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松毛虫赤眼蜂对不同植物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伯钧  邱鸿贵 《昆虫知识》1991,28(6):359-361
松毛虫赤眼蜂是马昆松毛虫卵的重要寄生蜂,亦能寄生亚洲玉米螟卵,但平均寄生率很低,仅为5%。在松毛虫赤眼蜂对植物定向中,颜色是一个因素,但寄主植物散发的气味显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天敌和寄主长期协同进化中,松毛虫赤眼蜂对其寄主植物互利素(Synomone)的专一性形成了极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夏至草Lagopsis supine药用价值高及花期长,且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东北、西南和西北等地区。果园种植夏至草可以增加天敌昆虫对靶标害虫的防控效果,但具体增效控害机理尚未明确。通过研究夏至草花对天敌昆虫的存活时间以及捕食(寄生)能力影响,以明确夏至草对天敌昆虫作用的生态作用机制。【方法】本文选取果园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捕食性天敌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和寄生性天敌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室内分别设置5朵和20朵夏至草花处理,以未用夏至草花为对照,分析不同数量的夏至草花朵对两种天敌昆虫成虫寿命、产卵量以及捕食和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20朵夏至草花处理可以显著延长东亚小花蝽成虫的寿命(t=2.79,df=66.063,P=0.001),并显著提高产卵量(F_(2,14)=5.14,P=0.024),但对东亚小花蝽捕食量无显著影响(t=1.28,df=5.554,P=0.155);5朵和20朵夏至草花处理的松毛虫赤眼蜂成虫存活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31,df=68.052,P=0.014;t=4.09,df=57.667,P=0.006)。同时,20朵夏至草花处理还可以显著提高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量(F2,14=4.69,P=0.03),平均寄生量为59.4粒/雌。【结论】果园种植夏至草涵养天敌昆虫,延长天敌昆虫成虫寿命增加捕食和寄生时间,提升捕食性天敌产卵量和寄生性天敌的寄生能力,促进了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是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危险性入侵害虫,赤眼蜂是我国生物防治的优势卵寄生蜂,可用于防治多种农林作物上的鳞翅目害虫。为检测东北地区本地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生防潜能,筛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有效蜂种,本研究比较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黏虫赤眼蜂和稻螟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和发育适合度。结果表明,4种赤眼蜂均能寄生草地贪夜蛾卵,并完成发育,但其寄生能力和发育适合度存在显著差异。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黏虫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块寄生率均高于80%,但仅松毛虫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表现出较高的卵粒寄生量。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黏虫赤眼蜂子代羽化率和雌性比无显著差异,但松毛虫赤眼蜂比其它3种赤眼蜂的发育历期更短,而稻螟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和适合度均最差。研究结果将为应用本地赤眼蜂生物防治潜在入侵东北地区的草地贪夜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了指导棉铃虫防控中化学杀虫剂和天敌昆虫协调使用,本文采用浸叶法和玻管药膜法测定了4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棉铃虫3龄幼虫和松毛虫赤眼蜂成蜂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双酰胺类杀虫剂中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和氟氰虫酰胺对棉铃虫幼虫表现出了较高的毒力水平(LC50分别为0.2882、0.3894、0.8609 mg/L),稍低于对照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LC50为0.06493 mg/L);而溴氰虫酰胺对棉铃虫的毒力(LC50为3.7638 mg/L)明显低于甲维盐.从对天敌昆虫安全性来看,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和氟氰虫酰胺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毒性(LC50分别为1.0060、0.9933、1.1541 mg/L)明显低于甲维盐(其LC50为0.1646 mg/L),表现出了较高的安全性;但是,溴氰虫酰胺对松毛虫赤眼蜂毒性较高(LC50为0.4952 mg/L),安全性较差.本研究将为棉铃虫防控中药剂与天敌协调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释放使用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不同数量,分别在龙江县错海林场、桦川县横头山林场、鸡西市柳毛林场进行2.5万头/亩、3万头/亩和3.5万头/亩防治落叶松毛虫的试验,释放后对部分释放地进行了跟踪调查,统计寄生率和虫口密度;结果表明,防治寄生率分别为:42.73%,39.25%,44.20%;根据分析,在赤眼蜂释放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其寄生率随每株卵量增加而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其数据表明,对于株卵量较大的落叶松人工林可采取连续释放赤眼蜂控制松毛虫的虫口密度。由于松毛虫种群密度逐渐被压低,尽管每年释放同样的蜂量,其最高寄生率可提高9.5%以上。该结果可为今后针对不同虫口密度确定赤眼蜂的释放数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松毛虫卵期几种寄生蜂的共寄生现象及其对寄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乐湘  童新旺 《昆虫学报》1994,37(2):145-152
松毛虫赤跟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 白跗平腹Pseudanastatusalbitarsis Ashmead松毛虫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olitarium(Harig), 松毛虫黑卵蜂 Telenomus dendrolimusi Chu和大蛾卵跳小蜂Ooenvyrtus Kuwanae(Howard)是松毛虫卵期几种主要寄生蜂。通过对上述几种寄生蜂寄生习性的研究表明:赤眼蜂和平腹小蜂不但能寄生新鲜害虫卵,还可以寄生对方已寄生并巳发育1-3天的寄生卵,但羽化串均不高;松毛虫宽缘金小蜂不寄生新鲜害虫卵,专门寄生赤眼蜂寄生后巳发育1-7,天的寄生卵,其中又以赤眼蜂发育3-5天的卵寄生串和羽化率为最高。除赤眼蜂和平腹小蜂可以混合使用外,其它蜂种混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相互排挤的现象。如果先让平腹小蜂寄生尔后再让赤眼蜂寄生或先让赤眼蜂寄生,尔后再让跳小蜂或黑卵蜂寄生,能够提高卵块寄生串和充分发挥各自天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会议简讯     
为了普及和提高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作物害虫的科学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最近农林部委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在柳河县举办了由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生物防治人员参加的全国赤眼蜂应用技术训练班。 赤眼蜂是寄生性的天敌昆虫,能寄生于多种害虫的卵,有效地控制玉米螟、松毛虫等多种害虫,并且可以不用或少用农药,有利于保护天敌昆虫。目前,利用赤眼蜂防治害虫的生物防治工作正在全国迅速发展,不少地区已经取得显著效果,积累了繁蜂、放蜂的技术经验和组织经验。 柳河县委十分重视研究和利用赤眼蜂防治害虫的工作。这个县的生物防治实验站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协助下,从1972年以来,坚持开展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科学实验活动,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现在,这个生物防治实验站繁殖赤眼蜂,从贮存、加工寄主、  相似文献   

8.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 Matsumura,白跗平腹小蜂PseudanastatusalbitarsisAshmead,松毛虫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solitarium(Hartig),松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dendrolimusi Chu和大蛾卵跳小蜂Ooencyrtuskuwanae(Howard)是松毛虫卵期几种主要寄生蜂。通过对上述几种寄生蜂寄生习性的研究表明:赤眼蜂和平腹小蜂不但能寄生新鲜害虫卵,还可以寄生对方已寄生并已发育1—3天的寄生卵,但羽化率均不高;松毛虫宽缘金小峰不寄生新鲜害虫卵,专门寄生赤眼蜂寄生后已发育1—7天的寄生卵,其中又以赤眼蜂发育3—5天的卵寄生率和羽化率为最高。除赤眼蜂和平腹小蜂可以混合使用外,其它蜂种混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相互排挤的现象。如果先让平腹小蜂寄生尔后再让赤眼蜂寄生或先让赤眼蜂寄生,尔后再让跳小蜂或黑卵蜂寄生,能够提高卵块寄生率和充分发挥各自天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林天敌昆虫群落对马尾松毛虫控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马尾松林松毛虫天敌昆虫群落优势种的选择及功能表述、用典型相关分析选择关键林分因子进行林地分类,研究了表示天敌昆虫群落对松毛虫控制作用的途径。结果表明,用天敌昆虫群落功能指标选择的重要林分因子为郁闭度、灌木层高度及盖度、草木层高度及总盖度。用这些林分因子可以把常灾区林地划分为4种类型,且这4类林地在天敌昆虫群落多样性、种数、个体数及松毛虫密度上都存在明显差异。最后分别建立了4类林地松毛虫密度变化率与多样性等功能指标及郁闭度等林分因子间的回归模型,回归相关性进一步表明用林分因子代替天敌昆虫的作用是合适的,这样代替的结果克服了生产应用时数据调查的困难,增加了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马尾松毛虫寄生性天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的寄生性天敌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类两大类。文章列出我国马尾松毛虫主要寄生蜂58种和寄生蝇类20种的名录与寄生的虫态,着重综述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Matsumura、松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dendrolumusiChu、白跗平腹小蜂Anastatus albitarsis(Ashmead)、黑足凹眼姬蜂Casinaria nigripes(Gravenhorst)、松毛虫脊茧蜂Aleiodes dendrolimi(Matsumura)等5种优势种寄生蜂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同时还介绍马尾松毛虫寄蝇在野外寄生状况、室内饲养繁殖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以期为马尾松毛虫寄生性天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诱导及解除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柞蚕Antheraea pernyi卵为繁殖寄主,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滞育诱导及解除条件进行研究,以解决赤眼蜂工厂化生产和大面积应用中面临的的中、长期储存问题。【方法】通过观测不同发育阶段(寄生柞蚕卵在26℃培养40、96和144 h)、滞育诱导温度(10、13和16℃)和诱导时间对松毛虫赤眼蜂滞育的影响,确定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诱导条件;通过观测滞育诱导温度和滞育后的贮藏温度对滞育解除的影响,确定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解除条件。【结果】在松毛虫赤眼蜂的不同发育阶段对其进行持续的低温刺激均能使其导入滞育,但以小幼阶段(26℃培养40 h)开始效果最佳,寄生卵在26℃培养40 h后,转入10℃和13℃下连续诱导31 d,滞育率可达100%和99.12%。滞育诱导温度和滞育后的贮藏温度对松毛虫赤眼蜂解除滞育所需时间和解除滞育后的羽化出蜂率有较大影响,10℃诱导滞育后置于1℃冷藏的赤眼蜂解除滞育所需时间最短,解除滞育后的羽化出蜂率和单卵出蜂数更高,更耐储存。此条件下冷藏约30 d开始打破滞育,在正常发育下温度下羽化出蜂,60 d羽化出蜂率达到95.24%,冷藏4个月后羽化出蜂率仍在60%以上,单卵出蜂数高于50头。【结论】松毛虫赤眼蜂最佳滞育诱导条件为26℃培养40 h后,转入10℃连续低温诱导31 d;最佳滞育解除条件为1℃低温储存,但储存期不能超过4个月。  相似文献   

12.
松毛虫赤眼蜂对被害与未被害马尾松的趋性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利用培养皿和“Y”形嗅觉仪的测定方法,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Matsumura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危害的马尾松针(Pinus massoniana)与未被害马尾松针的趋性选择反应。发现未被害松针和被害松针对松毛虫赤眼蜂均具显著的引诱作用,但是在被害与未被害松针两者之间,松毛虫赤眼蜂明显选择被害松针;对于不同被害程度而言,松毛虫赤眼蜂倾向于选择被害程度严重的松针,而与松针是否被马尾松毛虫连续危害的关系不明显。即松毛虫赤眼蜂可以通过马尾松毛虫被害后的寄主植物(马尾松)所散发的气味以对寄主栖息地定向,跟踪、寻找马尾松毛虫。  相似文献   

13.
玉米螟生物防治措施的复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振铎  李国忠  王江  凤佰良 《昆虫知识》2010,47(6):1208-1211
为探索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生物防治新技术,春季应用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封玉米秸秆垛加夏季田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的方法,实施了大面积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结果表明,利用白僵菌封垛加释放松毛虫赤眼蜂的复合技术防治玉米螟,平均防治效果达70.95%,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6.45%。这种复合生物防治技术减少了田间玉米螟成虫和幼虫的数量,延长了控制玉米螟的时间,可以根据玉米螟的发生情况和玉米生产的需要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高粱是我国重要的食用、饲用、制糖及酿酒用作物,其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手段的应用和推广非常有限。本研究连续2年在河北省衡水高粱种植区,开展了利用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Matsumura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的试验示范,以期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促进高粱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经济和可靠的害虫防治手段。【方法】赤眼蜂防治试验和化学防治试验分别在两个村子的高粱田内进行。通过统计植株被害率、田间捕食性天敌的丰度及高粱产量等参数,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进一步评价其生态和经济效益。【结果】赤眼蜂防治在减轻植株被害率和提高田间捕食性天敌丰度等方面优于化学防治,同时也实现了高粱的增产增收。与化学防治相比,2019年,赤眼蜂防治显著降低了高粱叶片被害率,田间捕食性天敌的丰度提高了3.96倍,产量略有提高,害虫防治成本相对更低,差额净收入增加了305.47元/hm2;2020年,赤眼蜂防治显著降低了高粱穗部被害率,田间捕食性天敌的丰度提高了2.66倍,产量增加了1 392.5 kg/hm2;2020年,赤眼蜂防治显著降低了高粱穗部被害率,田间捕食性天敌的丰度提高了2.66倍,产量增加了1 392.5 kg/hm2,单位面积防治成本虽略有增高,但综合起来,差额净收入却增加了3 644.05元/hm2,单位面积防治成本虽略有增高,但综合起来,差额净收入却增加了3 644.05元/hm2(19.90%),增收效果显著。【结论】与化学防治相比,松毛虫赤眼蜂不仅防治害虫效果更好,而且增加了田间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天敌的丰度,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高粱害虫是一种可行、高效并极具竞争力的生物防治手段,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克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脂肪酸合酶(fattty acid synthase, Fas)基因(TdFas),并分析其在滞育中的调控功能,为松毛虫赤眼蜂滞育研究提供新依据。【方法】基于松毛虫赤眼蜂转录组数据,克隆TdFas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检测TdFas在松毛虫赤眼蜂滞育与非滞育预蛹、蛹和成虫及滞育诱导维持期预蛹和滞育解除期预蛹中的表达量。通过以1 000, 2 000和3 000 ng/μL dsTdFas溶液浸泡松毛虫赤眼蜂幼虫的RNAi方式干扰TdFas的表达,探究其对松毛虫赤眼蜂滞育率及甘油三酯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克隆得到松毛虫赤眼蜂TdFas的cDNA序列全长为8 601 bp(GenBank登录号:OP146440),其开放阅读框长7 278 bp,推测编码一个2 426个氨基酸的蛋白,含有一个典型的脂肪酸合酶的β-酮酰还原酶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TdFas与膜翅目其他昆虫的FASs亲缘关系较近,其中与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 FAS亲缘关...  相似文献   

16.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10余年的大面积试验、示范.肯定了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果.放蜂区卵的校正寄生率达70%左右.效果优于化学防治。从夏玉米田寄生卵块中回收蜂种结果看出,在放蜂期12—15天内,橙毛虫赤眼蜂所占的比率为68.9%.证明释放的与收回的基本上仍是同一蜂种,但放蜂结束后蜂种结构发生了倒置变化。同时探明了松毛虫赤眼蜂的种型、放蜂时间、放蜂置、田间生态环境、玉米螟卵置等诸因素与防治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克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一氧化氮合酶(NOS)基因,表达其编码蛋白,并探究其在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松毛虫赤眼蜂滞育研究提供新依据。【方法】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获得松毛虫赤眼蜂一氧化氮合酶基因TdNOS cDNA序列,使用qPCR方法检测其在松毛虫赤眼蜂不同滞育阶段预蛹和蛹中的表达量。使用RT-PCR方法扩增TdNOS cDNA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构建TdNOS的原核表达载体,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系统表达重组TdNOS蛋白,通过Ni-NTA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并用于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TdNOS在松毛虫赤眼蜂不同滞育阶段的表达量。通过质谱鉴定纯化的目标蛋白。【结果】qPCR分析表明,TdNOS在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解除后蛹期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阶段的。克隆获得松毛虫赤眼蜂TdNOS 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MN650600),开放阅读框(ORF)序列长1 014 bp,编码337个氨基酸,无信号肽序列,不含跨膜结构,预测有33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7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和10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松毛虫赤眼蜂NOS与短管赤眼蜂T.pretiosum NOS亲缘关系最近,形成与其他膜翅目昆虫NOS蛋白分离的独立分支。成功表达纯化了重组蛋白TdNOS并制备了抗体;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dNOS在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解除后蛹期的蛋白表达量高于其他阶段的。质谱检测结果表明纯化的目的蛋白即为TdNOS。【结论】松毛虫赤眼蜂TdNOS在解除滞育后蛹期具有较高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松毛虫赤眼蜂一氧化氮合酶在滞育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明确感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方法】2012和2013连续两年于沈阳地区玉米田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孤雌产雌品系和两性生殖品系。【结果】2012年孤雌产雌品系对1代亚洲玉米螟卵寄生效果为66.39%,对2代玉米螟卵寄生效果为69.53%,与对照(松毛虫赤眼蜂两性品系)相比无显著差异(分别为56%,79.73%)(P≥0.05),2013年孤雌产雌品系对1代亚洲玉米螟卵寄生效果为56.20%,对2代玉米螟卵寄生效果为82.10%,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分别为52.24%,75.71%)(P≥0.05)。收获前期剖杆结果表明,2012年孤雌产雌品系及对照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2.50%、27.50%,2013年分别为38.28%、21.09%,连续两年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从田间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品系可取得与生产用两性松毛虫赤眼蜂品系同期的防治效果,且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在种群增长速率、降低规模化培养成本、低密度种群下进入新生境并建立种群等方面都要优于正常松毛虫赤眼蜂品系,因此其具有很好的生防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许多国家都普遍采取招引、引进、保护的办法繁殖天敌昆虫,进行工厂化生产赤眼蜂及微生物农药,并采用引诱剂、忌避剂防治森林害虫。如美国已引进500多种天敌昆虫,其中近百种已适应当地条件。苏联、意大利及保加利亚等国繁殖森林中的红毛蚁防治松毛虫及锯叶蜂,效果显著。苏云金杆菌、核多角体病毒做为防治害虫的手段,已在许多国家广泛试验,并应用于生产实践(包括防治天幕毛虫、舞毒蛾、松带蛾、  相似文献   

20.
应用Y型嗅觉仪测定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对9种马尾松树针叶挥发性物质对的嗅觉行为反应,确定了4种对于松毛虫赤眼蜂有影响活性的马尾松树针叶挥发性物质。它们分别是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α-萜品醇乙酸酯4种物质,其中尤以α-蒎烯和β-蒎烯2种物质作用最显著。产卵生测实验中,4种活性挥发性物质的混合物分别与它们的单一成分、α-蒎烯、β-蒎烯分别与除去它们后的混合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它们均能对松毛虫赤眼蜂的产卵寄生率产生显著影响,该结果也和Y型嗅觉仪下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单一物质和混合物对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率影响比较中,混合物并没有使松毛虫赤眼蜂产生最高的寄生率,这说明可能是某种单一物质在其寄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