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章英才  李瑞 《植物学通报》2010,45(3):372-378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研究了大黄多糖在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根茎中的贮藏分布特征及其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黄多糖在根茎中呈多位点贮藏,在根茎的周皮、皮层、次生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以及髓内不同程度地贮藏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大黄多糖,次生木质部的木薄壁细胞以及次生韧皮部的韧皮薄壁细胞是大黄多糖的主要贮藏和积累部位;不同发育时期根茎中大黄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为:随着植物的生长,根茎及其各组织中大黄多糖的总含量表现为逐渐增高的趋势,但在发育的后期略有下降;与木薄壁细胞相比,韧皮薄壁细胞贮藏大黄多糖量相对较多,大黄多糖的贮藏和积累方式为逐渐累积。次生维管组织为大黄多糖贮藏和积累的主要组织。  相似文献   

2.
掌叶大黄根茎大黄多糖的贮藏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英才  李瑞 《植物学报》2010,45(3):372-378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研究了大黄多糖在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根茎中的贮藏分布特征及其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大黄多糖在根茎中呈多位点贮藏, 在根茎的周皮、皮层、次生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以及髓内不同程度地贮藏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大黄多糖, 次生木质部的木薄壁细胞以及次生韧皮部的韧皮薄壁细胞是大黄多糖的主要贮藏和积累部位; 不同发育时期根茎中大黄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为: 随着植物的生长, 根茎及其各组织中大黄多糖的总含量表现为逐渐增高的趋势, 但在发育的后期略有下降; 与木薄壁细胞相比, 韧皮薄壁细胞贮藏大黄多糖量相对较多, 大黄多糖的贮藏和积累方式为逐渐累积。次生维管组织为大黄多糖贮藏和积累的主要组织。  相似文献   

3.
六盘山鸡爪大黄根多糖贮藏和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六盘山鸡爪大黄根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大黄多糖贮藏和分布进行定位观察分析,以明确大黄多糖在其根中的分布与累积特征.结果显示:六盘山鸡爪大黄根内大黄多糖的分布是多位点的,其中在根周皮的栓内层内不同程度地贮藏和积累有一定的数量,而在次生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中大量积累,是其根内大黄多糖贮藏与分布的主要部位;韧皮薄壁细胞与木薄壁细胞相比,前者贮藏大黄多糖的时间较早,含量也较多,且大黄多糖的贮藏积累随根的生长发育进程呈逐渐累积的方式.结果表明,六盘山鸡爪大黄根的次生维管组织薄壁细胞是其大黄多糖贮藏和分布的主要组织,而且大黄多糖累积数量与其根的发育程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六盘山鸡爪大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营养器官大黄多糖的含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以明确大黄多糖在营养器官中的动态积累特征.结果显示:(1)随着植物的不断成熟,不同发育时期根和根茎中大黄多糖的总含量及其各组织中大黄多糖的含量表现为逐渐增高的趋势,次生维管组织是根和根茎大黄多糖贮藏的主要组织;(2)随着茎和叶的发育,大黄多糖的含量初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在发育的后期略有下降;(3)与根和根茎相比,茎和叶中大黄多糖含量较少.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鸡爪大黄根和根茎是大黄多糖贮藏的主要器官,其中次生维管组织是大黄多糖贮藏的主要组织,次生维管组织中大黄多糖的贮藏积累方式为逐渐累积的方式,而且大黄多糖含量与各营养器官的发育程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研究了掌叶大黄茎和叶中大黄多糖的分布特征和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黄多糖在掌叶大黄茎和叶内的分布各有特点,在茎中大黄多糖分布于靠近维管束外方的皮层薄壁细胞、维管束的韧皮薄壁细胞、靠近皮层的髓射线细胞和少数髓细胞,皮层和髓射线是茎中大黄多糖贮藏较集中的部位,且随着茎的成熟其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在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中不同程度地分布着较少量的大黄多糖;大黄多糖在叶柄维管束外围的基本组织细胞中不同程度地分布较多,而维管束中分布较少.茎和叶中大黄多糖的含量每年在植物生长的前期逐渐增高,后期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6.
张泓  胡正海 《植物研究》1987,7(4):121-132
本文报道了药用植物商陆根中异常次生结构的发生和发育过程。商陆根的初生结构和早期的次生结构都是正常的。但是,后来在维管柱的外围以离心的顺序先后产生5-7轮异常形成层.第一轮异常形成层起源于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和射线细胞。后一轮异常形成层在前一轮异常形成层向外产生的薄壁结合组织中发生。各轮异常形成层都以正常的活动方式产生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以及它们之间丰富的薄壁结合组织,从而使根变成肉质状。薄壁结合组织细胞以及异常维管束内的薄壁组织细胞中贮藏有淀粉粒。  相似文献   

7.
六盘山鸡爪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积累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种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六盘山鸡爪大黄营养器官中蒽醌类化合物的积累特征.结果显示:蒽醌类化合物在根中分布于周皮的木栓层和栓内层、次生维管组织的维管射线和根中央的部分木薄壁细胞内,且维管射线是根中贮藏和积累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组织;在根茎中分布于周皮的木栓层和栓内层、次生维管组织的形成层和维管射线,以及髓的异常维管束射线中,且维管射线是根茎中贮藏和积累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组织;在茎中主要分布于表皮、近表皮皮层和维管束的维管束鞘及其薄壁细胞,大型和小型维管束之间和周围的部分薄壁细胞,以及髓射线中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在叶中主要积累在叶柄的表皮、叶柄和大叶脉的部分基本组织、维管束的部分薄壁细胞等部位.结果表明,六盘山鸡爪大黄的根和根茎是蒽醌类化合物贮藏和积累的主要器官,维管射线是其贮藏和积累的主要组织,而且各营养器官中蒽醌类化合物积累的数量与植物各相关器官组织的发育程度、细胞中含淀粉粒的多少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蒙古黄芪营养器官结构与有效成分积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蒙古黄芪各营养器官的结构特点及其皂苷、黄酮、多糖3种有效成分的积累特征和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蒙古黄芪的根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构成,其中次生韧皮部为根的主要部分,约占根横切面积70%,韧皮薄壁细胞为其主要组成部分;茎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外韧维管束排列紧密,髓射线窄;叶为异面叶,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营养器官具有抗旱特征。(2)组织化学显示,皂苷、黄酮、多糖3种有效成分主要贮藏在根的栓内层、次生韧皮部、维管射线、形成层细胞和茎的皮层、髓射线、韧皮薄壁细胞、形成层细胞以及叶的叶肉组织中。(3)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根、茎、叶中的皂苷含量分别为6.081、5.362、6.590mg/g,黄酮含量分别为1.981、2.662、1.359mg/g,多糖的含量分别为56.69、7.36、12.23mg/g。该研究植物化学分析结果与组织化学观察结果一致且相互印证,说明蒙古黄芪根、茎、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均较高,其茎、叶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建议进行合理采收及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章英才  黄新玲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0):2016-2023
采用多种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六盘山鸡爪大黄营养器官中蒽醌类化合物的积累特征。结果显示:蒽醌类化合物在根中分布于周皮的木栓层和栓内层、次生维管组织的维管射线和根中央的部分木薄壁细胞内,且维管射线是根中贮藏和积累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组织;在根茎中分布于周皮的木栓层和栓内层、次生维管组织的形成层和维管射线,以及髓的异常维管束射线中,且维管射线是根茎中贮藏和积累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组织;在茎中主要分布于表皮、近表皮皮层和维管束的维管束鞘及其薄壁细胞,大型和小型维管束之间和周围的部分薄壁细胞,以及髓射线中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在叶中主要积累在叶柄的表皮、叶柄和大叶脉的部分基本组织、维管束的部分薄壁细胞等部位。结果表明,六盘山鸡爪大黄的根和根茎是蒽醌类化合物贮藏和积累的主要器官,维管射线是其贮藏和积累的主要组织,而且各营养器官中蒽醌类化合物积累的数量与植物各相关器官组织的发育程度、细胞中含淀粉粒的多少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当归根显微结构及其根腐病真菌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徒手切片、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及显微摄像的方法,对当归根的显微结构及根腐病致病真菌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归的根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两部分组成,周皮由外向内依次分为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次生韧皮部占根径的比例在60%以上,主要成分包括筛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和分泌道,薄壁细胞富含淀粉粒等营养物质;次生木质部由导管、木薄壁细胞和木射线组成,木质部呈多元形,木射线和韧皮射线明显。在根的周皮细胞和中柱中均有真菌分布,说明真菌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依次向里侵入到韧皮薄壁细胞,在薄壁细胞内定殖并形成菌丝结或团块状结构,进而扩展成一定的侵染区域;真菌不仅侵染周皮和韧皮部,而且还进一步侵染木质部并破坏导管。此外,研究还发现,淀粉粒是真菌定殖的主要场所,真菌穿透或缠绕在淀粉粒上,并利用其营养不断地生长与繁殖。  相似文献   

11.
六盘山鸡爪大黄根蒽醌类化合物组织化学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章英才  黄新玲 《植物研究》2008,28(3):375-379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六盘山鸡爪大黄根蒽醌类化合物的组织化学定位特征及贮藏和积累的规律。结果表明:蒽醌类化合物在根内的贮藏是多位点的,在根周皮的木栓层和栓内层、次生维管组织的维管射线和根中央的部分木薄壁细胞内不同程度地贮藏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蒽醌类化合物,次生木质部的木射线和次生韧皮部的韧皮射线是主要贮藏和积累的部位,早期形成的维管射线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较晚期形成的射线含量高。  相似文献   

12.
The primary vascular connection between primary and secondary root of Glycine max (L.) Merr. was derived from stelar parenchyma and pericycle. Inner stelar parenchyma, associated with the parent metaxylem and outer stelar parenchyma adjacent to the pericycle, were resonsible for the histogenesis of the primary xylem connection. Acropetal maturation of the diarch xylem connection occurred after the lateral root emerged from the parent root. Development of tetrarchy occurred distal to the diarch xylem connection. The concentric primary phloem connection was derived from the pericycle and outer stelar parenchyma. Acropetal maturation of the primary phloem connection occurred prior to lateral root emergence from the parent root. Secondary growth quickly augmented the primary vascular connection.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mature secondary xylem formed prior to maturation of the secondary phloem. The structure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vascular connections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3.
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对远志(Potygda tenuiflia Willd.)根的发生和发育过程,以及1 a生与2 a生根的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还应用组织化学方法对远志根储藏物质及主要药用成分积累部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远志的药用部位为其主根,发育过程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4个发育阶段.原分生组织来源于胚根,由3群原始细胞组成,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学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包括根冠原、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次生生长主要是依靠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来完成.木栓形成层由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并且产生多层栓内层薄壁细胞.2 a生远志根的基本结构与1 a生的基本相同,只是栓内层增加至10层以上.远志根的储藏物质主要是脂类物质及少量的多糖.远志皂苷积累在远志根的薄壁细胞中,而山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在根的木栓形成层、栓内层薄壁细胞和次生韧皮部中.  相似文献   

14.
六盘山鸡爪大黄茎和叶多糖贮藏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英才  李俐 《植物研究》2009,29(6):753-756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六盘山鸡爪大黄茎和叶中大黄多糖贮藏和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大黄多糖在茎和叶内的贮藏部位各有特点,在茎中主要分布于皮层、维管束中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薄壁细胞、髓射线和髓,随着茎的成熟大黄多糖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叶表皮、叶肉和叶脉中不同程度地分布着较少量的多糖;叶柄维管束外围的基本组织细胞中不同程度地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大黄多糖,而维管束中分布较少。茎和叶中大黄多糖的贮藏和分布总体较少。  相似文献   

15.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及植物化学方法对白鲜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结构及其生物碱的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白鲜根的次生结构以及茎和叶的结构类似一般双子叶植物;白鲜多年生根主要由周皮、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以及次生木质部组成,根次生韧皮部中可见大量的淀粉、草酸钙簇晶、韧皮纤维以及油细胞;茎由表皮、皮层、维管组织和髓组成;叶由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脉组成;在茎和叶初生韧皮部的位置均分布有韧皮纤维,在叶表皮上分布有头状腺毛和非腺毛;在茎和叶紧贴表皮处分布有分泌囊。(2)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在白鲜多年生根中,生物碱类物质主要分布在周皮、次生韧皮部、维管形成层和木薄壁细胞中;在茎中,生物碱主要分布在表皮、皮层、韧皮部、木薄壁细胞及髓周围薄壁细胞中;在叶中,生物碱主要分布在表皮细胞、叶肉组织和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此外在分泌囊和头状腺毛中亦含有生物碱类物质。(3)植物化学结果显示,秦岭产白鲜根皮/白鲜皮、根木质部、茎和叶中白鲜碱含量分别为0.041%、0.012%、0.004%和0.002%,其中木质部中白鲜碱含量和其他部分地区白鲜皮中白鲜碱含量类似。研究表明,在秦岭产白鲜营养器官中,除根皮/白鲜皮外,在根木质部亦含有大量的白鲜碱,且在茎和叶中亦含有一定的白鲜碱,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远志根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石蜡切片法对远志根的发育过程及1~3年生根的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远志根的原分生组织由3群原始细胞组成,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学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分化为根冠原、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次生生长是依靠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完成,次生结构从外到内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远志根次生结构特点为:次生韧皮部在次生维管组织中占主要部分,次生韧皮部中以韧皮薄壁细胞为主且其中储存有丰富的内含物,随着根龄的增加,韧皮薄壁细胞中的内含物也随之增加。3年生的主根中次生韧皮部薄壁细胞中的内含物最丰富;不同年份远志的主根随根龄的增加,周皮、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的面积都呈增加趋势,其中韧皮部和木质部的面积比值随根龄增长呈由小到大的变化,这是远志根的显著特点;根中的周皮发达,具有较厚的木栓层,次生木质部中导管和纤维发达,导管分布频率较高,并具有较大的口径。周皮和次生木质部的结构特征与远志的抗旱特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植物化学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乌拉尔甘草根中的皂苷类成分的积累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揭示甘草药材质量形成的内在机制并指导优质甘草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乌拉尔甘草中皂苷类成分主要存在于根的韧皮薄壁细胞和射线细胞中,韧皮部中皂苷含量高于木质部和根皮,而且根的次生生长与皂苷类成分的积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不同生长年限的乌拉尔甘草根中的总皂苷含量存在差异,3年生甘草根中总皂苷含量高于2年生和1年生甘草根.  相似文献   

18.
杨树新梢积累营养贮藏蛋白质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杨树新梢中的营养贮藏蛋白质进行了细胞学鉴定。在用戊二醛固定的标本中,营养贮藏蛋白质呈颗粒状,积累在中央大液泡里。在新梢伸长生长时期,新梢茎的基部已积累了营养贮藏蛋白质,在伸长生长刚停止,中上部的叶片近成熟时,整个新梢的茎都有营养贮藏蛋白质的积累,其中,以新梢基部的茎最为丰富。营养贮藏蛋白质优先在次生韧皮部的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射线薄壁细胞中积累,在新梢伸长生长停止后,新梢基部茎的木质部中也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营养贮藏蛋白质,主要分布在初生木质部和内侧次生木质部的各种生活的薄壁细胞中。新梢较早地积累营养贮藏蛋白质是热带树木和温带树木的一个共同特点,对于树木的氮代谢和树木当年的生长发育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