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孔庆鹏  黄顺友 《遗传》2000,22(6):379-384
本研究测定了长臂Ba属(Mystacoleucus Guenther)中的3个种:月斑长臂Ba(M.chilopterus Fowler)、长臂Ba〔M.marginatus(Cuvrier et Valenciennse)〕和细尾长臂Ba(M.lepturus Huang)共22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部分基因片段,其序列为408bp,并选用Pang Pi(Rhodeus sinensis Cu  相似文献   

2.
宿兵  王文 《遗传学报》1997,24(2):109-115
采用蛋白电泳分析技术研究了来源于我国和越南的猕猴属(Gen usMacaca)5个种(M.mulatta、M.arctoides、M.assamensis、M.thibetana、M.fascicularis)的蛋白多态性及其遗传分化关系。共分传座位30个。在分析的19只恒河猴中,30个遗传座有位9个座位表现出多态性,多态座位百分比P=0.3,平均等位基因数A=1.4,平均杂合度H=0.01045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中国宽腹叶蜂属5新种:长腹宽腹叶蜂M.dolichogasterWeietMa,sp.nov.,缨鞘宽腹叶蜂M.pilotheca,sp.nov.,童氏宽腹叶蜂M.tongiWeietMa,sp.nov.,赵氏宽腹叶蜂M.zhaoaeWei,sp.nov.,郑氏宽腹叶蜂M.zhengiWei,sp.nov.。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标本室。文中还将尖唇宽腹叶蜂黄柄亚种MacrophyaverticalistokinensisMalaise提升为种:黄柄宽腹叶蜂MacrophyatokinensisMalaisestat.nov.。  相似文献   

4.
首次报道福建锥栗疫病调查及病原鉴定结果。此病在福建的发生期为4~10月,为害严重,是锥栗重要病害之一。其发生与树龄、品种和其他病虫病的发生有关。病原菌为Cryphonectriaparasitica(Murr,)Barr[Endothiaparasitica(Murr,)And.&And.]  相似文献   

5.
Lazel.  J 《动物分类学报》2000,25(3):304-311
描述了Mastigoproctus的一个新种,Mast8igporoctus transoceanicius sp.nov.。新种是Mastigoproctus在亚洲的首次记录,与其美国佛罗里达州的M.giganteus近似,但新种个体较小,胫节和跗节较为退化,以至触肢收缩时,3个指尖相互靠近和接触。新种的重婚2腹板亦较为简单。文中还讨论了Uropygida目跨越白令海峡分布在生物地理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枯草芽孢杆菌(B—912)对桃和油桃褐腐病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范青  田世平 《Acta Botanica Sinica》2000,42(11):1137-1143
研究了不同处理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912))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对采后桃(Prunus persica L.)和油桃(P.persica var.nectarina Maxim.)褐腐病(Moniliniafructicola(G.Wint)Honey)的防治效果。25℃和15℃贮藏温度下油桃的发病率一般高于桃,但在冷藏期间其发病率却一般低于桃。10^6CFU/M  相似文献   

7.
在脉冲电泳(pulsed-field gel elctrophoresis,PFGE)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分子量标记有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eslae)和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的染色体完整DNA。其中,啤酒酵母(如菌株YNN295)有16条染色体,分子量变化范围为0.25Mb~2.2Mb(McCluskeyelal,1990),适于作为小于2.2Mb的染色体DNA的分子量标记;粟酒裂殖酵母(如菌株972h-)有3条染色体,分子量…  相似文献   

8.
记述中国叉木蛾属3新种:银叉木蛾Metathrinca argentea,sp.nov.,佛坪叉木蛾Metathrinca fopingensis,sp.nov.和梅花山叉木蛾Metathrinca meihuashana,sp.nov.,绘出了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图,并提供了中国已知种检索素。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9.
食用三倍体蕉不定胚的初步观察陈健辉,杨俊慧,潘坤清(广州师范学院生物系,510400)食用三倍体蕉(Musa×paradisiaca(ABBgroup).Daiiao.Musa×acuminata(AAAgroup),DwrafCavendish.)...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南岭黄檀(Dalbergia balansae Prain)主干、思茅黄檀(D.szem aoensisPrain)枝条形成层活动的周期,次生韧皮部的季节变化和筛管寿命。结果表明:1.形成层均为叠生型。2. 南岭黄檀形成层于4 月末开始分裂,11月初停止活动。韧皮部于11 月初完成分化,木质部到12月才完成分化。思茅黄檀形成层于4 月中旬到10 月下旬活动,11 月下旬韧皮部和木质部都已完成分化。3. 具功能韧皮部区在秋季最宽,达400—600 μm ;2—4 月最窄,仅为200—370μm ,此时筛管分子仍具P-蛋白质,筛板孔开放。4. 南岭黄檀、思茅黄檀的筛管寿命分别为8—12 个月和9—11 个月。5. 形成层休眠时韧皮薄壁组织细胞中有淀粉与草酸钙结晶积累,形成层活动时量渐减少,夏季很少或无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5.
16.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