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坏死因子α和β对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octor)α和β(TNFα和β)对电离辐射诱发细胞凋亡的效应及其机理,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FACS分析等方法,观察了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和β(hTNFβ)对^60Co-γ射线诱发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生化学变化。结果显示:hTNFα或hTNFβ均可明显抑制^60Co-γ射线诱发正常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的凋亡,而相同剂量的hTNFα能促进^60Co-γ射线诱发的人体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凋亡,而对另一株人体肺癌SPC细胞的效应比A549降低1倍;hTNFβ能分别增强A549和SPC的细胞凋亡频率。由此认为,hTNFα和hTNFβ均可通过调节细胞的生理生化反应来改变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可保护正常细胞免受辐射损伤,而增加某些肿瘤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octor)α和β(TNFα和β)对电离辐射诱发细胞凋亡的效应及其机理,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FACS分析等方法,观察了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和β(hTNFβ)对~(60)Co-γ射线诱发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生化学变化。结果显示:hTNFα或hTNFβ均可明显抑制~(60)Co-γ射线诱发正常人胚肺二倍体细胞(2BS)的凋亡,而相同剂量的hTNFα能促进~(60)Co-γ射线诱发的人体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凋亡,而对另一株人体肺癌SPC细胞的效应比A549降低1倍;hTNFβ能分别增强A549和SPC的细胞凋亡频率。由此认为,hTNFα和hTNFβ均可通过调节细胞的生理生化反应来改变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可保护正常细胞免受辐射损伤,而增加某些肿瘤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1895年伦琴(W.K.von Roentgen)发现了X-射线。1898年居里夫妇(B.Curie和M.S.Curie)发现放射性新元素钋与镭,证明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对放射现象能量的来源作了大胆假说,并且经过他俩许多工作奠定了放射化学的基础。这些伟大的成就迅速地在医学上开辟了新的领域。由于原子科学高速度发展,在生物学上研究和应用的电离辐射种类日益增多着。目前较多应用的有宇宙射线、γ-射线、快中子、X-射线、α-射线、β-射线等。这些电离辐射线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紫外、光对细胞膜γ—射线损伤的恢复作用。结果发现经γ—射线300Gy照射后再经紫外光照射5分钟的大白鼠红细胞悬浮液,不但不会加强细胞膜的损伤,反而对细胞膜有明显的恢复作用。经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别(P<0.05). 实验还进一步证明:红细胞悬浮液经γ—射线或紫外光照射后, 在低温中释放的血红蛋白量与照射剂量成正比关系.可作为辐射(包括电离辐射或非电离辐射)对细胞膜损伤的一个方便易行的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植物愈伤组织无性变异系的诱导和选择,已成为植物细胞工程中十分活跃的领域,快中子、γ射线等电离辐射也已开始被用于愈伤组织抗性变异系的诱导。观察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在诱发植物愈伤组织变异中对细胞结构的影响,对于探讨辐射诱变的细胞学机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肺的影响。方法 60Coγ照射小鼠,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损伤,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的表达。结果大剂量照射后3d,小鼠肺发生明显异常病变,TGFβ1和ICAM1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肺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内物质外漏可能是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早期重要事件,早期检测ICAM1有助于预测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7.
诱变育种专题刊前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诱变育种就是人为地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 ,诱导生物发生遗传性的变异 ,然后根据育种目标进行选择 ,培育新的物种或品种。在物理因素中常用的是具有辐射能的一些物质 ,如X射线、γ射线、中子 ,因而把这一部分称为辐射育种。 192 7年美国人穆勒 (Y .J .Muller)用果蝇做试验发现X射线能引起生物遗传性的变异 ;次年 ,斯塔德勒 (L .J .Stadller)证实了X射线和镭对玉米和大麦等作物的诱变效应。 193 0年 ,瑞典人尼尔逊 爱尔 (H .Nilson Enle)和古斯塔夫逊 (A .Gustafsson)利用辐射诱变得到了有实用价值的硬杆、密穗的大麦突变体 ,从此 ,辐…  相似文献   

8.
已有报告指出,低剂量的电离辐射能够促进水稻和芸苔(Brassica napus)花药培养中胚胎发生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在1991年细胞和组织培养国际会议上,Young Il-Lee报道,用γ射线照射盆栽水稻的花药,愈伤形成率比非照射植株的高得多。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科学家R.R.Aldemita和F.J.Zapata用电离辐射照射水稻种子,使之生长并取其穗进行花药培养,发现辐射对难处理种花药培养的影响与敏感种类花药培养的相反。γ射线辐射处理  相似文献   

9.
电离辐射可导致DNA双链断裂,从而使组蛋白H2AX迅速在双链断裂处磷酸化为γ-H2AX。检测细胞中γ-H2AX聚集处形成的焦点数目可用于评价DNA双链断裂情况,且与辐射剂量相关。因此,γ-H2AX可作为电离辐射的生物标志物,用来评价电离辐射的致突变能力,亦可作为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用于估算个体受照剂量。γ-H2AX检测技术在辐射生物学研究、辐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与医学处置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将重点阐述近十年来国内外基于电离辐射生物标志物γ-H2AX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IRM-2近交系小鼠对电离辐射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观察IRM-2小鼠对电离辐射的耐受性.方法分析测定了IRM-2小鼠对137Csγ射线的LD50及经4.0Gy137Cs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细胞DNA含量和脾结节的变化,并与亲代小鼠ICR和615进行了比较.结果用不同剂量的137Csγ射线照射后,IRM-2小鼠对γ射线的LD50比ICR和615小鼠分别高1.73~1.57Gy和1.44Gy;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细胞DNA含量下降的幅度小且恢复得快;CFU-S的增加也较ICR和615小鼠明显.结论IRM-2小鼠比一般的纯系和杂交品系小鼠具有更强的辐射抗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同位素标记,示踪原子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行径是一种既简便又准确的技术方法,这种技术方法能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特别是生理生化有关机制方面的研究。放射性同位素能自发地放射出诸如α、β、γ粒子,这些射线对人体均有伤害,其中γ射线穿透力最强。因此在示踪技术中,计数放射γ粒子的脉冲时,对于仪器的自动测量、灵敏度、快速、简便等性能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使用的西安262厂生产的γ免疫计数器是较为理想的一种仪器。虽然这种仪器原为医疗卫生系统的放射免疫测定所设计,但对于γ射线能量在20keV至500kV范围内标记的同位素均可应用。它具有较高探测效率和较低本底计数的γ射线探测性能,自动换样,自动扣除本底而计数,并通过打印机给出结果。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人血在体外接受14MeV快中子和~(60)Coγ线照射后进行培养,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8H-TdR)作参入实验以反映DNA合成。采用液体闪烁测量法和放射自显影法发现两种射线对DNA合成的影响呈一定的规律性,即随照射剂量的增加,合成率显著降低。经统计处理分别得到中子和γ线的照射剂量和~8H-TdR参入的放射性脉冲数(或标记百分数)的对数值两变量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在中子剂量100~400拉德的范围内,中子/γ的R.B.E.为1.45~1.98。  相似文献   

13.
应用人血在体外接受14MeV快中子和~(60)Coγ线照射后进行培养,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3H-TdR)作参入实验以反映DNA合成。采用液体闪烁测量法和放射自显影法发现两种射线对DNA合成的影响呈一定的规律性,即随照射剂量的增加,合成率显著降低。经统计处理分别得到中子和γ线的照射剂量和~3H-TdR参入的放射性脉冲数(或标记百分数)的对数值两变量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在中子剂量100~400拉德的范围内,中子/γ的R.B.E.为1.45~1.98。  相似文献   

14.
食道癌细胞(EC9706)通过不同剂量x射线和60Coγ电子束曝光并继续培养24 h后,我们使用激光拉曼光谱分析EC9706细胞内蛋白质、核酸、脂肪和某些生物大分子的构象和内容的变化。结果表明,每个曝光组和对照组中的拉曼光谱的强度和频移存在巨大差异。由X射线辐照后,对照组中某些剂量组的一些波带消失了,骨架链蛋白质造成的1 114 cm-1峰在所有剂量组中消失。经60Coγ-ray照射后,在大剂量组中,在AmideⅡ波带中的β折叠构象变成中等剂量的无规则卷曲构象及磷酸二酯组中的非氢键的提升。从物理能级的角度,为进一步研究EC9706细胞由X射线和60Coγ-ray造成的辐射损伤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羟自由基、γ射线和重离子束致死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集落法测存活率、用双链断裂模型分析实验数据,比较研究了羟自由基、γ射线和125.5keV/μm碳离子束对B16细胞和V79细胞的致死效应。结果表明:三种处理对细胞都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剂量越大,效果越明显;重离子束的致效效应比γ射线强,而且对抗常规辐射的黑色素瘤也有效,证明了重离子治癌的优势;羟自由基与DNA的作用没有一次击中的成分,碳离子束则以一次击中为主,γ射线介于两者之间,两种细胞对羧自由基的敏感性与对电脑辐射的敏感不同,揭示电离辐射的间接作用不是简单的自由基行为。  相似文献   

16.
关于电离辐射对植物细胞的作用,已有许多报道。但多数的报道,都是观察射线对根尖细胞或花粉母细胞的分裂影响。射线对植物细胞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细胞分裂的抑制作用,二是对细胞及其组成的形态、结构的作用。 至于射线对植物胚胎发育的影响,迄今未见有专门的报道。Ken-chi Osone等(1970)曾探讨了水稻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经X射线辐照后,在显微镜下所见到的分化前的细胞分化过程,较所推测的大多数细胞分化阶段要晚2—3天。 本试验观察的目的,查明水稻合子期植株经γ射线辐照后,导致当代结实率降低、秕粒率增  相似文献   

17.
斑马鱼是主要模式生物之一,因其对外界环境敏感,是常用的生态毒理学模型和良好的环境检测活试剂。本文综述了斑马鱼在放射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斑马鱼对水中137Cs的浓集和排出,γ射线、氚和X射线对斑马鱼胚胎-幼鱼生长发育的影响,电离辐射对斑马鱼多代或隔代的种群效应,以及斑马鱼在辐射防护剂、DNA损伤修复蛋白和放射增敏剂方面的相关研究,旨在为斑马鱼在放射生物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浓度红景天苷对γ射线和质子辐照质粒DN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4.2MeV的质子和60↑Co产生的γ射线在200Gy的剂量下分别对添加了不同浓度红景天苷的pUC19质粒DNA样品进行了辐照,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红景天苷在两种辐照过程中均对DNA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保护作用增强。同时还发现质子辐照后DNA样品中出现了线性形态的,而γ射线辐照后则没有出现,再次证实质子对DNA的损伤作用强于γ射线,这应该和质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复杂以及质子对物质的直接电离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9.
药用微生物辐照诱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常规的诱变育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紫外线、激光、γ射线、中子等对微生物药物菌种进行辐照诱变,效果显著。离子束辐照微生物诱变育种在离子束生物学效应的研究中起步较晚,但其作为一种集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为一体的诱变育种新方法,将在辐照诱变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药物研究与开发的动态,简要叙述微生物菌种选育的辐照诱变效应、作用机制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子的电离密度大,其辐射效应比X射线高10—100倍,比γ射线高40倍,因此是一种较好的诱变因素。我们从1975年起开展了用快中子辐射春小麦的试验工作,研究了诱变的适宜照射量,突变类型及其遗传规律。并选择有益的突变体,以期培育早熟高产的新品种。本文报道并分析1975—1977年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