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应用中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左旋布比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每组各15例,均采用CSEA麻醉方法.比较各组感觉、运动麻醉阻滞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罗哌卡因组麻醉效果不及其他两组,而布比卡因组与左旋布比卡因组间比较麻醉效果差异不明显;与其他两组比较,罗哌卡因组麻醉起效时间及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均显著延长,而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0.01),且Bromage评分及麻醉满意率低于布比卡因组(P<0.05);罗哌卡因组与左旋布比卡因组患者循环系统稳定性优于布比卡因组.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中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对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其中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对于心血管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剖宫产初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90例剖宫产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组组均采用1%罗哌卡因1.5 mL+生理盐水1.5 mL,对照组产妇给予硬膜外麻醉。术后,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素、感觉以及运动阻滞情况、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手术前相比,两组产妇术后的泌乳素水平升高,且实验组产妇的泌乳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短,感觉恢复时间以及运动恢复时间较长,麻醉效果较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变化影响较硬膜外麻醉小,且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0.5%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在剖宫产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01月~2015年05月择期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0.5%盐酸罗哌卡因进行腰麻,观察组采用0.5%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进行腰麻。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及产妇麻醉指标,记录两组麻醉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并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的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两组麻醉后30 min血压、心率与麻醉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痛觉阻滞起效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min 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0.5%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应用于剖宫产术,能有效提升麻醉效果,麻醉阻滞起效快,持续时间长,有利于改善新生儿结局,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系统评价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通过使用计算机检索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中关于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纳入分析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对数据不能合并者,则进行描述性的定性分析。本研究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文献质量均存在偏倚的可能性。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比较,结果显示两者具有相似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盐酸罗哌卡因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于甲磺酸罗哌卡因(p0.05),盐酸罗哌卡因感觉起效时间短于甲磺酸罗哌卡因(p0.05)。因此可说明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上的临床效果优于甲磺酸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到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的初产妇8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都给予经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组注入罗哌卡因15 mg,对照组注入罗哌卡因17.5 mg。比较两组麻醉开始前(T0)、麻醉开始后2 min(T1)、10 min(T2)的呼吸频率(Respiration Rate,RR)和心率(Heart Rate,HR),两组的最高感觉阻滞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术后2 h、4 h与24 h的VAS疼痛评分,产妇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新生儿评价。结果:所有产妇在不同时间点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正常波动,组间与组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最高感觉阻滞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h、4 h与24 h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都顺利分娩,1 min和5min Apgar评分都为9-10分;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3%(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经蛛网膜下腔阻滞中应用15 mg罗哌卡因也能保持产妇循环功能稳定,具有良好的镇痛与阻滞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肛肠疾病日间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行肛肠疾病日间手术的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A、B、C三组,每组各41例,其中A组麻醉时注入右美托咪定复合0.375%罗哌卡因20 m L,B组麻醉时注入右美托咪定复合0.5%罗哌卡因20 m L,C组注入右美托咪定复合0.75%罗哌卡因20 m L。比较三组患者麻醉后镇痛效果,比较三组麻醉前、麻醉30 min后的呼吸循环指标,比较三组患者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记录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C组镇痛优良率显著高于A组(P0.05),但B组、C组镇痛优良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麻醉前、麻醉30 min后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较A组短,且C组短于B组(P0.05),而B组、C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较长,且C组长于B组(P0.05);B组、C组Bromage评分1分人数均较A组少,且C组少于B组(P0.05),B组、C组Bromage评分2分人数均较A组多,但C组较B组少(P0.05),C组Bromage评分3分人数较A组和B组多(P0.05),三组Bromage评分4分人数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A组、B组(P0.05),但A组、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0.7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肛肠疾病日间手术的镇痛效果、麻醉效果优于0.37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但是0.7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0.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是肛肠疾病日间手术中更为合适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罗哌卡因、氯胺酮混合液在新生儿骶管阻滞术后镇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45例即将行骶管阻滞的新生儿,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15人,其中A组患者行罗哌卡因骶管阻滞,B组患者行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并氯胺酮皮下注射,C组患者行罗哌卡因、氯胺酮混合液骶管阻滞.术后于1、2、4、6、8、12、24h分别记录各患者的镇痛情况以及镇痛时间,采用FLACC法评价镇痛效果,以评分<4分的维持时间作为有效镇痛时间.并且观察术后48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之间比较镇痛时间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不需要镇痛的患者例数,发现两组间并没有较大差别(P>0.05).相比较于A、B两组,C组患者阵痛时间明显延长,并且术后4、6、8、12、24h患者不需要镇痛明显增多(P<0.05).而在不良反应方面,三组患者均未表现出过强的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氯胺酮混合液用于新生儿骶管阻滞效果较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下国产盐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镇痛效果分析,探讨分娩镇痛中国产盐酸罗哌卡因的最佳浓度以及对母婴影响程度分析.方法:将96例符合要求的初产妇平均分作Ⅰ、Ⅱ、Ⅲ组.Ⅰ组用0.075%国产盐酸哌卡因、Ⅱ组用0.01%国产盐酸哌卡因、Ⅲ组用0.15%国产盐酸哌卡因,并在该3组中均加入芬太1 ug/ml,硬膜外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的国产盐酸罗哌卡因.观察Ⅰ、Ⅱ、Ⅲ组镇痛起效和维持时间.并对注药前、后各时间的VAS记录、评分.记录Ⅰ、Ⅱ、Ⅲ组产妇的运动阻滞、分娩方式、产程用时等;对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Ⅲ组起效时间最佳;Ⅲ组维持时间最佳;Ⅱ、Ⅲ组镇痛有效率最佳;新生儿脐静脉血气、Apgar无差异.结论:国产盐酸罗哌卡因用量在0.075%-0.15%浓度范围时,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其中,国产盐酸罗哌卡因在0.1%浓度时,临床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罗派卡因对老年患者臂丛神经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择期上肢手术老年患者。男38例,女21例,年龄65-78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定时记录感觉、运动神经完全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观察并记录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和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生命体征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0.37%相较0.2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更快,维持时间更长,副作用风险未见增加,可常规用于老年患者的上肢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为妇科手术麻醉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对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均于腰硬联合麻醉方式下进行手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分别使用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布比卡因进行麻醉,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产生的麻醉效果快速,且安全可靠性有保障,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ropivacaine and bupivacaine in caesarean section and vital signs and the hemodynamics of the lying-in women.MethodsA total of 480 lying-in women who were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or treatment between December 2017 and June 2018 were enrolled into this study as the subjects,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240 subjects in each group.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subjects received the local anesthesia by infusion of 1.5 mL ropivacaine (0.75%),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lso took the local anesthesia by infusion of 1.5 mL bupivacaine (0.75%). Thereafter, we observ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nesthetic efficiency, vital signs and hemodynamics of the lying-in women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s of the anesthesia in two groups were 92.1% and 87.9%, showing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the average arterial pressures and systolic pressures at 5 min and 10 min after 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algesia (CSEA) were all elevated when comparing to the control group (all P < 0.05);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the onset time was obviously extended, while duration of sensory and motor block and the duration of motor block were all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 < 0.05). During anesthesia,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5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0.83%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P < 0.05).ConclusionDespite that ropivacaine and bupivacaine are efficient in anesthesia in the CSEA in the caesarean section, ropivacaine is more recommended for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hemodynamics, shorter duration of sensory block and motor block and low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which are conducive to the recovery and also safe to th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BPB)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的患儿140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70例与试验组70例。麻醉后两组均于超声引导下实施BPB,其中对照组予以0.25%罗哌卡因药液,试验组予以0.25%罗哌卡因、0.1 mg/kg地塞米松所组成的混合药液。记录两组患儿痛觉阻滞时间;于患儿苏醒后10 min、术后2 h、术后6 h、术后12 h及术后24 h,采用FLACC评分对患儿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患儿术后24 h内镇痛药物使用情况;记录两组患儿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痛觉阻滞时间显著延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2~24 h的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术后24 h布洛芬混悬液使用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曲马多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下床活动时间提前(P<0.0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行BPB能够为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提供良好术后镇痛效果,利于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及对血清VEGF(内皮细胞生长因子)、IL-6(白介素-6)、IL-10(白介素-10)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94例上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7例。对照组于臂丛阻滞实施前10分钟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辅助静脉推注地佐辛。随之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臂丛神经麻醉前(T0),药物注射分钟后(T1),手术切皮(T2)、手术操作5分钟(T3)、手术操作30分钟(T4)和手术结束(T5)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Ramsay镇静评分、VEGF、IL-6和IL-10水平。结果:联合组T1~T5时间MAP(血压)、HR(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pO2(血氧饱和度)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T1~T5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T1~T5时间点VEGF均上升,且联合组各时间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小时显示,联合组IL-6、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镇痛持续时间、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P0.05)。结论:在行上肢手术过程中,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和地佐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效果明显,同时可有效刺激VEGF分泌,降低IL-6、IL-10炎症因子水平,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患者循环系统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截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阻滞效果,循环功能,疼痛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30 min时,对照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下降,研究组无明显改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时,两组疼痛指标浓度均较入室时增加,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截肢术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更快,能够减轻围术期疼痛,保持术中循环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在脊柱手术患者应用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椎旁神经阻滞组与肋间神经阻滞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脊柱手术治疗,所有手术操作都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椎旁神经阻滞组与肋间神经阻滞组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记录两组阻滞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两组通气5 min、通气30 min、恢复双肺通气30 min等时间点的HR、SPO2值在组内与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的术中补液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尿量等对比无差异(P>0.05)。椎旁神经阻滞组的坐骨神经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都少于肋间神经阻滞组(P<0.05),两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椎旁神经阻滞组术后7 d的肺部感染、肺栓塞、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发生率2.1 %,低于肋间神经阻滞组的16.7 %(P<0.05)。结论:相对于肋间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脊柱手术患者并不会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也不会影响手术与麻醉过程,还可缩短坐骨神经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