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热带豆科树木降香黄檀落叶时期末端小枝次生韧皮部薄壁组织细胞的中央液泡中有大量的贮藏蛋白质。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这些蛋白质的形成和积累。在这些细胞的周缘细胞质中有的游离核糖体例和许多粗糙内质网(RER)。在这些 核糖体之间,总是分散着纤维状物质,有时还出现一些类似液泡蛋白质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韩善华  张红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8):1512-1516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根瘤侵染细胞中液泡内含物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早期发育侵染细胞的液泡中只含有少量的纤维状物质。随着细胞的发育,液泡不断变大,液泡中的纤维状物质和膜状物质越来越多。在中央液泡形成后,液泡中的纤维状物质逐渐减少,类细胞质、泡状和膜状物质明显增多,它们常由一层来自液泡膜的膜包围,其形状一般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液泡内含物的大量出现可能与红豆草及其根瘤具有高度的抗旱件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分化条件下甜菊愈伤组织分生区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甜菊(Steviarebaudiana)愈伤组织中尚未发生器官分化的分生细胞团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器官分化条件下,愈伤组织中形成的分生区域的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且具核仁泡,部分细胞核中含有核内含物.大量小液泡分布在细胞的边周或散布于整个细胞中.液泡中通常含有陷入的细胞质成分和膜状物.部分液泡的形成与内质网膨大有密切关系.同时也观察到由内质网形成的多圈膜和双层膜包围细胞质成分的同心环结构.高尔基体及其小泡丰富,有时聚集分布在细胞某一区域.核糖体密集,有的聚集成多聚核糖体.因此,愈伤组织中分生区的细胞与分生组织中的液泡化和分裂的细胞类似.分生区细胞的另一明显特征是出现质膜内陷.推测这些超微结构特征可能反映了甜菊愈伤组织器官分化前的某些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4.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子叶和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积累过程进行了研究。荞麦开花后15天,胚乳最外细胞的液泡中开始积累蛋白质。开花后25天,最外层胚乳细胞中积累较多的糊粉粒(直径1-2μm)形成糊粉层。开花后20天,子叶细胞中蛋白质开始在液泡和细胞质中积累,同时液泡通过膜的向内生长和缢裂两种方式形成体积较小的液泡。开花后25天,成熟的子叶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贮藏蛋白质主要积累在液泡中形成体积较大的蛋白质贮藏液泡(PSVs,protein storage vacuoles,直径1-3μm)。在荞麦子叶积累蛋白质的各个阶段,细胞质中都有一些来源于高尔基体,含蛋白质的电子不透明小泡(直径0.1-0.7μm)存在,观察到有些小泡正进入液泡,推断这种来自高尔基体膜囊的小泡不仅将蛋白质运输到液泡形成PSVs的作用,也可能是荞麦成熟子叶积累贮藏蛋白质的一种结构。  相似文献   

5.
薏苡胚乳细胞化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透射电镜对薏苡早期的胚乳细胞化进行了研究,在胚乳游离核时期,胚乳游离核及细胞质绕中央细胞分布,游离核间没有发现胚囊壁内突、成膜体等结构。胚乳细胞化过程中初始垂周壁形成过程如下:(1)胚乳细胞质中出现液泡,使细胞质和核向中央液泡推进:(2)一对相邻细胞核间液泡成对存在,且呈垂周分布,而且两液泡间的细胞质很狭窄;(3)在这狭窄的细胞质中出现成行排列的小泡;(4)小泡融合形成细胞板,细胞板悬于两液泡  相似文献   

6.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子叶和糊粉层细胞中贮藏蛋白质的积累过程进行了研究.荞麦开花后15天,胚乳最外层细胞的液泡中开始积累蛋白质.开花后25天,最外层胚乳细胞中积累较多的糊粉粒(直径1-2μm)形成糊粉层.开花后20天,子叶细胞中蛋白质开始在液泡和细胞质中积累,同时液泡通过膜的向内生长和缢裂两种方式形成体积较小的液泡.开花后25天,成熟的子叶细胞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贮藏蛋白质主要积累在液泡中形成体积较大的蛋白质贮藏液泡(PSVs,protein storage vacuoles,直径1-3μm).在荞麦子叶积累蛋白质的各个阶段,细胞质中都有一些来源于高尔基体、含蛋白质的电子不透明小泡(直径0.1-0 7μm)存在,观察到有些小泡正进入液泡,推断这种来自于高尔基体膜囊的小泡不仅有将蛋白质运输到液泡形成PSVs的作用,也可能是荞麦成熟子叶积累贮藏蛋白质的一种结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丰收11号大豆根瘤侵染细胞中,我们发现了一种电子密度很高,体积很大,形状为圆形或近似圆形,外面没有界膜,常位于胞间隙附近的特殊的细胞质内含物。高尔基体及其小泡,丰富的粗糙型内质网和核糖体常在它的附近,其中一些核糖体正沉积在它的表面。它主要是由核糖体凝聚而成,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在它的形成中也起了一定作用。它的内部含有颗粒状,纤维状,泡状和管状物质。它的出现似乎与侵染细胞固氮有关。  相似文献   

8.
锦橙汁囊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电镜方法观察了锦橙[Citrussinensis (L.) Osb.]汁囊从原始细胞到发育为一个具柄的成熟汁囊的过程中,汁囊构成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锦橙汁囊原始细胞及发育为球状体时的构成细胞以及柱状结构顶端的细胞都是一种典型的分生组织细胞。在细胞质中有包括线粒体、质体、内质网、核糖体等丰富的细胞器,但没有观察到高尔基体。这些分生细胞分裂一段时期后就停止活动,逐渐分化为适应贮藏功能的液泡化薄壁细胞。分生细胞开始分化时,在细胞中出现许多小液泡和高尔基体。这些小液泡逐渐地融合,同时细胞质变少,最后形成一个有中央大液泡的薄壁细胞,在紧贴细胞膜的薄薄的一层细胞质中有线粒体、质体、高尔基体以及含有许多脂滴的杂色体。但成熟果实中汁囊的薄壁细胞中几乎没有任何细胞器。  相似文献   

9.
箭舌豌豆根瘤幼龄侵染细胞的壁和质膜比较光滑,成熟侵染细胞与此不同,不仅细胞壁厚薄均,有较多的胞间连丝,而且质膜常常内陷形成各种突起,然后离质膜形成小泡。这些位于质膜附近的小泡体积较小,多呈圆形,既可单独存在,也可多个聚在一起。在向细胞中央移动中,有的小泡靠近细胞质膜,甚至与细菌周期融合,有的小泡不民附近的小液泡融合变为较大液泡,并常用降解程度不同的细菌位于其中,在衰老侵染细胞中,细胞壁附近有小泡,  相似文献   

10.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箭舌豌豆根瘤侵染细胞。结果表明,有一些小泡出现在细胞质膜和侵入线附近,它们不断向中央液泡运动,并在运动中相互靠近形成小泡团。当其到达中央液泡时,附近的液泡膜产生内吞,形成突起。最后,这些突起脱离液泡膜,在中央液泡中形成一种由管状结构和小泡组成、表面具有一层被膜的特殊内含物。本文还讨论了此种内含物的起源及其与根瘤抗旱和细菌周膜扩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荞麦子叶发育过程中聚合的粗糙内质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新起  王秀玲 《植物研究》2002,22(1):30-32,T001
在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子叶的发育过程中观察到粗糙内质网的聚合现象,是一些粗糙内质网平行或成环形排列形成的。这些聚合的粗糙内质网附近通常有蛋白质团块存在,其形状不规则,无膜包被,与周围细胞质的界限不清。推测这些蛋白质团块不是在液泡或膨大的粗糙内质网囊泡中积累形成的,而是由聚合的粗糙内质网直接将合成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质中形成的。这种形式提高了子叶中贮存蛋白质的积累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不同CMV分离物侵染寄主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电镜观察了黄瓜花叶病毒CMV不同分离物侵染寄主的细胞 超微结构变化。来自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的不含卫星RNA分离物M-22侵染心叶烟,病毒粒子散布于细胞质,在液泡中形成大片病毒粒子结晶,液泡膜边缘产生小泡结构,完整的病毒粒子穿过胞间连丝在细胞间运转,胞间连丝中央部分有扩张现象。自然感染三生烟的含坏死卫星RNA分离物8-S1侵染普通烟,病毒粒子分散于细胞质,在液泡中未观察到结晶体,叶绿体产生囊泡结构,部分病毒粒子处在叶绿体空泡中。田间寄主上受8-S1侵染的三生烟细胞质中分布着大量球形病毒粒子,叶绿体也产生含有病毒粒子的囊泡结构。表明含有卫星RNA和不含卫星RNA的CMV分离物引起的细胞病变特征存在差别,可能是CMV卫星RNA参与病理变化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大葱卵器及受精后助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湘媛  栾凤柱 《云南植物研究》2001,23(1):79-84,T003,T004,T005
章丘大葱(Allium fistulosum L.cv.Zhangqiu)的卵器由1个卵细胞及2个助细胞组成,观察到不少卵器没有卵细胞,只有2个助细胞。卵细胞的核及大部分细胞质位于细胞的合点端,1个大液泡占据了细胞其他部位。卵细胞含有很多的核糖体及多聚核糖体、嵴明显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具小泡,卵细胞似是一个活跃的细胞。细胞外被细胞壁,其合点端及侧方与助细胞共同壁不连续,助细胞有一较大的核,位于细胞膨大的部位,众多的小液泡遍布细胞中。核糖体及聚合核糖体、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风心圆环状粗面内质丰富,高尔基体及小泡常见,反映了其活跃的代谢作用。助细胞合点端及侧方与卵细胞、中央细胞的共同壁不连续,与卵细胞共同壁含胞间连丝,壁不连续处,有不状多层膜结构伸入卵细胞质,显示助细胞可能对卵细胞提供营养,伟粉后,一个助细胞退化,宿存助细胞至随胚胚期尚存在,它经历了一个缓慢的退化过程,出现质壁分离,细胞质变稀,液泡扩大,细胞器逐渐减少,在椭形胚期,宿存助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及核仁消失,有细胞质侵入核内,因宿存助细胞壁变厚,细胞质出现现脂滴,宿存助细胞可能仍有合成功能,宿存助细胞壁出现若干无壁部位,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可能通过无壁部位向胚乳转运,供游离核胚乳及胚乳细胞化初期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应用电镜观察了黄瓜花叶病毒CMV不同分离物侵染寄主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来自一患红(Salviasplendens)的不含卫星RNA分离物M-22侵染心叶烟,病毒粒子散布于细胞质,在液泡中形成大片病毒粒子结果,液泡膜边缘产生小泡结构,完整的病毒粒子穿过胞间连丝在细胞间运转,胞间连丝中央部分有扩张现象。  相似文献   

15.
西瓜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中子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玲 《西北植物学报》2002,22(1):T001-T002
西瓜种子子叶内贮存物质开始积累时,细胞质内有大量核糖体、质体、线粒体,内质网片段和囊泡,种子脱水期至成熟期,细胞器的数量减少,成熟种子子叶细胞的细胞壁不连续,几乎观察不到细胞器的存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内质网,线粒体,质体的数目逐渐增多,叶肉细胞的质体发育成叶绿体,种子形成过程中,在子叶细胞大液泡分隔的同时,膨胀的内质网囊泡内积累蛋白质(直径0.1-0.4μm),这些小的蛋白质球体最终进入液泡形成大的蛋白体(直径1-3μm);萌发种子贮存蛋白质被水解的同时,一些脂体进入液泡并被分解,同时液泡融合;脂类物质开始积累的时间早于蛋白质,积累的量较蛋白质多,但在萌发种子中被彻底水解的时间晚于蛋白质,淀粉粒的数量在种子形成时减少,种子萌发时在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内都重新合成。  相似文献   

16.
脂质营养对中华绒螯蟹幼体肝胰腺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江洪波  陈立侨  周忠良  温小波 《动物学研究》2001,22(1):64-68,T001,T002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各期幼体肝胰腺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蟹的肝胰腺腺管上皮由E,F,B和R4种细胞组成,其中E细胞为胚胎细胞,能分化成其他3种细胞;B,R和F细胞均呈,高柱状,腔面有发达的微绒毛,基底部有基膜,呈明显的极性分布;B细胞粗面内质网丰富,胞质中有1-2个大液泡,起分泌作用,属分泌液;F细胞内含发达的粗面内质网,还可见酶原颗粒;R细胞胞质中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游离的核糖体和脂肪滴,主要起贮存养人的作用。细胞的连接有紧密连接和中间连接2种方式。与脂质营养缺乏时相比,脂质营养充足的幼体其肝胰腺超微结构有如下特点:R细胞质中有连多的脂肪滴,线粒体呈饱满的圆形或椭圆形,且膜未见有内陷或萎缩,滑面内质网膨胀成小泡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花生胚乳细胞化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花生(ArachishypogeaeL.)心形胚期的胚乳游离核多瓣裂,或具长尾状结构。胚乳细胞质内有大量线粒体、质体、高尔基体、小泡及少量内质网。中央细胞壁有壁内突。球胚及心形胚期常见胚乳瘤。心形胚晚期,胚乳开始细胞化,胚乳细胞壁形成有3种方式,分别存在于不同的胚珠中:(1)从胚囊壁产生自由生长壁形成初始垂周壁,具有明显的电子密度深的中层,其生长主要靠末端的高尔基体小泡及内质网囊泡的融合。两相邻的自由生长壁末端或其分枝末端相连形成胚乳细胞。(2)核有丝分裂后产生细胞板,细胞板向外扩展并可分枝。间期的非姊妹核间也观察到形成了细胞板。小泡与微管参与细胞板的扩展,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是小泡的主要来源。细胞板的扩展末端相互连接,形成胚乳细胞的前身。小泡继续加入细胞板的组成,以后形成胚乳细胞壁。(3)胚乳细胞质中,出现一些比较大的不规则形的片段性泡状结构,它们可能来源于高尔基体小泡,这些片段性泡状结构随机相连形成细胞壁,未见微管参与。胚乳细胞外切向壁及经向壁上有壁内突。  相似文献   

18.
甜菊愈伤组织分生区细胞中膜内含物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在分化培养基上的甜菊(Stevia rebaudiana)愈伤组织分生区细胞中存在双膜和多膜内含物。电镜观察表明,这些膜内含物是由一圈或多圈呈同民贺或卷绕状排列的内质网包围部分细胞质而形成的。双膜内含物内外层膜的靠细胞质表面有核糖体附着,而多膜内含物仅在其最外层潴泡的外膜上偶有和量核糖体附着。附着细胞液泡化程度的提高,多膜内含物通过液泡膜内陷而转移到液泡中或通过消化其中被包围的细胞质及内膜而转  相似文献   

19.
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子显微镜下,对银枵(Ginkgo biloba L.)枝条营养贮藏蛋白质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在亚细胞水平的定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韧皮薄壁细胞的液泡内。银杏韧皮薄壁细胞内的营养贮藏蛋白质在细胞质内合成,由内质网膨大的槽库、质膜内折或高尔基体小泡发育形成贮藏蛋白质的液泡。液泡蛋白质主要以不定形块状、絮状或颗粒状形态存在。贮藏蛋白质在整个越冬期一直保持高含量,直到翌年春季萌芽时,贮藏蛋白质迅速转移再利用。随着新梢的生长,到了夏末秋初,又重新开始积累贮藏蛋白质。  相似文献   

20.
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果实分泌囊是通过其原始细胞群的中央细胞之间分离,以裂生方式形成。根据分泌囊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各细胞器的变化规律分析,质体变化最为明显,其体积和数量逐渐增加,基质中出现嗜锇滴和管状结构,周围有油滴分布,因而认为质体是精油的合成场所。精油合成后,通过质体膜转运到质体周围的光滑内质网或液泡中,然后由内质网膜或液泡膜所包被。最后这些含油的小泡直接与质膜融合,将精油释放至油腔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