畜 )驱虫 ,以避免上述症状发生 ,减少由此造成的人为损失孕蛇(畜)慎用敌百虫@顾学玲 @金永来  相似文献   

9.
了解几种常用防腐剂在日化产品基质中的防腐效果。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方法测试卡松、对羟基苯甲酸甲酯、苯氧乙醇、咪唑烷基脲、苯甲醇对腐败微生物的抑菌活性;采用微生物挑战性实验验证卡松、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咪唑烷基脲、苯氧乙醇和苯甲醇的抑菌效果。日化产品中分离的腐败微生物对卡松耐受性接近0.0015%,接近《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的限定,其它4种防腐剂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对分离的微生物都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卡松剂量在0.001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剂量在0.2%、咪唑烷基脲剂量在0.075%、苯甲醇剂量在0.2%时日化产品能通过微生物挑战。日化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筛选、复配防腐剂,建立更加高效、经济的防腐体系。  相似文献   

10.
1987年重庆市动物园5只岩羊(Pseudois nayaur)及其邻舍的3只斑羚(Naemorhedus goral)相继出现精神沉郁、被毛粗乱无光泽、消瘦、结膜苍白、肠音亢进、大便干稀交替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粪中检查出虫卵和成虫,均经鉴定为粗纹结节线虫(Oesophago-stomum asperum),现将防治情况报道如下。一、治疗分组第一组用丙硫苯咪唑治疗岩羊3只、斑羚1只。剂量10—14mg/kg/日,连续3天,每晨8时给药。第二组用盐酸左旋咪唑治疗岩羊2只、斑羚2只。剂量10mg/kg/日,连续3天,每天下午2时给药。二、结果两组服药后进行粪检并淘虫计数,5只岩羊共检得粗纹结节…  相似文献   

11.
(一)洗果、浸果类型防腐剂 1、苯来特(苯菌灵、Benlate,benomyl) 苯来特是取代苯骈咪唑类化合物中的一种,其化学名称为甲基-1-(丁基氨基甲酰)-2-苯骈咪唑氨基甲酸酯。纯品白色结晶,不溶于水,微刺激性臭味,可溶于氯仿、丙酮、二甲基甲酰胺,微溶于酒精。苯来特的水溶液非常不稳定,易分解为MBC。  相似文献   

12.
狮弓蛔虫(T.L.)是对人工饲养种群东北虎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寄生虫。为保护极危级的东北虎(P.T.)免受该寄生虫的危害,对约300只P.T.进行6年多的防治研究实践,并总结制定出一套综合防治措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FM是T.L虫卵检测3种方法中最好的一种;T.L感染率高达80□,相对感染强度群平均epg为874;环境土壤污染严重,是反复感染和感染率高的主要原因,驱虫和杀死环境中的虫卵是防止再感染的关键。选出的驱虫药物和药量(体重质量)为兽用盐酸左旋咪唑3—8mg/kg、肠虫清(或兽用丙硫咪唑)6—8mg/kg、丙氧咪唑10mg/kg;防治措施包括定期驱虫和随时驱虫相结合;药物交替选用,药量逐次增多;粪便集中无害化处理;2□百毒杀、煮沸的4—5□NaOH溶液消毒;笼舍喷灯火焰烧灼法、春季烧荒法、秋季半烧荒法、翻土法、砂土覆盖法等结合应用。综合防治效果:基本消除虎吐虫和便虫现象;T.L.感染率由65□以上降至16%左右,降低了71%;阳性虎的相对感染强度平均epg由原来874左右降到100—200之间,降低了近90□;综合防治后期药物驱出虫体数量由三百多条/只/次降到十几条/群/次;虎群体况亦有很大改善。故综合防治措施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X射线处理过的减毒犬钩虫疫苗已在美国广泛地使用于犬。Miller(1976)认为,人采用犬钩虫疫苗也可能产生抗人体钩虫的免疫力。故探讨犬钩虫和人体钩虫的交叉免疫有一定意义。我们于1979年用幼犬作动物模型,研究了十二指肠钩虫和犬钩虫的交叉免疫,现将结果报告于下。材料和方法一、幼犬:自市场购回体重1000~1500克的健康幼犬,经噻嘧啶150mg(基质50mg)/kg/日×3合并噻苯咪唑75mg/kg/日×5驱虫后两周用方口圆底盒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钩虫卵及蛔虫卵阴性者方可供实验用。二、钩虫幼虫来源及处理:分别收集用人体十二指肠钩虫感染幼犬并传至第…  相似文献   

14.
不同粒度羧甲基壳聚糖基复合抗菌剂抑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增加固体制剂的水溶性以及考查研磨后其抗菌性能的变化,制备了低银含量和低噻苯咪唑含量的羧甲基壳聚糖银噻苯咪唑(Ag—CMCTS-TBZ)复合抗菌剂,通过研磨和粒度分级将其分成C1(150—74μm)、C2(74—45m)和C3(-45μm)三种制剂,采用粒度分析、紫外、红外光谱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低含量银、噻苯咪唑的Ag—C/VICIS—TB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其溶解度都大于0.4%,其0.2%(w/v)的抗菌水溶液中的表观粒度在13—250nm之间;但在研磨分级之后,三种制剂中分子间的络合或者氢键键合状况发生了变化,而且导致其抗菌性能发生改变;其中C1对E.coli和S.aureus有较强的抑制,而其抑制A.niger的能力较弱;C3抗菌活性最低,对E.coli,S.aureus,C.albicans和A.niger的MIC值皆〉1000mg/L;Q的抗菌效果则介于其间。  相似文献   

15.
苄苯哌咪唑对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凝聚和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杨键(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77)血小板激动剂刺激血小板蛋白酪氨酸磷酸化,这种磷酸化过程是通过血小板表面受体使其酪氨酸蛋白激酶活化而引起的,血小板的凝聚功能与表面受体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硝氯酚对牛、羊等家畜进行驱虫、高效、安全、方便。该药在进行梅花鹿肝片吸虫的驱虫试验中,也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为了考核硝氯酚对鹿肝片吸虫的驱虫效力及临床应用,本试验对单圈关养鹿进行了各种剂量的虫卵计数,考核其驱虫效力及副作用,采用了血清生化检验及蛋白电泳来监测硝氯酚的毒性,对鹿群用饲料拌药的方法进行集群给药,观察硝氯酚对鹿群驱虫的效力及安全性。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驱虫斑鸠菊对淋巴细胞亚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揭示其免疫作用机理。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类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驱虫斑鸠菊可以增强CD4、CD8、CD3T细胞分化抗原的表达,抑制CD19 B细胞分化抗原的表达;说明驱虫斑鸠菊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用体外虫卵孵化试验对成都动物园长颈鹿的消化道线虫抗药性进行了检测.检测药物包括丙硫咪唑、左旋咪唑和芬苯达唑3种药物,测得其虫卵孵化半数抑制量ED50分别为0.1303 μg/mL、0.3244 μg/mL、0.1488 μg/mL.测定结果表明长颈鹿消化道线虫对上述3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9.
顶空及SERS结合快速检测葱属植物-大葱挥发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常温常压下快速检测新鲜葱属植物-大葱主要挥发性气体的方法。采用顶空瓶在常温常压下收集大葱的挥发物,将挥发物用注射器注入纳米银胶中,进行SERS测量。结果表明大葱的挥发物SERS光谱重现性非常好;将大葱挥发性物的SERS谱与1-丙硫醇(1-Propanethiol)和烯丙基甲基硫醚(allyl methyl sulfide)混合气体的SERS谱相比,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说明大葱的挥发物主要由1-丙硫醇和烯丙基甲基硫醚气体组成。利用Gaussian 03软件获得1-丙硫醇-银(1-Propanethiol-Ag)的Raman光谱,计算结果与1-丙硫醇的SERS实验结果对应较好,说明1-丙硫醇在纳米银基底上的增强为化学增强。顶空与SERS结合可直接用于对葱属植物挥发性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驱虫斑鸠菊对小鼠免疫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驱虫斑鸠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揭示其免疫作用机理。利用[^3H]-TdR参入法测定驱虫斑鸠菊对小鼠体内免疫功能的影响,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驱虫斑鸠菊对小鼠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功能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测定方法测定CD19B细胞亚类表达水平;采用[^3H]-TdR参入法利用CTLL-2细胞株测定T淋巴细胞分泌IL-2活性。结果驱虫斑鸠菊的低、中、高三个剂量对体内T、B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血清总抗体和抗原特异性抗体含量、CD19B细胞亚类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T淋巴细胞分泌IL-2活性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驱虫斑鸠菊对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