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学研究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整体角度研究全部组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组学数据库收集整理了与组学研究相关的所有信息,为组学研究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基础。其中,作物组学数据库主要是以作物为对象建立的组学数据库,尤其是几大主要粮食作物的组学测序及信息挖掘,提升了作物科学的基础研发和生产水平,使我国粮食储备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本文以水稻、玉米和小麦为代表,通过搜集它们在组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库,概述了作物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表型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阐述了作物组学数据库在作物科学研究中的发展现状,揭示了在高通量信息时代下多种组学数据库的交叉及综合利用已经成为作物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生态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赵丹  刘鹏飞  潘超  杜仁鹏  葛菁萍 《生态学报》2015,35(15):4958-4967
代谢组学指某一生物系统中产生的或已存在的代谢物组的研究,以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为分析平台,以信息建模与系统整合为目标。随着代谢组学中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成为生态学研究的有力工具,生态代谢组学概念应运而生,即研究某一个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代谢物组水平的响应。理清代谢组学与生态代谢组学学科发展的脉络,综述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常用技术及其优势与局限性,论述代谢组学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代谢组学技术与其他系统生物学组学技术的结合在生态学中的应用前景,提出生态代谢组学研究者未来要完成的任务和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组学技术及其在食品科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基因组时代的主要研究任务即是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研究,其发展迅速,有望成为解决生命科学领域诸如食品品质与安全等科学问题的有力工具.组学研究为食品科学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在食品加工、贮藏、营养素检测、食品安全以及食品鉴伪等领域中已有广泛的应用.综述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以及组学技术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组学技术将生物的相关问题分别展现在基因、蛋白质和代谢物等不同层次水平上,已成为解读生命过程的重要工具。本文分别从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以及组学间的联合应用等方面概括总结了组学技术在昆虫滞育研究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以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为代表的多组学技术在昆虫滞育调控分子机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并针对当前研究现状,对昆虫滞育中组学技术应用的前景和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昆虫滞育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氨基酸茶树因其所制绿茶滋味鲜爽、香气馥郁且集观赏、健康于一体,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其研究已然成为当前茶学领域的热点之一。随着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多组学时代,以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为基础的组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被广泛应用在茶学领域的各项研究中,并成为研究高氨基酸茶树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综述了近年来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组学技术在高氨基酸茶树中的相关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组学技术在高氨基酸茶树研究中的应用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亟待突破的难题,并对组学技术在高氨基酸茶树上的深入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高氨基酸茶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方向,同时也为高氨基酸茶树品种选育与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氨基酸茶树因其所制绿茶滋味鲜爽、香气馥郁且集观赏、健康于一体,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其研究已然成为当前茶学领域的热点之一。随着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多组学时代,以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为基础的组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被广泛应用在茶学领域的各项研究中,并成为研究高氨基酸茶树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综述了近年来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组学技术在高氨基酸茶树中的相关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组学技术在高氨基酸茶树研究中的应用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亟待突破的难题,并对组学技术在高氨基酸茶树上的深入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高氨基酸茶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方向,同时也为高氨基酸茶树品种选育与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糖组学是研究糖链组成及其功能的一门新学科,近年来备受关注.目前糖组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阻碍糖组学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糖链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和研究技术的限制.微阵列技术作为一种快速、高效、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分析技术,已经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其应用于糖组学研究必将推动糖组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乳酸菌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在微生物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乳酸菌代谢组学正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就乳酸菌代谢组学研究中有关样品的制备、分析鉴定和数据分析等涉及的主要方法进行概述,并介绍一些乳酸菌代谢组学应用的典型实例,对乳酸菌代谢组学研究中潜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脂质组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质不仅是生物膜的骨架成分和能量贮存物质,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脂质也参与细胞的许多重要功能。脂质组学是代谢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主要研究生物体内所有的脂质分子的特性以及它们在蛋白质表达和基因调控过程中的作用。脂质组学是依赖技术驱动的科学。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脂质研究的重视, 脂质组学研究方法和策略有了突破性进展, 在动物上开发出的脂质组学分析方法已经扩展应用到植物上。该文重点介绍脂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以期推动脂质组学,特别是植物脂质组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草地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和中国草学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草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中国草学研究领域的新理论与重要成果,介绍新进展与发展动态,内容以草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为主,兼纳高新技术研究和直接产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开发性研究,主要包括草原学、牧草学、草  相似文献   

11.
脂质不仅是生物膜的骨架成分和能量贮存物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脂质也参与细胞的许多重要功能。脂质组学是代谢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体内所有的脂质分子的特性以及它们在蛋白质表达和基因调控过程中的作用。脂质组学是依赖技术驱动的科学。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脂质研究的重视,脂质组学研究方法和策略有了突破性进展,在动物上开发出的脂质组学分析方法已经扩展应用到植物上。该文重点介绍脂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以期推动脂质组学,特别是植物脂质组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神经科学是21世纪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诺贝尔医学有生理学奖是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所取得突出成就的最高评价。在诺贝尔奖设立一百年周年之际,神经科学已在神经元、神经活动、信号转导、感觉和知觉、脑的高级功能和神经发育等研究水平上取得了巨大成果,并获得近近二十项诺贝尔奖。预测了今后神经科学可能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并分析了我国神经科学发展的现状和研究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转录组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近年来,针对微生物转录组学的研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在基因层面上,由片段RNA与微生物样本进行互补验证,发展到直接对全长RNA进行测序得到序列信息;在空间上,由传统群体转录组发展到空间、单细胞以及表观等层面的研究。随着转录组学技术在微生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相应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并不断被完善。本文主要是对微生物研究方面传统的和新型的转录组学技术进行了总结归纳,为微生物转录组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兽医寄生虫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基本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学科现状与水平评述和学科未来发展展望4个方面综述了我国兽医寄生虫学的发展。第一方面讲述了我国兽医寄生虫发展历经的3个阶段,即描述寄生虫学阶段、实验寄生虫学阶段和免疫寄生虫学与生化-分子寄生虫学阶段。第二方面从科研、教材与专著和学会的建立的角度陈述了所取得的成就。在学科现状与水平评述方面,指出我国在分类区系和实验寄生虫学方面基本与国际水平相当,但我国在寄生虫学研究方面资金注入渐趋不力,传统研究被忽略,前沿研究缺乏后劲,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令人堪忧。最后,从新的诊断技术、寄生虫病生物防制、新的寄生虫病或旧病新流行、寄生虫基因组工程、受体理论和海洋寄生虫学等6个侧面展望了我国兽医寄生虫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酶学研究对于人类认识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是至关重要的。自1907年酶学这一研究领域兴起以来,便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当前酶的研究和利用在生命科学及相关领域已取得显著成就,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综述了酶学研究领域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研经历及其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组学的技术和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生物组是指一个特定环境或生态系统中全部微生物及其遗传信息的集合, 其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全面系统地解析微生物组的结构和功能, 将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等重大问题带来新思路。然而, 微生物组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技术与方法的发展。在高通量测序技术出现以前, 微生物研究主要基于分离培养和指纹图谱等技术, 然而, 由于这些技术存在的缺陷, 人们对于微生物的认识十分有限。自21世纪初以来, 尽管高通量测序和质谱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于微生物的认识, 微生物组学技术在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应用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此外, 目前微生物组的结构和多样性等描述性研究已臻成熟, 微生物组学研究正处于从数量到质量、从结构到功能的关键转变时期。因此, 该文首先介绍了微生物组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简史, 其次简述了微生物组学研究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及其发展历程, 并进一步阐述了微生物组学的技术和方法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从技术、理论和应用层面阐述了未来微生物组学技术和方法发展的前沿方向, 并提出了今后微生物组学研究的优先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7.
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发展出来的新兴学科。随着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多组学时代,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得到了迅猛发展,被广泛应用在环境微生物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并成为研究PAHs微生物降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主要阐述了3大组学在微生物降解PAHs内在机理及代谢通路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3大组学在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机制中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组学是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对内因和外因变化应答规律的的一门新学科。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在水产动物疾病中的研究备受关注,特别是为感染性疾病发生机制及防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本文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代谢组学技术在水产动物感染性疾病、细菌耐药及环境应激等方面应用进行综述,分析了代谢组学在水产动物疾病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未来水产动物代谢组学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代谢组学技术在水产动物疾病发病机制和药物研发方面更深入的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纤毛虫分子系统发育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回顾纤毛虫分子系统发育学产生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介绍了随着20年中RFLP、RAPD和DNA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为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在种群遗传多样性与进化、种上阶元系统发育学两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近期研究进展,最后在探讨纤毛虫分子系统发育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的同时,预测了纤毛虫分子系统发育学今后将极大地推动真核生物的起源与进化,内共生等重要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开拓毒蛇学研究的一本重要著作──读覃公平主编的《中国毒蛇学》张国凡最近,解放军卫生部长张立平为《中国毒蛇学》的出版写了序。随着科学事业的不断开拓和发展,蛇学的研究也纳入医学、药学科学和生物科学这个大的范畴,特别是对毒蛇学的研究,更是医药学工作者和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