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为妇科手术麻醉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对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均于腰硬联合麻醉方式下进行手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分别使用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布比卡因进行麻醉,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产生的麻醉效果快速,且安全可靠性有保障,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对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进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与布比卡因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剖宫产手术中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的5min和7min后MAP值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的5min、7min、10min以及15minHR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Bromage评分0分时间和麻醉后切口感觉疼痛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麻醉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麻醉中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好于左旋布比卡因,临床上剖宫产等腹部手术应该选择布比卡因进行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对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 年3 月到2013 年3 月 期间在我院住院进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与布比卡因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 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剖宫产手术中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的5 min 和7 min 后MAP 值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的5 min、7 min、10 min 以及 15minHR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后Bromage 评分0分时间和麻 醉后切口感觉疼痛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麻醉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麻醉中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好于左旋布比卡因,临床上剖宫产等腹部手术应该选择布比卡 因进行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剖宫产初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90例剖宫产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组组均采用1%罗哌卡因1.5 mL+生理盐水1.5 mL,对照组产妇给予硬膜外麻醉。术后,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素、感觉以及运动阻滞情况、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手术前相比,两组产妇术后的泌乳素水平升高,且实验组产妇的泌乳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短,感觉恢复时间以及运动恢复时间较长,麻醉效果较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变化影响较硬膜外麻醉小,且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LPSB),每组各79例。CSE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LPSB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维持时间、疼痛感觉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CSEA组和LPSB分别有1例和3例患者因局部麻醉失效而需全身麻醉;LPSB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均显著晚于CSEA组,但其维持时间显著长于CSEA组,患者疼痛感觉评分低于CSEA组(P0.05)。结论: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能为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单侧麻醉,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首选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及注药方向罗哌卡因对肛肠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肛肠手术治疗的患者148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四组,每组各37例,即罗哌卡因8 mg向头注药组、罗哌卡因8mg向尾注药组、罗哌卡因10 mg向头注药组以及罗哌卡因10 mg向尾注药组。比较四组患者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及恶心呕吐、尿潴留、腰部不适、头痛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罗哌卡因10 mg向头注药与向尾注药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g向头注药组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10 mg向尾注药组(P0.05),以10 mg向头注药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最短(P0.05),8 mg向尾注药比10 mg向尾注药阻滞起效明显减慢(P0.05),运动以及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10 mg向头注药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8 mg向头注药组(P0.05),运动以及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四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以及头痛等术后不良反应,罗哌卡因8 mg向尾注药组的尿潴留以及腰部不适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向尾端迅速注射罗帕卡因8 mg进行蛛网膜下隙阻滞对肛肠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最好,且安全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0.5%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在剖宫产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01月~2015年05月择期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0.5%盐酸罗哌卡因进行腰麻,观察组采用0.5%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进行腰麻。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及产妇麻醉指标,记录两组麻醉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并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的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两组麻醉后30 min血压、心率与麻醉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痛觉阻滞起效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 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0.5%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应用于剖宫产术,能有效提升麻醉效果,麻醉阻滞起效快,持续时间长,有利于改善新生儿结局,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韦龙华 《蛇志》2002,14(2):9-11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用于多发性痔、瘘手术麻醉效果及硬膜外注入布比卡因混合液术后镇痛研究。方法 于L3-4椎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管,阻滞应用1.6%-2%利用多卡因8-11ml,术中必须时辅助用氟芬合剂,术后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性汪入布比卡因混合液一个单位进行术后镇痛。结果 全组麻醉效果良好,术后镇痛优良率达100%。而且全组术后在无刺激的情况下始终无明显疼痛。结论 硬膜外阻滞用于痔、痔手术效果,而且较安全。硬膜外注入布比卡因混合液达到长时间术后镇痛作用,认为地塞米松能显著延长布比卡因止痛时间,维生素B12也具有局麻药协同作用及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罗哌卡因、氯胺酮混合液在新生儿骶管阻滞术后镇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45例即将行骶管阻滞的新生儿,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15人,其中A组患者行罗哌卡因骶管阻滞,B组患者行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并氯胺酮皮下注射,C组患者行罗哌卡因、氯胺酮混合液骶管阻滞.术后于1、2、4、6、8、12、24h分别记录各患者的镇痛情况以及镇痛时间,采用FLACC法评价镇痛效果,以评分<4分的维持时间作为有效镇痛时间.并且观察术后48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之间比较镇痛时间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不需要镇痛的患者例数,发现两组间并没有较大差别(P>0.05).相比较于A、B两组,C组患者阵痛时间明显延长,并且术后4、6、8、12、24h患者不需要镇痛明显增多(P<0.05).而在不良反应方面,三组患者均未表现出过强的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氯胺酮混合液用于新生儿骶管阻滞效果较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罗派卡因对老年患者臂丛神经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择期上肢手术老年患者。男38例,女21例,年龄65-78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定时记录感觉、运动神经完全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观察并记录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和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生命体征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0.37%相较0.2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更快,维持时间更长,副作用风险未见增加,可常规用于老年患者的上肢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式子宫全切术后硬膜外镇痛应用舒芬太尼复合吗啡时两种药物不同剂量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以寻找其最佳剂量配伍。方法:选择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标准Ⅰ-Ⅱ级、年龄20-60岁拟行腹式子宫全切术的病人,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Ⅰ组:舒芬太尼10μg+吗啡2 mg+氟哌利多1 mg+1%罗哌卡因20 mg;Ⅱ组:舒芬太尼15μg+吗啡1.5 mg+氟哌利多1 mg+1%罗哌卡因20 mg;Ⅲ组:舒芬太尼20μg+吗啡1 mg+氟哌利多1 mg+1%罗哌卡因20mg。术中监测生命体征,记录术后24小时内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镇痛效果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标准。结果:2组各个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1组(P〈0.05),在术后6 h,8 h,12 h,18 h,24 h与3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在2 h,4 h,6 h的VAS评分低于1组(P〈0.05);2组恶心评分与3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其他不良反应三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各组患者在术后24h内辅助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15μg复合吗啡1.5 mg用于腹式子宫全切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其他常用剂量配伍,镇痛效果平稳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患者循环系统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截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阻滞效果,循环功能,疼痛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30 min时,对照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下降,研究组无明显改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时,两组疼痛指标浓度均较入室时增加,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更快,能够减轻围术期疼痛,保持术中循环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邓继红  丰亮  黄杰锋  周志军  杨艳 《生物磁学》2011,(19):3760-3761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罗派卡因对老年患者臂丛神经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择期上肢手术老年患者。男38例,女21例,年龄65—78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定时记录感觉、运动神经完全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观察并记录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和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生命体征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畀。结论:0.37%相较0.2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更快,维持时间更长,副作用风险来见增加,可常规用于老年患者的上肢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ropivacaine and bupivacaine in caesarean section and vital signs and the hemodynamics of the lying-in women.MethodsA total of 480 lying-in women who were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or treatment between December 2017 and June 2018 were enrolled into this study as the subjects,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240 subjects in each group.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subjects received the local anesthesia by infusion of 1.5 mL ropivacaine (0.75%),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lso took the local anesthesia by infusion of 1.5 mL bupivacaine (0.75%). Thereafter, we observ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nesthetic efficiency, vital signs and hemodynamics of the lying-in women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s of the anesthesia in two groups were 92.1% and 87.9%, showing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the average arterial pressures and systolic pressures at 5 min and 10 min after 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algesia (CSEA) were all elevated when comparing to the control group (all P < 0.05);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the onset time was obviously extended, while duration of sensory and motor block and the duration of motor block were all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 < 0.05). During anesthesia,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5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0.83%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P < 0.05).ConclusionDespite that ropivacaine and bupivacaine are efficient in anesthesia in the CSEA in the caesarean section, ropivacaine is more recommended for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hemodynamics, shorter duration of sensory block and motor block and low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which are conducive to the recovery and also safe to th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股神经阻滞麻醉联合伤口局部浸润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的85例患者,据患者入院的编号的奇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2例采用伤口浸润麻醉方法,观察组的43例采用股神经阻滞麻醉联合伤口浸润麻醉方法。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时间、恢复痛觉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s,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术后6 h和1 d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 d的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术后2 d的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股神经阻滞联合伤口浸润麻醉对于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在手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减少,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和术后镇痛方式对中老年胸科手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中老年胸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采用开胸手术治疗,于手术结束前30min硬膜外腔给予镇痛,治疗组采用舒芬太尼镇痛,对照组采用地佐辛镇痛。结果:两组镇痛后2h与镇痛后24h的HR和MVP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的组内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组内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镇痛后2h与镇痛后24h的VAS评分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Ramsay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组内不同时间点胰岛素含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对比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镇痛后组间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地佐辛,舒芬太尼用于中老年胸科手术术后疼痛镇痛效果良好,能有效地抑制胰岛素抵抗与应激反应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到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的初产妇8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都给予经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组注入罗哌卡因15 mg,对照组注入罗哌卡因17.5 mg。比较两组麻醉开始前(T0)、麻醉开始后2 min(T1)、10 min(T2)的呼吸频率(Respiration Rate,RR)和心率(Heart Rate,HR),两组的最高感觉阻滞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术后2 h、4 h与24 h的VAS疼痛评分,产妇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新生儿评价。结果:所有产妇在不同时间点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正常波动,组间与组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最高感觉阻滞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h、4 h与24 h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都顺利分娩,1 min和5min Apgar评分都为9-10分;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3%(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经蛛网膜下腔阻滞中应用15 mg罗哌卡因也能保持产妇循环功能稳定,具有良好的镇痛与阻滞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