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温度对微小花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温度对微小花蝽Orius minut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iae为猎物,分别在5个恒温(15,20,25,30和35℃)条件下室内饲养,调查了温度对微小花蝽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繁殖力以及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在15~35℃范围内,各虫态平均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5℃下完成一个世代发育需要52.45 d,而35℃下仅需14.85 d。直线回归分析表明,微小花蝽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8.89℃,有效积温为359.20日·度。世代存活率和单雌平均产卵量均在25℃时最高,分别为17.07%和41.00粒。种群趋势指数在15℃和35℃下小于1,种群呈负增长;20~30℃下大于1,且25℃时最高,为3.92。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在25℃时最高,分别为3.32,0.04和1.04;种群世代周期以15℃时最长,为57.76 d,35℃时最短,为17.50 d。【结论】取食腐食酪螨的微小花蝽发育适宜温度范围为25~35℃,存活、繁殖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均为25℃。这些结果为利用腐食酪螨人工饲养微小花蝽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柏小爪螨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恒温条件下测定了柏小爪螨Oligonychusperditus卵、幼螨、若螨历期 ,成螨产卵前期和世代发育历期 ,用直线回归法和李典谟直接最优法分别计算了柏小爪螨各螨态和 1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并根据有效积温法则预测了该螨在山东泰安地区 1年可能完成代数为 1 1代左右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斯氏钝绥螨Amblyseius swirskii(Athias—Henriot)在14、17、20、23、26、29、32、35℃和RH=85%的条件下,以截形叶螨为猎物各螨态的发育历期,分析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4℃不适宜斯氏钝绥螨的生长发育,存活率仅17.5%;在17~35℃之间其生长发育正常,存活率均100%,各螨态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缩短,未成熟期总发育历期从21.36d缩至3.97d。采用线性日度模型拟合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其发育速率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的现象。斯氏钝绥螨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不同,未成熟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92℃和94.69日·度。  相似文献   

4.
刺槐叶瘿蚊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刺槐叶瘿蚊的卵、幼虫、蛹、成虫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4.51,6.15,4.79和14.17℃,有效积温分别为62.20,281.42,124.45和55.48日.度;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01℃,有效积温为506.93日.度;刺槐叶瘿蚊在秦皇岛年发生代数的预测值为5.12~5.76代。  相似文献   

5.
角倍蚜越冬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传溪  徐厚染 《昆虫知识》1997,34(3):159-161
五倍子系中国特产,是重要的化工和医药原料。角倍蚜Schclechtendaliachinesis(Bell)是生产五倍子的最主要致瘿蚜种。恒温试验表明,其越冬世代有翅型随温度从4.5℃升至18.0℃,平均世代历期从266.2天缩短至76.6天,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4℃,有效积温为1512.9日度;无翅型随温度从7.5℃升至22.0℃,平均世代历期从118.8天缩短至29.4天,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2.2℃,有效积温为557.4日度。  相似文献   

6.
核桃扁叶甲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观察测定5个恒温条件下,核桃扁叶甲Gastrolina depressa Baly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及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6~32℃温度范围内,核桃扁叶甲均能完成发育,其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期、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4,12.2,14.3和11.1℃,有效积温分别为43.2,77.2,36.0和104.7日.度;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0℃,有效积温为260.5日.度。持续过高温度不适合核桃扁叶甲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三叶斑潜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恒温条件下测定了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 (Burgess)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三叶斑潜蝇的历期、发育速率与温度间相关性明显,其卵、幼虫、蛹及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20℃、10.80℃、6.43℃、8.40℃,有效积温分别为68...  相似文献   

8.
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土耳其斯坦叶螨 Tetranychus turkestani(Ugrou & Nikolski)在实验条件下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土耳其斯坦叶螨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雌螨10 .74 73℃和 16 4 .0 1日度 ,雄螨为 11.56 0 3℃和 113.2 9日度。在 15,2 0 ,2 5,30℃的恒温条件下 ,雌螨 1代平均历期分别为 35.15,19.0 5,11.0 4和 8.6 8天。  相似文献   

9.
Typhlodromips montdorensis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蓟马、叶螨等多种害虫(螨)的优良天敌,为明确温度因子对T. montdorensis生长发育及捕食能力的影响。本文通过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T. montdorensis捕食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s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及捕食能力,分析其发育速率及功能反应与温度的关系,探讨温度因子对T. montdorensis作为天敌生物防治应用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对T. montdorensis各螨态的存活率和发育历期均有显著影响;T. montdorensis以截形叶螨为猎物时,15℃低温条件下卵孵化只有20%,若螨I期时全部死亡,不能正常完成生长发育;20~30℃存活率都达90%以上,30℃存活率最高为92.50%;而在35℃温度条件下死亡率增高,存活率仅达70%;在20~35℃温度范围内,发育历期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采用线性日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T. montdorensis各螨态的发育速率在20~35℃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的现象。T. montdorensis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均不同,若螨II的发育起点温度最低为11.24℃,卵的发育起点温度最高为15.47℃;而有效积温则以幼螨最低为14.84日·度;未成熟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56℃和88.99日·度。T. montdorensis对截形叶螨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 型圆盘方程,在20~30℃范围内,处理猎物时间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缩短,单位时间攻击率、捕食量和控制能力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强;即在20~30℃范围内,温度越高T. montdorensis具有更高的捕食效能。研究结果可为天敌T. montdorensis的人工繁殖及生产实践中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桃小食心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7~29℃、RH80%±7%和光周期L:D=15:9的条件下,测定了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了桃小食心虫卵、幼虫、蛹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桃小食心虫卵、幼虫、结茧前期、蛹及生殖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02、9.44、10.58、10.09和9.51℃,有效积温分别为87.3、238.6、10.7、156.9和31.6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22℃和543.2日·度。  相似文献   

11.
高燕  张中润  许再福 《昆虫学报》2006,49(4):636-642
本文通过研究雅脊金小蜂Theocolax elegans在6个不同温度梯度下对米象Sitophilus oryzae幼虫的寄生和取食能力,评价了雅脊金小蜂对米象的控制效果。雅脊金小蜂寄生米象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17℃~29℃的温度范围内,寄生蜂的寄主处理时间与温度成反比,从0.333天(17℃)到0.063天(29℃)。寄主搜索率也随温度变化而变化,17℃时最低(0.083头/天),26℃时最高(1.521头/天);当温度升高到29℃,寄主搜索率略有下降;但当温度升高到32℃,寄主搜索率明显下降。温度调节的功能反应模型表明,在26℃~29℃的温度范围内,寄生率较高。所以,在26℃~29℃时,雅脊金小蜂对米象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椰心叶甲蛹寄生蜂——椰心叶甲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rière是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蛹的重要内寄生蜂,2004年从台湾引入到海南。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形态、行为、发育、存活、繁殖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雌蜂个体比雄蜂大,腹部明显可见产卵器。每头寄主蛹出蜂量平均为21.5头,其中雌蜂约占77.4%。椰心叶甲啮小蜂羽化不久即能交配,交配时间约为1~2 min。椰心叶甲啮小蜂的产卵高峰期在交配后的24 h内,且产卵量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蜂蜜、蔗糖、葡萄糖均能有效地延长其成虫的寿命,并能提高其怀卵量和寄生率,其中以取食蜂蜜的效果最好。该蜂发育、存活和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0℃~28℃,低于16℃或高于30℃对其存活不利。利用16℃、20℃、24℃、28℃、30℃下的发育历期和有效积温公式计算出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C)为9.6℃,有效积温(K)为324.9日·度。  相似文献   

13.
美丽青背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丽青背姬小蜂Chrysonotomyiaformosa(Westwood)是美洲斑潜蝇的优势天敌,在美洲 斑潜蝇的自然控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其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 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寄生蜂羽化趋早,羽化时间更集中,羽化高峰也更明显;随着 温度的升高,成蜂的寿命逐渐缩短。在提供清水时,寄主可以显著地延长雌蜂的寿命;在有寄 主时,提供10%蜂蜜水,雌蜂的寿命显著延长。美丽青背姬小蜂对3龄寄主幼虫有偏好,对3龄寄 主幼虫的致死率和寄生率都高于对1~2龄寄主幼虫的,且产下后代的雌雄性比为5.11∶1。在 实验温度范围内,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相似文献   

14.
药材甲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灿  李子忠 《昆虫知识》2007,44(3):379-381
在恒温条件下用新鲜药材甘遂饲养药材甲Stegobium paniceum(L.),测定药材甲各虫态(龄)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该虫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及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5.05,8.45,9.06,8.36和8.01℃,有效积温分别是177.9,745.5,127.9,37.8和1094.1日.度。  相似文献   

15.
殷坤山  肖强 《昆虫知识》2005,42(5):521-523
在16~26℃范围内5个恒温下的饲养结果表明,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1~7龄幼虫和整个幼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4.57,8.38,7.00,8.86,7.10,4.84,3.80,6.05℃,有效积温分别为114.45,80.94,91.28,82.23,94.54,117.83,129.46,722.95日·度。用这些结果分龄预测茶毛虫防治适期和茶毛虫病毒室内大量繁殖中幼虫的饲毒日期,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寄主对桔小实蝇耐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任璐  陆永跃  曾玲  庞淑婷 《昆虫学报》2006,49(3):447-453
为了研究寄主营养对桔小实蝇耐寒性的作用,测定了以15种果蔬饲养的桔小实蝇1日龄蛹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s,SCP); 再选取南瓜、西红柿、柑桔、番石榴和杨桃等5种果蔬,测定了桔小实蝇3龄老熟幼虫、1日龄蛹、3日龄蛹、5日龄蛹、7日龄蛹和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并观察了1日龄蛹的低温存活力。结果表明:(1)15种果蔬饲养所得的桔小实蝇1日龄蛹SCP均值在-11.03℃~-13.17℃,不同寄主发育的桔小实蝇SCP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以取食蒲桃的最高,为-11.03℃,取食苦瓜的最低,为-13.17℃。(2)5种果蔬饲养所得的桔小实蝇各虫态的SCP均值存在极显著差异(F(4,863)=35.6,P<0.01); 同一寄主上的桔小实蝇不同虫态之间SCP均值也达到极显著性差异(F(6,863)=392.9,P<0.01); 且寄主和发育龄期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交互作用(F(24,863)=9.4,P<0.01)。(3)桔小实蝇各发育阶段,SCP值表现一定变化: 老熟幼虫发育至1日龄蛹,SCP值变化不大; 蛹发育至3、5和7天过冷却能力明显增强,降至-20℃左右,但他们之间没有明显区别; 羽化后3~5天的成虫SCP值又升高至-10℃左右。老熟幼虫、1日龄蛹和2~3日龄成虫与3日龄、5日龄和7日龄蛹的SCP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4)将5种果蔬饲养所得的桔小实蝇1日龄蛹置于6℃和-3℃下进行较长时间(1~8天)和较短时间(1~8 h)的低温处理,发现番石榴、杨桃和南瓜发育的蛹经低温处理后的校正羽化率较西红柿和柑桔发育的蛹高; 同样在0℃、3℃、6℃和9℃处理(2天)的实验中,得出相似的结果。因此,本实验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幼虫由于生活寄主的不同使得其下一代蛹的耐寒性产生了差异,引起其差异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国槐尺蠖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恒温20,23,25,27,30℃下,对沈阳市国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et Grey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逐渐缩短;国槐尺蠖卵,幼虫,蛹,成虫期和世代发育起点温度C分别为(4.20±0.95),(5.80±0.95),(8.28±0.30),(16.92±0.50)和(9.06±0.21)℃。相应的有效积温K分别为(71.3±2.3),(300.5±14.3),(354.2±8.3),(52.4±2.59)和(752.76±10.5)日.度。根据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预测出国槐尺蠖在沈阳的年发生代数为3.4~3.6代,其结果符合实际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takahashii Prisener的生物学参数以及温度对雌虫日产卵动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在18、22、26、30、34℃5个恒温条件下用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卵对塔六点蓟马单头饲养,明确了不同温度下塔六点蓟马试验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观测表明:在18~34℃范围内,塔六点蓟马的发育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快,在18℃下需要1个月左右,而在34℃下完成1个世代仅需7.8 d;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4℃和171.0日·度。在18~34℃之间,塔六点蓟马成虫日均食螨卵量随温度升高而上升,在34℃条件下,单雌每日捕食螨卵量达到105粒左右,而若虫期对二斑叶螨卵的总取食量随温度变化不大。此外,塔六点蓟马的子代雌雄性比随温度升高有依次降低的趋势。【结论】根据室内观察结果认为塔六点蓟马是喜温昆虫,据此可以解释早春低温导致天敌塔六点蓟马种群上升缓慢,而6月份气温升高后田间密度迅速上升成为控制叶螨的优势天敌。  相似文献   

19.
不同配方信息素诱芯对二化螟的诱捕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和2005年夏季在江淮稻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性诱剂诱捕的结果表明:一种新型诱芯(其中顺-11-十六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为2∶1)对第1代二化螟的日平均诱捕量相当于二化螟标准诱芯的5倍左右,而在越冬代和第2代成虫发生期则分别相当于后者的1.5839倍和1.7474倍。二化螟诱捕量取决于顺-11-十六碳烯醛和顺-9-十六碳烯醛的比例,而与其各自的剂量或信息素总剂量无明显关系,且它们的最佳配比可能因世代夜间温度的不同而不同,二化螟标准诱芯在第1代诱捕效果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两种不饱和十六醛比例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