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正>早在二十世纪初根据巴斯德及其学生创建的原理发展了用灭活的伤寒菌制成的伤寒菌苗。将分离到的伤寒致病菌试用了许多方法来灭活。以前的菌体菌苗在预防伤寒上是有效的,但受以下三个主要限制:(1)伤寒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并含有一种脂多糖(LPS)成分,在大多被接种者中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菌体菌苗甚至在伤寒高发的国家也不受欢迎;(2)菌体菌苗只有约70%的有效率;(3)免疫力持续不超过3—5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洗必泰溶液和3%双氧水2种根管冲洗液对狗牙根管内粪肠球菌、溶血链球菌、微小消化链球菌、中间普氏菌及具核酸杆菌的影响,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成年健康杂种狗3只,共有24个实验牙,48个实验牙根。于狗牙根管内接种粪肠球菌、溶血链球菌、微小消化链球菌、中间普氏菌及具核酸杆菌。对狗牙完成根管治疗。于治疗后12个月拍摄根尖X线片,并记录牙齿和根尖周组织的临床表现。将患牙随机分为3组,每组7颗患牙,去除根管内充填物并进行根管预备,实验一组用2%洗必泰溶液冲洗根管,实验二组用3%双氧水冲洗根管,对照组用0.9%NaC l溶液冲洗根管。分别在根管预备前及根管预备冲洗后对根管内细菌取样,培养,鉴定并记录细菌菌落数量,测定根管内细菌变化情况。结果根管预备冲洗后3组根管内的细菌量均较根管预备前显著下降(P〈0.05)。2%洗必泰溶液和3%双氧水2种根管冲洗液的杀菌效果明显好于0.9%NaC l溶液(P〈0.05),2%洗必泰溶液明显好于3%双氧水(P〈0.05)。结论2%洗必泰溶液是有效的根管冲洗药物,可明显减少狗牙根管内粪肠球菌、溶血链球菌、微小消化链球菌、中间普氏菌及具核酸杆菌的数量,但不能完全清除根管内的细菌。  相似文献   

3.
AM真菌对青枯菌和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传统的平板培养与DGGE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研究了接种AM真菌对番茄根际土壤中的青枯菌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总量和总DNA量都高于非菌根根际土壤,其中前者的青枯菌种群数量比后者低60倍;DGGE图谱也证实了AM真菌对青枯菌的抑制效应,还揭示出接种AM真菌对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所产生的复杂的影响。文章对AM真菌抑制青枯菌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和激光光散射仪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青枯菌进行色谱表征。青枯菌经过色谱分离得到3个特征峰。通过对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青枯菌细胞浓度、发酵液pH值、细胞表面黏附的胞外酸性多糖(EPSⅠ)含量与青枯菌色谱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在8h时,青枯菌运动能力强,细胞表面EPSⅠ少,吸附力弱,绝大多数菌体直接随流动相流出形成峰1;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表面黏附的EPSⅠ量增多,与树脂吸附力增强,保留时间延长。因此分析3个色谱峰的形成与青枯菌的运动性、以及细胞表面EPSⅠ与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作用有关。并通过比较3个色谱峰青枯菌细胞表面EPSⅠ含量的差异和观察青枯菌经过4%甲醛固定处理后色谱行为的变化加以进一步验证。高效离子交换色谱为细菌完整细胞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描述了一个技术:即将电泳分离的脂多糖(LPS)转移到硝酸纤维素纸,纸束缚的LPS和抗体—IPA覆盖物进行专一反应后,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即可检定。该研究是以构成细菌LPS的格兰氏阴性细菌(O)抗原为材料阐明这个过程的。  相似文献   

6.
荧光素钠和考马斯亮蓝应用于小麦白粉病菌染色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荧光素钠和考马斯亮蓝应用于小麦白粉菌染色的效果。荧光素钠法中样品处理只需20min左右,具有直接,快速的特点;荧光指示剂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主要沉集于活菌体的隔膜和细胞质部位,使病菌产生明显的亮绿荧光和清晰的细胞轮廓,亮绿荧光衰退期为7min;借助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病菌在小麦叶表的发展过程,区别活菌体和失活菌体。考马斯亮蓝法包括传统的组织学染色步骤,经过改进后的样品处理过程需要40min左右;染后使寄主组织呈现淡蓝色,病菌菌体染成深蓝色;该方法可以观察病菌在小麦叶表和被侵染细胞内部发育形成的结构,包括孢子发育形成的初生芽管,附着胞芽管,成熟附着胞以及在寄主细胞内形成的初生吸器原体,成熟的指状体吸器和次生吸器。  相似文献   

7.
莱氏绿僵菌对斜纹夜蛾的致病力及生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 Nr5772菌株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及蛹的致病能力,研究莱氏绿僵菌侵染后在寄主体内的发育及对寄主的生理效应,探讨莱氏绿僵菌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莱氏绿僵菌孢子对斜纹夜蛾3-6龄幼虫及蛹的致死中浓度(LC_(50))和致死中时(LT_(50))。采用微量注射法接种莱氏绿僵菌虫菌体,在不同时间后采集斜纹夜蛾幼虫血淋巴,在显微镜下检查虫菌体的数量、形态及寄主血细胞数量,并用酶标仪测定寄主血淋巴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的活性。【结果】M.rileyi孢子对3龄斜纹夜蛾幼虫毒力最强,10 d后LC_(50)=3.12×10~6个孢子/mL,龄期越大,致病力越低;孢子浓度为5×10~9个/mL时,对3龄幼虫的致死速度最快,LT_(50)=4.55 d,致死速度随龄期的增大和浓度的降低逐渐减缓;M.rileyi孢子对蛹的致病力远低于对幼虫的致病力。注射接种虫菌体后,64 h内,虫菌体数量在寄主血腔中以幂函数的形式增长,寄主的血细胞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在侵染初期(接种后44 h内),血淋巴PO活性正常;在侵染后期,虫菌体数量不再增加(55-64 h后),逐渐转化为菌丝体,并快速杀死寄主,PO活性受到抑制。【结论】莱氏绿僵菌Nr5772菌株对斜纹夜蛾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应在害虫低龄期应用;莱氏绿僵菌在侵染初期对寄主血细胞和血淋巴PO无影响,后期则完全抑制PO活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用静止期细菌吸附噬菌体速率常数测定(ARC),和细胞壁脂多糖(LPS)使50%噬菌体失活量测定(PhI_(50))的结果,以试图分析讨论存在于大肠埃希氏菌细胞壁上的噬菌体受体位置和数量。志贺氏菌噬菌体Sh的受体位置也一并于此进行试验和讨论。经试验可被噬菌体E-4(φ369)裂解的菌株9株,ARC试验K值为198~515,其中3株提取LPS测定PhI_(50)为<0.125-0.5μg/ml,证明这些细菌细胞壁上有大量E-4噬菌体的受体,而且这种受体就定位在LPS上。被噬菌体E-1(φ484)和Sh(φ62)裂解的许多R菌株,ARC试验获得很高的K值,但提取的LPS不能使这两株噬菌体失活,说明这些细菌细胞壁上虽有大量的相应受体,但受体位置不在LPS上,很可能在脂蛋白上,尚待实验证明。试验结果进一步推论两株噬菌体的受体是不相同的。被噬菌体E-2(φ466)裂解的菌株,ARC试验K值不超过100,说明在细菌细胞壁上相应受体数目较少,或噬菌体尾丝末端与受体的亲和力较低。单独的LPS不能作为噬菌体的受体,但O抗原的存在似乎对噬菌体的吸附有协同作用。噬菌体E-3(φ451)ARC试验K值很低,每个细菌细胞壁上的受体可能只有少数的几个。因此,从细胞外的裂解大概是不可能的,而是必须在细胞内复制,然后从细胞内裂解。  相似文献   

9.
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LPS识别及跨膜信号转导是引起细胞效应的关键.在过去的几年中,有关LPS结合蛋白家族和受体系统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突飞猛进,大量研究表明LPS识别涉及复杂的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在此对LPS识别系统成员及其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详细介绍新近提出的“LPS受体激活簇”理论.  相似文献   

10.
用去果皮的种子对柽柳长根实生苗和试管苗进行接种, 建立管花肉苁蓉种子与柽柳的离体接种体系, 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接种情况并用整体透明方法观察侵染情况。结果表明, 寄主柽柳的试管苗与管花肉苁蓉种子的共培养能够建立管花肉苁蓉-柽柳接种复合体, 这将为研究寄主-寄生物相互关系提供有效的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11.
管花肉苁蓉与柽柳试管苗离体接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去果皮的种子对柽柳长根实生苗和试管苗进行接种,建立管花肉苁蓉种子与柽柳的离体接种体系,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接种情况并用整体透明方法观察侵染情况.结果表明,寄主柽柳的试管苗与管花肉苁蓉种子的共培养能够建立管花肉苁蓉-柽柳接种复合体,这将为研究寄主-寄生物相互关系提供有效的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12.
将GFPmut2质粒中的gfp基因 (编码绿色荧光蛋白)克隆到载体pVK100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VK1001.将pVK1001通过电转化方法导入到联合固氮菌巴西固氮螺菌Yu62中,获得GFP标记的巴西固氮螺菌Yu62菌株.用标记菌株接种限菌培养条件下生长的玉米(农大3318)幼苗,在接种后8 d、12 d,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巴西固氮螺菌Yu62菌株能定植于玉米根部皮层的薄壁细胞间隙.用扫描电镜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表明,大多数细菌主要定植于根表,少数菌可进入玉米根组织内.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荧光素钠和考马斯亮蓝应用于小麦白粉病菌染色的效果。荧光素钠法中样品处理只需20min.左右,具有直接、快速的特点;荧光指示剂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主要沉集于活菌体的隔膜和细胞质部位,使病菌产生明显的亮绿荧光和清晰的细胞轮廓,亮绿荧光衰退期为7min.;借助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病菌在小麦叶表的发展过程,区别活菌体和失活菌体。考马斯亮蓝法包括传统的组织学染色步骤,经过改进后的样品处理过程需要40min.左右;染色后使寄主组织呈现淡蓝色,病菌菌体染成深蓝色;该方法可以观察病菌在小麦叶表和被侵染细胞内部发育形成的结构,包括孢子发育形成的初生芽管、附着胞芽管、成熟附着胞以及在寄主细胞内形成的初生吸器原体、成熟的指状体吸器和次生吸器。  相似文献   

14.
巴西固氮螺菌Yu62在玉米根的定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GFPmut2质粒中的gfp基因(编码绿色荧光蛋白)克隆到载体pVK100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VK1001。将pVK1001通过电转化方法导入到联合固氮菌巴西固氮螺菌Yu62中,获得GFP)标记的巴西固氮螺菌Yu62菌株。用标记菌株接种限菌培养条件下生长的玉米(农大3318)幼苗,在接种后8d、12d,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巴西固氮螺菌Yu62菌株能定植于玉米根部皮层的薄壁细胞间隙。用扫描电镜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表明,大多数细菌主要定植于根表,少数菌可进入玉米根组织内。  相似文献   

15.
冬虫夏草菌是珍稀濒危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的无性型菌种,是侵染蝠蛾幼虫的唯一菌种,其侵染后形成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冬虫夏草菌在不同营养及条件下生长形态不同,主要有丝状体和菌球体两种生长形态。冬虫夏草菌丝状菌体能够侵染蝠蛾幼虫,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接种体被广泛应用;但丝状菌体对营养要求苛刻、生长缓慢、菌丝体得率低的特点,阻碍了冬虫夏草菌丝状菌体作为侵染蝠蛾幼虫的接种体的开发及应用,从而阻碍了冬虫夏草人工培殖产业化的进程。为了提高冬虫夏草菌丝状菌体的生物表达量,本文对营养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出了最佳条件为:葡萄糖质量浓度40 g/L、酵母粉质量浓度65 g/L、培养温度17℃、MgSO_4质量浓度3 g/L、KH_2PO_4质量浓度1.5 g/L、培养时间12 d,按最优培养条件,冬虫夏草菌丝状菌体干重得率15.67 g/L,为下一步新的接种体的制备提供菌源保障。  相似文献   

16.
根瘤菌在大麦和水稻根上形成拟瘤的细胞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3种方法使紫云英根瘤菌(Rhizobium astragali Huikui)、田菁根瘤菌(R.sesbania sp.)分别入侵大麦(hordeum vulgare L.)和水稻(Oryza sativa L.),形成拟瘤状组织。一是用一定磁场强度处理根瘤菌和植物,并接种培养。二是用含有水稻幼苗根提取物的培养基培养根瘤菌,接种水稻。三是重复别人用2,4-D外源激素处理植物,接种根瘤菌。镜检观察,用紫云英根瘤菌接种形成的大麦根拟瘤细胞结构非常精细,保持各种细胞器。有侵入线结构和根瘤菌从侵入线释放。根瘤菌被宿主细胞来源的膜包围,成为拟菌体。这些形态结构与豆科根瘤细胞相似,有共生状态特征,但拟菌体有泡状化现象。田菁根瘤菌入侵水稻根形成的拟瘤,在细胞间隙和细胞内都有细菌分布。受侵染的细胞结构粗糙,根瘤菌裸露,无胞膜包围。用2,4-D处理接种根瘤菌的拟瘤细胞结构也如此,但在维管系统内有大量密集的细菌存在。这种结构完全不同于豆科根瘤细胞结构,细菌与植物细胞的形态学相互关系是一种非共生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白腐菌菌体对染料的生物吸附脱色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了白腐菌菌体吸附染料特性、影响因素及吸附机理。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吸附热特性、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等系统地对菌体吸附特性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白腐菌BP对不同类型的染料有不同的吸附效果,240min内染料RBBR脱色率能达82.35%。菌体对RBBR的合适吸附条件为:温度28℃、转速100r/min、菌体粒径小于60目。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式,为多分子层吸附。菌体吸附染料主要通过菌体表面的羟基、羧基、胺基及磷酸基团与染料分子以共价键、离子交换或氢键结合来进行。结论:利用白腐菌菌体能有效的对部分染料进行吸附脱色。  相似文献   

18.
慢性骨髓炎因其病程漫长、易出现并发症以及复发率高成为临床上棘手的难题,其主要致病原因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用LPS在体外刺激骨组织相关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骨髓炎患者的病理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试验结果表明,在骨髓炎患者的骨组织和LPS刺激的成骨细胞中,几丁质酶家族成员CHI3L1的表达均有明显升高.核因子κB (NF-κB) 萤光素酶报告载体检测结果显示,LPS能诱导细胞的NF-κB活化,NF-κB活化抑制剂Bay11-7082能抑制LPS诱导的CHI3L1表达升高.用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抗体预处理细胞,或采用siRNA干扰的方法抑制TNF-α受体的表达,都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CHI3L1表达上调.同时,NF-κB活化抑制剂Bay11-7082预处理细胞能抑制LPS对TNF-α表达的诱导作用.结果提示,LPS通过激活NF-κB诱导TNF-α分泌上调,刺激CHI3L1表达.提出骨髓炎及脂多糖刺激条件下CHI3L1表达上调,并在细胞水平上初步探讨了脂多糖诱导CHI3L1表达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鼠疫菌噬菌体噬菌斑效价测定方法。方法通过分析细菌接种浓度、孵育吸附时间及培养温度等参数,建立鼠疫菌噬菌体效价测定方法,并分析其精密性;建立鼠疫活疫苗鉴别及纯菌检查用噬菌体效价质量标准。结果经优化后确定细菌接种浓度为7×108/mL,不需孵育吸附,培养温度为29℃,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精密性较好,用于鼠疫活疫苗鉴别及纯菌检查用噬菌体效价质量标准应不低于1×106PFU/mL。结论建立了鼠疫菌噬菌体噬菌斑效价测定方法,为鼠疫菌噬菌体及疫苗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感染常导致婴幼儿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在多种肠道病毒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菌LPS对EV71感染的影响。将EV71与LPS共孵育,测定病毒被热处理后残留病毒的活力,以及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基因拷贝数的变化。结果显示,热处理后病毒活力逐渐丧失,而经LPS处理的病毒活力丧失的速度减缓,且残留病毒活力与LPS浓度呈正相关;LPS处理后的病毒在黏附、侵入、胞内复制及释放过程中基因拷贝数较对照组均降低;免疫印迹分析表明LPS与抗VP1单克隆抗体可竞争性结合EV71,且粪便中的EV71可被抗大肠埃希菌抗体识别。上述结果提示,LPS可增强EV71热稳定性,抑制EV71感染过程,且LPS可能与EV71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