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DC-SIGN与免疫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它既能启动初始免疫应答,也能负向调控免疫反应,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功能。DC-SIGN属于DC表面C型凝集素受体超家族成员,它既是DC病原体模式识别和黏附受体,又作为DC特征性多功能免疫分子,参与DC免疫调节作用。DC-SIGN在调节DC黏附迁移及炎症反应,激活初始T细胞及启动免疫应答,以及病原体与肿瘤的免疫逃逸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对DC-SIGN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调节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更深入研究,可为临床相关疾病机制探讨与防治进一步提供新的有力依据和干预途径。  相似文献   

2.
炎症小体是存在于细胞内由激活自身免疫应答的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可诱导半胱天冬蛋白酶(caspase)-1自我剪切,caspase-1能够调控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的产生,并进而刺激炎症小体的形成和分泌,调控机体的自身免疫应答反应。NLRP3炎症小体属于NOD样受体家族,是一种胞内模式识别受体,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发挥激活机体免疫炎症的关键作用。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及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与NLRPs结合,启动固有免疫应答,从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归纳近年来炎症小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以炎症小体为作用靶点,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Toll样受体4(TLR4)是最早发现的人类Toll样受体,主要表达于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在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影响TLR4表达的包括上调因素和下调因素在内的一些主要调节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使用,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数量的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已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作为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联系枢纽,DCs在病原微生物抗原的识别与呈递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研究证明,DCs可通过其细胞表面的多种受体有效识别病原真菌的抗原,并在诱导宿主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树突状细胞分类及其在抗真菌感染免疫中的识别作用进行系统叙述。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严重威胁家畜的健康养殖和人类健康。布病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宿主、病原以及病原在宿主巨噬细胞内定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布鲁氏菌能在单核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中生存,并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但也是布病难以治愈的原因之一。探究和分析布鲁氏菌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对于布病防控和新型疫苗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研究发现,巨噬细胞的主动防御机制、树突状细胞以及由CD4~+和CD8~+亚群介导产生的IFN-γ、IL-12和TNF-α对于抵抗布鲁氏菌的感染十分重要,有关布鲁氏菌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小鼠模型。现结合实验室自身研究内容,就国内外布鲁氏菌免疫或感染不同宿主后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在免疫反应早期,抗原递呈细胞表达的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识别内、外源配体在清除衰老宿主细胞、分子以及防御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近发现的树突状细胞相关性C型植物血凝素-1(dendritic cell—associated C-type lectin-1,Dectin-1)作为β-葡聚糖的主要受体,广泛分布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及中性粒细胞等。本文对Dectin-1分子结构、细胞组织分布及其在诱导、调控局部和全身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氢氧化铝作为疫苗佐剂被广泛运用的重要原因是能够被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如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巨噬细胞(macrophages,M?)识别、吞噬,并增强其提呈抗原的能力,实现有效免疫应答. APC吞噬受铝佐剂辅佐的抗原后将激活溶酶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其中线粒体表现尤为明显:如线粒体活性氧(mitochondri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m ROS)、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ΔΨm)及线粒体糖脂代谢等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我们也发现了巨噬细胞可以快速吞噬铝佐剂辅佐的抗原,并快速激活机体免疫应答.那么,发生"快吞噬、快激活"的物质基础应该需要更多的能量支撑,为此我们推测线粒体的生物学行为会更加活跃,在实现免疫应答后也许对M?造成"大伤害".本文将对该现象做一综述并引出关于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探讨载有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prME蛋白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编码基因重组子(命名为pJME/GM-CSF)的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免疫佐剂效应及其机制。本研究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pJME/GM-CSF纳米颗粒;免疫组化法检测肌肉注射部位浸润细胞的类型,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免疫原免疫鼠后脾脏DC表型和功能的变化;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CTL活性。结果显示制备的壳聚糖-pJME/GM-CSF纳米颗粒鉴定正确;pJME/GM-CSF募集包括非成熟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到注射部位,增加脾脏树突状细胞表面MHCII的表达,抗原摄取和递呈功能,增强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壳聚糖-pJME/GM-CSF纳米颗粒可进一步扩大pJME/GM-CSF的上述作用。这些结果表明壳聚糖可作为DNA疫苗肌注免疫时的传送载体,能够增强pJME/GM-CSF疫苗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
固有免疫应答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机体抵御微生物和异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这些细胞广泛参与As中泡沫细胞形成、斑块内基质降解、细胞凋亡、血管新生和斑块破裂等事件.模式识别受体是免疫细胞上识别病原体(或某些内源性成分)相关分子模式的一类受体分子,包括Toll样受体和NOD样受体,介导固有免疫应答反应.Toll样受体在固有免疫应答细胞中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As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如TLR2和TLR4对As起促进作用,而TLR3具有As保护作用.NLRP3炎性体与动脉血管壁的早期损伤有关.对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及模式识别受体在As形成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As的形成过程,而且还能为临床上防治心血管类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和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朱波  陈正堂 《生命的化学》2001,21(5):377-379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CpG特征结构是脊椎动物免疫系统识别微生物DNA并产生针对抗原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的主要机制 ,它在体内及体外均能诱导以Th1细胞为主的高水平、高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 ;是质粒DNA疫苗及裸DNA疫苗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原因之一 ,在临床实验中CpG ODN已被用作抗原疫苗、DNA疫苗治疗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强有力佐剂。CpG特征结构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以Th1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应答是因为它能够作用于T细胞、B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是机体最主要的专职抗原呈递…  相似文献   

11.
树突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DC-SIGN)首先是在DC表面发现的II型跨膜凝集素受体,能够与细胞间黏附因子2(ICAM-2)和ICAM-3结合,并能识别结合富含甘露糖的碳水化合物和含岩藻糖的多糖结构(如Lex,Ley,Lea及Leb)等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一方面可以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摄取、处理、提呈可溶性抗原,诱发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另一方面DC-SIGN诱发的信号通路能下调宿主免疫应答,导致病原体扩散、传播、免疫抑制和持续性感染。近年来,人们通过对许多病原体的免疫逃逸现象进行的大量研究工作,发现DC-SIGN与病毒的糖蛋白、细菌和真菌的荚膜多糖(CPS)等结合,使病原体藏匿于DC细胞而逃避溶酶体的降解,促进病原体传播实现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12.
肿瘤细胞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抵御免疫防御或药物的抗肿瘤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外泌体能够直接介导癌症的进展和远端转移灶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肿瘤来源外泌体不仅能够抑制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还能促进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调节性T细胞(Treg)等的免疫抑制功能,进而降低抗肿瘤免疫应答过程,帮助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细胞识别.本文将概述肿瘤外泌体及其携带的关键介质分子在介导肿瘤免疫逃逸和耐受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分枝杆菌干扰抗原呈递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为巨噬细胞内寄生菌,诱导宿主产生的免疫应答以细胞免疫应答为主,其中活化的T细胞特别是CD4 T辅助细胞(Th)及其激活调节的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所发挥的免疫机制是机体抗Mtb特异性免疫的关键,决定了胞内Mtb是被清除、还是进一步繁殖并发展为活动性结核抑或静止于胞内处于潜伏状态[1].  相似文献   

14.
郭明敏  杨涛  卜宁  董彩虹 《菌物学报》2015,34(5):880-889
真菌通过光受体感受光信号,光除了调控大型真菌生理周期、形态变化和代谢产物产生外,还是大多数大型真菌原基分化和子实体生长的必要条件。本文对近年来大型真菌的光反应和光受体研究进行了概述。大型真菌中光受体研究目前仅限于WC-1同源蛋白,WC-1既有对光信号应答的能力,同时作为转录因子,又能激活下游基因的表达,但是不同物种中可能存在不同的靶基因。wc-1基因敲除造成裂褶菌、蛹虫草子实体发育阻断。光受体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将为大型真菌子实体发育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是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是表达在树突状细胞上的一种PRRs,主要功能是通过识别病原体微生物所携带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激活DC,使其分泌各种免疫调节细胞因子,从而启动免疫应答。在肠道免疫中TLR信号的激活为肠道提供保护作用。本文简述了树突状细胞的生物特性、不同亚型。重点阐述了Toll样受体在肠道免疫中的作用及益生菌对肠道Toll样受体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灵芝多糖的抗癌构效关系及其抗癌作用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高强  王晓玲 《菌物学报》2006,25(3):430-438
灵芝多糖是灵芝的主要抗癌活性成分,但灵芝多糖的抗癌构效关系和抗癌机制仍不明了。现有的研究表明,具有抗癌活性的灵芝多糖大多是β-(1→3)-D-葡聚糖。β-葡聚糖中分支度高的有较高的活性,分子量高的也较分子量小的活性大。但新近的一些研究发现,含有其它结构的灵芝多糖和某些小分子量的灵芝多糖也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癌活性。因此,这些灵芝多糖在灵芝抗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灵芝多糖的抗癌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了。现已知通过免疫介导作用发挥抗癌作用是灵芝多糖抗癌的主要机制之一。新近的研究发现,膜Ig和TLR-4为灵芝多糖激活机体B细胞的免疫受体,TLR-4也与灵芝多糖激活机体巨噬细胞有关。此外,灵芝多糖抗癌的可能机制还包括活化促分裂原活化蛋白(MAP)激酶,以及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等。  相似文献   

17.
高等植物进化出大量膜表面和胞内免疫受体以感知各种病原信号, 抵御病原物入侵。其中, 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感知模式分子后激活基础免疫反应, 核苷酸结合和富亮氨酸重复蛋白(NLRs)则通过感知病原微生物分泌的效应蛋白激活特异免疫反应, 导致超敏反应与细胞死亡。该文主要综述了NLRs对效应蛋白的识别、植物免疫激活及下游信号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机体依靠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真菌.在免疫系统识别真菌过程中,吞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通过其表面模式识别受体结合真菌表面的特异性抗原.免疫识别是真菌免疫的始动环节.  相似文献   

19.
转染小干扰RNA片段(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被广泛用于沉默基因表达.外源性核酸短链的进入能激活Toll样受体,触发免疫应答,促进机体炎症因子的表达与释放. siRNA还能活化双链RNA依赖性蛋白激酶(dsR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R)等胞内模式识别受体,通过免疫反应引起机体功能障碍.siRNA的免疫效应与其核苷酸链的长短、碱基序列、核糖结构等密切相关,相应的化学修饰能阻断其激活模式识别受体,抑制固有免疫应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siRNA对固有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为改善基因沉默效应和拓展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20.
新生隐球菌( Cn) 是临床上重要的病原真菌, 树突细胞( DC) 则是最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作为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联系枢纽,DC 对于识别病原、呈递抗原、诱导宿主免疫应答十分重要。许多研究证明,DC 可通过细胞表面的多种受体有效识别新生隐球菌抗原( CnAg) , 诱导宿主产生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DC 本身也有一定的杀菌能力, 但DC 的不同亚群以及成熟状态对宿主的免疫防御功能有重要影响。另外, 隐球菌除具有甘露糖蛋白等主要免疫显性抗原外, 还有多种抑制机体保护性免疫应答的毒性因子。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两者之间复杂机制的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